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车双用的过街天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4890发布日期:2020-11-03 23:4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车双用的过街天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车双用的过街天桥。



背景技术:

过街天桥是现代化都市中协助行人穿过道路的一种建筑,修建过街天桥可以使穿越道路的行人和道路上的车辆实现完全的分离,保证交通的通畅和行人的安全。最常见的人行过街天桥是跨越街道或公路的,也有跨越铁路、轻轨的过街天桥,另外还有一些过街天桥修建在立体交叉路口,与立交桥的建筑融为一体。过街天桥实现了行人和车流的完全分离,行人的安全更有保障,车辆的行使更加畅通。过街天桥的造价低工期短,同时不会影响道路的承重能力。

但是目前常用的过街天桥部分只允许行人通过,而不允许非机动车通过,给非机动车带来不便,而部分是行人车混行的过街天桥,给行人和非机动车都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常用的过街天桥部分只允许行人通过,而不允许非机动车通过,给非机动车带来不便,而部分是行人车混行的过街天桥,给行人和非机动车都带来了不安全因素等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人车双用的过街天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车双用的过街天桥,包括第一车道,所述第一车道的一侧边缘建设有第一桥柱,所述第一车道的另一侧边缘建设有第二桥柱,所述第二桥柱的另一端边缘接触第二车道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二车道的另一侧边缘建设有第三桥柱,所述第一桥柱的顶端支撑着人行过道的底部一端位置,所述第二桥柱的顶端支撑着人行过道的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三桥柱的顶端支撑着人行过道的底部另一端位置,所述人行过道的一侧建设有从地面到人行过道底部上表面的第一人行阶梯,所述第一人行阶梯的两侧都安置有第一扶手,所述人行过道的另一侧建设有从地面到人行过道底部上表面的第二人行阶梯,所述第二人行阶梯的两侧也都安置有第二扶手,所述人行过道的顶部上表面紧接非机动车过道的底部下表面,所述非机动车过道的一侧建设有从地面到非机动车过道底部上表面的第一非机动车阶梯,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阶梯的两边安置有第一护栏,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阶梯的底部下表面被第四桥柱的顶端所支撑,所述非机动车过道的另一侧建设有从地面到非机动车过道底部上表面的第二非机动车阶梯,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阶梯的两边安置有第二护栏,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阶梯的底部下表面被第五桥柱的顶端所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街天桥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一人行阶梯关于人行过道的对称位置建设有第三人行阶梯,所述第三人行阶梯两侧同样安置有对称的第三扶手,所述第二人行阶梯关于人行过道的对称位置建设有第四人行阶梯,所述第四人行阶梯两侧同样安置有对称的第四扶手,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阶梯关于非机动车过道的对称位置建设有第三非机动车阶梯,所述第三非机动车阶梯两侧同样安置有对称的第三护栏,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阶梯关于人行过道的对称位置建设有第四非机动车阶梯,所述第四非机动车阶梯两侧同样安置有对称的第四护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人行过道和非机动车过道的两侧位置安置有护栏,中间底部上表面画有间隔左右通行的中心线,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阶梯和第二非机动车阶梯的上表面设置有道路防滑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人行过道的顶部为非机动车过道的底部,故人行过道为闭篷,所述非机动车过道的顶部为敞篷露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人行过道的顶部与非机动车过道的底部钢箱梁结构上面种植有绿化带,所述第一桥柱和第三桥柱的一侧不仅种植有绿化带,还设置有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道路边的公交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桥柱、第二桥柱、第三桥柱、第四桥柱和第五桥柱后端设置有排水管,所述第一桥柱、第二桥柱、第三桥柱、第四桥柱和第五桥柱的下端设置有排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车双用的过街天桥,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人车双用的过街天桥,通过建设人行过道和非机动车过道为分层结构,解决了人与非机动车混用而造成的诸多不安全因素的问题,并且大大减缓了城市交通的压力,给非机动车带来很多方便。

2、该人车双用的过街天桥,通过在人行过道和非机动车过道之间、第一桥柱、第二桥柱和、第三桥柱下种植绿化带,形成过街天桥与城市绿化融为一体的生态建筑,有助于道路环境的改善。

