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62318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截流槽、土埂、覆盖物,截流槽沿坡面等高线开挖,每隔3-10m设置一条截流沟,土埂由截流槽挖出的土方堆积而成,在土埂表面覆盖黄麻纤维覆盖物,黄麻纤维覆盖物下撒有灌木种、草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利用在排土场的护坡结构,其特点为能有效遏制侵蚀沟产生、发展,保水、保土、保肥效果明显,且施工量小,坡面扰动小,人工成本低,能广泛应用在排土场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专利说明】
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排土场边坡的水土保持结构,属于生态修复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土壤侵蚀是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之一。由于土壤的组织物质比较特殊,是具有地标性的自然营力。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自然营力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即为土壤侵蚀。在现代侵蚀条件下,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日益加剧,它对土壤和地表物质的剥离和破坏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外营力。因此如何有效遏制土壤侵蚀成为了水土保持的重中之重。
[0003]排土场又称废石场,是指矿山采矿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采矿排弃物一般包括腐植表土、风化岩土、坚硬岩石以及混合岩土,有时也包括可能回收的表外矿、贫矿等。我国露天煤矿多采用外排土方式,因此废弃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工作也主要限于排土场复垦。露天矿开采形成的排土场在露天开采中是不可缺少的,是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台阶式岩土松散堆积体,由煤层以上的废弃土壤、废弃煤矸石堆积而成,具有坡度大、规模大、占地面积大及土质条件差等特点,是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0004]露天开采对环境最严重最直接的影响是对土地的破坏和占用。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对覆盖于每层上的岩土全部剥离,形成大型的人工挖损地貌和堆垫地貌,从而使矿区的土地及生态系统彻底破坏。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极容易遭受风蚀、水蚀,尤其以水蚀为主,加之黄土结构松散,排土场边坡水蚀发生后,降水冲刷携带有害矿质离子、粉尘等污染严重,并在重力作用下坡面易发生沟蚀、泥石流、崩塌、滑坡,已经造成了更大面积的草场重度退化,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场面积逐渐缩小,极大影响草原牧户的正常生活。该格局已经导致草原牧民正常生活与煤矿的开采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如果区域环境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改善,该矛盾将可能被进一步激化。因此,矿区环境治理工作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特别是民族区域的矿区环境治理更应该积极深入,而排土场作为环境问题的根本,其治理工作的进行刻不容缓。
[0005]排土场治理工作中,存在着问题较多,如选择树种种类较少,以沙棘、山杏等为主,虽然极易成活,但是在缺少管护的情况下,极易遭受病虫害,造成大面积死亡,致使植被重建与复垦效果较差;对乔灌草结合作用不太重视,且多选择单一植被进行大面积的栽植,而忽略了植物种多样性配置,造成了治理模式单调,造林后植被较难恢复到自然稳定状态;为提高治理效果,较多使用容器苗,由于排土场坡度较大、土质松散,苗木运输传递比较困难,且极易遭到破坏,栽植后成活率并不能达到理想值,浪费了过多的人力物力。另外,排土场植被恢复措施同时缺少一定的水土保持辅助措施,由于排土场土壤结构差、保持水肥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存活。
[0006]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4762564U,公开了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果园施工装置,该装置组要包括反坡台地、坎下竹节沟、土埂、原有植被坡面、土坎、果树敷盖措施和横土档等组成,反坡台地为台面内斜,台面内侧挖有坎下竹节沟,台面外缘建有土埂以及人造土坎并进行植草防护,保留台地之间原有植被坡面,台面上可种植各种果树,果树根部进行果树敷盖措施,横土档设置在坎下竹节沟上层。该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问题是:需要设置反坡台地、坎下竹节沟、土埂、土坎、横土档等多种结构,施工方式较为复杂。
[0007]又,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131572B,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红壤强度侵蚀坡地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I)在红壤强度侵蚀坡面上沿各等高线分别挖水平沟组,所述水平沟组包括若干条水平沟,水平沟的横断面呈梯形;(2)在同一水平沟组内相邻的两条水平沟之间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横截面呈梯形;(3)在水平沟内种植灌木和草本,在种植穴内种草;
(4)在同一水平沟组内开挖浅沟,在浅沟内均匀撒播水土保持草籽,形成水平草带链;(5)等一年之后强度侵蚀坡地环境改善后,在水平沟和种植穴内再种植乔木。该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问题是:对开挖的浅沟的内外侧斜面坡度有要求,增加了在施工过程中的难度,且水平沟布设的密度过大,增加了实施的工作量,同时在水平沟及土埂上未做覆盖措施,盖于表面的浮土遭受风蚀或水蚀,浅埋的草种极易裸露,不能发芽存活,进而失去固土绿化的作用。
[0008]本实用新型发明人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不断探索与改进,针对目前排土场边坡治理的难点及局限,本实用新型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通过对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进行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同时结合生物措施,在减小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同时,筛选优良的树种,并利用灌草直播方式,以最小的投入成本,使边坡植被恢复效益达到最大化。该结构通过简单的生物工程措施和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改善了排土场的水土流失情况,达到了快速绿化荒山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排土场的坡面上有效保持水土的防护结构。
