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20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作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机动锯(MotorsSge),切割机(Trermschleifer)或类似者等的工 作器械(Arbeitsgei^t)。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在带有至少一个手柄的,在运行中通常地由手来操纵的工作器械中,在 驱动马达和手柄之间设置抗振动元件(Antivibrationselement),以便对在运行中产生的 振动进行减振(dSmpfen)。
由文件DE 202005006350U1可知一种压土机,其具有止动缓冲器 (Anschlagpuffer)。该止动缓冲器构造成圆柱形且在它的止动面(AnschlagflSche)处具有 倒棱。
已表明,在特别是在其中止动缓冲器的壁厚(WandstSrke)必须构造得相对地较小 的工作器械中的这种类型的止动缓冲器中,壁部可能会弯折(einknicken)。由此,仅实现了 不充分的减振效果。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如下目的为基础,即,创造一种这种类型的工作器械,在其中实现了在运 行中产生的振动的良好的减振。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抗振动元件来实现。
环形地向外扩张的(erweitemde)减振截段(DSmpfUngsabsclinitt)防止了抗 振动元件的侧向的结构失稳(Wegknicken)。减振截段通常通过其整个周缘而有助于减 振效果,从而使得,产生良好的减振特性。环形的、向外扩张的设计导致了一种累进的 (progressive)减振特性曲线,其对于工作器械而言是合乎需求的。环形的壁部在此可线性 地或甚至拱形地扩张。壁部在此有利地连续地扩张,即,没有阶梯或跳跃式的直径变化。
有利地,减振截段的开口度(0ffimngsgrad)和壁厚如此地彼此协调 (abgestimmt),S卩,使得,减振截段在超过结构上预定的在运行中起作用的力时向外翻开 (wegstillpen),从而使得,第二壳体件(GehSuseteil)贴靠在减振截段的壁部的内侧面处。由 此,在较大的力的情形下,通过在减振截段的壁部的内侧面处的贴靠(Anlage)而实现了抗 振动元件的有所提高的稳定性。
有利地,在面向第一壳体件的一侧处的减振截段的外直径为在面向第二壳体件的 一侧处的外直径的大约70%至大约90%。外直径的为大约80%的比例已被证实是特别有 利的。有利地,减振截段的高度为面向第二壳体件的一侧处的外直径的大约20%至大约 80%。相应地,减振截段的高度小于减振截段的最大的外直径。由此产生了减振截段的良好 的减振性和高的稳定性。有利地,减振截段的高度为最大外直径的大约30%至大约60%。 减振截段的、为最大外直径的大约35%至大约45%的高度已被证实是特别有利的。有利地,减振截段的壁厚为面向第二壳体件的一侧处的外直径的大约10%至大约30%。减振截 段的这种相对薄的构造允许了向外的翻开。同时实现了足够高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减振效果。
有利地,抗振动元件在工作器械的不受载的(imbelastetem)状态中贴靠在第二 壳体件处。相应地,在不受载的状态中,抗振动元件在两个壳体件之间起作用。在两个壳 体件彼此分开时产生了间距,并且抗振动元件不再贴靠在第二壳体件处且不为减振效果作 贡献。因此,抗振动元件作为止动缓冲器来起作用。当抗振动元件具有止挡(其在工作器 械的不受载的状态中相对于第二壳体件具有一间距)时,有利的减振特性被实现。在相当 小的振动下,抗振动元件贴靠在第二壳体件处。由此产生了相对软的减振。一旦止挡相 对于壳体件的间距被消除,则止挡同样贴靠到第二壳体件处。自该点开始,产生了相对大 的减振。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一种累进的减振特性。如果两个壳体件不彼此相向地 (aufeinander)运动,而是被彼此拉开,那么抗振动元件从第二壳体件上被提起并且不再贡 献于两个壳体件之间的减振效果。
当止挡被布置在环形的减振截段内时,产生了一种有利的布置。那么,实现了一种 小的紧凑的结构尺寸。适宜地,抗振动元件具有基体,在其处模制该减振截段。止挡有利地 构造在基体的突出的截段处。为了使抗振动元件的装配变得简单,作如下设置,即,抗振动 元件具有装配开口 (Montage0ffnung)。在装配开口处,抗振动元件可例如利用螺丝刀而被 拿起且然后被装配在第一壳体件处。适宜地,装配开口布置在止挡的区域中。装配开口尤 其地可被止挡包围。
