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机以及挖泥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挖泥机以及挖泥船,挖泥机包括抓斗和用于驱动抓斗爪泥的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臂架系统和液压系统;臂架系统包括铰接在驳船上的主臂架、铰接在主臂架头部的象鼻梁以及铰接在象鼻梁尾部的拉杆,抓斗铰接在象鼻梁的头部;液压系统包括用于驱动主臂架竖直转动的变幅油缸以及用于驱动拉杆以带动象鼻梁相对主臂架竖直转动的拉杆油缸。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挖泥机采用液压驱动臂架变幅使抓斗进行抓泥工作,臂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绳索系统(绳索晃动使得抓斗落底不准确)使得抓斗抓泥位置更加确定;液压系统驱动臂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机械系统驱动绳索系统更加方便、快捷,且传动准确、效率高。
【专利说明】
挖泥机以及挖泥船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挖泥机以及具有该挖泥机的挖机船。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港口航道、海洋工程均需配备疏浚船舶一一挖泥船。其中抓斗挖泥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使用单位在配备大型的绞吸式挖泥船或耙吸式挖泥船的同时,还必须要配备一艘或多艘抓斗挖泥船。通常,挖泥船包括驳船和安装在驳船上的挖泥机,驳船上配备有定位粧,用于船舶定位以保证挖泥机工作以及船体的稳定性。现有的抓斗挖泥船多为绳索式抓斗挖泥船,即挖泥机的主起升机构采用柴油机一液力变矩器一减速箱一起升卷筒的驱动方式驱动抓斗爪泥,其传动效率低,机构布置复杂,操控性差。由于缺少相应平衡活配重,其起升功率较大,导致整机总功率相对较高、运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挖泥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挖泥机存在的传动效率低下、机构复杂和起升功率大等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挖泥机,包括抓斗和用于驱动所述抓斗爪泥的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臂架系统和液压系统;所述臂架系统包括铰接在驳船上的主臂架、铰接在所述主臂架头部的象鼻梁以及铰接在所述象鼻梁尾部的拉杆,所述抓斗铰接在所述象鼻梁的头部;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主臂架竖直转动的变幅油缸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拉杆以带动所述象鼻梁相对所述主臂架竖直转动的拉杆油缸。
[0005]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驳船上的转台,所述主臂架铰接在所述转台上,所述变幅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台和所述主臂架铰接。
[0006]优选地,还包括活动配重块,所述拉杆油缸一端铰接在所述主臂架上,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象鼻梁上,所述拉杆油缸的另一端和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均铰接在所述活动配重块上,以当所述拉杆油缸伸缩时,所述活动配重块与所述拉杆随动。
[0007]优选地,所述抓斗由抓斗油缸驱动以实现开合。
[0008]优选地,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站和液压阀组,所述液压站通过所述液压阀组的控制为所述变幅油缸、所述拉杆油缸以及所述抓斗油缸提供动力。
[0009]优选地,所述转台上安装有回转支承以带动所述臂架系统360°转动。
[0010]优选地,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减速机为所述回转支承提供动力。
[00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挖泥船,包括驳船和安装在所述驳船上的上述的挖泥机。
[001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挖泥机采用液压驱动臂架变幅使抓斗进行抓泥工作,臂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绳索系统(绳索晃动使得抓斗落底不准确)使得抓斗抓泥位置更加确定;液压系统驱动臂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机械系统驱动绳索系统更加方便、快捷,且传动准确、效率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挖泥机因配备有活动配重(可随拉缸油缸伸缩调节整机重心)使得启动功率降低,从而在与现有技术中的挖泥机相同功率下,抓斗能够实现更高的抓泥效率。该挖泥机结构紧凑、生产效率高、运营及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泥船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0-驳船;20-挖泥机;21-主臂架;22-象鼻梁;23-拉杆;24-变幅油缸;25-拉杆油缸;26-活动配重块;27-抓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挖泥船通常包括驳船10和挖泥机20,挖泥机20用于向河底或者海底挖泥沙,驳船10用作挖泥机20的载体,驳船10上配备有多个定位粧以便使挖泥机20进行挖泥作业时,驳船10的船体稳定。
[00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挖泥机20包括抓斗27、驱动系统以及附属设备等。抓斗27是挖泥作业的直接的工作装置,它负责将河底或海底泥沙挖出;驱动系统是驱动抓斗27实现挖泥动作的设备的总称。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系统包括臂架系统和液压系统;臂架系统包括主臂架21、象鼻梁22以及拉杆23;主臂架21铰接在驳船10上并能够在竖直平面内做转动,象鼻梁22铰接在主臂架21头部并能够在竖直平面内做转动,拉杆23铰接在象鼻梁22上的尾部并用于驱动象鼻梁22转动,抓斗27铰接在象鼻梁22的头部,通过调节主臂架21和象鼻梁22的转动角度使得抓斗27能够准确落到预定抓泥位置;液压系统用于驱动臂架系统动作,其包括变幅油缸24和拉杆油缸25,变幅油缸24用于驱动主臂架21在竖直平面内进行转动以实现变幅,拉杆油缸25用于驱动拉杆23以使拉杆23带动象鼻梁22在竖直平面转动,如此,通过调节变幅油缸24和拉杆油缸25的伸长量来综合调整主臂架21和象鼻梁22的转动角度从而确定抓斗27的位置。
