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裁剪装置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859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裁剪装置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预先编程的裁剪图案连续地裁剪薄片材料的 自动裁剪装置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自动裁剪装置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公知本案申请人在先提 出的专利文献l。
该公报所记载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其构成为具有转动筒体, 插通有裁剪刀,可往复运动地支撑裁剪刀,并能够以与往复运动方向 平行的轴为中心转动而改变裁剪方向;研磨单元,设置成能够在上述 转动筒体内与裁剪刀接触及分离;滑动环,设置在上述转动筒体的外 周上,能够跟随转动筒体的转动方向而转动;锁紧单元,设置在上述 转动筒体的半径方向外侧,能够相对上述裁剪台限制上述滑动环;以 及切换单元,在滑动环被上述锁紧单元限制时,驱动转动筒体进行转 动,在通过滑动环和转动筒体之间的相对滑动位移使上述研磨单元与 裁剪刀接触而不限制时,保持使研磨单元从裁剪刀离开的状态。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390219号
上述在先方案中的自动裁剪装置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中,研磨辊 相对裁剪刀总是绕作为恒定位置的摆动中心以恒定的半径摆动,从裁 剪刀的刀尖附近的部分接触而左右交替地开始研磨,裁剪刀以磨石本 身的直径被研磨。
随着裁剪刀这样继续研磨,裁剪刀的尺寸(刃宽)变短,因此,
存在与新品(图11A)时的刀尖角度相比刀尖角度变大的倾向(参照
图11C)。
这样,刀尖角度变大时,锋度降低,裁剪精度下降。
而且,刀尖角度变大时,相对裁剪刀的裁剪行进的阻力也增加, 其结果,特别在合成纤维制布帛的情况下,还存在由于裁剪时的阻力 导致的发热而容易产生熔敷的问题。
进而,在研磨使得裁剪刀的尺寸变短,裁剪刀的刚性降低,从而 刀尖角度变大,裁剪行进的阻力增加的情况下,不得不及早更换裁剪 刀,在耐久性上也产生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裁剪 装置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能够提高耐久性,并能够维持与新品时同 样锋利的锋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动裁剪装置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
是这样一种用于研磨裁剪刀的裁剪刀研磨装置,其包括转动筒体, 插通有往复运动而对载置在裁剪台上的薄片材料进行裁剪的裁剪刀, 可往复运动地支撑上述裁剪刀,并能够以与往复运动方向平行的轴为 中心转动而改变裁剪方向;研磨单元,设置成能够与裁剪刀接触及分 离;滑动环,设置在上述转动筒体的外周上,能够跟随转动筒体的转 动方向而转动;锁紧单元,设置在上述转动筒体的半径方向外侧,能 够相对上述裁剪台限制上述滑动环;以及切换单元,在滑动环被上述 锁紧单元限制时,驱动转动筒体进行转动,在通过滑动环和转动筒体 之间的相对滑动位移使上述研磨单元与裁剪刀接触而不限制时,保持 使研磨单元从裁剪刀离开的状态,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具有接触位 置改变单元,使可摆动地对研磨单元进行枢轴支撑的枢支轴的位置改
