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
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的多功能冲击钻,可实现在上螺丝、电钻、冲击三种模式下工作,三种工作模式均由一个扭力旋转套实现,从最低扭力档依次到最高扭力档,再到电钻档和冲击档。现有技术要实现不同档位不同工作模式转换时,单个扭力旋转套来回旋转比较麻烦,专利ZL200810062909.4公开了一种模式选择和扭力大小选择分别由各自扭力旋转套来调节控制,此结构包含上、下两个扭力旋转套,上扭力套调节电钻扭力大小,下扭力旋转套实现上螺丝、电钻、冲击三种模式切换,此结构模式切换的实际控制部分存在于上扭力套内部,下扭力套须通过伸入上扭力套内部对其进行控制,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此结构包含上、下两个扭力旋转套,上扭力套调节电钻扭力大小,下扭力旋转套实现上螺丝、 电钻、冲击三种模式切换。此结构模式切换的实际控制部分直接存在于下扭力套内部,缩短了下扭力套模式切换时的控制距离,模式切换部分结构较为简单,且可在冲击模式下减少各零件之间的磨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挡板、主轴、前扭力旋转套、后扭力旋转套、齿轮箱前壳、内齿圈离合器、后壳体,挡板通过螺钉与前扭力旋转套固定,主轴设置于齿轮箱前壳的腔体内,分别由前轴承、后轴承支承,使主轴实现旋转和作轴向滑动,主轴中部设置有一组相互配合的前凸轮、后凸轮,后凸轮前端面设置有衬套,衬套安装于齿轮箱前壳的腔体内,后凸轮后部设置有由垫片和若干钢珠、弹片、弹片支架组成的推力球轴承,在主轴前端凸缘部设置有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一端与主轴凸缘接触,另一端与紧贴轴承的一号垫片接触,凸轮锁块设置在导向槽内,呈轴向对称分布,可沿导向槽内前后滑动,凸轮锁块内侧设有凸起,齿轮箱前壳外周设有前扭力旋转套、后扭力旋转套,前扭力旋转套内部设有螺旋形凸条,前扭力旋转套与齿轮箱前壳之间设置有扭力调节套和扭力弹簧,后扭力旋转套前端与前扭力旋转套连接,后扭力旋转套内部有多个带开口的圆孔按圆周均勻分布,圆孔装有与其配合的圆柱销,后扭力旋转套内周面设置有两条凹槽呈对称分布,凹槽内装有功能调节块,功能调节块的另一端与齿轮箱前壳的限位槽内,齿轮箱前壳尾部套接有一号轴承,齿轮箱前壳的尾部还连接有内齿圈离合器,内齿圈离合器的尾部设有后壳体。所述的前凸轮固定于主轴上,前凸轮前端紧贴卡簧,前凸轮后端面为凸轮面,后凸轮穿插于主轴上,后凸轮前端内周为凸轮面,外周设有均勻分布的花键状槽。所述的扭力调节套内部安装于齿轮箱前壳外周的导向槽上,外部设置有与前扭力旋转套、螺旋形凸条、螺旋形凸条。所述的功能调节块设有斜面与凸轮锁块的后端面结合,凸轮锁块随功能调节块移动时向前、向后滑动,凸轮锁块上端设有弹力弹簧。所述的扭力弹簧与后扭力旋转套之间设有二号垫片。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衬套安装于齿轮箱前壳的腔体内,后凸轮后部设置有由垫片和若干钢珠、弹片、弹片支架组成的推力球轴承,在主轴前端凸缘部设置有螺旋弹簧, 螺旋弹簧一端与主轴凸缘接触,另一端与紧贴轴承的一号垫片接触,凸轮锁块设置在导向槽内,呈轴向对称分布,可沿导向槽内前后滑动,凸轮锁块内侧设有凸起,齿轮箱前壳外周设有前扭力旋转套、后扭力旋转套,模式切换部分结构较为简单,且可在冲击模式下减少各零件之间的磨损。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上螺丝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电钻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冲击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扭力旋转套和配合零件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箱前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挡板1、主轴2、前扭力旋转套16、后扭力旋转套21、齿轮箱前壳25、内齿圈离合器27、后壳体观,挡板1通过螺钉与前扭力旋转套 16固定,主轴2设置于齿轮箱前壳25的腔体内,分别由前轴承8、后轴承沈支承,使主轴2 实现旋转和作轴向滑动,主轴2中部设置有一组相互配合的前凸轮10、后凸轮11,后凸轮11 前端面设置有衬套5,衬套5安装于齿轮箱前壳25的腔体内,后凸轮11后部设置有由垫片 