[0018]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挖泥机20采用液压驱动臂架变幅使抓斗27进行抓泥工作,臂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绳索系统(绳索晃动使得抓斗27落底不准确)使得抓斗27抓泥位置更加确定;液压系统驱动臂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机械系统驱动绳索系统更加方便、快捷,且传动准确、效率高。
[0019]为使臂架系统在水平平面内进行360度转动,在驳船10上安装有转台,主臂架21铰接在转台上,变幅油缸24的一端与转台铰接,另一端与主臂架21铰接。如此,通过转动转台可以快速将抓有泥沙的抓斗27转运到驳船10上。优选地,转台上安装有回转支承,通过拨动回转支承的齿轮实现转台的转动功能。
[00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臂架系统还包括活动配重块26,拉杆油缸25一端铰接在主臂架21上,拉杆23的一端铰接在象鼻梁22上,拉杆油缸25的另一端和拉杆23的另一端均铰接在活动配重块26上,以当拉杆油缸25伸缩时,活动配重块26与拉杆23随动。
[0021]实际上,主臂架21、象鼻梁22、拉杆23以及拉杆油缸25形成了一个四连杆机构,该四连杆机构通过拉杆油缸25的伸缩而进行外形变化,从而在一定角度上调节抓斗27的位置,并通过变幅油缸24的伸缩调节整个四连杆机构的角度,最终使抓斗27达到预定位置。
[0022]由于拉杆油缸25与拉杆23之间连接有活动配重块26,该活动配重块26在抓斗27工作时能够自动补偿由于起升载荷产生的前倾力矩,以实现全幅度范围内整机重心的平衡,从而使整机的启动功率降低。
[0023]通常,抓斗27通过机械方式控制开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抓斗27的两个斗片之间设置有抓斗油缸,通过抓斗油缸的伸缩控制两斗片的开合。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站和液压阀组,液压站为变幅油缸24、拉杆油缸25以及抓斗油缸提供液压油和动力以使其进行伸缩调节。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转台上还设置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通过减速机为回转支承提供动力,液压马达具有转动力矩大而冲击力小的优点。
[0026]在转台的一侧还安装有司机室,司机室内设置有液控按钮和电控按钮以便司机操作。
[002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挖机船,该挖机船包括驳船10和上述的挖泥机20,该挖机船由于安装了上述的挖泥船使得挖泥效率大大提高。
[00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主权项】
1.一种挖泥机,包括抓斗和用于驱动所述抓斗爪泥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臂架系统和液压系统;所述臂架系统包括铰接在驳船上的主臂架、铰接在所述主臂架头部的象鼻梁以及铰接在所述象鼻梁尾部的拉杆,所述抓斗铰接在所述象鼻梁的头部;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主臂架竖直转动的变幅油缸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拉杆以带动所述象鼻梁相对所述主臂架竖直转动的拉杆油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驳船上的转台,所述主臂架铰接在所述转台上,所述变幅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台和所述主臂架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配重块,所述拉杆油缸一端铰接在所述主臂架上,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象鼻梁上,所述拉杆油缸的另一端和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均铰接在所述活动配重块上,以当所述拉杆油缸伸缩时,所述活动配重块与所述拉杆随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挖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斗由抓斗油缸驱动以实现开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挖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站和液压阀组,所述液压站通过所述液压阀组的控制为所述变幅油缸、所述拉杆油缸以及所述抓斗油缸提供动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挖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上安装有回转支承以带动所述臂架系统360°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挖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减速机为所述回转支承提供动力。8.—种挖泥船,包括驳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驳船上的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挖泥机。
【文档编号】E02F3/60GK205530415SQ201620208035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陈晓光, 孟祥彦, 王厉刚, 任斌, 张平, 云雪峰, 宋贵芳, 路学, 李亚静
【申请人】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