已表明,在第二壳体件的平滑的壁部的情形下,减振截段可能按照吸盘 (Saugnapf)的方式吸附(festsaugen)在第二壳体件处。由此,可能使减振效果变差。为了 避免减振截段的吸附,作如下设置,即,减振截段在面向第二壳体件的边缘(Rand)处具有 至少一个升高部(Erh6hung),其构造用于在第二壳体件处的贴靠。通过该升高部,避免了 在减振截段与第二壳体件之间的真空的形成。适宜地,该升高部同样在减振截段的壁部处 的内侧面处延伸,从而使得,即使减振截段向外翻开,在第二壳体件处的吸附也会被防止。 当设置有三个在周缘上分布地布置的升高部时,产生了一种简单的造型。
有利地,抗振动元件构造成单件式的且由弹性的材料制成。为了使在第一壳体件 处的抗振动元件的简单的装配成为可能,作如下设置,即,抗振动元件在与减振截段相对而 置的一侧处具有柱脚(StUtzen),利用该柱脚,抗振动元件被联接(eingeknilpft)到第一壳 体件的开口中。由此,不需要额外的用于抗振动元件的紧固的器件。


以下借助于图纸来阐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了一种机动锯的示意性的图示,
图2显示了在图1中的线II-II的高度上穿过机动锯的截面图,
图3至图5显示了在壳体件的不同的位置中的在抗振动元件的区域中的出自图2 的截面图示的局部图示,
图6显示了抗振动元件的透视图示,
图7显示了抗振动元件的侧视图,
图8显示了沿着图7中的线VIII-VIII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一种手操纵式机动锯1作为用于工作器械的实施例。然而,该工作 器械同样可为切割机或类似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该机动锯1具有马达壳体2,在其中布 置有驱动马达3。驱动马达3构造成利用扫气装置(Spillvorlage)工作的二冲程发动机 (Zweitaktmotor)且具有用于供应尽可能地不含燃料的燃烧空气的空气通道4并具有混合 物通道5,通过化油器6为混合物通道5供应燃料/空气混合物。混合物通道5和空气通道 4与布置在空气滤清器箱22中的空气滤清器7相连接。在马达壳体2处固定有导轨9,在 其中环绕地引导有锯链(SSgekette) 10。锯链10由驱动马达3来驱动。此外,在马达壳体 2处可摆动地支承有护手8,其触发未显示的链制动器。
机动锯1具有后侧的手柄12和把手管13以用于运行中的操纵。后侧的手柄12和 把手管13是把手壳体11的部分,把手壳体11还包括燃料箱14和支架(Ausleger) 15。支 架15在马达壳体2的下侧处在机动锯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被马达壳体2所搭接。
在运行中由于驱动马达3和所驱动的锯链10而产生振动。该振动不应被传递到把 手壳体11上或者应仅以经减振的方式而被传递到把手壳体11上。为此,在把手壳体11与 马达壳体2之间布置有抗振动元件16,17,18,19和20。为了允许马达壳体2的相对于把手 壳体11的相对运动,在马达壳体2与把手壳体11之间形成有振动间隙(khwingspalt) 21。 如图1所显示的那样,空气滤清器箱22同样与把手壳体11相连接,从而使得,混合物通道 5和空气通道4必须跨接振动间隙21。
图2显示了抗振动元件16,17,18和19的布置。抗振动元件16和17布置在支架 15的前端部处。抗振动元件16构造成螺旋弹簧抗振动元件,且抗振动元件17由弹性材料 制成,例如由发泡塑料制成。抗振动元件18保持在马达壳体2的容纳部中且与柱脚38共 同作用,柱脚38在径向方向上作为止挡而起作用。抗振动元件18靠近于燃料箱且被布置 在机动锯1的这样的侧面处,即,在该侧面处导轨9向前凸出。在支架15的相对而置的一 侧上设置抗振动元件19,它的结构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地阐述。
如图3所显示的那样,抗振动元件19被保持在马达壳体2处。为此,马达壳体2 具有开口 31,抗振动元件19的柱脚四联接到该开口 31中。在此,柱脚四凸到马达壳体2 的内部中。抗振动元件19具有基体M,柱脚四模制在该基体M处。在基体M与柱脚四 之间形成有凹槽32,马达壳体2的在其中构造有该开口 31的壳体壁部30接合到该凹槽32 中。如图3所显示的那样,抗振动元件19在基体M处具有止动面33 (其在外侧地贴靠在 壳体壁部30处)且在柱脚四处具有贴靠在壳体壁部30的内侧面处的止动面34。在此,止 动面33构造得比止动面34大,因为基本上,压力由把手壳体11施加到抗振动元件19上。