12和若干钢珠13、弹片14、弹片支架15组成的推力球轴承,在主轴2前端凸缘部设置有螺旋弹簧6,螺旋弹簧6 —端与主轴2凸缘接触,另一端与紧贴轴承8的一号垫片7接触,凸轮锁块4设置在导向槽25a内,呈轴向对称分布,可沿导向槽25a内前后滑动,凸轮锁块4内侧设有凸起4a,齿轮箱前壳25外周设有前扭力旋转套16、后扭力旋转套21,前扭力旋转套 16内部设有螺旋形凸条16a,前扭力旋转套16与齿轮箱前壳25之间设置有扭力调节套17 和扭力弹簧18,后扭力旋转套21前端与前扭力旋转套16连接,后扭力旋转套21内部有多个带开口的圆孔21a按圆周均勻分布,圆孔21a装有与其配合的圆柱销22,后扭力旋转套 21内周面设置有两条凹槽呈对称分布,凹槽内装有功能调节块20,功能调节块20另一端与齿轮箱前壳25的限位槽25c内,齿轮箱前壳25尾部套接有一号轴承沈,齿轮箱前壳25的尾部还连接有内齿圈离合器27,内齿圈离合器27的尾部设有后壳体观。所述的前凸轮10固定于主轴2上,前凸轮10前端紧贴卡簧9,前凸轮10后端面为凸轮面,后凸轮11穿插于主轴2上,后凸轮11前端内周为凸轮面,外周设有均勻分布的花键状槽11a。所述的扭力调节套17内部安装于齿轮箱前壳25外周的导向槽2 上,外部设置有与前扭力旋转套16、螺旋形凸条16a、螺旋形凸条17a。所述的功能调节块20设有斜面与凸轮锁块4的后端面结合,凸轮锁块4随功能调节块20移动时向前、向后滑动,凸轮锁块4上端设有弹力弹簧3。所述的扭力弹簧18与后扭力旋转套21之间设有二号垫片19。在主轴2前端凸缘部设置有螺旋弹簧6,螺旋弹簧6 —端与主轴凸缘接触,当主轴 2产生向后的轴向滑动时,螺旋弹簧6可使主轴2恢复其初始的轴向位置。扭力调节套17内部安装于齿轮箱前壳25外周导向槽2 上,外部设置有与前扭力旋转套16螺旋形凸条16a配合的螺旋形凸条17a,当前扭力旋转套16旋转时可使扭力调节套17沿齿轮箱前壳25外周导向槽上2 作轴向滑动,并对扭力弹簧18进行压缩或放松。后扭力旋转套21前端与前扭力旋转套16配合,后端与电钻机壳配合,可以沿齿轮箱前壳25轴线旋转一定的角度,但不可作轴向滑动。可以随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时沿限位槽 25c内滑动。功能调节块20有一斜面与凸轮锁块4的后端面结合。凸轮锁块4随功能调节块20移动时向前或向后滑动。当凸轮锁块4向后滑动,其凸起4与后凸轮11外周的花鍵状槽Ila结合,当凸轮锁块4向前滑动,其凸起4与后凸轮11外周的花鍵状槽Ila脱开,垫片23后端在齿轮箱前壳25上设有多个圆形孔呈圆周均勻分布,孔内装有球形钢珠M。球形钢珠M可在孔内滑动。后扭力旋转套21后端面装有垫片23,其内周开设有多个带开口的圆孔23a,在圆周上位置与后扭力旋转套21多个带开口的圆孔21a相同,垫片23限制在后扭力旋转套21内,随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而一起旋转。如图1所示当电钻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到上螺丝档时,此时功能调节块20随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移动至上螺丝档相应位置,凸轮锁块4被功能调节块20向前顶起,其凸起4a与后凸轮11外周的花鍵状槽Ila脱开,主轴2旋转时后凸轮11可与主轴一同旋转, 此时主轴旋转时不产生冲击。同时球形钢珠对、圆柱销22和垫片23上的多个带开口的圆孔23a处于圆周相同位置,扭力弹簧18的作用力可由垫片19,经圆柱销22和球形钢珠M 传递到设在齿轮组件四的内齿圈离合器27上,通过旋转前扭力旋转套16使扭力调节套17 作向前向后滑动,来改变扭力弹簧18的轴向长度,以此调节拧螺丝时扭力大小的需求。如图2所示当电钻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到电钻档时,此时功能调节块20随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移动至电钻档相应位置,凸轮锁块4继续被功能调节块20的顶起,其凸起 4a与后凸轮11外周的花鍵状槽Ila脱开,主轴2旋转时后凸轮11可与主轴一同旋转,此时主轴旋转时不产生冲击。圆柱销22随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而一起移动,在圆周位置与球形钢珠M错开,同时垫片23随后扭力旋转套21 —起旋转,其内周的多个带开口的圆孔 23a也与球形钢珠M错开,垫片23的后端面与球形钢珠M相接触,球形钢珠M不能向前滑动,使内齿圈离合器27失去离合器功能,驱动电机30输出的转矩直接由齿轮组件四传递到主轴2,使电钻在工作时不会打滑,以实现钻孔模式。