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工业弃渣的固体废弃物长期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会造成对水系和大气的严重污染和危害。大量工业弃渣堆积的结果,可能毁坏大片的农田和森林地带。同时,工业有害渣长期堆存,经过雨雪淋溶,可溶成分随水从地表向下渗透。向土壤迀移转化,富集有害物质、使堆场附近土质酸化、碱化、硬化.甚至发生重金属型污染。如何处理、利用这些工业弃渣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
[0003]路堤是在天然地面上常用土或石等材料填筑的具有一定密实度的线路建筑物。目前,文献中已有少量将工业弃渣作为路堤填筑的工程实例。由于工业弃渣为松散材料,主要通过加铺土工格栅来增强路堤整体稳定性。但是由于筋材两侧没有固定端,使得路堤加筋往往只能提高路堤稳定性,对限制路堤变形作用有限。同时,填筑的工业弃渣经雨水冲刷后,弃渣颗粒随着雨水流出,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操作方便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从而能够减小高填方路堤的侧向变形,控制路堤顶面沉降。同时,合理利用工业弃渣,绿色环保。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包括沿以工业弃渣作为填料的填方路堤的走向铺设的路堤修筑件以及分别设置在填方路堤两侧的装填有工业弃渣的编织袋;所述路堤修筑件包括水平路堤修筑件以及与水平路堤修筑件相连的并缠绕在装填有工业弃渣的编织袋外部的包裹路堤修筑件;所述路堤修筑件是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一起的土工格栅以及防水层。
[0007]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还包括U型钉;所述水平路堤修筑件通过U型钉与包裹路堤修筑件相连。
[0008]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防水层是防水土工膜或防水土工布。
[0009]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土工格栅是单层或多层;当土工格栅是多层时,所述土工格栅的间隔厚度是0.5?2.0m。
[0010]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土工格栅的拉伸屈服强度不低于30kN/m,屈服延伸率不小于10%,所述应变为5%时的双向拉伸强度不低于15kN/m。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该结构由于将防水层和土工格栅固定在填方路堤两侧装有弃渣的编织袋上,防水层和土工格栅的位移得到了限制,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其与填料之间的摩阻作用,限制路堤的侧向变形;另外,土工格栅在路堤内部还可以起到“提兜”效应,减小高填方路堤的沉降。同时,由于防水层的铺设,有效防止了由于雨水冲刷引起弃渣颗粒随着雨水流出,避免了其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2]1、结构简单,施工操作方便,避免了以往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填筑时需要超宽填筑,然后再削坡的冗余工序,以及该工序引起的周围环境污染。
[0013]2、由于土工格栅固定在填方路堤两侧装有工业弃渣的编织袋上,能够充分发挥土工格栅与填料之间的摩阻作用以及自身的“提兜”效应,减小路堤沉降。
[0014]3、以装有弃渣的编织袋为护坡,在限制路堤侧向变形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减少土质路堤边坡受雨水冲刷的作用。
[0015]4、由于防水层的铺设,有效防止了由于雨水冲刷引起弃渣颗粒随着雨水流出,避免了其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
[0016]5、以弃渣为填料,起到了较好的环保作用。
[0017]采取本实用新型可减小填方路堤沉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减小填方路堤沉降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工业或建筑弃渣为填料,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立面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弃渣护坡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
[0021]1-地基;2_ 土工格栅;3_防水层;4_弃渣护坡;5_工业弃渣;6_路面结构;7_编织袋;8-U型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该结构所用材料包括:防水层3、土工格栅2、工业弃渣5和编织袋7。弃渣护坡4由装入工业弃渣5的编织袋7构成;防水层3和土工格栅2每隔一定厚度通铺于地基I上。
[0023]土工格栅2拉伸屈服强度不宜低于30kN/m,屈服延伸率宜大于10%,应变为5%时的双向拉伸强度不宜低于15kN/m,土工格栅2宜选择糙度较大的土工合成材料。防水层3选用防水土工膜或防水土工布。防水层3和土工格栅2的间隔厚度由工业弃渣路堤填料性质确定,一般为0.5?2.0m,工业弃渣路堤填料较难压实时取小值。工业弃渣5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弃渣最大粒径不得超过20cm。