变,从而能够改变研磨单元相对裁剪刀的接触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自动裁剪机的裁剪刀研磨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接触位置改变单元具有配置成能够相对转动筒体相对转动的底座部 件、和跨越底座部件和滑动环之间设置并用于在转动筒体和底座部件 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的驱动部;在滑动环上形成刀尖研磨用的凸轮槽 和刃部的终端部研磨用的凸轮槽;在裁剪刀的两侧设置的研磨单元的 一方与刀尖部接触,另一方与刃部的终端部接触而研磨裁剪刀;以及 与裁剪刀的刃宽减少对应地,改变研磨单元相对裁剪刀的接触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裁剪机的裁剪刀研磨装置,具有接触位置改变 单元,改变可摆动地枢轴支撑研磨单元的枢支轴的位置,从而能够改 变研磨单元相对裁剪刀的接触位置,在使研磨单元接触裁剪刀时,利 用接触位置改变单元使对前端部设有研磨辊的摆动部件的基端部可摆 动地进行枢轴支撑的枢支轴发生位移,由此改变裁剪刀和研磨辊的接 触位置,因此能够将研磨的裁剪刀的刀尖角度研磨成与新品同样的锐 角。
由此,具有能够维持与新品时大致同样锋利的锋度,保持高的裁 剪精度的优点。
而且,设于裁剪刀两侧的研磨单元的一方接触刀尖部,另一方接 触刃部的终端部而研磨裁剪刀的结构中,几乎没有相对裁剪刀的裁剪 行进的阻力增加,能够消除如以往那样因在裁剪合成纤维制布帛时的 阻力导致的发热而容易发生熔敷的问题。
进而,即使研磨使得裁剪刀的刃宽变短、裁剪刀的刚性降低,相 对裁剪刀的裁剪行进的阻力也几乎不增加,因而能够延长更换裁剪刀 的时间,相应地能够提高耐久性。
此外,在各研磨单元分别研磨裁剪刀的不同位置,特别是一方的 研磨单元研磨刀尖部分时,另一方的研磨单元研磨刀尖的倾斜面的峰
侧端部(刃部的终端部分)而形成的结构中,能够进一步减少相对裁 剪刀的裁剪行进的阻力,还具有在提高裁剪速度的同时,尽可能地防 止因裁剪合成纤维制布帛时的阻力导致的发热而产生熔敷。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自动裁剪机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裁剪装置的裁剪头部分的概略构成的透视图。
图3是将本发明的自动裁剪装置中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控制单 元以及R轴单元部分的局部剖开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自动裁剪装置中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旋转传递 单元部分的概略图。
图5是本发明的自动裁剪装置中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动作环部 分的构造图。
图6是本发明的自动裁剪装置中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动作环部 分的构造图。
图7是本发明的自动裁剪装置中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变角机构 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自动裁剪装置中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动作环部 分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自动裁剪装置中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动作环部 分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自动裁剪装置中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的研磨状态 的说明图。