如图3所示当电钻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到上冲击档时,此时功能调节块20随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面与凸轮锁块4分开,凸轮锁块4由于弹力弹簧3的作用力向后滑动, 其凸起如与后凸轮11外周的花鍵状槽Ila结合,主轴2旋转时后凸轮11不能与主轴一同旋转,主轴上的前凸轮10的凸轮面与后凸轮11的凸轮面结合时产生冲击,使主轴在旋转同时产生前后滑动,从而实现其冲击功能。同时垫片23随后扭力旋转套21 —起旋转,其内周的多个带开口的圆孔23a也与球形钢珠M错开,垫片23的后端面与球形钢珠M相接触,球形钢珠M不能向前滑动,使内齿圈离合器27失去离合器功能,驱动电机30输出的转矩直接由齿轮组件四传递到主轴2,使电钻在冲击模式下也不会打滑。此结构模式切换的实际控制部分直接存在于下扭力套内部,缩短了下扭力套模式切换时的控制距离,模式切换部分结构较为简单,且可在冲击模式下减少各零件之间的磨损。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其包括挡板(1)、主轴O)、前扭力旋转套(16)、后扭力旋转套(21)、齿轮箱前壳0 、内齿圈离合器(27)、后壳体( ),其特征在于挡板(1)通过螺钉与前扭力旋转套(16)固定,主轴( 设置于齿轮箱前壳0 的腔体内,分别由前轴承 (8)、后轴承06)支承,使主轴实现旋转和作轴向滑动,主轴中部设置有一组相互配合的前凸轮(10)、后凸轮(11),后凸轮(11)前端面设置有衬套(5),衬套(5)安装于齿轮箱前壳05)的腔体内,后凸轮(11)后部设置有由垫片(12)和若干钢珠(13)、弹片(14)、弹片支架(1 组成的推力球轴承,在主轴( 前端凸缘部设置有螺旋弹簧(6),螺旋弹簧(6) 一端与主轴凸缘接触,另一端与紧贴轴承(8)的一号垫片(7)接触,凸轮锁块(4)设置在导向槽0 )内,呈轴向对称分布,可沿导向槽0 )内前后滑动,凸轮锁块内侧设有凸起( ),齿轮箱前壳0 外周设有前扭力旋转套(16)、后扭力旋转套(21),前扭力旋转套(16)内部设有螺旋形凸条(16a),前扭力旋转套(16)与齿轮箱前壳0 之间设置有扭力调节套(17)和扭力弹簧(18),后扭力旋转套前端与前扭力旋转套(16)连接,后扭力旋转套内部有多个带开口的圆孔(21a)按圆周均勻分布,圆孔(21a)装有与其配合的圆柱销(22),后扭力旋转套内周面设置有两条凹槽呈对称分布,凹槽内装有功能调节块(20),功能调节块00)另一端与齿轮箱前壳0 的限位槽05c)内,齿轮箱前壳 (25)尾部套接有一号轴承( ),齿轮箱前壳0 的尾部还连接有内齿圈离合器(XT),内齿圈离合器、2Τ)的尾部设有后壳体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凸轮(10) 固定于主轴( 上,前凸轮(10)前端紧贴卡簧(9),前凸轮(10)后端面为凸轮面,后凸轮 (11)穿插于主轴⑵上,后凸轮(11)前端内周为凸轮面,外周设有均勻分布的花键状槽 (Il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力调节套(17)内部安装于齿轮箱前壳0 外周的导向槽(25b)上,外部设置有与前扭力旋转套 (16)、螺旋形凸条(16a)、螺旋形凸条(17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调节块 (20)设有斜面与凸轮锁块的后端面结合,凸轮锁块随功能调节块00)移动时向前、向后滑动,凸轮锁块(4)上端设有弹力弹簧(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力弹簧 (18)与后扭力旋转套之间设有二号垫片(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主轴设置于齿轮箱前壳的腔体内,分别由前轴承、后轴承支承,使主轴实现旋转和作轴向滑动,主轴中部设置有一组相互配合的前凸轮、后凸轮,后凸轮前端面设置有衬套,衬套安装于齿轮箱前壳的腔体内,后凸轮后部设置有由垫片和若干钢珠、弹片、弹片支架组成的推力球轴承,在主轴前端凸缘部设置有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一端与主轴凸缘接触,另一端与紧贴轴承的一号垫片接触,凸轮锁块设置在导向槽内,呈轴向对称分布,可沿导向槽内前后滑动,凸轮锁块内侧设有凸起,模式切换部分结构较为简单,且可在冲击模式下减少各零件之间的磨损。
文档编号B25D16/00GK202239771SQ20112039783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
发明者张耀霞 申请人:东莞市妙达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