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洼路模拟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9482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坑洼路模拟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测试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坑洼路模拟装置,包括用于供越野车左右两侧车轮通过的第一路板和第二路板,所述第一路板和所述第二路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路板沿其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一个呈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路板的沿其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两个呈向上凸起的第二凸起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交错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位置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凸起部。该坑洼路模拟装置只要将第一路板与第二路板放置在道路或地面上即可模拟出坑洼路,从而可以方便对越野车进行坑洼路通过能力测试。
【专利说明】坑洼路模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测试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坑洼路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道路行驶测试是汽车性能测试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特征是在销售环节,尽管汽车上标有各车的动力性能,但却不与道路驾驶测试直观,且非专业人士也不一定能了解汽车各动力性能所表示的含义。普通的交通道路一般较为平整。对于越野车来说有时还需要测试其爬坡性能,倾斜行驶性能,前后轮的驱动性能,坑洼路、阶梯路的通过性能等。
[0003]现有坑洼路性能测试一般是将越野车开至野外,然后再挖出一些坑洼,以对越野车进行坑洼路通过能力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还需要将道路填平,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坑洼路模拟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越野车坑洼路通过能力测试需要将车开至野外,并需要挖出坑洼,测试不方便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坑洼路模拟装置,包括用于供越野车左右两侧车轮通过的第一路板和第二路板,所述第一路板和所述第二路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路板沿其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一个呈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路板沿其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两个呈向上凸起的第二凸起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交错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位置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凸起部。
[0006]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一路板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中间与该第一凸起部相邻的所述第二路板的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中间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越野车前后车轮间距离。
[0007]具体地,所述第一凸起部呈梯形,其包括第一顶板和与所述第一顶板的相对两边相连的两个第一侧板,且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下端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顶板的长度。
[0008]具体地,所述第二凸起部呈梯形,包括第二顶板和与所述第二顶板的相对两边相连的两个第二侧板,且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下端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顶板的长度。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配合支撑所述第一路板的第一支撑架和配合支撑所述第二路板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二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横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的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路板的第一滚轮机构和若干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路板的第二滚轮机构,若干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相对两侦牝若干所述第二滚轮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相对两侧上。
[0012]具体地,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包括第一滚轮架、安装于所述第一滚轮架底部的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相连的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滚轮架的第一连杆和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滚轮架上下移动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滚轮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滚轮架枢接,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滚轮架枢接,所述第一推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枢接。
[0013]具体地,所述第二滚轮机构包括第二滚轮架、安装于所述第二滚轮架底部的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相连的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滚轮架的第二连杆和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滚轮架上下移动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滚轮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滚轮架枢接,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滚轮架枢接,所述第二推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枢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滚轮机构还包括能够向下抵顶所述第二推杆以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滚轮架位置的第二抵顶块,所述第二抵顶块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以模拟出坑洼路,便于对越野车进行坑洼路通过能力测试。该坑洼路模拟装置只要将第一路板与第二路板放置在道路或地面上即可,从而可以方便对越野车进行坑洼路通过能力测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坑洼路模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坑洼路模拟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的坑洼路模拟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坑洼路模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的坑洼路模拟装置中滚轮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第一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坑洼路模拟装置,包括用于供越野车左右两侧车轮通过的第一路板10和第二路板20,第一路板10与第二路板20平行设置。第一路板10沿其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一个呈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11。第二路板20的沿其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两个呈向上凸起的第二凸起部21,相邻两个第二凸起部21间隔设置,第一凸起部11与第二凸起部21交错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二凸起部21之间的位置对应一个第一凸起部11。
