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的扭力改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584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棘轮扳手的扭力改变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棘轮扳手的扭力改变结构,更详而言之,特别是针对棘轮D头的旋转功效,通过一增设的拨块控制结构,而使D头可以产生转动或限位的切换状态,据以达到扭力的改变。
背景技术
按,目前一般套筒扳手的结构,主要分成棘轮式及固定式两种,其中固定式的套筒扳手在锁卸操作上较为不便与麻烦,但却可保有扳手最大扭力输出的优点;而棘轮式的套筒扳手在进行螺帽(栓)的锁卸操作时,是通过其可单向切换回转的特性,使其旋转至适当角度后,可再空转回旋回复原施力角度,进而获得较为便利的锁卸操作实施,但其输出的扭力则低于固定式的套筒扳手。如此,上述两种套筒扳手结构皆有其优缺点,而此两种套筒工具也频繁使用于工业及日常生活中,是以应有待设法加以解决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已知套筒类扳手的设计仍存在有其缺失,是以设计人基于从事相关行业的多年经验与技术,特着手研究解决之道,进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的扭力改变结构,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装设于扳手头的可滑动拨块上的排齿部,对应D头内的卡接环齿结构,而赋予棘轮扳手的D头可以切换为转动或限位状态。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二,通过调整拨块的推移,使控制拨块卡抵或脱离D头的卡接环齿,而使棘轮扳手的D头形成转动或限位状态,据以达到兼具较大扭力输出或单向回转的使用功效,而增加其商业用途的价值。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三,通过卡接环齿与拨块排齿部的多齿卡接结构,除了可增强卡抵时的限位力道外,也无需在卡接时对位而达到趋近于无段限位控制的状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棘轮扳手的扭力改变结构,它包含—扳手头,其后端连接有一扳手柄,而其前端挖设有一较大的容置槽及一棘齿槽,而在容置槽的后端设有一相同深度且相通的长型槽,该长型槽上挖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内则设有一弹性件及一抵顶件;一 D头,装设于扳手头内,而其D头的卡接环齿及棘齿卡接部设置于扳手头的容置槽及棘齿槽中;一拨块,其设置于扳手头的长型槽内,而拨块上凸设有一拨动部,下端则预设有可对应长型槽凹槽抵顶件的二前、后凹孔,而拨块的前端则设有对应于D头卡接环齿的排齿部,又该拨块的上端设有一锁接于扳手头的盖板,而该盖板上则预设有一供拨块拨动部凸伸的穿孔;[0012]通过推移拨块置于长型槽前端时,该拨块前端的排齿部则与D头的卡接环齿相互接合卡掣,据以限制D头的转动,而当推移拨块置于长型槽后端时,此时拨块前端的排齿部则脱离与D头卡接环齿的卡掣,使棘轮扳手可执行回转操作。当所述拨块置于所述长型槽前端时,所述长型槽的抵顶件撑抵于所述拨块的后凹孔中。当所述拨块置于所述长型槽后端时,所述长型槽的抵顶件撑抵于所述拨块的前凹孔中。所述拨块设置于所述扳手头的上端面或下端面。所述扳手头的容置槽与所述D头的卡接环齿配合所述拨块的位置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扳手可产生快速切换限位或可回转的变化,据以可兼具较大扭力输出或单向回转的使用功效,确能有效解决一般套筒扳手使用上的缺失,且通过卡接环齿与拨块排齿部的多齿卡接结构,则可产生无需对位的快速卡接状态,因而大幅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块动作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块动作示意图二。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立体示意图一。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立体示意图二。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拨块动作示意图一。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拨块动作示意图二。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拨块动作示意图。附图标号10 :棘轮扳手;11 :扳手柄;12 :扳手头;13 :容置槽;14 :棘轮槽;15 :长型槽;151 :凹槽;20 D头;21 :卡接环齿;21a :卡接环齿;22 :棘齿卡接部;30 :拨块;301 拨动部;302 :前凹孔;303 :后凹孔;304 :排齿部;304a :排齿部;31 :盖板;32 :穿孔;33 :抵顶件;34 :弹性件;40 :拨杆式棘轮扳手。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技术手段及功效达成方面,仅配合较佳实施例图示再予举例进一步具体说明于后首先,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10在结构设计上,主要是由一扳手柄11与一扳手头12所组成,而扳手头12前端挖设有一较大的容置槽13及一棘轮槽14,而其容置槽13及棘轮槽14则分别供D头20的卡接环齿21及棘齿卡接部22设置,而在容置槽13的后端设有一相同深度且相通的长型槽15,该长型槽15上挖设有一凹槽151,该凹槽151内则设有一弹性件34及一抵顶件33,而该长型槽15内置有一拨块30,其拨块30上凸设有一拨动部301,下端则预设有二前后可对应凹槽151抵顶件33的前、后凹孔302、303,而拨块30的前端则设有对应于D头20卡接环齿21的排齿部304,又该拨块30的上端设有一锁接于扳手头12的盖板31,而该盖板31上则预设有一供拨块30拨动部301凸伸的穿孔32。