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沥青拌和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包括:拌合仓,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料口和一个出料口,内部设置有第一搅拌桨和一对第二搅拌桨;一对搅拌缸,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二者均包括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集料斗、第二集料斗和缸体,第一集料斗的高度高于第二集料斗的高度,第二集料斗的高度高于缸体的进料口的高度,缸体的出料口连通至拌合仓的进料口;一对辅料仓,其包括一矿粉仓和一水泥仓,矿粉仓中的矿粉通过第一送料管输送至拌合仓的上部,水泥仓的水泥通过第二送料管输送至拌和仓的中部。本发明在减小冷再生拌和设备的体积的前提下,使得物料搅拌均匀,提高了拌和效果。
【专利说明】
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拌和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沥青路面冷再生拌和是旧沥青路面材料经过铣刨,运送至固定的场地,根据需要添加新料,通过固定的再生设备加入泡沫沥青,在常温下拌和形成新的再生混合料,运送至道路施工现场,使用摊铺设备进行摊铺,压实成型后,成为路面一个结构层次的整套工艺。冷再生拌和适用于低等级公路的面层和各种基层的病害处理,但大多数情况下应用于基层,现有冷再生拌和设备的体积都较大,占用较多的施工场地,且由于拌和的物料较多,搅拌不均匀,导致拌和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在减小冷再生拌和设备的体积的前提下,使得物料搅拌均勾,提尚摔和效果。
[0005]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包括:
[0006]拌合仓,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料口和一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拌合仓的底部,且所述出料口处连接有一成品输送带,所述拌合仓内部中央设置有第一搅拌桨,第一搅拌桨从上到下环设有多个第一搅拌叶片,多个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一搅拌桨的轴向垂直设置,所述拌合仓的侧壁中部设置有一对第二搅拌桨,一对第二搅拌桨相向设置,每一第二搅拌桨与所述拌合仓的侧壁呈30?40°夹角设置,第二搅拌桨从上到下环设有多个第二搅拌叶片,多个第二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轴的轴向呈100?120°夹角设置;
[0007]—对搅拌缸,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所述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均包括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集料斗、第二集料斗和缸体,所述第一集料斗的高度高于第二集料斗的高度10?15cm,第二集料斗的高度高于所述缸体的进料口的高度5?8cm,所述第一集料斗中的第一物料通过设置在第一集料斗侧壁下部并延伸至第二集料斗上部的第一输送板输送至第二集料斗中,并与第二集料斗中的第二物料混合,所述第二集料斗中的初级混合料通过设置在第二集料斗侧壁下部并延伸至缸体进料口的第二输送板输送至缸体中,并与缸体中的乳化沥青和水混合,所述缸体的出料口连通至所述拌合仓的进料口 ;
[0008]—对辅料仓,其包括一矿粉仓和一水泥仓,所述矿粉仓中的矿粉通过第一送料管输送至所述拌合仓的上部,所述水泥仓的水泥通过第二送料管输送至所述拌和仓的中部;
[0009]其中,所述第一搅拌缸的第一集料斗中的第一物料为粒径10?30mm的沥青回收料,第二集料斗中的第二物料为粒径10?30mm的新骨料;所述第二搅拌缸的第一集料斗中的第一物料为粒径O?5mm的沥青回收料,第二集料斗中的第二物料为粒径5?1 mm的沥青回收料;所述第一搅拌桨和一对第二搅拌桨分别与设置在拌合仓架体上的一个第一电机和一对第二电机枢接。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所述拌合仓架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拌合仓顶部的第一架体和环设在所述拌合仓侧壁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上,一对第二电机分设在第二架体相对的位置处。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所述第一架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送料管的出口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拌合仓的内部。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所述拌合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一对第二搅拌桨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一对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所述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的缸体内部水平设置有一对第三搅拌桨,一对第三搅拌桨的转动方向相反。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每一第三搅拌桨沿缸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正向搅拌叶片和多个反向搅拌叶片。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所述成品输送带的出口处设置有一成品收集仓,所述成品收集仓放置在一支撑架上。
