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5827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它包括边坡,所述边坡的底层挖有平硐,所述边坡的坡底到坡顶每隔1m的间距都插装有管棚,所述管棚呈上下层交错规律的布置在边坡上,在边坡的外层铺设钢筋网,所述管棚穿过钢筋网的空隙,所述边坡上每隔四排管棚都安设一排锚索,所述锚索的外端用锚索托板固定,所述钢筋网的外表面喷射浇筑有混凝土层。采用该技术进行防护,可使防护工序简单、施工快捷、成本较低。
【专利说明】
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浅埋段平硐地表边坡的防护结构,尤其是适用于存在松散堆积体、地表植被较稀疏的小型边坡。
【背景技术】
[0002]矿山资源开发中有平硐开拓、竖井开拓、斜井开拓及联合开拓等方法,与其它开拓方法相比,平硐开拓法是一种最方便、最安全、最经济的开拓方法。它适用于矿产赋存于山岭地区,埋藏在周围平地的地平面以上,在矿产赋存条件允许的情况,矿山的开拓方式优先米用平硐开拓。
[0003]平硐开拓是以平硐为主要开拓巷道,平硐是指在地层中掘进的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用以满足运输、通风、排水等功能。由于平硐所处的地形为山岭地形,硐口段上覆岩层较薄、地层表面风化严重,往往有松散堆积体存在。在平硐施工过程,由于施工扰动易发生滑坡,或受雨季期间强降雨的影响下易发生滑坡或泥石流,而影响平硐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对平硐硐口的边坡进行合理防护。
[0004]目前边坡的防护技术主要应用在道路交通、水利水电、露天矿开采、房屋建筑等行业方面所涉及的大中型边坡,其主要技术集中于消坡、锚喷支护、注浆加固、挡墙、抗滑粧等。
[0005](I)削坡:通过自上而下、分级开挖的顺序进行削坡。削坡后可减缓坡度,减小滑坡体体积,减少下滑力,使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该方法在露天矿开采中广泛使用。但由于开挖卸荷而破坏了地表地形,同时还存在开挖后岩土体堆放的问题。
[0006](2)锚喷支护、注浆加固:通过施工锚杆、金属网及喷射混凝土,增强岩土体的抗剪能力,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或是通过注浆加固岩土体来预防边坡失稳。这些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水利水电等行业方面大中型边坡的防护,对边坡的长期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存在防护工艺较复杂、治理成本较高的现象。
[0007](3)挡墙、抗滑粧:通过施工抗滑粧及各种类型的挡墙,可有效防治边坡的失稳,但支护材料多、工程造价高的特点。
[0008]这些防护技术在防止边坡失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适用于道路交通、水利水电、露天矿开采等行业的大中型边坡防护。如在地下矿山硐口边坡的防护中采用这些技术,将存在防护工艺复杂、治理成本较高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平硐硐口小型边坡的防护结构。采用该技术进行防护,可使防护工序简单、施工快捷、成本较低。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它包括边坡,所述边坡的底层挖有平硐,所述边坡的坡底到坡顶每隔Im的间距都插装有管棚,所述管棚呈上下层交错规律的布置在边坡上,在边坡的外层铺设钢筋网,所述管棚穿过钢筋网的空隙,所述边坡上每隔四排管棚都安设一排锚索,所述锚索的外端用锚索托板固定,所述钢筋网的外表面喷射浇筑有混凝土层。
[0011]所述管棚露出边坡的长度为150mm,管棚之间的横向和纵向间距为lm。
[0012]所述锚索的横向和纵向间距都为4m。
[0013]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50mm。
[0014]所述管棚的长度为1.5m,直径为32mm。
[0015]所述混凝土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0016]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由于矿体赋存情况及地质地形的影响,平硐硐口上覆岩层较薄、地层表面风化严重,往往有松散堆积体存在。受在平硐施工过程或雨季强降雨时极易发生滑坡,因此需对硐口的小型边坡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0018]1、管棚的应用:地表有松散堆积体存在,如采用锚杆支护,锚固剂与松散堆积体的粘结度不好,不能有效发挥锚杆的作用,甚至出现锚杆失效的现象。采用管棚后,因管棚管壁与松散堆积体接触面积大,期间的摩擦力同时管理的强度高,从而有效提高岩土体的抗剪强度。
[0019]2、对边坡的扰动小:通过采用联合防护技术进行加固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没有破坏边坡的原始地形地貌,有利于环境保护。
[0020]3、联合防护技术:把管棚挂网+锚索+喷射混凝土有机结合成一体,可对地表松散堆积体进行有效加固、及时封闭;通过锚索使地表松散层与基岩连成一体,从而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0021]4、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较其他防护技术,该防护技术的材料少、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适用于矿山平硐硐口的小型边坡的防护。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洞口段地表边坡防护正视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洞口段地表边坡防护1-1截面侧视图。