在面向把手壳体11的一侧处,在基体M处模制有减振截段25。该减振截段25 具有壁部37,该壁部37环绕地且环形地构造而成,并且,该壁部37在朝把手壳体11的方 向上连续地扩张。在此,减振截段25可大致锥形地并基本上空心地构造而成。抗振动元件 19一一除了接下来还要进一步说明的升高部四以外——相对于纵向中轴线23旋转对称地 构造而成。壁部37距纵向中轴线23的间距在减振截段25中随着距马达壳体2的增大的 间距而持续地增大。在此,壁部37可在纵向上笔直地或者弯曲地伸展。
止挡27凸到减振截段25中,该止挡27模制在基体M的突起部(Erhebung)处。 基体M具有装配开口 28,其大致居中地在止挡27处开口且凸到基体M的内部中。装配 开口观可如在实施例中那样地具有圆形的横截面,然而,偏离于圆形的横截面同样可能对 装配开口观有利。在装配开口观处可引入诸如螺丝刀等的工具,利用该工具,抗振动元件 19可为了在开口 31中的装配而被拿取。
图3显示了在不受载的状态中的抗振动元件19。减振截段25贴靠在把手壳体11 处。止挡27在该状态中仍然与把手壳体11间隔开且相对于把手壳体11具有间距b。在图 3所显示的状态中,振动减振通过减振截段25来实现。如图3所显示的那样,减振截段25 具有内侧面36,其在负载下贴靠在把手壳体11处。
图4显示了在马达壳体2和把手壳体11的彼此分离的状态中的抗振动元件19。 在该状态中,抗振动元件19相对于把手壳体11具有间距a。间距b相对于不受载状态而增 大到间距b'。间距b和b'明显地大于间距a。间距b,b'为间距a的多倍。在机动锯1 的该状态中,抗振动元件19由于该间距a而不在马达壳体2与把手壳体11之间建立有效 连接(Wirkverbindung)。在图4中所显示的状态下,把手壳体11和马达壳体2与不受载状 态相比彼此分开地运动,且更确切地说,运动了略大于间距a。
图5显示了在受载的状态中的抗振动元件19。把手壳体11和马达壳体2与不受 载状态相比已彼此相向地运动。止挡27在图5中所显示的状态下贴靠在把手壳体11处。 减振截段25已向外翻,从而使得,减振截段25的内侧面36贴靠在把手壳体11处。在该状 态中,减振通过基本上实心地构造而成的基体M来实现,该基体M同样具有锥形的、在朝 马达壳体2的方向上扩张的形状。待传递到把手壳体11上的力通过止挡27和几乎面状地 贴靠在把手壳体11处的减振截段25来传递。由此,根据止挡27是已经贴靠在把手壳体11 处还是仍与把手壳体11相间隔开而产生了明显地分级的累进的减振特性。
图6至图8详细地显示了抗振动元件19的结构。减振截段25在面向把手壳体11 的一侧处具有平坦地构造而成的边缘35,在边缘35处设置有三个升高部26。升高部沈既 在边缘35处又在减振截段25的整个内侧面36上延伸。升高部沈防止了减振截段25按 照吸盘的方式吸附在把手壳体11处。如图7所显示的那样,柱脚四在它的远离凹槽32的 端部处具有直径c,其小于壳体壁部30中的开口 31的、在图3中所显示的直径i。由此,柱 脚四可容易地被装配在开口 31中。
在图8中详细地显示了抗振动元件19的尺寸。减振截段25在边缘35的区域中 具有外直径d,其大于减振截段25的在面向基体M的一侧处的外直径e。有利地,外直径 e为外直径d的大约70%至大约90%。大约75%至大约85%的大小已被证实是特别有利 的。减振截段25具有高度h,其明显地小于外直径d和e。有利地,高度h为边缘35的区 域中的外直径d的大约20%至大约80%。特别有利地,高度h为外直径d的大约30%至大 约60%,尤其大约35%至大约50%。相应地,减振截段25相对短而宽地构造而成。减振截 段25中的壁部37具有壁厚f,其有利地为外直径d的大约10%至大约30%。壁厚f相对 于外直径d的、为大约15%至大约30%的比例已被证实是特别有利的。在此,壁厚f在壁 部37的平滑的区域中而不是在升高部沈处被测量。如图8还显示的那样,在由减振截段 25围绕的区域中的止挡27以间距g而位于减振截段25的边缘35的下方。