[0016]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不同的物料分别经过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有序混合后,再加入到拌合仓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保证了物料混合的均匀性,改善了沥青的性能。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垂直设置,减少了整个设备的占用空间,且在有限的空间中尽量延长了物料的输送和混合时间。不同的物料在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中均是按阶梯状的顺序加入到下一层级的料斗中,每加入一种物料就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一次自然混合,混合更加均匀。所有的物料进入拌和仓后,在第一搅拌桨和一对第二搅拌桨的相互配合下,位于拌合仓不同位置的混合料均能得到充分有效地搅拌,这样得到的沥青的性能更加优良。
[0017]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的俯视图;
[0019]图2为本发明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1]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2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包括:
[0023]拌合仓1,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料口和一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拌合仓的底部,且所述出料口处连接有一成品输送带4,拌和完成的沥青通过出料口到达成品输送带向前输送。为了便于运输车直接将成品输送带上的沥青直接运送走,成品输送带可以设置为倾斜状,成品输送带较低的一端设置在拌合仓的出料口处,较高的一端设置在运输车的停靠位置处。所述拌合仓内部中央设置有第一搅拌桨11,第一搅拌桨竖直设置,第一搅拌桨从上到下环设有多个第一搅拌叶片111,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一搅拌叶片为2?3个,多个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一搅拌桨的轴向垂直设置,当第一搅拌桨转动时,多个第一搅拌叶片同时切割搅拌不同位置的混合料,使得混合料搅拌均匀。所述拌合仓的侧壁中部设置有一对第二搅拌桨12,一对第二搅拌桨相向设置,每一第二搅拌桨与所述拌合仓的侧壁呈30?40°夹角设置,第二搅拌桨从上到下环设有多个第二搅拌叶片121,多个第二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轴的轴向呈100?120°夹角设置,当一对第二搅拌桨转动时,多个第二搅拌叶片同时切割搅拌拌合仓边角处的混合料,拌和更加充分。
[0024]一对搅拌缸2,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搅拌缸21和第二搅拌缸22,即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以拌合仓为交点呈直角分布,以在保证输送长度的前提下,减小占用空间。所述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均包括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集料斗211/221、第二集料斗212/222和缸体213/223,第一集料斗和第二集料斗均为敞口设置,缸体为水平放置,一端为进料口,相对的另一端为出料口。所述第一集料斗的高度高于第二集料斗的高度10?15cm,第二集料斗的高度高于所述缸体的进料口的高度5?8cm,所述第一集料斗中的第一物料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设置在第一集料斗侧壁下部并延伸至第二集料斗上部的第一输送板5输送至第二集料斗中,并与第二集料斗中的第二物料进行初步混合,由于此时第二集料斗中只有两种物料,因此混合相对比较均匀;所述第二集料斗中的初级混合料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设置在第二集料斗侧壁下部并延伸至缸体进料口的第二输送板6输送至缸体中,并与缸体中的乳化沥青和水混合,所述缸体的出料口连通至所述拌合仓的进料口。第一集料斗和第二集料斗的水平位置呈阶梯状分布,这样第一集料斗中的第一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利落入第二集料斗中,与第二物料进行混合,不需要借助外界动力,节约能源。
[0025]—对辅料仓3,其包括一矿粉仓31和一水泥仓32,矿粉仓和水泥仓均可设置为圆柱状,放置在拌合仓的一侧,矿粉仓和水泥仓的底部分别设置第一送料管311和第二送料管321。所述矿粉仓中的矿粉通过第一送料管输送至所述拌合仓的上部,矿粉从拌合仓的上部散落在拌合仓内部的混合料中,矿粉的分布更加均匀;所述水泥仓的水泥通过第二送料管输送至所述拌和仓的中部,水泥通过第二送料管直接输送至拌合仓的中部,便于与其他物料的混合和搅拌。
[0026]其中,所述第一搅拌缸的第一集料斗中的第一物料为粒径10?30mm的沥青回收料,第二集料斗中的第二物料为粒径10?30mm的新骨料;所述第二搅拌缸的第一集料斗中的第一物料为粒径O?5mm的沥青回收料,第二集料斗中的第二物料为粒径5?1 mm的沥青回收料;不同粒径的物料通过两个搅拌缸分别混合,粒径相近的先进行混合,混合更加均匀。所述第一搅拌桨和一对第二搅拌桨分别与设置在拌合仓架体上的一个第一电机13和一对第二电机14枢接,电机的运动带动搅拌桨对混合料进行搅拌。
[0027]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所述拌合仓架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拌合仓顶部的第一架体15和环设在所述拌合仓侧壁的第二架体16,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上,一对第二电机分设在第二架体相对的位置处,以尽量减小占用空间,便于电机和搅拌桨的装配。
[0028]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所述第一架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51,所述第一送料管的出口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拌合仓的内部。这样矿粉经第一送料管直接输送至拌合仓内部,节省了传输装置。
