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工作平台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使加工使用的工作桌的桌面得以作适度的延伸,以增加可支撑工作物的面积,现有工作桌除了具有一主支撑台面1外,更增设了有一第一桌面2与一第二桌面3,其中该第一桌面2是可先相对该主支撑台面1往外滑移一段距离(图2参照),该第二桌面3位于第一桌面2下方且随着第一桌面2继续往外移动而一起产生位移(图3参照),通过此以达成增加支撑工作物的面积。
但,在第一桌面2及第二桌面3分别被往外拉动并移动至极限位置后(即图3所示的状态),当使用者欲将第一桌面2及第二桌面3回推至如图1所示的原位置时,须先将第一桌面2往反方向回推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方得以续带动第二桌面3,但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第二桌面3是呈相对主支撑台面1而为突出,如是势必对使用者造成操作上的不便与干扰。
为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即利用增设连动组件的方式以改善上述缺失。
再者,在第一桌面2欲自图1的位置开始往外移动的际,极容易因第一桌面2与第二桌面3间的结合关系过于紧实,遂造成初被拉动的第一桌面2连带地将第二桌面3一同带出而衍生不必要的困扰,为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更以增设一掣动装置来改善前述缺失,期使工作桌的使用更具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以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失,使得工作桌的使用更具便利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包含有一基座;至少一第一导轨固设于该基座上,该第一导轨具有一第一导槽、一第一止部及一第二止部;至少一导杆可滑移地设于该第一导轨的第一导槽中,且可于相反的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往返移动,该导杆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第一端板固接于该导杆的第一端且于与该第一止部接触时,该导杆被限制朝向该第一方向移动;一第二端板固接于该导杆的第二端且于与该第二止部接触时,该导杆被限制朝向该第二方向移动;一滑板是可滑移地被支撑在该导杆上方;至少一第二导轨固设于该滑板的底面,该第二导轨具有一第二导槽、一第一推部与一第二推部,该第二导槽供导杆容置其中,该第一推部与该第二端板接触时,该导杆被带往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二推部与该第一端板接触时,该导杆被带往该第二方向移动;一连动组件具有固设于滑板底面的一连动杆,当该滑板于第一方向的极限位置朝第二方向移动时,该连动杆会与该第二端板接触,并带动该导杆往第二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作桌具有可分段移动的滑板,这样使得工作桌使用起来更方便实用。
图1至图4是现有工作桌的不同阶段的移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构件示意图;图8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0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构件示意图;图11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2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3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4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5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6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构件示意图;图17是类同图16,揭示连动杆前端上扬;图18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9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工作桌100基座10主平台11辅助平台12第一导轨20第一导槽21第一止部22第二止部23第一固定块24凹沟241 第二固定块25凹沟251 导杆30第一杆身31第二杆身32第一端33 第二端34