图ll是对从前的研磨装置研磨后的裁剪刀与本发明的裁剪刀的研 磨装置研磨后的裁剪刀进行比较的裁剪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自动裁剪装置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 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是自动裁剪机的整体透视图,图中标号1整体表示自动裁剪机。
该自动裁剪机(称为裁剪机)1,在由多个刚毛刷2构成的平坦的 支撑面(裁剪台)3上层叠放置作为衣服等的坯布的多个薄片材料4, 其上由气密薄片5覆盖,由此将该薄片材料4吸附固定在支撑面3上。
用于将这些薄片材料4裁剪成规定形状的裁剪头6,沿裁剪机1 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可移动地配置在沿裁剪机1的长度方向(X轴 方向)移动的梁7上。
裁剪头6的基本构成如图2所示,包括裁剪刀8;利用裁剪刀振 动用马达(未图示)使裁剪刀8沿与上述支撑面3垂直的方向(Z轴方 向)往复振动的裁剪头体9;使裁剪头体9沿Z轴方向升降位移的空气 压力缸10;移动单元12,使上述空气压力缸IO沿Z轴方向移动,以 使裁剪刀8的前端8a距薄片材料4的表面4a具有预定的间隔;作为推 压部件的压脚13,以裁剪刀8的周缘部推压放置在支撑面3上的薄片 材料4;检测上述压脚13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14;响 应来自该位置检测单元14的输出而控制上述移动单元12的控制单元 15。
在上述裁剪头体9中内置有未图示的曲柄机构,利用该曲柄机构 使上述裁剪刀8沿着Z轴往复振动。
设有用于使裁剪刀8以Z轴为中心发生角位移的R轴主体16,构
成为使刀尖朝向预先编程设定的裁剪方向而进行裁剪动作。这样的裁
剪头体9,沿着一对平行的导向轴17、 17通过上述空气压力缸IO与裁 剪刀8—起上下升降驱动。
在裁剪开始位置或者以较大角度变换裁剪方向的位置等处,空气 压力缸10的活塞杆10a退縮而保持裁剪刀8刺入薄片材料4的状态, 在到达裁剪结束位置时,活塞杆10a伸长,裁剪刀8从薄片材料4中拔 出。
这样,在裁剪刀8从薄片材料4拔出的状态下的非裁剪位置处, 设置为该裁剪刀8的前端8a具有上述预定的间隔。
空气压力缸10固定在滑动板18上。裁剪头体9下降时的下限, 由止动器(未图示)规定,裁剪刀8的裁剪位置被固定。
上述移动单元12,具有与固定在滑动板18上的螺母部件19螺 合的螺旋轴20;固定在螺旋轴20的上端部的滑轮21;用于沿正反旋 转方向驱动螺旋轴20的Z轴提升马达22;固定在Z轴提升马达22的 输出轴23上的滑轮24;跨在各滑轮21、 24之间而巻挂的同步皮带25; 检测上述螺母部件19的上限位置和下限位置的一对限位开关26、 27。
上述Z轴提升马达22,安装在裁剪头6的框架28上,各限位开 关26、 27的任意一方的开关形式变化时,控制单元15输出停止信号 使得上述Z轴提升马达22停止。上述滑动板18沿着裁剪头6的框架 28上所形成的导向槽(未图示)在Z轴方向上自由滑动。
压脚13固定在升降用的导向轴29、 29的下段,在导向轴29、 29 的上端设有弹簧(未图示),向在Z轴上远离薄片材料4的表面4a的 方向对压脚13施力。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检测薄片材料4的层叠厚度t,使用压脚13。
从使空气压力缸30的活塞杆31伸长的状态开始,利用Z轴提升 马达22使滑动板18下降,在下降期间,如果压脚13与薄片材料4的 表面4a抵接,则停止上述Z轴提升马达22。这种压脚13的抵接状态 由位置检测单元14检测。
