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盖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2198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大跨径盖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跨径盖梁,在所述大跨径盖梁的底部形成有作为后续阶段整梁浇筑无支架施工底模的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上形成有用于后续在中空部分现浇混凝土的U型槽口。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仅施工效率高,而且能大幅降低交通压力。而且相比现有的施工方法,还十分环保。
【专利说明】
大跨径盖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桥梁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跨径盖梁。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加快现代化城市的建设,随着市政工程的大规模开展,对于施工的工程质量、施工效率以及施工地交通的影响越来越重视。
[0003]然而,现有的大跨径盖梁架设时,由于从架设开始,需在下面的辅道上先搭临时支架,再现浇混凝土等。这样,在施工期内,下面的辅道就会限行,不仅会造成交通不便,而且使得本来也拥堵不堪的城市交通愈发雪上加霜。
[0004]因此,现有的大跨径盖梁的架设,不仅存在易造成施工地的交通涌堵,而且施工速度慢(通常至少需1-2个月左右),因此其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仅施工效率高而且能大幅降低交通压力的大跨径盖梁。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跨径盖梁,在所述大跨径盖梁的底部形成有作为后续阶段整梁浇筑无支架施工底模的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形成有用于后续在中空部分现浇混凝土的U型槽口。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大跨径盖梁的总长为31.9m,所述大跨径盖梁的总重为780to
[000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上述大跨径盖梁的预制拼装方法,其总体是采用分阶段预制浇筑并在各阶段逐步张拉钢束的方式来进行大跨径盖梁的整体无支架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预制一 U型梁构件,作为后续阶段整梁浇筑无支架施工的底模;所述U型梁构件上形成有一U型槽口,并且在U型梁构件张拉至少4道预应力钢束,为后续阶段的预应力张拉预留孔道(本步骤中设置张拉预应力钢束可同现有技术);
[0010]S2、吊装预制的U型梁构件到位后,现浇U型槽的中空部分,并且相应张拉至少6道预应力钢束,为下一阶段的预应力张拉预留孔道;
[0011]S3、现浇所述U型梁构件的下半部分断面的剩余部分,并相应张拉至少10道预应力钢束;
[0012]S4、大跨径盖梁的整梁无支架施工完成。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I中,所述U型梁构件的截面的下半部分断面为矩形断面。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I阶段,在大跨径盖梁的支座处进行实心截面预埋立柱套管。本实施例中在支座处进行实心截面预埋立柱套管可同现有技术的实施方法。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阶段,在现浇部分施工时,需在大跨径盖梁上增加施工临时操作空间及设施。本实施例中的增加施工临时操作空间及设施部分可同现有技术。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阶段,完成的大跨径盖梁的总长为31.9m,高X宽为3.0m X 3.0m;所述大跨径盖梁的总重为780t。
[0017]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9]本实用新型的大跨径盖梁,尤其适用于32M左右的大跨径盖梁的无支架拼装。因为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大跨径盖梁预制拼装方法,不仅施工效率高,而且对下面的辅道交通也不会造成拥堵影响。相比现有的施工方法,不仅能大幅降低现场施工时的交通压力,而且还利于环保。
[0020]并且,通过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上述大跨径盖梁类盖梁的现场施工工期由传统的近2个月简化为15天以内。更为关键的是由封闭地面交通到对地面交通基本无影响,且现场浇筑混凝土量大为减少,文明施工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002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跨径盖梁预制拼装方法的第一阶段立面图。
[0023]图2为图1中的支点断面及四道预应力钢束布设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的跨中断面及四道预应力钢束布设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大跨径盖梁预制拼装方法的第二阶段立面图。
[0026]图5为图4中的支点断面及六道预应力钢束布设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4中的跨中断面及六道预应力钢束布设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大跨径盖梁预制拼装方法的第三阶段立面图。
[0029]图8为图7中的支点断面及十道预应力钢束布设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图7中的跨中断面及十道预应力钢束布设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大跨径盖梁I;U型梁构件12;U型槽口 13;四道预应力钢束Fl?F3、;U型槽的中空部分11;六道预应力钢束F4?F6;十道预应力钢束F7?F9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举几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3]实施例1
[003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大跨径盖梁预制拼装方法,总体是采用分批次预制浇筑的方式来达到无支架施工的,整个大跨径盖梁无支架施工过程分以下三阶段逐步进行:
[0035]第一阶段:
[0036]如图1?图3所示,预制一U型梁构件12,该预制的U型梁构件的下半部分为矩形截面,在U型梁构件12上形成U型槽口 13。更进一步的,在大跨径盖梁I的支座处为实心截面预埋立柱套管,用以增强梁承重强度。
[0037]本阶段的预制构件,总重约210t,吊装到位后可作为下阶段整梁浇筑无支架施工的底模。
[0038]如图2和图3所示,该阶段张拉四道预应力钢束Fl?F3,来为后续两个阶段的预应力张拉预留孔道。
[0039]本步骤中设置张拉预应力钢束可同现有技术。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张拉,对称进行。例如:设计控制张拉应力σ = 0.75?.,预应力束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为主,引伸量为辅。预应力张拉工艺及施工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的有关规定执行。
[0040]第二阶段:
[0041]如图4?图6所示,当预制的U型梁构件吊装到位后,现浇混凝土至U型槽的中空部分Ilo
[0042]相应张拉六道预应力钢束F4?F6(如图5和图6所示),并为下一阶段的预应力张拉预留孔道。
[0043]第三阶段:
[0044]如图7?图9所示,现浇预制的U型梁构件的矩形断面剩余部分(剩余部分是指位于U型梁构件的矩形断面的上方的部分,并相应张拉十道预应力钢束F7?F9。其中,张拉10道预应力钢束部分可采用现有技术。
[0045]第四阶段:大跨径盖梁I的整梁无支架施工完成。
[0046]此外,在现浇部分施工实施时,需在大跨径盖梁上增加施工临时操作空间及设施。其中,在大跨径盖梁上增加施工临时操作空间及设施部分可同现有技术。
[0047]施工中,本实用新型方法的混凝土及预应力总量基本维持不变,钢筋量均需增加部分预留焊接长度。这部分钢筋的预留是增加量,无好处或有益效果
[0048]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大跨径盖梁预制拼装方法,尤其适用于32M左右的大跨径盖梁的无支架拼装。
[0049]另外,本实用新型不仅施工效率高,而且相比现有的施工方法,一方面能大幅降低现场施工时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还十分环保。
[0050]实施例2
[0051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1的大跨径盖梁预制拼装方法,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跨径盖梁I,在所述大跨径盖梁I的底部形成有作为后续阶段整梁浇筑无支架施工底模的预制构件(即前述预制的U型梁构件12),所述预制构件形成有用于后续在中空部分现浇混凝土的U型槽口 13 (参见图1所示)。
[0052]如图7所示,采用上述的实施例1的大跨径盖梁预制拼装方法架设的大跨径盖梁I,其总长为31.9m,横断面呈矩形,大跨径盖梁的高和宽分别为3.0m和3.0m。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大跨径盖梁I的总体积约300m3,总重为780t。
[0053]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大跨径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跨径盖梁的底部形成有作为后续阶段整梁浇筑无支架施工底模的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上形成有用于后续在中空部分现浇混凝土的U型槽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径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跨径盖梁的总长为31.9m,所述大跨径盖梁的总重为780t。
【文档编号】E01D19/00GK205557301SQ201620354721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5日
【发明人】闫兴非, 周良, 朱敏, 周振兴, 杨昀
【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