第一端板40第一凸耳41第二端板50第二凸耳51滑板60第二导轨70第二导槽71第一推部72第二推部73第一滑块74凹沟741 第二滑块75凹沟751 掣动装置80承座81容置孔811弹簧82顶抵件83卡掣件84 定位孔841连动组件90连动杆91 后端911前端912 突部913爪勾面914 弧形导面915凸块92斜推面921工作桌200基座201 第一导轨202长形本体202a 挡块202b第一导槽202c 第一止部202d第二止部202e 导杆203第一端板204 第二端板205滑板206 第二导轨207掣动装置208 卡掣件208a顶抵件208b连动组件209连动杆209a凸块209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目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于后请参阅图5至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桌100,该工作桌100是可被设置于一锯切机台(图中未示)上方使用,其主要组成包含有一基座10、二第一导轨20、二导杆30、一第一端板40、一第二端板50、一滑板60、二第二导轨70、一掣动装置80及一连动组件90,其中该基座10具有一主平台11与一辅助平台12,该辅助平台12的台面高度是略低于该主平台11的台面高度。
该二第一导轨20分别固设于该基座10辅助平台12的二侧处,各第一导轨20具有一第一导槽21、一第一止部22与一第二止部23,本实施例的每一第一导轨20是由一第一固定块24与一第二固定块25所组成,且第一固定块24具有一凹沟241,第二固定块25具有一凹沟251,该凹沟241与该凹沟251并共同形成该第一导槽21,又第一固定块24的一侧面是形成该第一止部22,第二固定块25的一侧面形成该第二止部23。
该二导杆30各别为具有并接的一第一杆身31与一第二杆身32的长杆体,各该导杆30以其第一杆身31结合于对应的第一导槽21中而可相对该基座10于相反的一第一方向D1与一第二方向D2往返滑移,各该导杆30并具有一第一端33与一第二端34。
该第一端板40固接于该二导杆30的第一端33,该第二端板50固接于该二导杆30的第二端34,该二导杆30、第一端板40与第二端板50共同构成一刚性的框体,另,第一端板40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凸耳41,第二端板50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二凸耳51。
该滑板60面积概与该基座10的辅助平台12面积相当。
该二第二导轨70固设于该滑板60的底面,各第二导轨70具有一第二导槽71、一第一推部72与一第二推部73,本实施例的每一第二导轨70由一第一滑块74与一第二滑块75所组成,且第一滑块74具有一凹沟741,第二滑块75具有一凹沟751,该凹沟741与该凹沟751共同形成该第二导槽71,各该第二导槽71则供对应的导杆30的第二杆身32结合,使得该滑板60以可滑移的方式被支撑在该二导杆30上,又,第一滑块74的一侧面形成该第一推部72,第二滑块75的一侧面形成该第二推部73。
请配合图7所示,该掣动装置80具有一承座81、一弹簧82、一顶抵件83及一卡掣件84。其中该承座81为具有一容置孔811的柱体且固设于基座10的辅助平台12预定位置处;该弹簧82是置于该容置孔811中;该顶抵件83为置于该承座81容置孔811中的钢珠,其被该弹簧82所顶推而使局部露出于该承座81外;该卡掣件84固设于该第二端板50上且具有一定位孔841。
请配合图16所示,该连动组件90具有一连动杆91及一凸块92。该连动杆91的两相对端分别界定出一后端911及一前端912,且其底面于该后端911与该前端912之间具有一突部913,该后端911固接于该滑板60底面,该前端912形成勾状的带动部,该带动部具有面朝第二方向D2的一爪勾面914,以及面朝第一方向D1的弧形导面915,该凸块92固设于该基座10的辅助平台12上,且与该连动杆91的位置相对应,该凸块92的顶面并形成有一斜推面921。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100各构件及其相关位置的说明,兹再叙述其使用方式如下请配合参阅图5至图7,是滑板60尚未被推动的状态,此时第二端板50的各第二凸耳51与第一导轨20的第二止部23抵接;该掣动装置80的顶抵件83受到弹簧82的顶推而以局部嵌入该卡掣件84的定位孔841中,至此使得导杆30连同滑板60稳定停滞于该基座10且不至于任意地产生滑移。
续请配合图8,是使用者将滑板60朝第一方向D1推移,至第二导轨70的第一推部72与第二端板50抵接为止,如此即获得适当增加支撑对象的面积,由于顶抵件83仍落于卡掣件84的定位孔841中,因此,使得导杆30仍能保持定位于原位;而当使用者继续将滑板60朝第一方向D1拉出时,如图9、图10所示,因使用者的拉动施力克服了弹簧82的顶推力,使得卡掣件84越过顶抵件83,如是,固设于滑板60底面的第二导轨70的第一推部72将推动第二端板50连同导杆30往第一方向D1滑移,直至该第一端板40的各第一凸耳41与对应的第一导轨20的第一止部22相抵接为止(图11及图12参照),至此,通过由导杆30的位移而获得最大的延伸支撑面积。
接着,请参阅图13、图14所示,是将位于第一方向D1上极限位置的滑板60往第二方向D2推移一小段距离的示意图,此时连动杆91的爪勾面914勾抵于第二端板50的侧面,图15、图16更进一步揭示滑板60继续往第二方向D2被推移,且导杆30因受到连动杆91的拖动而同步往第二方向D2滑移,直至第二端板50的各第二凸耳51与对应的第一导轨20的第二止部23抵接始停止位移,而在上述滑板60连同导杆30往第二方向D2移动的过程中,连动杆91的突部913因抵触于凸块92的斜推面921,而随着斜推面921的斜度变化,使得连动杆91的前端912得以越过第二端板50,如图17、图18所示,如此,方可使得滑板60可继续朝第二方向D2移动,图19则揭示设于滑板60底面的第二滑块75抵触该第一端板40,俾促使滑板60不可再朝第二方向D2移动。
从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滑板60自第一方向D1的极限位置往第二方向D2移动时,透过该连动杆91居间带动导杆30一起移动,可避免以两段的方式先后推动滑板60及导杆30的困扰。