在此,该间距g 略小于减振截段25的高度h,从而使得,止挡27凸到减振截段25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作器械,带有至少一个手柄(12)并带有驱动马达(3),其中,所述手柄(12) 通过至少一个抗振动元件(16,17,18,19,20)与所述驱动马达(;3)相连接,其中,所述抗振 动元件(18,19)保持在所述工作器械的第一壳体件处并且在运行中与所述工作器械的第 二壳体件共同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动元件(19)包括带有环形的在朝所述第二壳体件的方向上扩 张的壁部(37)的减振截段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截段05)的开口度和壁厚(f)如此地彼此协调,即,使得,在超 过在结构上预定的、在运行中起作用的力时,所述减振截段05)向外翻开,从而使得,所述 第二壳体件贴靠在所述减振截段0 的壁部(37)的内侧面(36)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截段0 的面向所述第一壳体件的一侧处的外直径(e)为面向 所述第二壳体件的一侧处的外直径(d)的70%至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截段0 的高度(h)为面向所述第二壳体件的一侧处的外直径 (d)的 20%至 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截段0 的壁厚(f)为面向所述第二壳体件的一侧处的外直径 (d)的 10%至 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动元件(19)在所述工作器械的不受载的状态中贴靠在所述第 二壳体件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动元件(19)具有止挡(27),所述止挡(XT)在所述工作器械的不 受载的状态中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件具有间距(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XT)布置在环形的减振截段0 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动元件(19)具有基体(M),所述减振截段0 模制在所述基体 (24)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XT)构造在所述基体04)的突出的截段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动元件(19)具有装配开口 08)。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开口 08)布置在所述止挡(XT)的区域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截段0 具有面向所述第二壳体件的边缘(35),所述边缘(35) 具有至少一个升高部( ),其中,所述升高部06)构造用于在所述第二壳体件处的贴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高部06)同样在所述减振截段0 的壁部(37)的内侧面(36) 处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三个在周缘上分布地布置的升高部06)。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动元件(19)构造成单件式的且由弹性的材料制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动元件(19)在与所述减振截段0 相对而置的一侧处具有柱 脚( ),所述抗振动元件(19)利用所述柱脚09)而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件的开口(3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器械,其具有至少一个手柄(12)和驱动马达(3)。手柄(12)通过至少一个抗振动元件(16,17,18,19,20)与驱动马达(3)相连接。抗振动元件(18,19)被保持在第一壳体件处且在运行中与第二壳体件共同作用。为了实现良好的减振,作如下设置,即,抗振动元件(19)包括减振截段(25),该减振截段(25)带有环形的在朝第二壳体件的方向上扩张的壁部(35)。
文档编号B25F5/02GK102029601SQ20101050637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5日
发明者A·吉普, G·沃尔夫, J·门策尔, M·埃伯哈特, R·施泰丁格尔 申请人: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