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用玻纤格栅摊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5008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路用玻纤格栅摊铺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路用玻纤格栅摊铺器。
【背景技术】
[0002]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日夜繁忙,同时对公路的行车服务性能,使用寿命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摆在公路设计者,建造者,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时时刻刻需要研讨的课题。近年来,在公路工程中不断地采用玻纤格栅等新工艺,有效地减少了路面裂缝。提高了路面使用寿命,改善了其服务性能。就使用情况来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玻纤格栅等在施工时,是用传统的人工来铺设,易造成其受力不均,扭曲变形,与基层相结合不到位,固定不牢等问题。路面油层在摊铺时易出现玻纤格栅被沥青料推挤成团不能使用,为防止影响路面油层的摊铺及成型最后只能剪掉,时常造成大面积的玻纤格栅废弃,大大地降低了其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便捷、机械化程度高的路用玻纤格栅摊铺器,避免了玻纤格栅摊铺时受力不均,扭曲变形,与基层相结合不到位,固定不牢等问题,有效的提高了玻纤格栅的施工质量,使其更好地与基层结合在一起,其技术方案为:工作装置连接连接杆,随动轴通过第三支架固定在工作装置上,驱动辊连接端部的动力分离器,驱动辊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在工作装置上,压紧轴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工作装置上,随动轮安装在工作装置中部的下方,气路固定在工作装置上,储气筒固定在工作装置的左边,射钉枪设在工作装置的一侧,气动继电器固定在工作装置的右边,在工作装置的下方设有轮子,轮子通过传送带连接驱动辊。储气筒上设有限压阀,射钉枪可自由拿取,随动轮可上下调整。
[000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计合理实用,造价低廉,有效的提高了玻纤格栅的施工质量,使其更好地与基层结合在一起,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0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6]如图1所示,路用玻纤格栅摊铺器,主要由工作装置1、连接杆2、储气筒3、第一支架4、驱动辊5、动力分离器6、传送带7、轮子8、随动轮9、压紧轴10、第二支架11、第三支架12、随动轴13、气路14、气动继电器15和射钉枪16构成;工作装置1连接连接杆2,随动轴13通过第三支架12固定在工作装置1上,驱动辊5连接端部的动力分离器6,驱动辊5通过第一支架4固定在工作装置1上,压紧轴10通过第二支架11固定在工作装置1上,随动轮9安装在工作装置1中部的下方,气路14固定在工作装置1上,储气筒3固定在工作装置1的左边,射钉枪16设在工作装置1的一侧,气动继电器15固定在工作装置1的右边,在工作装置1的下方设有轮子8,轮子8通过传送带7连接驱动辊5。
[0007]本实用新型工艺流程:一方面:拖拉机通过连接杆2连接工作装置1前进,轮子8通过传动带7经分离器6带动驱动辊5转动,驱动辊5带动随动轴13上的玻纤格栅转动,玻纤格栅穿过压紧轴10经随动轮9和射钉枪16射钉,玻纤格栅固定在基层上。
[0008]另方面:拖拉机带动压缩机产生气体经气路14存入储气筒3内,经气路14和气动继电器15控制射钉枪16射钉。
【主权项】
1.路用玻纤格栅摊铺器,其特征在于:工作装置(1)连接连接杆(2),随动轴(13)通过第三支架(12)固定在工作装置(1)上,驱动辊(5)连接端部的动力分离器(6),驱动辊(5)通过第一支架(4 )固定在工作装置(1)上,压紧轴(10 )通过第二支架(11)固定在工作装置(1)上,随动轮(9)安装在工作装置(1)中部的下方,气路(14)固定在工作装置(1)上,储气筒(3)固定在工作装置(1)的左边,射钉枪(16)设在工作装置(1)的一侧,气动继电器(15)固定在工作装置(1)的右边,在工作装置(1)的下方设有轮子(8 ),轮子(8 )通过传送带(7 )连接驱动辊(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用玻纤格栅摊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筒(3)上设有限压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用玻纤格栅摊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钉枪(16)可自由拿取。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用玻纤格栅摊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轮(9)可上下调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路用玻纤格栅摊铺器,其特征在于:工作装置连接连接杆,随动轴通过第三支架固定在工作装置上,驱动辊连接端部的动力分离器,驱动辊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在工作装置上,压紧轴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工作装置上,随动轮安装在工作装置中部的下方,气路固定在工作装置上,储气筒固定在工作装置的左边,射钉枪设在工作装置的一侧,气动继电器固定在工作装置的右边,在工作装置的下方设有轮子,轮子通过传送带连接驱动辊。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造价低廉,有效的提高了玻纤格栅的施工质量。
【IPC分类】E01C23/04
【公开号】CN204959565
【申请号】CN201520722237
【发明人】纪宝田, 刘佐义, 刘鹏云, 王健, 李洪全
【申请人】刘佐义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