上述位置检测单元14的构成包括从对与压脚13的上端周缘部 分抵接的辊33进行轴支撑的安装片32向上方立起的齿条34;与该齿 条34啮合的小齿轮35;以及检测小齿轮35的旋转量的旋转编码器36。
上述裁剪头体9上,沿Z轴往复振动的驱动轴38垂下,并在该驱 动轴38上设有上述裁剪刀8且使得该裁剪刀8能够自由进行角度位移 和装卸。
裁剪刀8插通大致正圆筒状的R轴主体16及动作环39内。动作 环39,通过从设置在R轴主体16 (参照图3)的马达40经由同步皮带 41将旋转力传递到上部的滑轮42,而绕Z轴沿正转或者逆转方向转动, 裁剪刀8的刀尖8a朝向根据裁剪程序的裁剪方向。
R轴主体16固定在上述滑动板18上。上述导向轴29、 29的另一 端保持在动作环39内。
如图2所示,在动作环39的上方安装原点凸轮56,与原点凸轮 56的周缘部接近地安装原点检测器57。将原点凸轮56的突起部位于 原点检测器57的位置时作为裁剪刀8的刀尖的朝向的基准。
而且,图2中的标号48是裁剪刀8的刃宽检测单元,该刃宽检测 单元48,在使空气压力缸10伸长而通过上述移动单元12使裁剪刀8
被上拉至设定的非裁剪位置时,使动作销49前进而推压检测销50后 退让,根据移动量和推压力的变化计测上述裁剪刀8的刃宽。
艮P,在检测销50前进而接触刀尖时检测推压力,并使检测销50 退让,在推压力消失时显示刀尖的位置的构造中,如果裁剪刀6的刃 宽减少,则检测销50的进入量增加。
图3~图6表示与裁剪刀8的研磨相关的构成,图3是将R轴主体 16部分的局部剖开的主视图,图4表示旋转传递单元52部分的概略图, 图5及图6表示动作环39部分的构造图。
将啮合在内齿齿轮44的内周侧的行星齿轮51的旋转传递到各研 磨辊(研磨单元)43a、 43b的是旋转传递单元52,将凸轮环45 (滑动 环)的旋转卡定并解除该卡定状态的是锁紧单元53 (参照图3、图4)。
并且,如图3所示,动作环39,经由上下一对的轴承54、 54旋转 自如地轴支撑在相对滑动板18固定的R轴主体16上,在动作环39的 下方设置用于改变研磨辊43a、 43b相对裁剪刀8的接触位置的接触位 置改变单元55。
在R轴主体16上固定安装片75a,在安装片75a上具有空气压力 缸75和固定在空气压力缸75的活塞杆的前端部上的抵接片76,该抵 接片76设有能够相对凸轮环45的齿部45a的外周面扣合/分离而将凸 轮环45的旋转卡定且解除该卡定状态的上述锁紧单元53 (参照图3)。
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上述接触位置改变单元55具有以贯通动作 环39的中心部分的裁剪刀8为中心而可转动的底座部件58、和对底座 部件58进行转动操作的驱动部62。
夹着裁剪刀8设有成对的研磨辊43a、 43b,在裁剪时,从裁剪刀
8离开而形成非接触状态。
研磨辊43a、 43b由与上述动作环39同轴且相互旋转自如地设置 的内齿齿轮44驱动旋转。
在研磨时,同轴设置在上述内齿齿轮44的下方的凸轮环45被锁 紧单元53从外部限制。跟随动作环39的旋转方向,研磨辊43a、 43b 以接触裁剪刀8的方式摆动。上述内齿齿轮44被从马达46经由同步 皮带47以及滑轮46a传递来的动力驱动旋转(参照图2以及图3)。
底座部件58如图5以及图6所示,将板状部58a形成为大致扇形, 与扇轴相当的部分经由轴承37配置在裁剪刀8所贯通的动作环39的 中心部分。
跨越该扇形的圆弧状周缘形成托架支撑部58b,在托架支撑部58b 的两侧面部分安装轴支撑用托架60,并且在轴支撑用托架60的端部可 摆动地枢轴支撑着用于支撑研磨辊43a、43b的轴的摆动部件61的基端 部。
由此,研磨辊43a、 43b,在凸轮环45不因锁紧单元53而受到锁 定的状态时,配置以裁剪刀8的中心线C为对称线的位置(参照图5)。
在凸轮环45上,如图5所示,从内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切入的 凸轮槽77a、 77b、 78a、 78b与沿周方向在抵接部79的两侧延伸的两个 槽80a、 80b形成在以裁剪刀8的中心线C为对称线的位置, 一侧的凸 轮槽77a、 77b用于刀尖的倾斜面的峰侧端部(刃部的终端部分)的研 磨,另一侧的凸轮槽78a、 78b用于研磨刀尖。