最后请再参阅图20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工作桌200,其构件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亦即具有一基座201、二第一导轨202、二导杆203、一第一端板204、一第二端板205、一滑板206、二组分别由二导块组成的第二导轨207、一掣动装置208包括有卡掣件208a与顶抵件208b等构件,以及一连动组件209具有连动杆209a与凸块209b等构件,由于上述构件的相关位置及功效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于下仅就不同处叙述,即本实施例的第一导轨202是由一长形本体202a与一挡块202b所组成,其中长形本体202a的顶面是凹陷形成第一导槽202c,挡块202b的两侧则分别形成第一止部202d与第二止部202e,前述的第一导槽202c提供导杆203于其上滑动,前述的第一止部202d与第二止部202e则是分别提供第一端板204与第二端板205抵靠使用,由于各构件的实际达成功效与前述的工作桌100对应的结构相同,于此则不再重新描述。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座;至少一第一导轨,是固设于该基座上,该第一导轨具有一第一导槽、一第一止部及一第二止部;至少一导杆,是可滑移地设于该第一导轨的第一导槽中而可于相反的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往返移动,该导杆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第一端板,是固接于该导杆的第一端,该第一端板与该第一止部接触时,该导杆被限制朝向该第一方向移动;一第二端板,是固接于该导杆的第二端,该第二端板与该第二止部接触时,该导杆被限制朝向该第二方向移动;一滑板,是可滑移地被支撑在该导杆上方,该滑板具有一底面;至少一第二导轨,是固设于该滑板的底面,该第二导轨具有一第二导槽、一第一推部与一第二推部,该第二导槽供该导杆容置其中,该第一推部与该第二端板接触时,该导杆被带往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二推部与该第一端板接触时,该导杆被带往该第二方向移动;一连动组件,具有一固设于该滑板底面的连动杆,该滑板自第一方向朝第二方向移动时,该连动杆与该第二端板接触进而带动该导杆往第二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导轨由一第一固定块与一第二固定块所组成,该第一固定块与该第二固定块分别具有一凹沟,该些凹沟共同构成该第一导槽,该第一固定块的一侧面形成该第一止部,该第二固定块的一外侧面形成该第二止部;该第二导轨由一第一滑块与一第二滑块所组成,该第一滑块与该第二滑块分别具有一凹沟,该些凹沟共同构成该第二导槽,该第一滑块的一侧面形成该第一推部,该第二滑块的一侧面形成该第二推部;该导杆是同时穿设于该第一导槽与该第二导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连动杆的两相对端分别界定出一后端及一前端,该后端固接于该滑板底面,该前端具有一爪勾面与一弧形导面,随着滑板往第二方向移动,该连动杆的爪勾面与该第二端板接触并带动该导杆一起移动,随着滑板往第一方向移动,该连动杆的弧形导面与该第二端板接触并引导连动杆的前端越过该第二端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连动组件更具有一凸块,该凸块设于该基座且其顶面具有一斜推面,该连动杆更具有一突部,当该滑板朝第二方向移动时,该突部接触并顺沿该斜推面而往上移动,造成连动杆前端上扬并越过该第二端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掣动装置,该掣动装置具有一卡掣件,是固接于该第二端板,且具有一定位孔;一顶抵件设置于该基座上,其具有一顶缘,在该滑板位于该第二方向上的极限位置时,该顶抵件的顶缘嵌入该卡掣件的定位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掣动装置更包括有一承座与一弹簧,该承座设于该基座上且具有一容置孔,该弹簧位于该容置孔中,而该顶抵件为一容设于该承座的容置孔中的钢珠,该钢珠受该弹簧向上顶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导轨包括一长形本体与一挡块,该长形本体顶面凹陷形成该第一导槽,该挡块的两侧分别形成该第一止部与该第二止部;该第二导轨由一第一滑块与一第二滑块所组成,该第一滑块与该第二滑块分别具有一凹沟,该些凹沟共同构成该第二导槽,该第一滑块的一侧面形成该第一推部,该第二滑块的一侧面形成该第二推部;而该导杆是同时穿设于该第一导槽与该第二导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可分段移动滑板的工作桌,包括一平台,平台上方设置一可相对平台滑动的导杆,导杆上方设置一可相对导杆滑动的滑板,利用导杆与滑板的搭配组合,可适时增加用以支撑对象的面积,该工作桌另包括有一连动组件,该连动组件具有一固设于该滑板底面的连动杆,当该滑板自一第一方向往相反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移动时,该连动杆会带动该导杆往第二方向一起移动。
文档编号B25H1/00GK2863380SQ20052014302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6日
发明者刘嘉盛, 丁原志 申请人:圣杰机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