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功能旋转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作平台,特别是一种在焊接操作中使用的多功能旋转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承载运输-163℃的液化天然气的船的货舱特设围护系统采用内膜围护形式进行设计,其货舱内膜结构是由不同厚度殷瓦钢通过焊接固定成一体。
殷瓦钢也称不膨胀钢,属合金钢类,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镍,含量36%。物理特性表现为环境温度变化时其钢种膨胀系数非常低,构成形状几乎不发生变形,对承载物不会发生挤压容积变化影响,适宜于对空间容量要求敏感的低温常压状态液化天然气的储运。
新型液化天然气船的发展趋势是采用殷瓦钢作为内膜结构材料。内膜殷瓦钢的焊接采用钨极氩气保护焊,以下简称TIG焊。TIG焊本身难度就大,殷瓦钢的内膜结构特别其横剖切面为八面形,各处内膜接口焊接位置各异,实船焊接工作操作位置相当复杂,涉及到不同高度位置的平焊、仰焊、立焊、斜45度俯倾焊、45度仰焊,情况复杂,高之有≥1700mm,低之有≤400mm。
而对于船的货舱特设围护系统内膜围护殷瓦钢的如此复杂的焊接要求,在培训方面目前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如果直接上船焊接,不仅需很长时间,而且无法保证焊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各种位置进行操作焊接的多功能旋转操作平台,该多功能旋转操作平台模拟焊接中存在的各种情况,为提高焊接质量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用于焊接操作的多功能旋转操作平台,其包括一支撑机构,由在一立柱底座上相对相向固定的两立柱组成,所述的立柱的任一面自上而下的设有一系列一一对应的贯通的第一销孔;可套在所述的立柱的两升降套管,该升降套管上设有第一轴孔;一转向盘,该转向盘的同一圆周上设有多个转向定位孔,所述的转向盘与所述的升降套管相固定,且所述的转向盘的圆心孔与所述的升降套管的第一轴孔相重叠;一转向定位板,该转向定位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轴孔,另一端有一第二销孔,该转向定位板上的第二轴孔与第二销孔的中心距与所述的转向盘的转向定位孔所在圆的半径相等;一转轴,该转轴穿过所述的转向定位板的第二轴孔、转向盘的圆心孔和所述的升降套管的第一轴孔;一转向定位销,该转向定位销穿入转向定位板的第二销孔和转向盘的任一转向定位孔;两与所述的升降套管相配合的升降定位销,该升降定位销(10)穿入所述的两立柱上相对应的第一销孔;一工作平板,该工作平板固定在所述的两转向定位板之间。
所述的支撑机构还包括附加立柱底座,该附加立柱底座相向的分别固定在所述的立柱的外侧。
所述的转向盘为半圆形、或圆形、或中心角大于180°的扇形。
所述的转向盘的多个转向定位孔之间的间隔为≥5°。
所述的立柱底座为矩形、镂空矩形、椭圆形或镂空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所述立柱、支柱底座和附加支柱底座焊接成一体,可以稳定支撑整个模拟平台在不同工作位置;升降套管与转向盘固定成一体,可以沿立柱自由移动至不同的高度,然后用升降定位销固定在不同高度,适用不同的焊接高度;通过调整连接为一体的工作平板和转向定位板,使工作平板处于各种工作角度,从而获得不同的各种焊接操作位置和角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向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定位板与工作平板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套管与转向盘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使用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使用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使用示意图;图中
1-立柱; 11-第一销孔;2-升降套管; 21-第一轴孔;3-转向盘; 31-转向定位孔;32-圆心孔;4-转向定位板; 41-第二轴孔; 42-第二销孔;5-工作平板;6-立柱底座; 7-附加立柱底座;8-转轴;9-转向定位销;10-升降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由在一矩形的立柱底座6上相对相向固定的两立柱1组成,所述的立柱1的主视面自上而下的以相等的间隔设有一系列一一对应的贯通的第一销孔11,在所述的立柱1的外侧相向的分别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一梯形的附加立柱底座7;在所述的立柱1上分别套有一升降套管2,该升降套管2的相对侧上设有第一轴孔21;一转向盘3,该转向盘3为半圆形,在所述的半圆形的转向盘3的同一圆周上以45°的等间隔设有5个转向定位孔31(如图4所示),所述的转向盘3与所述的升降套管2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且所述的转向盘3的圆心孔32与所述的升降套管2的第一轴孔21相重叠(如图6所示);一转向定位板4,该转向定位板4为矩形,在该转向定位板4的一端设有第二轴孔41,另一端有一第二销孔42(如图3所示),该转向定位板4上的第二轴孔41与第二销孔42的中心距与所述的转向盘3的转向定位孔31所在圆的半径相等;一转轴8,该转轴8穿过所述的转向定位板4的第二轴孔41、转向盘3的圆心孔32和所述的升降套管2的第一轴孔21,所述的转向定位板4围绕转轴8转动;一转向定位销9,该转向定位销9穿入转向定位板4的第二销孔42和转向盘3的最下侧的转向定位孔31;两与所述的升降套管3相配合的升降定位销10,该升降定位销10穿入升降套管3下面的所述的两立柱1上相对应的第一销孔11;一工作平板5,该工作平板5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的两转向定位板4之间(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盘3为满足不同的需要,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为半圆形、或圆形、或中心角为270°的扇形;所述的转向盘3的多个转向定位孔31之间的间隔还为5°和90°。