[0010]为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截流槽、土埂、覆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流槽是在沿坡面等高线每隔3-10m开挖一条,挖出的土方全部堆积在截流槽下方形成土埂,所述的覆盖物为麻袋片,所述的麻袋片沿土埂表面及截流槽内部铺设;
[0011]所述的截流槽开挖深度为30-45cm,宽度为30-45cm,截流槽台面与水平面相平行;
[0012]所述的土埂堆砌高度为20-35cm;
[0013]所述的截流槽台面上均匀撒上灌木种子,例如沙棘、柠条、山杏,所述的土埂上均匀撒上草本种子,例如披碱草、冰草、老芒麦;
[0014]所述的麻袋片宽60-120cm,将其沿平行于截流槽方向铺设,铺设时先将截流槽底部全部覆盖,之后将剩余宽度的麻袋片覆盖于土埂表面,并将其余宽度麻袋片铺设于土埂下面延至坡面,由于麻袋片有较大的孔隙,撒在其下的植物种子发芽后能够穿透麻袋片的孔隙生长,同时麻袋片还可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土埂土壤、种子遭受风蚀、水蚀;
[0015]所述麻袋片相邻两卷首尾接壤处要相互重合倾乳,倾乳长度为30-50cm;
[0016]所述的麻袋片上覆盖l-3cm覆土。
[0017]采用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截流槽、土埂、覆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流槽是在沿坡面等高线每隔3-10m开挖一条,挖出的土方全部堆积在截流槽下方形成土埂,所述的覆盖物为麻袋片,所述的麻袋片沿土埂表面及截流槽内部铺设;该结构施工简单,成本低,坡面扰动小,由于截流槽的台面为水平,因此减轻了具体施工时的操作难度;将麻袋片覆盖在截流槽及土埂上,有效保护了灌木、草本种子及土埂土壤不被风蚀、水蚀,同时帮助沉淀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整个结构布满坡面,既能有效遏制排土场坡面的侵蚀沟继续恶化,又能有效保持水土,充分沉淀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改善土壤贫瘠状况,同时绿化效果明显,能够快速恢复植被。同时,该结构的应用范围较广,在一般坡度的排土场坡面使用,在40°左右的陡坡也能够使用,并可以达到理想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采用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是利用黄麻纤维材料覆盖开沟土埂,形成了麻袋片护坡,黄麻纤维材料极大程度的保护了拦截坡面径流的土埂结构,防止径流冲垮土埂使整个护坡系统失去防护功能,极大的延长了护坡的防护时间。护坡设置同时,结合生物措施,采用灌草配置,直播方式,在护坡设置区内实施生物措施。使水土保持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效结合,最终实现低投入、高效的边坡植被恢复。
【附图说明】
[0018]图1所示为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所示为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所示为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俯视图。
[0021]其中,1:坡面,2:截流沟,3:土埂,4:麻袋片,5:麻袋,6:灌木,7:草本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将有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实施例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来决定。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所示为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俯视图。如图1、图3所示,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截流槽2、土埂3、麻袋片4;所述的截流槽2是在沿坡面I等高线每隔3-10m开挖一条,挖出的土方全部堆积在截流槽2下方形成土埂3,所述的麻袋片4沿土埂3及截流槽2内部铺设。截流槽2开挖深度为30-45cm,宽度为30-45cm,截流槽台面与水平面相平行。土埂3堆砌高度为20-35cm。截流槽2台面上均匀撒播灌木6的种子,例如沙棘、柠条、山杏;土埂3上均匀撒播草本植物7的种子,例如披碱草、冰草、老芒麦。麻袋片4宽60-120cm,将其沿平行于截流槽2方向铺设,铺设时先将截流槽2全部覆盖,之后将剩余宽度的麻袋片4覆盖于土埂3之上,并将其余宽度麻袋片4铺设于土埂3下面延至坡面I。麻袋片4相邻两片之间要相互重合倾乳,倾乳长度为30-50cm。麻袋片4上需覆盖l-3cm覆土,防止麻袋片4移动位置,同时能够有效保护植物种子不被大风吹走。
[0025]实施例二
[0026]如图2所示为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截流槽2、麻袋5;所述的截流槽2是在沿坡面I等高线每隔3-10m开挖一条,挖出的土方全部装填进麻袋5中;截流槽2开挖深度为30-45cm,宽度为30-45cm,截流槽2台面与水平面相平行;填满土的麻袋5依次摆放在截流槽2的边缘;截流槽2台面上均匀撒上灌木种子,例如沙棘、梓条、山杏;麻袋5中均勾混合草本种子,例如披碱草、冰草、老芒麦;麻袋5装填满土后相邻两个之间要无缝隙接触实。
[0027]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截流槽、土埂、覆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流槽是在沿坡面等高线每隔3-10m开挖一条,挖出的土方全部堆积在截流槽下方形成土埂,所述的覆盖物为麻袋片,所述的麻袋片沿土埂表面及截流槽内部铺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截流槽开挖深度为30-45cm,宽度为30-45cm,截流槽底部台面与水平面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土埂堆砌高度为20_35cm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截流槽台面上均匀撒播灌木种子,所述的土埂上均匀撒播草本种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麻袋片宽60-120cm,将其沿平行于截流槽方向铺设,铺设时先将截流槽底部全部覆盖,之后将剩余宽度的麻袋片覆盖于土埂表面,并将其余宽度麻袋片铺设于土埂下面延至坡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卷麻袋片首尾接壤处要相互重合倾乳,倾乳长度为30-50c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排土场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麻袋片上需覆盖1-3cm 覆土。
【文档编号】E02D17/20GK205444203SQ201521060403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8日
【发明人】袁立敏, 胡小龙, 闫德仁, 薛博, 曲娜, 黄海广
【申请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