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高架智能公交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轻型高架智能公交系统是针对目前大城市地面交通频繁的红绿灯限行和车辆拥堵问题而设计的一种轻便、快速、高效而又环保、实用的轻型高架公交系统。并开辟一条城市交通新体系(相对地面和地下两种体系而言)。如果能投入使厨,可减轻地面交通压力,减轻城市汽车尾气污染和道路拥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彻底解决困扰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解决城市出行难问题。本系统智能车的速度,设计为每小时72公里,即每秒20米,车流密度可以为10米一车(或更高),一个车站的流量可达每小时28800车次,载客量应在4万以上。相当一条地铁的运力,而投入不到地铁的零头。可以称得上轻便、快速、高效、经济而实用。
【专利说明】轻型高架智能公交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方案是针对目前大城市地面交通频繁的红绿灯限行和车辆拥堵问题而设计的一种轻便、快速、高效而又环保、实用的轻型高架智能公交系统,开辟一条城市交通新体系(相对地面和地下两种城市交通体系而言)。如果能投入使用,可减轻地面交通压力,减轻城市汽车尾气污染和道路拥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彻底解决困扰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解决城市出行难问题。
[0002]本系统在交叉路口无限行、无拥堵,车辆可高速、无障碍通过,而又不需要投入太多,也不必改变现行的交通体系。本系统占地少,道路可以弯弯曲曲,就在公路两侧,可在人行道上方修建。
[0003]本系统的运载工具是高度智能化的小型电动车辆一智能车,无人驾驶,自动运行。
【背景技术】
[0004]现代大城市交通的最大难题是车辆多,道路少,特别是交叉路口的限行和车辆拥堵问题。公交车、地铁则站站必停,路程稍远还得换车,出行难成了大城市最头痛的问题。本方案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设计的。本方案通过对智能公交系统的精心设计,使车辆通过交叉路口时不停车、不减速、无障碍通过。并一站式到达目的地。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开辟一条新的城市交通体系;设计一种双向双层轻型高架智能运输系统;配以高速小型化的电动智能车辆,再加上精确的智能控制,保证车辆全程高速、不停车稳定运行;不管路程多远,只要有线路,均可一站式到达目的地。
[0006]本系统的固定设施是轻型高架道路,就在街道两侧人行道上方修建,不影响现有交通系统。轻型高架路为双层双向,层高约4米,下层离地面5?6米。主干道路宽两米多些,只允许一辆小型电动智能车通过。支柱采用粗一些的电线杆或钢管。路面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如木质或其它新型轻质材料,以减轻重量。道路两侧装有许多监控装置,与智能车时刻保持联系,保证智能车按规定方向和速度运行。
[0007]本系统在十字路口车辆不减速、不停车通过是靠轻型高架智能线路双层双向的设计。两层行车方向相反,在十字路口立交通过,如要转弯则只向外转。下层车如果是右行道,转弯时只向右转,(如附图1所示),则上层车转弯时只向左转。这样道路右侧的车就可以到达右侧的任何地方,道路左侧的车则可以到达左侧的任何地方。如此,乘客只要知道自己的出行方向,就可以在车站找到相应的上车地点,快速到达目的地。在丁字路口也一样,不同方向的道路立交(如附图2所示)。
[0008]主干道上每500米到1000米设一个车站(如附图2虚线框内所示),就在两个交叉路口之间,随街道的布局而定。
[0009]智能车是一种小型电动车辆,高度智能化,无人驾驶,可载I到2人(最多两大一小,重量在200公斤以内)。车身用复合材料制造,重量很轻。车上装备有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接受系统主控室发来的指令,按统一的调度运行。车上装备有电子触摸屏,内设电子地图,乘车人只要在电子地图上点击选取目的地,智能车在主控室的指令下就可自动运行,一路畅通无阻,一站到达目的地。由于智能车是全自动运行,因此还可以承担部分快递业务,运送200公斤以内的邮件和货物。
