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边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28929发布日期:2021-09-04 11:1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边沟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边沟结构。


背景技术:

2.边沟是指设置在挖方路基路肩外侧及低填方路基地脚外侧的纵向人工沟渠,用以收集路面的地面水,排除路基拦截道路上方边坡的坡面水,迅速汇集并把它们引入顺畅的排水通道中,通过桥涵等将其泄放到道路的下方。目前道路上的边沟的宽度和深度都较大,日常养护较为困难,驾驶人员在驾驶时视觉感受较差,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边沟结构,能够提高驾驶人员的视觉感受和安全性。
5.(二)技术方案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生态边沟结构,包括混凝土斜坡、边沟主体、种植土壤斜坡、鹅卵石层、碎石层、第一支撑网、第二支撑网和水管组件;
7.所述混凝土斜坡和种植土壤斜坡分别连接于所述边沟主体的两侧,所述种植土壤斜坡的表面种植有植物,所述鹅卵石层、第一支撑网、碎石层和第二支撑网由上至下搭设于所述边沟主体的顶部,所述鹅卵石层、第一支撑网、碎石层和第二支撑网均搭设于混凝土斜坡的内侧壁和种植土壤斜坡的内侧壁之间,所述水管组件的进水口有多个,所述水管组件的进水口间隔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斜坡的表面,所述水管组件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斜坡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网的下方,所述进水口均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8.进一步地,还包括筛网;
9.所述筛网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处。
10.进一步地,还包括透水土工布;
11.所述透水土工布铺设于所述种植土壤斜坡的内侧壁表面。
12.进一步地,还包括钢筋支撑网;
13.所述钢筋支撑网固定于种植土壤斜坡的内侧壁表面,所述透水土工布铺设于所述钢筋支撑网的外表面。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边沟主体的一侧设置混凝土斜坡和路面相接,用户驾车时偏离路面时能够有混凝土斜坡提供支撑,不会直接掉进边坑主体内,保证了安全性,在边沟主体的另一侧种植土壤斜坡,将生态防护的理念与边沟整治相结合,与沿线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驾乘人员安全和视觉感受,发挥植物的视觉诱导和柔化遮挡作用。在边沟主体的顶部铺设鹅卵石层和碎石层,能够与种植土壤斜坡融合在一起,进一步
提高驾驶人员的视觉感受,且避免路面垃圾或者落叶等垃圾直接汇入边沟主体内,方便边沟主体的清理,避免的堵塞。另外,在混凝土斜坡上间隔设置多个水管组件的进水口,能够提高排水效率,尤其在大雨天等排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疏水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边沟结构的剖视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边沟主体;2、种植土壤斜坡;3、混凝土斜坡;4、水管组件;5、筛网;6、第二支撑网;7、碎石层;8、第一支撑网;9、鹅卵石层;10、路面;11、透水土工布;12、钢筋支撑网。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0.实施例一
21.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生态边沟结构,包括混凝土斜坡3、边沟主体 1、种植土壤斜坡2、鹅卵石层9、碎石层7、第一支撑网8、第二支撑网 6和水管组件4;
22.所述混凝土斜坡3和种植土壤斜坡2分别连接于所述边沟主体1的两侧,所述种植土壤斜坡2的表面种植有植物,所述鹅卵石层9、第一支撑网8、碎石层7和第二支撑网6由上至下搭设于所述边沟主体1的顶部,所述鹅卵石层9、第一支撑网8、碎石层7和第二支撑网6均搭设于混凝土斜坡3的内侧壁和种植土壤斜坡2的内侧壁之间,所述水管组件4的进水口有多个,所述水管组件4的进水口间隔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斜坡3 的表面,所述水管组件4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斜坡3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网6的下方,所述进水口均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23.其中,还包括筛网5;
24.所述筛网5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处。筛网5能够有效防止杂物以及其他垃圾落入进水口导致水管组件4堵塞。
25.其中,还包括透水土工布11;
26.所述透水土工布11铺设于所述种植土壤斜坡2的内侧壁表面。
27.其中,还包括钢筋支撑网12;
28.所述钢筋支撑网12固定于种植土壤斜坡2的内侧壁表面,所述透水土工布11铺设于所述钢筋支撑网12的外表面。通过钢筋支撑网12对种植土壤斜坡2起稳固作用,并且在钢筋支撑网12的外表面的外表面铺设透水土工布11,避免种植土壤斜坡2的土壤流失,同时能够为种植土壤斜坡2提供良好的透水性。
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边沟结构,在边沟主体的一侧设置混凝土斜坡和路面相接,用户驾车时偏离路面时能够有混凝土斜坡提供支撑,不会直接掉进边坑主体内,保证了安全性,在边沟主体的另一侧种植土壤斜坡,将生态防护的理念与边沟整治相结合,与沿线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驾乘人员安全和视觉感受,发挥植物的视觉诱导和柔化遮挡作用。在边沟主体的顶部铺设鹅卵石层和碎石层,能够与种植土壤斜坡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员的视觉感受,且避免路面垃圾或者落叶等垃圾直接汇入
边沟主体内,方便边沟主体的清理,避免的堵塞。另外,在混凝土斜坡上间隔设置多个水管组件的进水口,能够提高排水效率,尤其在大雨天等排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疏水效率。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斜坡、边沟主体、种植土壤斜坡、鹅卵石层、碎石层、第一支撑网、第二支撑网和水管组件;所述混凝土斜坡和种植土壤斜坡分别连接于所述边沟主体的两侧,所述种植土壤斜坡的表面种植有植物,所述鹅卵石层、第一支撑网、碎石层和第二支撑网由上至下搭设于所述边沟主体的顶部,所述鹅卵石层、第一支撑网、碎石层和第二支撑网均搭设于混凝土斜坡的内侧壁和种植土壤斜坡的内侧壁之间,所述水管组件的进水口有多个,所述水管组件的进水口间隔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斜坡的表面,所述水管组件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斜坡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网的下方,所述进水口均与所述出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筛网;所述筛网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土工布铺设于所述种植土壤斜坡的内侧壁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支撑网;所述钢筋支撑网固定于种植土壤斜坡的内侧壁表面,所述透水土工布铺设于所述钢筋支撑网的外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边沟结构,包括混凝土斜坡、边沟主体、种植土壤斜坡、鹅卵石层、碎石层、第一支撑网、第二支撑网和水管组件;混凝土斜坡和种植土壤斜坡分别连接于边沟主体的两侧,种植土壤斜坡的表面种植有植物,鹅卵石层、第一支撑网、碎石层和第二支撑网由上至下搭设于边沟主体的顶部,鹅卵石层、第一支撑网、碎石层和第二支撑网均搭设于混凝土斜坡的内侧壁和种植土壤斜坡的内侧壁之间,水管组件的进水口有多个,水管组件的进水口间隔设置于混凝土斜坡的表面,水管组件的出水口设置于混凝土斜坡的内侧壁且位于第二支撑网的下方,进水口均与出水口连通。在边沟主体的另一侧种植土壤斜坡,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视觉感受和安全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宏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路信公路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