在各摆动部件61a、 61b的另一端部,形成被形成在凸轮环45上 的上述凸轮槽77a、 77b、 78a、 78b引导的随动件73a、 73b。所述各摆
动部件61a、61b是用于相对支撑在轴支撑用托架60上的裁剪刀8切换 研磨辊43a、 43b的接触、离开的切换单元。
此外,各摆动部件61a、 61b和各轴支撑用托架60之间存在有压 縮螺旋弹簧81,朝向靠近裁剪刀8的方向对研磨辊43a、 43b施力。
由此,各随动件73a、 73b面对半径方向外侧,即各随动件73a、 73b面对各凸轮槽77a、 77b、 78a、 78b时,朝向与各凸轮面抵接的方 向施加弹簧力。
旋转传递单元52如图6所示,将各行星齿轮51a、 51b分别枢轴 支撑在轴支撑用托架60上,在固定一侧的行星齿轮51a的轴上安装用 于驱动研磨辊43a的滑轮71,另一侧的行星齿轮51b如图4所示,支 撑在摆动部件61b上,与安装有驱动研磨辊43b的滑轮72的轴73的 齿轮74啮合。
由此,各研磨辊43a、 43b经由截面为圆形的驱动皮带ll被驱动, 构成为相对裁剪刀8沿从刃部的终端部分朝向刀尖部分8a研磨的方向 旋转。
上述驱动部62如图7所示,具有支撑板63;驱动用臂65,其基 端部以螺栓64的颈部分而可摆动地安装在支撑板63的中央顶部;矩 形的承受部件68,设有与驱动用臂65的中间部分的突起部66嵌合的 凹部67,承受部件68通过安装件69而固定在上述托架支撑部58b上, 支撑板63由螺栓63a固定在动作环39上。
驱动用臂65的前端部65a与形成在凸轮环45上的操作用凹部70 嵌合的同时,基端部65b固定在动作环39上而构成。
由此,锁紧单元53从凸轮环45的齿部45a的外周面离开时,动
作环39、凸轮环45、底座部件58以及各研磨辊43a、 43b与凸轮环45 一起转动,在锁紧单元53的抵接片76与凸轮环45的齿部45a啮合而 限制凸轮环45的旋转的状态下,驱动R轴驱动用马达40的旋转,动 作环39稍微转动时,动作环39的旋转经由驱动部62的驱动用臂65 的突起部66传递到形成有托架支撑部59的底座部件58上,以裁剪刀 8所贯通的动作环39的中心部分作为转动中心而转动操作底座部件 58,因此,底座部件58的旋转角度成为比动作环39的旋转角度小的 角度,在此形成角度差(旋转相位差)。
该角度差,如后所述,在裁剪刀8的研磨时,使研磨辊43a、 43b 相对裁剪刀8的接触位置移动到刃部的终端部分侧,因此,与裁剪刀8 的研磨等的磨损导致刃宽减少对应地,通过使在限制凸轮环45的旋转 的状态下转动的动作环39的转动量增加来进行。
通过动作环39的转动改变方向的上述裁剪刀8,如图5以及图6 所示,嵌入竖立设置在动作环39内的引导部件82的导向槽内而被引 导,在引导部件82中固定有安装片83。
在安装片83中,2个摆动臂84a、 84b由销85a、 85b摆动自如地 连接,各摆动臂84a、 84b的自由端部86a、 86b嵌入上述槽80a、 80b 中。
各摆动臂84a、84b通过拉伸螺旋弹簧87使得各自由端部86a、86b 受到相互接近的方向的弹簧力。在抵接片76从凸轮环45的齿部45a 离开时,凸轮环45和底座部件58以及动作环39 —体旋转,随动件73a、 73b停留在两凸轮槽77a、 77b、 78a、 78b的中央A。
在该状态下,向锁紧单元53的空气压力缸75供给压縮空气时, 其的活塞杆伸长而使得抵接片76与齿部45a的外周面抵接,由此阻止 凸轮环45的旋转。
下面对如上构成的研磨装置的研磨动作进行说明。
利用由控制单元15所控制的裁剪刀8对层叠在裁剪机1上的薄片 材料4进行切断时,如图5所示,随动件73a、 73b停留在两凸轮槽77a、 77b、 78a、 78b的中央A,研磨辊43a、 43b在从裁剪刀8离开的状态 下沿Z轴方向往复驱动裁剪刀8,裁剪薄片材料4。
接着使空气压力缸10伸长并由上述移动单元12使裁剪刀8提升 至设定的非裁剪位置,从而对裁剪刀8的刀尖部8a从薄片材料4的上 表面上升的裁剪刀8进行研磨的情况下,在锁紧单元53使得凸轮环45 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驱动R轴驱动用的马达40旋转时,动作环39 向单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稍微转动。