[0010]智能车使用电力驱动,可以用车身自备的储能电池供电,也可以从线路上取电,无论用那种方式取电,系统本身都有巨大的储电功能,可以在晚间或用电低谷时充电,白天用电高峰时用电,既降低运行费用,又有利于电网调峰。
[0011]本系统智能车的速度,设计为每小时72公里,即每秒20米,车流密度可以为10米一车(或更高),一个车站的车流量可达每小时28800车次,载客量应在4万以上。相当一条地铁的运力,而投入不到地铁的零头。可以称得上轻便、快速、高效、经济而实用。
[0012]如果还想提高运力,可以加宽道路,使之变成双行道。凡在下一段要转弯或出站的车辆,都走外行道,控制系统可随时调整两条道上车流的密度。这样,系统的运力可以加倍。
[0013]智能车上装有防碰撞和应急处置系统,如果前面的车发生故障,如电动机故障、车轮爆胎或电力不足等。则后面的智能车就启动应急处置系统,推着前面的车在前方车站就近出站。
[0014]系统控制采用分区域控制方式。每个交叉路口设有独立的路口控制系统,每个车站设有独立的车站控制系统,整个系统设有一个系统主控室。主控室控制各车站、各路口、每个车及整个系统的运行。
[0015]该系统对私家车也开放,能上轻型高架路的私家车是和公交系统的智能车一样的智能车,不同的是车内多了一套手动操纵装置(如方向盘、油门、刹车等)。平时在地面上行驶时车主用方向盘、油门、刹车等控制方向、速度和减速停车。一到轻型高架路上,方向盘等手动装置就被锁定,失去作用,而由道路控制系统控制其运行。出站后则恢复手动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是下层道路十字路口的线路示意图。纵横道路立交而不相连,车辆只能直行或右转弯。图中道路交叉处有点表示相连,无点表示立交而不相连。箭头表示车辆运行方向。上层道路的十字路口线路示意图与附图1相似,不同的是车辆的运行方向完全相反,车辆只能直行或左转弯(未画出)。
[0017]附图2是下层道路丁字路口以及车站线路示意图。丁字路口两条左转弯线立交而不相交。上层线路示意图与下层一样,只是车辆运行方向完全相反(也未画出)。虚线框内为车站部分,其中ab段为车辆离路进站减速段,be段为停车段,Cd段为出站上路加速段,eb段和fc段为私家车出入车站的通道,gd段为主干道上的调整段。
[0018]附图3是设想的某地区下层道路平面运行示意图。图中交叉处有点表示相连,无点表示立交而不连。箭头表示车辆行驶方向。上层道路平面示意图与下层一样,只是车辆运行方向完全相反(也未画出)。车站就在两个交叉路口之间,如附图2中虚线框内所示,也未画出。
【具体实施方式】[0019]当乘客进入智能车,在电子触摸屏上点击选定目的地后,智能车通过车-路通讯系统将目的地信息发送到系统主控室,系统主控室对智能车确定到达目的地的路径,并对通过路径逐点核查后确定行驶路线及通过各路口的时间点,然后将路线图发送给智能车及车站控制系统,将经过各路口的时间发送给路口控制系统。随后智能车自动启动,并接受车站控制系统的指令,以一定的加速度和时间进入主干道。主干道上的车在进入交叉路口前一定距离处进入调整段,在调整段智能车接受路口控制系统的指令,调整速度,保证按路口控制系统规定的速度和时间(整秒或整半秒)进入交叉路口,或直行或转弯,按路口控制系统的按排,按规定路线行驶,直到目的地车站,中途不停车,一站到底。
[0020]到达目的地车站前,智能车接受车站控制系统的指令,按事先安排好的出口离开主干道,进入停车道,乘客下车,完成整个行程,下车出站。智能车则进入安全检查室接受安全检查和必要检修,或充电或更换电池。随后进入下段停车道,等待下一位乘客的到来。
【权利要求】
1.双向、双层轻型高架路的设计,保证不同方向的车辆在交汇处互不干扰、无障碍通过的设计方案和方法。
2.由于第I条,再配上小型化的电动智能车,使乘客可以一站式到达目的地的设计方案和方法。
3.控制系统和智能车相配和,开创智能车无人驾驶的设计方案和方法。
4.轻型高架智能公交系统高架路的设计、建造、维护和使用。
5.轻型高架智能公交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使用。
6.小型电动智能车的设计、制造、维护和使用。
7.附图1至附图3的设计、使用和解释。
【文档编号】E01C1/04GK103628373SQ20131050011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陈书舍, 陈亚军, 陈亚萍 申请人:陈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