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渠桥涵构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689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城市渠桥涵构筑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不增加既有建筑物拆迁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城市道路空间改造的城市渠桥涵构筑物。适用于引水渠或排洪渠穿过城市建筑物密集处,水渠距离建筑物较近,施工空间狭小的明挖渠桥涵。
背景技术
桥涵是道路跨越江河、水渠、山谷及其他线路等障碍物的重要结构物。桥梁基础一般有扩大基础和桩基础,扩大基础和桩基础上部结构(如承台、盖梁等)均需明挖施工。箱涵或框架涵施工一般采用明挖施工。明挖浅基础常采用原状土放坡开挖,基础埋深一般小于5m。明挖深基础一般需要进行基坑支护,目前常用的基坑支护有: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钢板桩、土钉墙(喷锚支护)、逆作拱墙,可多种 方式进行组合支护或与原状土放坡相结合。然而,基坑支护需占用一定的场地空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占用空间小的城市渠桥涵构筑物,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使渠道断面最大化,增加过水能力。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渠桥涵构筑物,由支护桥台和梁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桥台包括咬合桩、喷射混凝土面板和L型盖梁,其中咬合桩竖直施打于渠道两侧,咬合桩表面覆盖所述喷射混凝土面板,咬合桩顶部设置L型盖梁,渠道两侧的L型盖梁上架设所述梁板。所述梁板端面与L型盖梁之间衬有油毛毡。所述梁板上表面铺装防水层。所述喷射混凝土面板内设防裂钢筋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基坑围护结构与桥涵永久基础结合,可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使渠道断面最大化,增加过水能力,同时可有效的节省工程投资,施工简单、快捷。

图1为实施例的立面图。图2为实施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城市渠道上施工渠桥涵构筑物,且渠道两侧紧邻既有建筑物7。本实施例在城市渠道两侧竖直施工有咬合桩2,咬合桩2外表面喷一层喷射混凝土面板3 (喷射混凝土面板内部设有防裂钢筋网),咬合桩2顶部设置L型盖梁4,在渠道两侧的L型盖梁4上架设梁板1,该梁板端面与L型盖梁4之间衬有油毛毡5。本例中在梁板I上表面铺装有防水层6。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梁板1,其跨越能力最大可达40余米。喷射混凝土面板3起导流、防冲刷等作用;咬合桩2除了起承受上部荷载的基础夕卜,兼起施工期基坑围护的作用;当沟渠较深时,梁板I可兼起内支撑作用。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城市渠桥涵构筑物,由支护桥台和梁板(I)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桥台包括咬合桩(2)、喷射混凝土面板(3)和L型盖梁(4),其中咬合桩(2)竖直施打于渠道两侧,咬合桩(2)表面覆盖所述喷射混凝土面板(3),咬合桩(2)顶部设置L型盖梁(4),渠道两侧的L型盖梁(4 )上架设所述梁板(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渠桥涵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板(I)端面与L型盖梁(4)之间衬有油毛毡(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城市渠桥涵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板(I)上表面铺装防水层(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城市渠桥涵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混凝土面板(3)内设防裂钢筋网。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渠桥涵构筑物。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占用空间小的城市渠桥涵构筑物,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使渠道断面最大化,增加过水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渠桥涵构筑物,由支护桥台和梁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桥台包括咬合桩、喷射混凝土面板和L型盖梁,其中咬合桩竖直施打于渠道两侧,咬合桩表面覆盖所述喷射混凝土面板,咬合桩顶部设置L型盖梁,渠道两侧的L型盖梁上架设所述梁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引水渠或排洪渠穿过城市建筑物密集处,水渠距离建筑物较近,施工空间狭小的明挖渠桥涵。
文档编号E01F5/00GK203144914SQ2013200971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
发明者羊东, 姚永丁, 韦中, 李小刚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