[0024]第一路板10包括第一凸起部11,第二路板20包括第二凸起部21,当将第一路板10与第二路板20放置在道路或地面上后,第一凸起部11与第二凸起部21可以模拟出坑洼路,以便于对越野车进行坑洼路通过能力测试。该坑洼路模拟装置只要将第一路板10与第二路板20放置在道路或地面上即可,从而可以方便对越野车进行坑洼路通过能力测试。
[0025]进一步地,沿第一路板10长度方向,第一凸起部11的中间与相邻的第二凸起部21的中间之间的间距L大于或等于越野车前后车轮间距离。当第一凸起部11的中间与相邻的第二凸起部21的中间的间距L等于或略大于越野车前后车轮间距离时,越野车的斜对角的两车轮分别位于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21上,则其另两个车轮则可以处于悬空状态,从而可以测试载野车斜对角两车轮的驱动性能。而当第一凸起部11的中间与相邻的第二凸起部21的中间的距离L远大于越野车的前后车轮间距离时,越野车每次仅通过一个第一凸起部11或第二凸起部21,可以防止挂伤越野车的底盘。
[0026]具体地,第一凸起部11呈梯形,包括第一顶板111和与第一顶板111的相对两边相连的两个第一侧板112,且两个第一侧板112下端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顶板111的长度。将第一凸起部11设为梯形,当越野车的车轮行驶至第一凸起部11上后,有一段水平移动距离,从而可以更为直观地突出越野车的过坑洼路的能力。同理,也可以将第二凸起部21设置为梯形,即第二凸起部21呈梯形,包括第二顶板211和与第二顶板211的相对两边相连的两个第二侧板212,且两个第二侧板212下端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顶板211的长度。第一顶板111上和第二顶板211上还可以设置防滑纹(图中未标出)。
[0027]当然,第一凸起部11的第一侧板112还可以呈阶梯状,从而还可以测试越野车的爬阶梯的能力。同理第二凸起部21的第二侧板212也右以设置呈阶梯状。当第一凸起部11的第一侧板112与第二凸起部21的第二侧板212均设置为阶梯状时,可以同时测试越野车左右两侧车轮的爬阶梯能力。
[0028]进一步地,该坑洼路模拟装置还包括配合支撑第一路板10的第一支撑架12和配合支撑第二路板20的第二支撑架22,第一路板10固定于第一支撑架12上;第二路板20固定于第二支撑架22上。通过第一支撑架12来支撑第一路板10,通过第二支撑架22来支撑第二路板20,以增加第一路板10和第二路板20的强度,相应地可以使用相对较薄的板材制作第一路板10与第二路板20,以减轻第一路板10与第二路板20的重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0029]具体地,第一支撑架12包括分别设于第一路板10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底杆121和若干配合支撑第一路板10的第一立柱122,这些第一立柱122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底杆121上。第二支撑架22包括分别设于第二路板20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底杆221和若干配合支撑第二路板20的第二立柱222,这些第二立柱222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二底杆221上。通过第一立柱122和第一底杆121构成第一支撑架12,通过第二立柱222和第二底杆221构成第二支撑架22,可以减轻第一支撑架12与第二支撑架22的重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0030]另外,为增第一路板10的强度,还可以配合设置支撑第一路板10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梁(图中未标出),第一立柱122与第一支撑梁固定相连。同理,为增第二路板20的强度,还可以配合设置支撑第二路板20相对两侧的第二支撑梁(图中未标出),第二立柱222与第二支撑梁固定相连。
[0031]进一步地,该坑洼路模拟装置还包括横设于第一支撑架12与第二支撑架22之间的多个连接杆30,这些连接杆3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22。通过设置连接杆30以便于确定第一路板10与第二路板20之间的距离,方便架设该坑洼路模拟装置。同时,还可以将第一路板10与第二路板20相连,便于整体移动。
[0032]该坑洼路模拟装置架设简单方便,可以方便测试越野车坑洼路通行能力。还可以用来测试车辆的四驱系统、悬挂行程、车身刚性和爬阶梯能力。
[0033]本实施例中,第一路板10包括一个第一凸起部11,第二路板20包括两个第二凸起部2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路板10也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凸起部11,第二路板20也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的第二凸起部21。该坑洼路模拟装置的宽度为2米,当然,该宽度为优选地宽度。其实,只要第一路板10与第二路板20的相对外侧间的距离M大于或等于越野车左右两侧车轮间的距离,第一路板10与第二路板20的相对内侧间的距离N小于或等于越野车左右两侧车轮间的距离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1高度为0.4米,第二凸起部21高度H也为0.4米。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21还可以为其它高度,如0.3米,0.45米等。一般来说第一凸起部11高度取值在0.2?0.5米之间较佳;第二凸起部21高度H取值在0.2?0.5米之间较佳,且第一凸起部11高度与第二凸起部21高度H相等或相近较好。
[0034]第二实施例:
[0035]请参阅图4和图5,该实施例的坑洼路模拟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坑洼路模拟装置的结构相近,也包括第一路板10、第二路板20、第一凸起部11、第二凸起部21、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22。其不同之区在于:该坑洼路模拟装置还包括若干用于支撑第一路板10的第一滚轮机构40。这些第一滚轮机构40分别安装于第一支撑架12的相对两侧。从而使第一滚轮机构40可以支撑起第一支撑架12,进而支撑起第一路板10,以便于移动第一路板10。该坑洼路模拟装置还包括若干用于支撑第二路板20的第二滚轮机构(图中未标出)。这些第二滚轮机构分别安装于第二支撑架22的相对两侧。从而使第二滚轮机构可以支撑起第二支撑架22,进而支撑起第二路板20,以便于移动第二路板20。
[0036]具体地,每一第一滚轮机构40均包括第一滚轮架41、安装于第一滚轮架41底部的第一滚轮42、安装于第一支撑架12上的第一连接板43、连接该第一连接板43与第一滚轮架41的第一连杆44和用于推动第一滚轮架41上下移动的第一推杆45。第一连接板43与第一滚轮架41间隔设置,第一连杆4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43和第一滚轮架41枢接,第一推杆45的一端与第一滚轮架41枢接,第一推杆45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板43枢接。将第一连接板43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2上,就可以方便地将相应的第一滚轮机构40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2上。通过第一推杆45下压第一滚轮架41,从而带动第一滚轮42,可以支撑起第一支撑架12,以移动该第一路板10。而当通过第一推杆45上拉第一滚轮架41,则带动第一滚轮42上移,可以使第一支撑架12着地,以便于第一支撑架12稳定地放置在道路或地面上,便于对越野车进行测试。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滚轮42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2。