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底座6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为镂空矩形、椭圆形或镂空椭圆形。
升降套管3在立柱1上下移动,相应的变换升降定位销10的位置把升降套管3固定在不同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5个工作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左侧为工作侧)如下①图2为实施例1的平焊和仰焊示意图在图中将转向定位销9插入转向定位板4的第二销孔42和转向盘3的最下侧的转向定位孔31,转向定位板4垂直定位,工作平板5与地面平行,工作时将焊接件放在平台上用夹具固定。在工作面板的上面焊接实现平焊,在工作面板的下面工作实现仰焊。
②图7为实施例1的立焊示意图在图中转向定位板4绕转轴8旋转至水平位置,将转向定位销9插入转向定位板4的第二销孔42和转向盘3的与转轴8平行的转向定位孔31,工作平板5与地面垂直,工作时将焊接件放在平台上用夹具固定,在工作面板的上面焊接实现立焊。
③图8为实施例1的俯45°焊接示意图将转向定位板4绕转轴8从实施例1的位置逆时针转45°,将转向定位销9插入转向定位板4的第二销孔42和转向盘3上相应的转向定位孔31,在工作侧实现俯45°焊接。
④图9为实施例1的仰45°焊接示意图将转向定位板4绕转轴8从实施例1的位置逆时针转135°,将转向定位销9插入转向定位板4的第二销孔42和转向盘3上相应的转向定位孔31,在工作侧实现仰45°焊接。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卡扣还有多种使用方式,这里就不再多作列举。
权利要求1.一种焊接操作中使用的多功能旋转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机构,由在一立柱底座(6)上相对相向固定的两立柱(1)组成,所述的立柱(1)的任一面自上而下的设有一系列一一对应的贯通的第一销孔(11);可分别套在所述的立柱(1)的两升降套管(2),该升降套管(2)上设有第一轴孔(21)一转向盘(3),该转向盘(3)的同一圆周上设有多个转向定位孔(31),所述的转向盘(3)与所述的升降套管(2)相固定,且所述的转向盘(3)的圆心孔(32)与所述的升降套管(2)的第一轴孔(21)相重叠;一转向定位板(4),该转向定位板(4)的一端设有第二轴孔(41),另一端有一第二销孔(42),该转向定位板(4)上的第二轴孔(41)与第二销孔(42)的中心距与所述的转向盘(3)的转向定位孔(31)所在圆的半径相等;一转轴(8),该转轴(8)穿过所述的转向定位板(4)的第二轴孔(41)、转向盘(3)的圆心孔(32)和所述的升降套管(2)的第一轴孔(21);一转向定位销(9),该转向定位销(9)穿入转向定位板(4)的第二销孔(42)和转向盘(3)的任一转向定位孔(31);两与所述的升降套管(3)相配合的升降定位销(10),该升降定位销(10)穿入所述的两立柱(1)上相对应的第一销孔(11);一工作平板(5),该工作平板(5)固定在所述的两转向定位板(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转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机构还包括附加立柱底座(7),该附加立柱底座(7)相向的分别固定在所述的立柱(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转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盘(3)为半圆形、或圆形、或中心角大于180°的扇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转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盘(3)的多个转向定位孔(31)之间的间隔为≥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转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底座(6)为矩形、镂空矩形、椭圆形或镂空椭圆形。
专利摘要一种焊接操作中使用的多功能旋转操作平台,包括一支撑机构,由在一立柱底座上相对相向固定的两立柱组成,所述的立柱的任一面自上而下的设有一系列的第一销孔;两升降套管,该升降套管上设有第一轴孔;一转向盘,该转向盘的同一圆周上设有多个转向定位孔,所述的转向盘与所述的升降套管相固定,且所述的转向盘的圆心孔与所述的升降套管的第一轴孔相重叠;一转向定位板,该转向定位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轴孔,另一端有一第二销孔;一转轴;一转向定位销;两与所述的升降套管相配合的升降定位销;一工作平板。升降套管与转向盘固定成一体,可以沿立柱固定在不同的高度;工作平板处于各种工作角度,从而获得不同的各种焊接操作位置和角度。
文档编号B25H1/00GK2834766SQ20052004657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6日
发明者黄华兵, 金戈天, 杨光, 沈建锋 申请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