[0024]编织袋7技术要求必须满足国家标准《塑料编织袋7》(GB/T 8946-1998),装入弃渣后袋口应绑扎严密。路堤两侧编织袋7堆放宽度不小于50cm。
[0025]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工程,位于某土质隧道出口,填筑高度为18m。由于该填方路段位于路隧过渡段,为避免填方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对该填方路堤提出较高的沉降控制要求。
[0028]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路堤修筑结构,参见图1、图2,该结构所用材料包括:防水层3、土工格栅2、工业弃渣5和编织袋7。工业弃渣5采用某煤矿废弃煤矸石,经煤矿无害化及破碎处理后使用。土工格栅2采用HDPE双向土工格栅2,其拉伸屈服强度达到120kN/m,屈服延伸率15%,应变为5%时的双向拉伸强度25kN/m,设计铺设间隔厚度为2m。防水层3选用防水土工布。
[0029]本实用新型修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A)经路堤放线后,在工业弃渣填方路堤两侧堆放装有工业弃渣5的编织袋7,然后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路堤填料碾压施工。施工时应注意,如有编织袋7掉落及破损情况,应及时补充或进行更换处理。
[0031]B)路堤填筑到需要铺设防水层3和土工格栅2的高度后,应将路堤顶面再次碾压平整,杂物清理干净,防止防水层3和土工格栅2被刺穿,顶破;防水层3和土工格栅2应避免过长时间暴晒或裸露,施工间隔时间不宜超过48h ;土工格栅2采用搭接法连接,横向每幅之间搭接宽度为0.8m,纵向搭接宽度为1.2m,搭接处采用聚乙烯扎扣连接,主要受力方向的连结强度大于土工格栅2的抗拉强度。
[0032]C)防水层3和土工格栅2铺设平整并拉紧后缠绕编织袋7 —周,两层叠加再次拉紧后用U型钉8固定在土层上,两层叠加宽度为2m。
[0033]D)重复步骤A?C,直至路堤填筑达到设计标高后,按规范要求进行路面结构6施工。
[0034]实施效果:该高填方路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填筑完成后,通过在路堤坡面不同高度处设置观测点对其位移进行了长期跟踪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路堤坡面最大侧向位移发生于路堤中下部,最大值小于3.0cm,最大沉降发生于路堤中部,最大值小于5.0cm,完全满足设计方对填方路堤提出的沉降控制要求。目前该高速公路路面铺设工程也已完成,路基顶面未发生明显不均匀沉降现象,路面结构6层完好,沥青路面仅有少量细微裂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该方法结构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可以有效减小高填方路堤的侧向变形,控制路堤顶面沉降。同时,路堤填筑过程中利用了工业弃渣5,防水层3的铺设有效防止了由于雨水冲刷引起弃渣颗粒随着雨水流出,避免了其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起到了较好的环保作用。
[0035]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包括沿以工业弃渣作为填料的填方路堤的走向铺设的路堤修筑件以及分别设置在填方路堤两侧的装填有工业弃渣的编织袋;所述路堤修筑件包括水平路堤修筑件以及与水平路堤修筑件相连的并缠绕在装填有工业弃渣的编织袋外部的包裹路堤修筑件;所述路堤修筑件是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一起的土工格栅以及防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还包括U型钉;所述水平路堤修筑件通过U型钉与包裹路堤修筑件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是防水土工膜或防水土工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是单层或多层;当土工格栅是多层时,所述土工格栅的间隔厚度是0.5-2.0 m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的拉伸屈服强度不低于30 kN/m,屈服延伸率不小于10%,所述应变为5%时的双向拉伸强度不低于15 kN/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该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包括沿以工业弃渣作为填料的填方路堤的走向铺设的路堤修筑件以及分别设置在填方路堤两侧的装填有工业弃渣的编织袋;路堤修筑件包括水平路堤修筑件以及与水平路堤修筑件相连的并缠绕在装填有工业弃渣的编织袋外部的包裹路堤修筑件;路堤修筑件是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一起的土工格栅以及防水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操作方便的利用工业弃渣的路堤修筑结构,从而能够减小高填方路堤的侧向变形,控制路堤顶面沉降,合理利用工业弃渣,绿色环保。
【IPC分类】E01C3/06, E01C3/04
【公开号】CN204780499
【申请号】CN201520378848
【发明人】张军, 张勇, 赵建斌, 孙志杰, 董立山
【申请人】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