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式公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140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立交桥式公交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交桥式公交车,用于车辆和人员的转运,也是一种大型的城市交通工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交桥式公交车,包括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分为坡道车厢、路铲车厢和立交桥车厢的三种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相互贯通并通过挂销相连;所述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设置在车厢的下方,其中前后为坡道车厢,坡道车厢设有延缓到路面的车顶坡道,路铲车厢和立交桥车厢的车顶为平整桥面,并设有护栏,前后坡道车厢内靠一边的地方还设有驾驶室。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公交车大型化用来同时承载汽车和人,在十字路口使用,减少红绿灯造成的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专利说明】立交桥式公交车

【技术领域】
[0001]本专利涉及一种立交桥式公交车,用于车辆和人员的转运,也是一种大型的城市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解决交通拥堵的技术有多种,但基本上都是地面立交桥,加大公共交通等技术,却没有不占用路面面积的立交桥式上下层都能人车共乘的立交桥式公交车,或者可以只用立交桥式公交车。白天解决交通拥堵做立交桥式公交车,夜晚放到十字路口做真正的立交桥,把立交桥式公交车的功能彻底利用好。
[0003]专利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专利号201420095050.8)公开一种立交桥的转移系统,利用本装置,能否实现公交车与立交桥的结合使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城市交通不再拥堵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交桥式公交车,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交桥式公交车,包括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分为坡道车厢、路铲车厢和立交桥车厢的三种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相互贯通并通过挂销相连;
所述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设置在车厢的下方,其中前后为坡道车厢,坡道车厢设有延缓到路面的车顶坡道,路铲车厢和立交桥车厢的车顶为平整桥面,并设有护栏,前后坡道车厢内靠一边的地方还设有驾驶室;
中段车厢为一节立交桥车厢和多节路铲车厢,车厢上方边缘设有悬挂于输电线路的悬架;
车厢的内部为多层路板桥面,每层都设有存放轿车的车位,车体中间设有贯穿车体的横向桥洞,坡道车厢、路铲车厢的第二层路板桥面高于车体桥洞,第一层路板桥面设有至车体桥洞路面的路铲,立交桥车厢的第三层路板桥面高于车体桥洞,车厢的侧面设有车窗、车门和至各层的楼梯,车厢各层内设有座位,车厢的每层之间设有用于汽车上下的坡道。
[0006]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公交车大型化用来同时承载汽车和人,在现有桥的上下使用或是在十字路口使用,减少红绿灯造成的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专利的结构视图,
图2是本专利的坡道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的路铲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的立交桥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的高型立交桥式公交车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的中型立交桥式公交车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的矮型立交桥式公交车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的运行示意图。
[0008]附图标记:
1、车顶坡道,2、驾驶室,3、车门,4、楼梯,5、座位,6挂销,7、护栏,8、车顶桥面,9、电力悬架,10、输电线路,11、路铲车厢,12、立交桥车厢,13、坡道车厢,14、路铲,15、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16、坡道,17、第二层路板桥面,18、竖柱支架,19、横梁支架,20、第四层路板桥面,21、桥洞,22、第三层路板桥面,23、第一层路板桥面,24、高型立交桥式公交车,25、中型立交桥式公交车,26、矮型立交桥式公交车,27、立交桥式公交车,28、公路中心线,29、十字路口。
具体实施例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如图1所示,
一种立交桥式公交车,包括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分为坡道车厢13、路铲车厢11和立交桥车厢12的三种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相互贯通并通过挂销6相连,所述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15设置在车厢的下方;
