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驱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96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驱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驱动工具,尤指一种可用于驱转螺件的组合驱动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思维,变得相当细腻,只有不断进步或创新的构想,产生新的形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有效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考验下生存。
参照附件1美国专利第3376768号“LINKAGE BAR FOR WRENCHES”专利案,其包括有一杆1与二可结合在杆1的扳手15、16。该二扳手15、16与杆1间的结合是通过凸柱与孔间的紧迫配合,然而此一紧迫配合的卡固结构使得扳手15、16的装卸较为费时费力,且经过长时间的磨耗,该二扳手15、16与杆1间的卡固力也随的降低,无法再紧迫的结合。且该利用紧迫配合的卡固结构,使扳手15、16与杆1间的结合厚度较厚,不利于狭小空间内的操作,并不好用、实用。
参照附件2美国专利第5996448号“SOCKET WRENCH”专利案,其是由一具有第一柄8的把手部2、一钢性延伸装置20与一棘齿头30构成。该钢性延伸装置20与棘齿头30间的结合是利用一受弹簧(图中未标示)所弹抵的钢珠来卡固,然而此一利用钢珠卡固结合的卡固力并不够强固,因为钢珠与孔32的内壁面是平滑的接触,此一接触摩擦力相当微弱,并无法提供良好的纵向防脱卡固,在使用时该钢性延伸装置20极易意外地脱离棘齿头30,造成操作者受伤,并不安全、可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工具组合,其把手与两驱动件间的卡固结合是通过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来定位,从而具有较佳的纵向定位能力,使把手可稳固的结合两驱动件,并可以方便地拆换两驱动件;该卡固结构还可大幅减少该把手与两驱动件间的片状结合厚度,使其在狭小空间内操作时,更为方便、好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驱动工具,包括有一第一驱动件、一第二驱动件和一把手;该第一驱动件包括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一第一驱动部,该第二端设有一第一结合部;该第二驱动件包括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端是设有一第二驱动部;该把手包括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二端是分别设有一第一卡部与一第二卡部,该第一卡部可拆卸地结合于第一驱动件第二端的第一结合部,该第二卡部可拆卸地结合于第二驱动件第一端的第二结合部,该二卡部与该二结合部之间分别设有一具圆形截面的扣环。
所述的第一驱动件的第一驱动部是实施为一双向梅花棘轮驱动结构;所述的第二驱动件的第二驱动部是实施为一具有两颚的开口驱动结构;所述的第一驱动件的第一结合部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所述的第一驱动件的第一结合部是实施为一凸柱,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上述的凸柱的外缘设有一可供扣环容置的环槽;所述的第二驱动件的第二结合部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所述的第二驱动件的第二结合部是实施为一凸柱,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上述的凸柱的外缘设有一可供扣环容置的环槽;所述的把手的第一卡部是实施为一凸柱,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上述的凸柱的外缘更设有一可供扣环容置的环槽;所述的把手的第一卡部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所述的把手的第二卡部是实施为一凸柱,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上述的凸柱的外缘更设有一可供扣环容置的环槽;所述的把手的第二卡部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所述的把手包括有一连接于二端之间的中段,该把手的中段是较第一端及第二端低矮,使该中段的顶面与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底面共面;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把手的第二端是较第一端为低矮,使该第一端的底面与该第二端的顶面共面,而呈一阶级状形成一转折连接部。
使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该把手与两驱动件间的卡固结合是通过圆形截面的扣环来卡固,而具有较佳的纵向定位能力,使把手可稳固的结合两驱动件,在使用上可确保把手与驱动件之间的良好定位关系;2、该些扣环之截面设为圆形状,故具有圆滑的外表面,当把手组装或拆换两驱动件时,该些扣环受到两穿孔状的结合部挤压,而可顺利的缩入环槽内,使两驱动件得以顺利的进行组装或拆换动作;3、其卡固结构可大幅减少该把手与两驱动件间的片状结合厚度,将此一片状结合的厚度减至最薄,其于狭小空间内操作时,更为方便、好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4为第三图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为第六图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10-第一驱动件;11-第一端;12-第二端;13-第一驱动部;14-第一结合部;14a-第一结合部;141a-环槽;142a-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20-第二驱动件;21-第一端;22-第二端;23-第二结合部;23a-第二结合部;231a-环槽;232a-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24-第二驱动部;30-把手;31-第一端;32-第二端;33-中间段;34-顶面;35-底面;36-第一卡部;36a-第一卡部;361-环槽;362-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37-第二卡部;37a-第二卡部;37b-第二卡部;371-环槽;371b-环槽;372-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372b-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其包括有一第一驱动件10、一第二驱动件20与一连接在二驱动件10、20之间的把手30。
一第一驱动件10,该第一驱动件10包括有一第一端11与一第二端12。该第一端11设有一第一驱动部13,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部13是实施为一双向梅花棘轮驱动结构。该第二端12设有一第一结合部14,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14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
一第二驱动件20,该第二驱动件20包括有一第一端21与一第二端22。该第一端21设有一第二结合部23,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结合部23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该第二端22是设有一第二驱动部24,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部24是实施为一具有两颚的开口驱动结构。