3、该人车双用的过街天桥,通过在第一非机动车阶梯和第二非机动车阶梯的上表面设置道路防滑带,使得非机动车行驶下滑更加安全,减少交通隐患。

4、该人车双用的过街天桥,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提高了过街天桥的实用性能,让过街天桥更加适用于现代化混合交通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车道;2、第二车道;3、第一桥柱;4、第二桥柱;5、第三桥柱;6、人行过道;7、非机动车过道;8、第四桥柱;9、第五桥柱;10、第一人行阶梯;11、第一扶手;12、第二人行阶梯;13、第二扶手;14、第一非机动车阶梯;15、第一护栏;16、第二非机动车阶梯;17、第二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人车双用的过街天桥,包括第一车道1,第一车道1的一侧边缘建设有第一桥柱3,第一车道1的另一侧边缘建设有第二桥柱4,第二桥柱4的另一端边缘接触第二车道2的一侧边缘,第二车道2的另一侧边缘建设有第三桥柱5,第一桥柱3的顶端支撑着人行过道6的底部一端位置,第二桥柱4的顶端支撑着人行过道6的底部中间位置,第三桥柱5的顶端支撑着人行过道6的底部另一端位置,人行过道6的一侧建设有从地面到人行过道6底部上表面的第一人行阶梯10,第一人行阶梯10的两侧都安置有第一扶手11,人行过道6的另一侧建设有从地面到人行过道6底部上表面的第二人行阶梯12,第二人行阶梯12的两侧也都安置有第二扶手13,人行过道6的顶部上表面紧接非机动车过道7的底部下表面,非机动车过道7的一侧建设有从地面到非机动车过道7底部上表面的第一非机动车阶梯14,第一非机动车阶梯14的两边安置有第一护栏15,第一非机动车阶梯14的底部下表面被第四桥柱8的顶端所支撑,非机动车过道7的另一侧建设有从地面到非机动车过道7底部上表面的第二非机动车阶梯16,第二非机动车阶梯16的两边安置有第二护栏17,第二非机动车阶梯16的底部下表面被第五桥柱9的顶端所制成。

为了便于道路来往的交通便捷和天桥整体的对称美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过街天桥为对称结构,第一人行阶梯10关于人行过道6的对称位置建设有第三人行阶梯,第三人行阶梯两侧同样安置有对称的第三扶手,第二人行阶梯12关于人行过道6的对称位置建设有第四人行阶梯,第四人行阶梯两侧同样安置有对称的第四扶手,第一非机动车阶梯14关于非机动车过道7的对称位置建设有第三非机动车阶梯,第三非机动车阶梯两侧同样安置有对称的第三护栏,第二非机动车阶梯16关于人行过道6的对称位置建设有第四非机动车阶梯,第四非机动车阶梯两侧同样安置有对称的第四护栏。

为了提高非机动车在天桥上行驶的安全因素,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人行过道6和非机动车过道7的两侧位置安置有护栏,中间底部上表面画有间隔左右通行的中心线,第一非机动车阶梯14和第二非机动车阶梯16的上表面设置有道路防滑带。

为了防止雨雪天气对过街行人的影响,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人行过道6的顶部为非机动车过道7的底部,故人行过道6为闭篷,非机动车过道7的顶部为敞篷露天。

为了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型建筑,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人行过道6的顶部与非机动车过道7的底部钢箱梁结构上面种植有绿化带,第一桥柱3和第三桥柱5的一侧不仅种植有绿化带,还设置有第一车道1和第二车道2道路边的公交站。

为了提高过街天桥的排水性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桥柱3、第二桥柱4、第三桥柱5、第四桥柱8和第五桥柱9后端设置有排水管,第一桥柱3、第二桥柱4、第三桥柱5、第四桥柱8和第五桥柱9的下端设置有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对于行人来说,有从街边过来的,也有从公交站过来的,想要从第一车道1的一边通过该过街天桥到第二车道2的另一边,则他们可以走上第一人行阶梯10通过人行过道6的过道,走人行过道6中心线的右侧,通过第二人行阶梯12到达第二车道2的另一侧;想要从第二车道2的一边通过该过街天桥到第一车道1的另一边,则他们可以走上第二人行阶梯12通过人行过道6的过道,走人行过道6中心线的右侧,通过第一人行阶梯10到达第一车道1的另一侧。然后,对于非机动车来说,想要从第一车道1的一边通过该过街天桥到第二车道2的另一边,则他们可以驾驶非机动车行驶上第一非机动车阶梯14,通过非机动车过道7的过道,走非机动车过道7中心线的右侧,通过第二非机动车阶梯16到达第二车道2的另一侧;想要从第二车道2的一边通过该过街天桥到第一车道1的另一边,则他们可以驾驶非机动车行驶上第二非机动车阶梯16,通过非机动车过道7的过道,走非机动车过道7中心线的右侧,通过第一非机动车阶梯14到达第一车道1的另一侧,由此达到人车混用的过街天桥,安全可靠。最后,该桥梁结构采用五立柱式钢箱梁架设而成,建设施工方便可靠,稳定性具有充分的保障,且在第一桥柱3和第三桥柱5处设置了公交站台,合理地规划了城市交通,在第一桥柱3、第二桥柱4、第三桥柱5和人行过道6与非机动车过道7的结构上均种植有绿化带,让过街天桥更加生态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