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运动场跑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运动场跑道结构。
背景技术:
采用橡胶粒粘结而成的人造跑道自问世以来,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弹性、均匀的硬度、表面平整、疏水性好以及方便施工等优点,现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在施工时先将跑道的基础层搞好,并在基础层的两侧设排水沟,然后在基础层上铺设人造跑道便可。经过实践发现,现有的基础层一般是捣紧黄泥沙,其排气性和疏水性能比较差,在人造跑道施工以后,每当下雨或用水清洗人造跑道时,往往因为基础层排水、排气困难使基础层与人造跑道之间产生积水、积气,严重时还出现鼓泡现象,影响人造跑道的使用,甚至造成人造跑道的损坏,这正是已有人造跑道基础层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人造跑道基础排气及疏水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动场跑道结构所设计。该跑道的基础既不影响人造跑道的施工和使用,又能及时将气体和水排出,有效地克服已有技术因排气和疏水性差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一种运动场跑道结构包括人造跑道和基础,其特征是在基础上部距离设置若干根贯通两侧的横置排水管,在每根排水管顶部管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漏水孔,在每根排水管的顶面漏水孔至基础的顶面还对应设有一个碎石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采取如下措施来实现所述的排水管的管径以10~100毫米为合适。
所述的漏水孔的直径以2~20毫米为好。
所述的排水管可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聚苯乙烯塑料管、钢管。
所述的各排水管之间的距离为0.5~5米。
所述的碎石层的厚度为150~500毫米,所使用的碎石粒度为5~50毫米。
从上述改进可知,当下雨或清洗人造跑道时,水经人造跑道的微孔慢慢渗至基础上,接着顺碎石层的碎石间隙流到排水管顶面,再经漏水孔落入排水管内,最后从排水管两端排到基础层两侧的排水沟内。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由于气流与水流通道畅快,根本不可能存在积水和不透气等问题,从而有效地克服现有人造跑道基础因积水和不透气而影响使用的问题,并提高了人造跑道的使用寿命。
图1为一种运动场跑道结构沿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运动场跑道结构包括人造跑道1和基础2。本技术方案还在基础2的施工过程中将若干根直径为10~100毫米的排水管3等距离横向埋设于基础2的上部,并与基础2两侧的排水沟连通。排水管3拟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其直径大小可根据跑道的大小以及当地的雨量情况来选择,一般以30~40毫米为好。在排水管3顶端的管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直径为2~20毫米的漏水孔4,通常以10毫米为合适。各排水管3之间的距离为0.5~5米,可根据排水管3直径大小来决定,管径较大时,距离可远一些,反之则小一些,一般以2米左右为好。在每一根排水管3的顶面至基础2表面之间设有一层碎石层5,该碎石层5的厚度为150~500毫米,可视排水管3管径大小而定,一般为200~300毫米。碎石层5的碎石粒度为5~50毫米,具体尺寸可根据排水管3和漏水孔4的直径大小来决定。排水管3和漏水孔4比较小时,粒度可小一些,以不小于漏水孔4直径为好,碎石层5的碎石可采用大小粒度混合体。
图2中6为排水沟。
权利要求1.一种运动场跑道结构,包括人造跑道(1)和基础(2),其特征在于在基础(1)的上部等距离设置若干根贯通两侧的横置的排水管(3),在每根排水管(2)上部管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漏水孔(4),在每根排水管(3)顶面漏水孔(4)至基础(2)的顶面还对应设有一个碎石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跑道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3)的管径为10~10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跑道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3)的漏水孔(4)的直径为2~2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跑道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3)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聚苯乙烯塑料管、钢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跑道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排水管(3)间的距离为0.5~5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跑道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碎石层(5)的厚度为150~500毫米,碎石粒度为5~5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运动场跑道结构,该跑道结构包括人造跑道和基础,其特征是在基础的上部等距离设置若干根贯通两侧的横置排水管,在每根排水管上部管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漏水孔,在每根排水管的顶面漏水孔至基础的顶面还对应设有一个碎石层。采用该基础后,由于水流和气流通道畅快,根本不可能存在积水和不透气问题,从而有效地克服现有人造跑道基础因积水而影响使用的问题,并提高了人造跑道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01C13/02GK2666987SQ200320119419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9日
发明者陈宥廷 申请人:广州市旭鸿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