一把手30,该把手30包括有一第一端31、一第二端32与连接在该二端31、32的中间段33。该把手30的中间段33是较该二端31、32为低矮,使该中间段33的顶面34与该二端31、32的底面35共面。该第一端31的底面35设有一第一卡部36,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卡部36是实施为一凸柱,且在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并设有一环槽361可供容置一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362。该第二端32的底面35设有一第二卡部37,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卡部37是实施为一凸柱,且在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并设有一环槽371可供容置一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372。
该些扣环362、372的截面是设为圆形状,故具有圆滑的外表面。当把手30组装或拆换两驱动件10、20时,该些扣环362、372是受到两穿孔状的结合部14、23挤压,而可顺利的缩入环槽361、371内,使两驱动件10、20得以顺利的进行组装或拆换动作,相当好用、实用。
参照图3与图4,该把手30两端的卡部36、37是分别卡固在该两驱动件10、20的两结合部14、23内,而将该两驱动件10、20连接。该把手30两端卡部36、37的扣环362、372是局部凸露在该两结合部14、23外,并挡止在该两结合部14、23的外缘,该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362、372因不再受到压迫而恢复至自然状态,故具有较佳的定位能力。此一可靠且强力的卡固定位使把手30可稳固的结合两驱动件10、20,在使用上可确保把手30与驱动件10、20之间的良好定位关是。值得注意的是,此一卡固结构更可大幅减少该把手30与两驱动件10、20间的片状结合厚度,将此一片状结合的厚度减至最薄,使其在狭小空间内操作时,更为方便、好用。
参照图5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别在于该两驱动件10、20的结合部14、23与该把手30的两卡部36、37型态的改变。该第一、二结合部14a、23a是实施为一设在底面的凸柱,且在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并设有一环槽141a、231a可供容置一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142a、232a。该第一、二卡部36a、37a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
参照图8与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第三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别在于该第一驱动件20的第一结合部14与该把手30的第一卡部36型态的改变。该第一结合部14a是实施为一设在底面的凸柱,且在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并设有一环槽141a可供容置一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142a。该第一卡部36a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
参照图10与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第四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别在于该把手30的第二端32是较第一端31为低矮而概呈一阶级状,使该第一端31的底面35与该第二端32的顶面34共面,而该中间段33是形成一转折连接部。且该把手30的第二卡部37b是改设在第二端32的顶面34,该第二卡部37b是实施为一设于顶面的凸柱,且在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并设有一环槽371b可供容置一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372b。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手段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功效,且具长远进步性。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与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驱动件、一第二驱动件和一把手;该第一驱动件包括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一第一驱动部,该第二端设有一第一结合部;该第二驱动件包括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端是设有一第二驱动部;该把手包括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二端是分别设有一第一卡部与一第二卡部,该第一卡部可拆卸地结合于第一驱动件第二端的第一结合部,该第二卡部可拆卸地结合于第二驱动件第一端的第二结合部,该二卡部与该二结合部之间分别设有一具圆形截面的扣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件的第一驱动部是实施为一双向梅花棘轮驱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驱动件的第二驱动部是实施为一具有两颚的开口驱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件的第一结合部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件的第一结合部是实施为一凸柱,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凸柱的外缘设有一可供扣环容置的环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驱动件的第二结合部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驱动件的第二结合部是实施为一凸柱,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凸柱的外缘设有一可供扣环容置的环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的第一卡部是实施为一凸柱,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凸柱的外缘更设有一可供扣环容置的环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的第一卡部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的第二卡部是实施为一凸柱,该凸柱外缘环设有棘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凸柱的外缘更设有一可供扣环容置的环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的第二卡部是实施为一纵向的棘齿穿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包括有一连接于二端之间的中段,该把手的中段是较第一端及第二端低矮,使该中段的顶面与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底面共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的第二端是较第一端为低矮,使该第一端的底面与该第二端的顶面共面,而呈一阶级状形成一转折连接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组合驱动工具,其把手与两驱动件间是通过具有圆形截面的扣环来定位,而具有较佳的纵向定位能力,同时使该把手可稳固的结合两驱动件,也可方便地拆换两驱动件;该卡固结构可大幅减少该把手与两驱动件间的片状结合厚度,使其在狭小空间内操作时,更为方便、好用。
文档编号B25B23/16GK2894958SQ20062001809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4日
发明者胡厚飞 申请人:胡厚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