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40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各大型交通枢纽如机场、高速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等设有 专用高架桥梁车道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高速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枢纽的建 设将会越来越多。大型交通枢纽中其高架车道边紧贴建筑站厅,高架桥梁纵坡为0,即平 坡。高架车道边不仅长,且断面很宽,单向横坡。[0003]常规的高架桥梁桥面雨水收集方式是在每跨桥墩处的桥梁边缘,设置单个雨 水口,点状布设。利用桥梁的纵横坡的合成坡度将桥面雨水汇集于设置在桥面边缘的单 个雨水口,雨水口收集雨水后,接入塑料排水管沿桥梁立柱接入地面道路排水系统。而 且,在单个横坡方向,仅有一排雨水收集口收集雨水。这种高架桥梁排水方式普遍运用 于常规的快速路高架系统或高架立交桥,总体运行效果较好。而且根据景观的要求,可 将排水管设置在桥梁梁体和桥墩体内部,成为隐形排水系统。[0004]但是,对于大型交通枢纽其较长距离内为平坡、不满足纵横坡形成的合成坡度 要求;且桥面较宽,单个横坡方向有设多排雨水收集的需求,也不符合仅设一排雨水收 水口的常规要求。而且大型枢纽经常需跨高速铁路等,在跨铁路时由于铁路设计要求, 不同于常规在每跨桥梁桥墩处设雨水口及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可能会隔几跨才可 设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雨水的收集排放也不同于常规要求。因此,常规高架桥梁 排水方法不能解决高架桥梁在纵向平坡,横向桥面较宽需设多道雨水收集沟的雨水收集 排放问题。该高架桥梁车道边由于与建筑毗邻,纵坡为0%,即平坡。而且,桥面较宽, 单向横坡,需设置多道雨水口收集雨水。通常高架桥梁利用纵横坡度合成的点式雨水收 集无法完成上述情况的雨水收集。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解 决在枢纽中或其它情况下,其高架纵坡为0%,单向横坡、断面较宽需设多排雨水口情况 下的雨水收集排放。[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 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沟,纵 向排水沟底部设有横向联管,横向联管连接到设在桥梁梁体内部的纵向雨水主干管,纵 向雨水主干管通过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横向联管倾斜设置,形成不小 于3%。的排水横坡,纵向雨水主干管倾斜设置,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高架桥梁人 行平台上设有雨棚,雨棚下方的桥梁梁体内部设有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雨棚落水管 与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连接,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通过横向连接管道接入与纵向排水沟连接的纵向雨水主干管。[0007]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各大型交通枢纽如机场、高速铁路客运站、大型长途汽 车站等,实行到发分离,建有高架桥梁车道边的情况,解决其高架车道边平台在纵向平 坡时,横向桥面较宽需设多道雨水收集口的雨水收集排放问题。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常规 高架桥梁需利用横坡、纵坡的合成坡度将雨水引至设置在桥墩处的桥梁边缘单个雨水收 水口,其桥面的若干条纵向排水沟克服了桥面较宽时无法设置多排点式雨水口的问题。 纵向的雨水主干管的设置也使得不必在每个桥墩处将收集到的雨水接入地面雨水系统, 大大的节约了接入地面雨水系统的雨水管排水系统的数量。不仅维修方便,且节约造 价,有很好的经济效果。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0010]图3为图2中A-A断面图[0011]图4为图1和图2中B-B断面图[0012]图5为图1和图2中C-C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收集装 置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沟1,纵向排水沟1底部设有横向联管2,横向联管2连 接到设在桥梁梁体内部的纵向雨水主干管3,纵向雨水主干管3通过顺桥墩的雨水管,接 入地面雨水系统。横向联管2倾斜设置,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横坡,纵向雨水主干管3 倾斜设置,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高架桥梁人行平台上设有雨棚,雨棚下方的桥梁 梁体内部设有纵向雨水主干管3,雨棚落水管4通过柱下联管7接入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 管8,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8通过横向连接管道6接入与纵向排水沟连接的纵向雨水主 干管3。[0014]主要步骤和方法为[0015]1、设置多条纵向排水沟1,该纵向排水沟1即是一个防渗式集水槽。