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胶塞打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688阅读:34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实验室胶塞打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胶塞打孔器。
技术背景目前,现有的和曾有的关于打孔器的技术对增加打孔器的功能做出了很有成效的努力,也曾设计过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如2012年中国专利局公告的由潘建德申报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2200344U,中国专利号(ZL)为201120307361. 2号的实用新型,名称是《打孔器》的实用新型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打孔器的技术方面,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发明创造。该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打孔器由于砧板的材质较硬,导致打孔不彻底的技术问题。但是,还有许多不足它不便于对实验室胶塞打孔。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放置稳定、定位准确、便于将胶塞取出的实验室胶塞打孔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胶塞状壳体、打孔压杆和推出板,其结构要点推出板上设置有立柱;打孔压杆一端为锥状,另一端设置有压手;胶塞状壳体底面相应于立柱设置有通孔,胶塞状壳体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一半盖一端相连,第二转轴与第二半盖一端相连,第一半盖另一端和第二半盖另一端均相应于打孔压杆设置有半圆柱壳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胶塞状壳体为金属壳体。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I、放置稳定,定位准确本实用新型胶塞状壳体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一半盖一端相连,第二转轴与第二半盖一端相连,第一半盖另一端和第二半盖另一端均相应于打孔压杆设置有半圆柱壳体。将胶塞放置在胶塞状壳体内,并通过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压住,放置稳定。通过打孔压杆的锥状端穿入导向的半圆柱壳体围成的圆柱壳体中打孔,打孔定位准确。2、便于将胶塞取出本实用新型推出板上设置有立柱,胶塞状壳体底面相应于立柱设置有通孔。当打完孔后,转动转轴,将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打开,再将推出板上的立柱插入胶塞状壳体底面的通孔中,便于将胶塞推出。3、坚固耐用本实用新型胶塞状壳体为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坚固耐用。4、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包括胶塞状壳体、打孔压杆、推出板、立柱、压手、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半盖、第二半盖、半圆柱壳体;构件少、连接简单,所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推出板、2为立柱、3为通孔、4为胶塞状壳体、5为第一转轴、6为第一半盖、7为半圆柱壳体、8为锥状、9为打孔压杆、10为压手、11为第二半盖、12为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胶塞状壳体4、打孔压杆9和推出板1,推出板I上设·置有立柱2 ;打孔压杆9 一端为锥状8,另一端设置有压手10 ;胶塞状壳体4底面相应于立柱2设置有通孔3,胶塞状壳体4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12,第一转轴5与第一半盖6 —端相连,第二转轴12与第二半盖11 一端相连,第一半盖6另一端和第二半盖11另一端均相应于打孔压杆9设置有半圆柱壳体7。所述胶塞状壳体4为金属壳体。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实验室胶塞打孔器,包括胶塞状壳体(4)、打孔压杆(9)和推出板(I),其特征在于推出板(I)上设置有立柱(2);打孔压杆(9) 一端为锥状(8),另一端设置有压手(10);胶塞状壳体(4)底面相应于立柱(2)设置有通孔(3),胶塞状壳体(4)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12),第一转轴(5)与第一半盖(6) —端相连,第二转轴(12)与第二半盖(11) 一端相连,第一半盖(6)另一端和第二半盖(11)另一端均相应于打孔压杆(9)设置有半圆柱壳体(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实验室胶塞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状壳体(4)为金属壳体。
专利摘要实验室胶塞打孔器属于打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胶塞打孔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置稳定、定位准确、便于将胶塞取出的实验室胶塞打孔器。本实用新型包括胶塞状壳体、打孔压杆和推出板,其结构要点推出板上设置有立柱;打孔压杆一端为锥状,另一端设置有压手;胶塞状壳体底面相应于立柱设置有通孔,胶塞状壳体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一半盖一端相连,第二转轴与第二半盖一端相连,第一半盖另一端和第二半盖另一端均相应于打孔压杆设置有半圆柱壳体。
文档编号B26F1/16GK202716320SQ201220370218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1日
发明者常泰维 申请人:常泰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