底座部件58经由驱动部62跟随该动作环39的转动,从如图5所 示的状态开始,沿图8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动作环39的旋转从驱动 部62的驱动臂65的前端部65a经由突起部66而传递至底座部件58, 该底座部件58以动作环39的中心部分作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操作。
其结果,底座部件58的旋转角度成为比动作环39的旋转角度小 的角度,使枢轴支撑研磨辊43a、 34b的摆动部件61a、 61b的基端部的 枢支轴部分向峰侧移动(位移)。
此外,在一方的摆动臂84b的自由端部86b与抵接部79抵接的状 态下, 一侧的摆动部件61b的随动件73b反抗拉伸螺旋弹簧87的弹簧 力,向离开另一侧的摆动臂84a的方向发生角位移地扩展的同时,嵌入 凸轮环45的刀尖研磨用的凸轮槽78b中,其结果,摆动部件61b沿顺 时针方向摆动,研磨辊43b与裁剪刀8的刀尖部分接触而研磨刀尖部 分。
此外,另一侧的随动件73a嵌入刃部的终端部分研磨用的凸轮槽 77a中,摆动部件61a沿逆时针方向摆动,该研磨辊43a与刀尖的倾斜 面的峰侧端部(刃部的终端部分)接触(参照图8)对其所接触的面进 行研磨。
这样,对形成裁剪刀8的一侧刀尖的部分和另一侧刀尖的倾斜面 的峰侧端部(刃部的终端部分)进行研磨后,对裁剪刀8的另一侧的 刀尖和一侧的刃部的终端部分进行研磨的情况下,动作环39沿顺时针 方向旋转,如图5所示,研磨辊43a、 43b从离开裁剪刀8的状态开始 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样,与上述内容大致同样地,在图8中,在下方的随动件73b 嵌入凸轮环45的刃部的终端部分研磨用的凸轮槽77b,另一侧的摆动 臂84a的自由端部86a与抵接部79抵接的状态下,抵抗拉伸螺旋弹簧 87的弹簧力,研磨辊43b向离开一侧的摆动臂84b的方向发生角位移, 研磨辊43b与刃部的终端部分接触而研磨其所接触的表面。
在图8中,上方的随动件73a嵌入刀尖研磨用的凸轮槽78a中, 研磨辊43a与刀尖部分接触,研磨其所接触的表面(刀尖部分)。
如上所述,裁剪刀8反复被研磨辊43a、 43b研磨时,裁剪刀8的 刃宽例如从10的新品的A状态经过B而减少到C状态。
与裁剪刀8的研磨等的磨损导致刃宽减少相对应地,在凸轮环45 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转动的动作环39的转动量增加,从而如图9所 示,使可摆动地枢轴支撑摆动部件61a、 61b的枢支轴的位置改变,使 经由摆动部件61a、 61b而被支撑的研磨辊43a、 43b相对裁剪刀8接触 的位置能够被移动调节至峰侧。
由此,能够将裁剪刀8的刀尖角度总是研磨成与新品同样的锐角,
能够将图10 (c)所示研磨的裁剪刀的刀尖角度研磨成与新品同样的锐角。
对于上述刃宽的减少,能够使刃宽检测单元48的动作销49前进 以推压检测销50,之后使其退让,根据移动量与推压力的变化来检测 裁剪刀8的刀尖的磨损量。
如上所述,在锁紧单元53的抵接片76与凸轮环45的齿部45a啮 合而限制凸轮环45的旋转的状态下,转动的动作环39的旋转经由驱 动部62而传递至底座部件58,进行转动操作的底座部件58相对于动 作环39的旋转角度具有角度差(旋转相位差)地转动,由此在裁剪刀 8的研磨时使得研磨辊43a、 43b相对裁剪刀8的接触位置移动至峰侧, 因此能够将所研磨的裁剪刀的刀尖角度研磨成与新品同样的锐角(参 照图1 (B)。
此外,如图11 (B)所示,研磨形成刃部的终端部后,相对裁剪 刀8的裁剪行进的阻力减小,还能够提高裁剪速度。