通常桥 梁顶板上会设有16 17cm的桥面铺装,该纵向排水沟利用桥面铺装的厚度,排水沟直 接座于桥梁顶板上,在排水沟底铺筑厚度约为6cm的树脂混凝土,则沟槽内深度约9 11cm。可调节沟槽内树脂混凝土的铺筑厚度,在沟槽内提供一定的纵坡3%。 5%。。沟 槽宽度为40cm,上面盖有雨水篦子。[0016]2、每隔10 15m在排水沟底设置雨水收水管,雨水收水管为钢管,即横向联 管,直径125mm 200mm。焊接在梁顶板上。[0017]3、将这些单个端点的横向联管2再通过一个变径三通的转换器5连接到设置在 梁体内部的平行于纵向排水沟的纵向雨水主干管3上,纵向雨水主干管3通过管架固定于 梁体内,且雨水主干管管径可适当加大,并形成5 ^的排水纵坡。若桥面较宽或雨量较大 时、可设置多道雨水主干管,减少横向联管2的长度。同时,纵向雨水主干管之间可每 隔一定距离通过横向连接管道6连通,保证雨水量的均衡。[0018]4、纵向雨水主干管3在长度方向每隔50m IOOm左右,即隔几个桥梁跨径 后、在遇到桥梁桥墩处时,通过横向联管2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9,接入地面雨水系统。[0019]实施例为上海某交通枢纽的高架车道边,高架车道边横向跨越高铁与磁浮,单 侧车道边长700m,路幅宽达32.5m。单向横坡向外,纵坡为零,并且在跨高铁轨道 线路和磁浮轨道线路时,其下无地面雨水系统,即该处的几跨高架桥梁收集的雨水不容 许顺桥墩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即不能在每个桥墩处将雨水接入地面雨水系统。由 于高架车道边宽度达32.5m(不含内侧人行道),设两道纵向排水沟收集桥面雨水,一道 纵向排水沟对应一道梁体内的纵向主干管。车道边还分别在2处人行道处加盖了雨棚, 雨棚收集的雨水通过雨棚柱及柱下联管连接到纵向主干管。[0020]1)设置纵向排水沟两道,每道纵向排水沟宽38 42cm,沟槽深9 11cm,相 邻沟槽之间间距为20m。雨棚柱作为雨水落水管。[0021]2)通过纵向排水沟1下沿沟槽走向每隔约10.2m在沟底设置雨水管Φ 125,即横 向联管,将横向联管通过125/300变径三通连接到分别各对应的梁体内纵向雨水主干管 Φ300ΡΕ管。雨棚收集的雨水通过雨棚柱及柱下联管Φ 114及114/250变径三通连接到 纵向主干管3,纵向主干管采用Φ250ΡΕ管。[0022]幻共设置4道纵向雨水主干管,其中两根雨水主干管与雨棚落水管连接,因此 称为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另外两根分别与一道纵向排水沟连接,雨水主干管的纵坡 为 5%0。[0023]4)将对应收集雨棚雨水的纵向主干管内的雨水通过250等径三通、横向连接管 道Φ250ΡΕ管、250/300变径三通汇入其余两个纵向主干管。[0024]5)隔50m 75m,即2 3跨后,遇桥梁桥墩处,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Φ 300ΡΕ 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收集装置 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底部设有横向联管,横向联管连接到设在 桥梁梁体内部的纵向雨水主干管,纵向雨水主干管通过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 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横向联管倾斜设置,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横坡,纵向雨水主干管倾斜设置,形成 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每隔10 15m在纵向排水沟底设置横向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横向联管通过变径三通的转换器连接到平行于纵向排水沟的纵向雨水主干管上,该 纵向雨水主干管通过管架固定于梁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纵向雨水主干管在长度方向每隔50m IOOm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高架桥梁人行平台上设有雨棚,雨棚下方的桥梁梁体内部设有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 管,雨棚落水管与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连接,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通过横向连接管 道接入与纵向排水沟连接的纵向雨水主干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底部设有横向联管,横向联管连接到设在桥梁梁体内部的纵向雨水主干管,纵向雨水主干管通过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常规高架桥梁需利用横坡、纵坡的合成坡度将雨水引至设置在桥墩处的桥梁边缘单个雨水收水口,其桥面的若干条纵向排水沟克服了桥面较宽时无法设置多排点式雨水口的问题。纵向的雨水主干管的设置也使得不必在每个桥墩处将收集到的雨水接入地面雨水系统,大大的节约了接入地面雨水系统的雨水管排水系统的数量。不仅维修方便,且节约造价,有很好的经济效果。
文档编号E01D19/08GK201801811SQ20102051864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6日
发明者许海英, 贺俊, 郑晨, 金德 , 颜海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