立交桥式公交车的前后为坡道车厢13,坡道车厢13设有延缓到路面的车顶坡道1,多节路铲车厢11和一节立交桥车厢12位于两节坡道车厢13的中间,路铲车厢11和立交桥车厢12的车顶为平整的车顶桥面8,并设有护栏7,前后坡道车厢13内靠一边的地方还设有驾驶室2 ;
路铲车厢11、立交桥车厢12的上方边缘设有悬挂于输电线路10的电力悬架9 ;车厢的内部为多层路板桥面,每层都设有存放轿车的车位,车体中间设有贯穿车体的横向桥洞21,坡道车厢13、路铲车厢11的第二层路板桥面17高于车体桥洞21,第一层路板桥面23设有至车体桥洞21路面的路铲14,立交桥车厢12的第三层路板桥面22高于车体桥洞21,车厢的侧面设有车窗、车门3和至各层的楼梯4,车厢各层内设有座位5,车厢的每层之间设有用于汽车上下的坡道16。
[0010]本立交桥式公交车分为三个型号:高型立交桥式公交车24、中型立交桥式公交车25和矮型立交桥式公交车26。
[0011]高型立交桥式公交车高四层(宽十米以上,高约八米以上),可用作移动立交桥使用;可在现有桥的上面行驶的中型立交桥式公交车三层高(宽十米以上,高约四点五米);可在现有桥的下方行驶的矮型立交桥式公交车是两层高(宽七米以上,高约二点五米),第一层人车共乘,第二层做桥面使用。以上高为地面距车顶桥面8的距离。
[0012]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现有桥上桥下行驶的电力驱动的电气化立体公交车,公交车到达十字路口,在十字路口人与轿车下来再转换到另一方向的公交车上,无论你到哪里,都能够在同一十字路口上到要去方向的立交桥式公交车上到下一个路口。
[0013]本发明可以根据路况加大立交桥式公交车,一次性解决交通拥堵,特别是立交桥式公交车可以在行驶中让正常行驶的车辆在立交桥式公交车上像在路面上一样行驶上下立交桥式公交车。同一条路上的两辆立交桥式公交车同时到达十字路口停下,公交车下面的桥洞对准另一方向的路口,做立交桥用,让公交车内的人和车上下公交车。
[0014]本发明的车厢由挂销6连接在一起,坡道车厢13、路铲车厢11和立交桥车厢12都是由横梁车架19焊接在竖柱车架18上的,车厢的下方固定着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15,横梁车架19上铺设固定的路板桥面,车厢的厢体用铁皮封闭,该安装门窗的地方安装车门3和车窗,前一节车厢和后一节车厢相互贯通,车厢的上下层之间焊接有坡道16,坡道16焊在横梁车架19上,用于公交车内上下层的车辆上下使用。
[0015]坡道车厢13内设有座位5和驾驶室2,各层设有上下人的楼梯4。第一层路板桥面23设有到楼梯4的车门3,车顶坡道I焊接在横梁车架19上,路铲14通过挂销6连接在车顶坡道I上并延缓到路面上。路铲14下方安装上由大车轮到小车轮组成的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15,中间设有上下车内车辆的桥洞21,桥洞21内的一侧用挂销6连接上路铲14,车辆从路铲14上下。最上层路板桥面就是车顶桥面8组成的道路,用于过往的车辆行驶,车厢的车顶桥面8两侧安装护栏7,路铲车厢11与前后车厢之间使用挂销6连接。
[0016]技术方案:用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的技术建造,在用架空的电力输电线路10提供电能的人车共乘的电气化立交桥式公交车,二层高约2.5米的矮型立交桥式公交车26行驶在路面时,两米高以下的车辆能够照常在立交桥式公交车上行驶,通过现有立交桥的桥下,当立交桥式公交车行驶到路口转换人车时,立交桥式公交车的立交桥桥洞对准十字路口停下,另一路上的人车可以直接穿过立交桥式公交车的桥洞21,立交桥式公交车所在路上的车可以通过车顶坡道I通过路口。立交桥式公交车在路口之间循环运行运送车辆与人。本发明也可以作为移动立交桥使用,将其运到路口作为固定立交桥使用。
[0017]本装置的运行说明:
在十字路口 29,横向公路的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上并排停有立交桥式公交车27,纵向路上位于横向路上的立交桥式公交车两侧的上下道分别停有一列立交桥式公交车27。在运行中,路上的立交桥式公交车27按上下道行驶,在十字路口 29停车时,将桥洞对准纵向路停下,人车在此上下,纵向路上的人车穿过桥洞,然后立交桥式公交车27向各自的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的方向行驶。
[0018]本发明由于车长不能转急弯,所以只能在没有转急弯的路上行驶。在现有桥上桥下行驶的本装置,在现有桥的两边最近的路口停下,上下人车转换到直行路上高大一些的本装置上。本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段循环运送人车到路口,然后将本装置越过公路中心线28转移到另一行车道上,向反方向行驶。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交桥式公交车,包括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分为坡道车厢(口)、路铲车厢(11)和立交桥车厢(12)的三种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相互贯通并通过挂销(6)相连,所述移动立交桥的转移装置(15)设置在车厢的下方; 立交桥式公交车的前后为坡道车厢(13),坡道车厢(13)设有延缓到路面的车顶坡道(I),多节路铲车厢(11)和一节立交桥车厢(12)位于两节坡道车厢(13)的中间,路铲车厢(II)和立交桥车厢(12)的车顶为平整的车顶桥面(8),并设有护栏(7),前后坡道车厢(13)内靠一边的地方还设有驾驶室(2);路铲车厢〔10、立交桥车厢(12)的上方边缘设有悬挂于输电线路(10)的电力悬架(9); 车厢的内部为多层路板桥面,每层都设有存放轿车的车位,车体中间设有贯穿车体的横向桥洞(21),坡道车厢的第二层路板桥面(17)高于车体桥洞(21),第一层路板桥面(23)设有至车体桥洞(21)路面的路铲(14),立交桥车厢的第三层路板桥面(22)高于车体桥洞(21),车厢的侧面设有车窗、车门(3)和至各层的楼梯(4),车厢各层内设有座位(5 ),车厢的每层之间设有用于汽车上下的坡道(16 )。
【文档编号】E01D15/127GK104494715SQ201410813114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4日
【发明者】张宝宇 申请人:张宝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