其次,请同时参阅图3、图4所示,当拨块30置于长型槽15后端时,其长行槽15的抵顶件33撑抵于拨块30的前凹孔302中予以定位,此时拨块30前端的排齿部304并未与D头20的卡接环齿21相互接合卡掣,是以棘轮扳手10可正常使用正逆转的回转操作功能;继如图5、图6所示,当拨块30置于长行槽15前端时,其长型槽15的抵顶件33撑抵于拨块30的后凹孔303中予以定位,而此时拨块30前端的排齿部304则与D头20的卡接环齿21相互接合卡掣,据以限制D头20的转动,而使棘轮扳手10形成固定式的使用型态。另外,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7所示,其棘轮扳手10与拨杆式棘轮扳手40的结构差异在于,棘轮扳手10的回转结构是依靠D头20内部的棘齿卡接部22予以控制(如图2所示),是以该拨块30结构得以直接设置于扳手头12的上端面,然而拨杆式棘轮扳手40的回转结构需依靠后端的拨片装置(未显示)予以控制,故请参图8至图12所示,其拨块30结构则需设置于扳手头12的底端面,且扳手头12内部挖设的容置槽13也需配合拨块30的位置对应挖设,而拨块30整体的动作结构与操作方式则与上述棘轮扳手10相同;如此,在不同控制方式的拨杆式棘轮扳手40上也可设置相同的拨块30结构,而达到相同扭力可变的切换功效。除此之外,卡接环齿及排齿部的结构形状也可作改变设计;如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及图14所示,D头20的卡接环齿21a由若干个略呈梯形的齿槽所构成,并且拨块30的排齿部304a由三齿件所构成(也可改变齿件的数量),藉以让拨块30的排齿部304a与D头20的卡接环齿21a两者能相互卡掣;故本实用新型的卡接环齿及排齿部的形状结构至少可为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形状结构,当然,也可为其它结构形状,只要两者能相互卡掣即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构的组成设计而提供各类相异控制型态的棘轮扳手产生快速切换限位或可回转的变化,据以赋予各类棘轮扳手皆可兼具较大扭力输出或单向回转的使用功效,确能有效解决一般套筒扳手使用上的缺失,且通过卡接环齿21与拨块30排齿部304的多齿卡接结构,则可产生无需对位的快速卡接状态,因而大幅增加操作的便利性,整体而言,实堪称为一极具产业利用价值的创新制法。
权利要求1.一种棘轮扳手的扭力改变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扳手头,其后端连接有一扳手柄,而其前端挖设有一较大的容置槽及一棘齿槽,而在容置槽的后端设有一相同深度且相通的长型槽,该长型槽上挖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内则设有一弹性件及一抵顶件;一 D头,装设于扳手头内,而其D头的卡接环齿及棘齿卡接部设置于扳手头的容置槽及棘齿槽中;一拨块,其设置于扳手头的长型槽内,而拨块上凸设有一拨动部,下端则预设有可对应长型槽凹槽抵顶件的二前、后凹孔,而拨块的前端则设有对应于D头卡接环齿的排齿部,又该拨块的上端设有一锁接于扳手头的盖板,而该盖板上则预设有一供拨块拨动部凸伸的穿孔;通过推移拨块置于长型槽前端时,该拨块前端的排齿部则与D头的卡接环齿相互接合卡掣,据以限制D头的转动,而当推移拨块置于长型槽后端时,此时拨块前端的排齿部则脱离与D头卡接环齿的卡掣,使棘轮扳手可执行回转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扭力改变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拨块置于所述长型槽前端时,所述长型槽的抵顶件撑抵于所述拨块的后凹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扭力改变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拨块置于所述长型槽后端时,所述长型槽的抵顶件撑抵于所述拨块的前凹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扭力改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块设置于所述扳手头的上端面或下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扭力改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头的容置槽与所述D头的卡接环齿配合所述拨块的位置对应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棘轮扳手的扭力改变结构,在扳手头内分别挖设有一较大的容置槽及一棘轮槽,其容置槽及棘齿槽分别供D头的卡接环齿及棘齿槽卡接部设置;在容置槽的后端设有一相同深度且相通的长型槽,该长型槽内置有一拨块,拨块上凸设有一拨动部,拨块的前端设有对应于卡接环齿的排齿部,该拨块的上端设有一锁接于扳手头的盖板,该盖板上预设有一供拨块的拨动部凸伸的穿孔;推移拨块滑动至长型槽前端时,该拨块的排齿部则与D头的卡接环齿相接,据以产生卡接并限制D头的转动,若将拨块推移回复至长型槽后端时,则可正常使用棘轮扳手的回转功能,如此利用拨块的控制结构,而赋予棘轮扳手兼具较大扭力输出或单向回转的使用切换,据以符合工具操作时的适用性。
文档编号B25B13/46GK202825643SQ20122036143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
发明者欧玉华, 陈志吉 申请人:欧玉华, 陈志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