在本发明的自动裁剪机的裁剪刀研磨装置中,无论裁剪刀8处于 哪个旋转位置,都能够利用锁紧单元53形成使凸轮环45的旋转停止 的状态,从而使研磨辊43a、 43b与裁剪刀8接触而研磨,因此在为了 向其他裁剪图案转移等,裁剪刀8从薄片材料4拔出而中断裁剪动作 时,不论裁剪刀的朝向如何,都能够均匀地且迅速地进行研磨。
这样,在研磨动作结束时转移到下面的裁剪动作。
在裁剪刀8的研磨时,各研磨辊43a、 43b朝向各裁剪刀8的抵接 压力能够利用上述拉伸螺旋弹簧81的弹簧力来调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夹着裁剪刀8相对的各研磨辊43a、
43b的一侧用于研磨刀尖,另一侧用于研磨刃部的终端部分而同时作用 于裁剪刀8,但是不限于此,即使省略刃部的终端部分研磨用的凸轮槽 77a、 77b,或者摆动部件61a、 61b的随动件73a、 73b嵌入该凸轮槽 77a、 77b,通过设置用于防止研磨辊43a、 43b与刃部的终端部分接触 的限制部件(可调节止动器)等,也能将研磨辊43a、 43b用于刀尖研 磨,使其交替地作用于裁剪刀8。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裁剪机的裁剪刀研磨装置,是用于研磨裁剪刀的裁剪刀研磨装置,其包括转动筒体,插通有往复运动而对载置在裁剪台上的薄片材料进行裁剪的裁剪刀,可往复运动地支撑上述裁剪刀,并能够以与往复运动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转动而改变裁剪方向;研磨单元,设置成能够与裁剪刀接触及分离;滑动环,设置在上述转动筒体的外周上,能够跟随转动筒体的转动方向而转动;锁紧单元,设置在上述转动筒体的半径方向外侧,能够相对上述裁剪台限制上述滑动环;以及切换单元,在滑动环被上述锁紧单元限制时,驱动转动筒体进行转动,在通过滑动环和转动筒体之间的相对滑动位移使上述研磨单元与裁剪刀接触而不限制时,保持使研磨单元从裁剪刀离开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接触位置改变单元,使可摆动地对研磨单元进行枢轴支撑的枢支轴的位置改变,从而能够改变研磨单元相对裁剪刀的接触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裁剪机的裁剪刀研磨装置,其特征在 于,接触位置改变单元具有配置成能够相对转动筒体相对转动的底座 部件、和跨越底座部件和滑动环之间设置并用于在转动筒体和底座部 件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的驱动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裁剪机的裁剪刀研磨装置,其特 征在于,在滑动环上形成刀尖研磨用的凸轮槽和刃部的终端部研磨用 的凸轮槽。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裁剪机的裁剪刀研磨装置,其特征在 于,在裁剪刀的两侧设置的研磨单元的一方与刀尖部接触,另一方与刃部的终端部接触而研磨裁剪刀。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裁剪机的裁剪刀研磨装 置,其特征在于,与裁剪刀的刃宽减少对应地,改变研磨单元相对裁 剪刀的接触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裁剪装置的裁剪刀的研磨装置,能够提高耐久性,并能够维持与新品时同样锋利的锋度。在用于研磨裁剪刀(8)的裁剪刀研磨装置中,具有接触位置改变单元(55),使可摆动地对研磨单元(43a、43b)进行枢轴支撑的枢支轴的位置改变,从而能够改变研磨单元(43a、43b)相对裁剪刀(8)的接触位置。
文档编号B26D7/12GK101374642SQ20078000339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4日
发明者有北礼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