[0037]具体地,每一第二滚轮机构均包括第二滚轮架、安装于第二滚轮架底部的第二滚轮、安装于第二支撑架22上的第二连接板、连接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滚轮架的第二连杆和用于推动第二滚轮架上下移动的第二推杆。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滚轮架间隔设置,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和第二滚轮架枢接,第二推杆的一端与第二滚轮架枢接,第二推杆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板枢接。将第二连接板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2上,就可以方便地将相应的第二滚轮机构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2上。通过第二推杆下压第二滚轮架,从而带动第二滚轮,可以支撑起第二支撑架22,以移动该第二路板20。而当通过第二推杆上拉第二滚轮架,则带动第二滚轮上移,可以使第二支撑架22着地,以便于第二支撑架22稳定地放置在道路或地面上,便于对越野车进行测试。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滚轮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二支撑架22。
[0038]进一步地,第一滚轮机构40还包括能够限定第一滚轮架41位置的第一抵顶块46。设置第一抵顶块46,当第一推杆45将第一滚轮架41推至最下端,以支撑起第一支撑架12时,可以防止第一推杆45移动,从而限定住第一滚轮架41的位置,防止第一滚轮架41上移。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顶块46枢接于第一连接板43上,并能够向下抵顶第一推杆45,以限定第一滚轮架41的位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滚轮架41上设置所述第一抵顶块46,还可以使用卡钩来限定第一推杆45的位置,防止第一滚轮架41移动。第二滚轮机构还包括能够向下抵顶第二推杆以用于限定第二滚轮架位置的第二抵顶块,第二抵顶块枢接于第二连接板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滚轮机构与第一滚轮机构40的结构相同,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滚轮机构也可以使用其它滚轮装置代替。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坑洼路模拟装置,包括用于供越野车左右两侧车轮通过的第一路板和第二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板和所述第二路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路板沿其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一个呈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路板沿其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两个呈向上凸起的第二凸起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交错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位置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凸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坑洼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路板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中间与该第一凸起部相邻的所述第二路板的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中间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越野车前后车轮间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坑洼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呈梯形,其包括第一顶板和与所述第一顶板的相对两边相连的两个第一侧板,且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下端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顶板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坑洼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呈梯形,包括第二顶板和与所述第二顶板的相对两边相连的两个第二侧板,且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下端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顶板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坑洼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合支撑所述第一路板的第一支撑架和配合支撑所述第二路板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二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坑洼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的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坑洼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路板的第一滚轮机构和若干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路板的第二滚轮机构,若干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相对两侧,若干所述第二滚轮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相对两侧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坑洼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包括第一滚轮架、安装于所述第一滚轮架底部的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相连的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滚轮架的第一连杆和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滚轮架上下移动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滚轮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滚轮架枢接,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滚轮架枢接,所述第一推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枢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坑洼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轮机构包括第二滚轮架、安装于所述第二滚轮架底部的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相连的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滚轮架的第二连杆和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滚轮架上下移动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滚轮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滚轮架枢接,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滚轮架枢接,所述第二推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枢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坑洼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轮机构还包括能够向下抵顶所述第二推杆以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滚轮架位置的第二抵顶块,所述第二抵顶块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文档编号】E01C9/08GK203768758SQ20142010152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廖水生 申请人:深圳市三源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