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底孔挑流鼻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7985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放水底孔挑流鼻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包括位于坝体下部的洞身以及位于洞身出口处的挑流鼻坎,所述挑流鼻坎包括与洞身连接的平直段以及与平直段圆滑连接且向上翘起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的两侧分别布置有靠近河道中心的圆弧形状内侧边墙和远离河道中心的圆弧形状外侧边墙,所述内侧边墙和外侧边墙之间形成一个弧形状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以避免水流对河道岸坡的冲刷。
【专利说明】
放水底孔挑流鼻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水底孔挑流鼻坎。
【背景技术】
[0002]水利枢纽工程的放水底孔一般与溢洪道等泄水建筑物一起布置,其作用是在低水位时泄洪、放空水库、排除库区淤沙等。
[0003]如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放水底孔布置在溢流坝段左侧的非溢流坝段内,其作用主要是在溢流坝溢流堰顶(高程134.Sm)以下水位泄洪放空水库和排沙,但在特殊运行工况下,放水底孔与溢流坝共同承担泄洪。
[0004]放水底孔一般为顺直的洞身,洞身出口接明渠段后,多采用挑流鼻坎挑流消能。
[0005]由于水利枢纽工程的下游河道一般比较狭窄,放水底孔多靠河道岸坡布置,在各级库水位泄流运行时,放水底孔挑流鼻坎的挑射水舌易对下游河道岸坡产生较明显的冲刷和淘刷,会危及工程的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水底孔挑流鼻坎。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包括位于坝体下部的洞身以及位于洞身出口处的挑流鼻坎,所述挑流鼻坎包括与洞身连接的平直段以及与平直段圆滑连接且向上翘起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的两侧分别布置有靠近河道中心的圆弧形状内侧边墙和远离河道中心的圆弧形状外侧边墙,所述内侧边墙和外侧边墙之间形成一个弧形状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侧边墙的末端离平直段的直线距离短于外侧边墙末端离平直段的直线距离后,在圆弧段末端的端面形成一个倾斜断面。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侧边墙的挑角小于外侧边墙的挑角。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侧边墙的挑角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外侧边墙的挑角取值范围为25°?30°。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侧边墙的圆弧半径小于所述外侧边墙的圆弧半径。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弧段为同一直径圆上的一段圆弧。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以避免水流对河道岸坡的冲刷,通过将圆弧段末端设置为倾斜断面,增大挑流鼻坎出口断面宽度,减小挑流鼻坎出口断面的单宽流量。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挑流鼻坎平面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挑流鼻坎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0018]参照图1?图2,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包括位于坝体下部的洞身以及位于洞身出口处的挑流鼻坎,所述挑流鼻坎包括与洞身连接的平直段I以及与平直段I圆滑连接且向上翘起的圆弧段2,圆弧段2为反弧段,所述圆弧段2的两侧分别布置有靠近河道中心的圆弧形状内侧边墙3和远离河道中心的圆弧形状外侧边墙4,所述内侧边墙3和外侧边墙4之间形成一个弧形状的出水通道,出水通道为所述的挑流鼻坎,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通过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以避免水流对河道岸坡的冲刷。
[0019]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侧边墙3的末端C离平直段I的直线距离短于外侧边墙4末端B离平直段I的直线距离后,在圆弧段2末端CB的端面形成一个倾斜断面。通过将圆弧段2末端设置为倾斜断面,增大挑流鼻坎出口断面宽度,减小挑流鼻坎出口断面的单宽流量。
[0020]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侧边墙3的挑角θ2(图2中的角度)小于外侧边墙4的挑角Q1(图2中的角度)。
[002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侧边墙3的挑角θ2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外侧边墙4的挑角Q1取值范围为25°?30°,之间的差值ΛΘ在6°?10。之间。调整挑流鼻坎出口断面的挑射角,尽量使挑坎挑射水舌的下游入水区域拉开分散,以减轻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002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侧边墙3的圆弧半径小于所述外侧边墙4的圆弧半径。
[002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圆弧段2为同一直径圆上的一段圆弧,即圆弧段2为等半径。结合上述的技术特征,挑流鼻坎为等半径、变挑角、扭向下游河道中心的圆弧曲线边墙的斜向高、低挑坎。
[0024]以下为某水利枢纽工程放水底孔为例,其洞身出口处的挑流鼻坎上圆弧段2的半径为25m,外侧边墙4的挑角θ1=25.7°,内侧边墙3的挑角θ2=18°,外侧边墙4的半径R1=ASm,内侧边墙3的半径R2=40m。
[0025]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坝体下部的洞身以及位于洞身出口处的挑流鼻坎,所述挑流鼻坎包括与洞身连接的平直段以及与平直段圆滑连接且向上翘起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的两侧分别布置有靠近河道中心的圆弧形状内侧边墙和远离河道中心的圆弧形状外侧边墙,所述内侧边墙和外侧边墙之间形成一个弧形状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边墙的末端离平直段的直线距离短于外侧边墙末端离平直段的直线距离后,在圆弧段末端的端面形成一个倾斜断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边墙的挑角小于外侧边墙的挑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边墙的挑角取值范围为15°?20°,所述外侧边墙的挑角取值范围为25°?30°。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边墙的圆弧半径小于所述外侧边墙的圆弧半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为同一直径圆上的一段圆弧。
【文档编号】E02B8/06GK205636681SQ20162041248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6日
【发明人】黄智敏, 钟勇明, 陈卓英, 付波, 黄健东
【申请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