[0025]图中:平硐1、边坡2、坡底3、坡顶4、管棚5、钢筋网6、锚索7、托板8、混凝土层9。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7]如图1-2所示,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它包括边坡2,所述边坡2的底层挖有平硐I,所述边坡2的坡底3到坡顶4每隔Im的间距都插装有管棚5,所述管棚5呈上下层交错规律的布置在边坡2上,在边坡2的外层铺设钢筋网6,所述管棚5穿过钢筋网6的空隙,所述边坡2上每隔四排管棚5都安设一排锚索7,所述锚索7的外端用锚索托板8固定,所述钢筋网6的外表面喷射浇筑有混凝土层9 ο通过
[0028]进一步的,所述管棚5露出边坡2的长度为150mm,管棚5之间的横向和纵向间距为Im0
[0029]进一步的,所述锚索7的横向和纵向间距都为4m。[°03°]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9的厚度为150mm。
[0031 ]进一步的,所述管棚5的长度为1.5m,直径为32mm。
[0032]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9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003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工过程和工艺流程为:
[0034]以某矿井回风平硐地表边坡支护为实例,结合图1、图2、说明本专利。
[0035]该回风平硐硐口位于半山腰部,山坡植被稀少,地表的表土层由粘土、泥沙、沙夹石等构成,边坡约50°,对硐口边坡的防护采用本专利,具体实施过程:
[0036]—、施工工序
[0037]边坡防护从边坡2的坡底3到坡顶4依次进行。支护材料的施工顺序:
[0038]I)按照Im的间距安设管棚5,管棚外露长度150mm,管棚布置成梅花状,如图1所示;
[0039]2)坡面铺设钢筋网6;
[0040]3)安设锚索:每隔4排管棚安设一排锚索7,7的外端用锚索托板8固定;7的间距为4m;
[OO41 ] 4)喷射喷混凝土层9:混凝土层厚150mm。
[0042]二、相关支护参数
[0043]I)管棚5长1.5m,直径32mm;
[0044]2)冷乳丝钢筋网6的规格:Φ 6X1000X2000 mm,网格为100 X 100mm,搭接长度为100mm,用16号铅丝捆扎牢固;
[0045]3)锚索7:由3根SKP18-1/1860的组成,长度8m;
[0046]4)托板8的规格:250X250X20 mm;
[0047]5)混凝土层9: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42.5;
[0048]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体工作原理为:
[0049]1、安设管棚:把一定长度的管棚安设在边坡中,管棚布置成梅花状。地表有松散堆积体存在,如采用锚杆支护,因锚固剂与松散堆积体的粘结度不好,不能使其形成整体,从而不能有效发挥锚杆的作用,甚至出现锚杆失效的现象。采用管棚后,管棚管壁与松散堆积体接触面积较大,期间摩擦力大,同时管棚的强度高,因此采用管棚可有效提高岩土体的抗剪强度。
[0050]2、坡面铺设钢筋网:铺设钢筋网可以有效固定松散堆积体,防治部分不稳定岩体块体滑落而进一步诱发边坡失稳的现象。
[0051]3、安设锚索:根据边坡稳定性及岩土体相关参数,按照一定的间排距安设锚索,锚索的作用是把地表松散层与基岩锚固起来,从而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锚索的长度可根据地层而定。
[0052]4、喷射喷混凝:通过在边坡面喷射混凝土,一方面可以提高边坡面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可以封闭边坡面,从而有效防止边坡面的风化。同时也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坡体而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0053]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主权项】
1.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边坡(2),所述边坡(2)的底层挖有平硐(I),所述边坡(2)的坡底(3)到坡顶(4)每隔Im的间距都插装有管棚(5),所述管棚(5)呈上下层交错规律的布置在边坡(2)上,在边坡(2)的外层铺设钢筋网(6),所述管棚(5)穿过钢筋网(6)的空隙,所述边坡(2)上每隔四排管棚(5)都安设一排锚索(7),所述锚索(7)的外端用锚索托板(8)固定,所述钢筋网(6)的外表面喷射浇筑有混凝土层(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棚(5)露出边坡(2 )的长度为150mm,管棚(5 )之间的横向和纵向间距为I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7)的横向和纵向间距都为4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9)的厚度为1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棚(5)的长度为1.5m,直径为32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硐洞口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9)采用普通娃酸盐水泥。
【文档编号】E02D17/04GK205530285SQ20162033457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吴秀仪, 杨超
【申请人】三峡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