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随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栓拆装工具,尤其涉及汽车上螺栓的电动拆装工具。
现有的电动螺栓拆装工具是利用电机带动飞轮旋转,在一定转速时飞轮上的击快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片的阻力与主轴啮合,用飞轮的转动惯性撞击主轴,带动主轴转动,主轴的另一端装有拆装螺母的工作头,从而达到拆装螺母的目的。但由于其弹簧片采用中间螺钉压紧方式固定,使到弹簧片中间开槽就产生弹簧片弹度下降及易折断等缺陷,况且其主轴设计为单面偏重形,正反方向各只有一个工作面,这样在工作时击块与主轴的接触面少,工作概率低,且使用寿命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随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它通过对弹簧片的紧固方式的改变以及主轴结构的改变来增加其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将汽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的飞轮上的弹簧片的一端用压板紧固的方式固定在飞轮上,它的另一端压在击块外表面上的凹进部分,形成对击块的约束力,并通过对弹簧片伸缩长度的改变来改变其约束力的大小。其避免了在弹簧片中间开槽造成弹簧片强度下降及易折断等缺陷。将汽车电动螺栓拆装上具的主轴设计为对称双锤头形,使到主轴正反方向各有两个打击面,可增加其工作概率,也可延长主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汽车随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且制作过程几乎不增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随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的纵向剖示图。
图2是
图1所示汽车随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的飞轮的部分剖面放大结构图。
图3是
图1所示汽车随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的主轴的放大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汽车随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的主轴的左视图。
如图所示,汽车随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的机壳1内装有直流电机3,它可利用汽车本身的电源作为动力源,直流电机3通过转动轴与一个空心飞轮4固联,飞轮4上装有击块7,击块7通过销轴8可摆动地铰连在空心飞轮4上,在击块7的两边在空心飞轮4上用压板6将弹簧片5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伸出,压在击块7上的表面凹槽内,利用弹簧片的压力,使击块7保持在不摆动的回位状态。主轴9通过轴承串装在机壳1的前端和空心飞轮4上,主轴9的外端用于套接拆装螺母的工作头,另一端伸入空心飞轮4的内腔,此端设计为对称双锤头形。在使有时,接通汽车电源,将开关2扳到正转或反转位置时,电机3转动带动空心飞轮4转动,当空心飞轮4达到一定转速时,击块7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片5的约束力产生摆动,嵌入主轴9内端的环缺部位,实现空心飞轮4与主轴9的结合,并带动主轴9产生巨大的扭力,进而对螺母产生扭力,并形成堵转,完成一次工作。与此同时击块7在弹簧片5的作用下与主轴9分离并复位,直流电机再次转动,进行第二次工作。如此连续工作,即可达到对螺母进行拆装的目的。对于需要不同的扭矩要求的螺母,可通过松动、紧固压板6来调整弹簧片5的外伸长度的方式调整弹簧片5对击块7的约束力,从而达到对有不同扭矩的螺母的拆装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它包括机壳[1];装在机壳[1]内的直流电机[3];直流电机[3]的转动轴与一个空心飞轮[4]固联;空心飞轮[4]上装有击块[7],击块[7]通过销轴[8]可摆动地铰链在空心飞轮[4]上;两个弹簧片[5]的一端安置在空心飞轮外表面周向开设的弹簧片槽中,另一自由端对称地压在击块[7]外表面上的两个凹进部位,使击块[7]受一弹性约束力,保持与电机转动轴线对称的位置;一根主轴[9]通过轴承串装在机壳前端和空心飞轮[4]上,主轴外端用于套接拆装螺母的工具头,另一端伸入空心飞轮内腔;其特征在于采用压板固定的方式用压板[6]将弹簧片[5]固定在空心飞轮[4]上;采用对弹簧片[5]的弹力调节措施,以对击块[7]被施加的约束力进行调节;将主轴[9]的伸入空心飞轮[4]内腔的一端设计为对称双锤头形,使其正反方向都具有两个工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簧片[5]的弹力调节措施是,将压板[6]松开,然后调整弹簧片[5]的自由端的外伸长度以改变弹簧片对击块[7]的约束力,然后将压板[6]紧固把弹簧片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随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它采用汽车本身的电源作为动力源,是在现有的电动螺栓拆装工具的离心力啮合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压板紧固的方式将弹簧片5固定在空心飞轮4上,并通过弹簧片5的伸缩程度来调节弹簧片5对击块7的约束力,避免了在其中间开槽以降低强度及易折断等缺陷。它的主轴9设计为对称双锤头形,增加了击块7对主轴9的撞击工作面,增加了工作概率,延长主轴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了汽车电动螺栓拆装工具的工作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5B21/00GK2560471SQ0224738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7日
发明者杨炳贤 申请人:杨炳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