[0029]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所述拌合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7,一对第二搅拌桨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一对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一对第二电机的转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相同的转速或不同,以驱动一对第二搅拌桨以相同或不同的转速对混合料进行搅拌,只要能够保证搅拌效果的方式均可。
[0030]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所述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的缸体内部水平设置有一对第三搅拌桨2131/2231,一对第三搅拌桨的转动方向相反。进入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的缸体内部的混合料在一对第三搅拌桨的作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搅拌,物料混合更加充分。
[0031]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每一第三搅拌桨沿缸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正向搅拌叶片和多个反向搅拌叶片,以保证搅拌效果。
[0032]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中,所述成品输送带的出口处设置有一成品收集仓7,所述成品收集仓放置在一支撑架8上。运输车停靠在支撑架下部的空间中,以及时便捷地将成品收集仓中的成品进行转移。
[0033]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拌合仓,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料口和一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拌合仓的底部,且所述出料口处连接有一成品输送带,所述拌合仓内部中央设置有第一搅拌桨,第一搅拌桨从上到下环设有多个第一搅拌叶片,多个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一搅拌桨的轴向垂直设置,所述拌合仓的侧壁中部设置有一对第二搅拌桨,一对第二搅拌桨相向设置,每一第二搅拌桨与所述拌合仓的侧壁呈30?40°夹角设置,第二搅拌桨从上到下环设有多个第二搅拌叶片,多个第二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轴的轴向呈100?120°夹角设置; 一对搅拌缸,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所述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均包括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集料斗、第二集料斗和缸体,所述第一集料斗的高度高于第二集料斗的高度10?15cm,第二集料斗的高度高于所述缸体的进料口的高度5?8cm,所述第一集料斗中的第一物料通过设置在第一集料斗侧壁下部并延伸至第二集料斗上部的第一输送板输送至第二集料斗中,并与第二集料斗中的第二物料混合,所述第二集料斗中的初级混合料通过设置在第二集料斗侧壁下部并延伸至缸体进料口的第二输送板输送至缸体中,并与缸体中的乳化沥青和水混合,所述缸体的出料口连通至所述拌合仓的进料口; 一对辅料仓,其包括一矿粉仓和一水泥仓,所述矿粉仓中的矿粉通过第一送料管输送至所述拌合仓的上部,所述水泥仓的水泥通过第二送料管输送至所述拌和仓的中部; 其中,所述第一搅拌缸的第一集料斗中的第一物料为粒径10?30mm的沥青回收料,第二集料斗中的第二物料为粒径10?30mm的新骨料;所述第二搅拌缸的第一集料斗中的第一物料为粒径O?5mm的沥青回收料,第二集料斗中的第二物料为粒径5?1mm的沥青回收料;所述第一搅拌桨和一对第二搅拌桨分别与设置在拌合仓架体上的一个第一电机和一对第二电机枢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拌合仓架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拌合仓顶部的第一架体和环设在所述拌合仓侧壁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上,一对第二电机分设在第二架体相对的位置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送料管的出口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拌合仓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拌合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一对第二搅拌桨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一对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缸和第二搅拌缸的缸体内部水平设置有一对第三搅拌桨,一对第三搅拌桨的转动方向相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三搅拌桨沿缸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正向搅拌叶片和多个反向搅拌叶片。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输送带的出口处设置有一成品收集仓,所述成品收集仓放置在一支撑架上。
【文档编号】E01C19/10GK105839499SQ201610187690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9日
【发明人】孙斌, 刘辉明, 陈京钰, 时海华
【申请人】南方高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