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该护手器包括截面为倒三角形,且底部开口的弹性器座(1),所述弹性器座(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一把手(2)。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刀背的厚度,避免细薄的刀背直接接触使用者的大拇指,由于接触面积的大幅增加,可消除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刀具时所产生的酸痛、红肿反应,达到省力护手的效果。
【专利说明】—种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
【背景技术】:
[0002]刀具是厨房里必备的工具,其种类很多,按功能分砍刀、片刀、蔬菜刀、刨皮刀、火腿刀、番茄刀、西瓜刀、面包刀、多用刀等;按刃口分一体钢刀和夹钢刀;按材料分碳钢、不锈钢、高碳不锈钢刀等。虽然刀具的种类如此之多,但考虑到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以及各种刀具在每个家庭使用频率,虽然并不是每个家庭都配备齐所有的刀具,但是小型斩切两用刀则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它兼具了砍刀与蔬菜刀等刀具的功能,细节上主要有刀刃、刀背、刀柄三部分组成,刀背的厚度一般在2.0mm?2.5mm。
[0003]在绝大部分尤其广大农村地区的家庭里,各种硬的食用原料一般会使用斩切两用刀来处理;这就要求使用者的斩切力量要大;另外,对于大家庭或者中小型餐饮行业,需使用刀具的斩切时间会较长。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使使用者的大拇指发生酸痛、红肿的现象,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该护手器能消除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刀具时大拇指所发生酸痛、红肿反应。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包括截面为倒三角形、且底部开口的弹性器座,弹性器座安装于靠近刀柄一侧的刀背上,其底部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一把手。
[0006]上述弹性器座的顶部向下凹陷成与大拇指面相吻合的弧面,弹性器座两侧的底端向外翻卷成两间隔的圆形通孔,上述把手为一端开口的弹性件,把手的开口大于弹性器座两端圆形通孔之间的距离,把手的开口端向内挤压后可转动的插于圆形通孔内。
[0007]上述弹性器座的顶部的两端还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块,固定块伸出刀具,且位于刀具的两侧。
[0008]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刀背的厚度,避免细薄的刀背直接接触使用者的大拇指,由于接触面积的大幅增加,可消除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刀具时所产生的酸痛、红肿反应,达到省力护手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0011]图中:I一弹性器座2—把手3—圆形通孔4一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实施例
[001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截面为倒三角形,且底部开口的弹性器座1,弹性器座I安装于靠近刀柄一侧的刀背上,其顶部向下凹陷成与大拇指面相吻合的弧面,可增加使用时的舒适感,弹性器座I两侧的底端向外翻卷成两间隔的圆形通孔3。把手2为一端开口的弹性件,把手2的开口大于弹性器座I两端圆形通孔3之间的距离,弹性器座I的圆形通孔3与把手2的开口端的直径相匹配,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弹性器座I的顶部的两端还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伸出刀具,且位于刀具的两侧,可避免弹性器座I在刀背上左右摆动。弹性器座I和把手2均由弹簧钢制成。
[0015]使用时,将弹性把手2的开口端向内挤压,然后插入弹性器座I的圆形通孔3内,由于把手2具有弹性,使得把手2能够紧紧卡于弹性器座I上而不掉下。然后将把手2向上翻起,向内挤压把手2的上端,使弹性器座I的开口越来越大至刀背可插入。弹性器座I靠近刀柄一侧,具体使用时可根据使用者手型大小,调整弹性器座I在刀背上的位置。安装完毕后,将把手2翻下紧贴于刀面上,也可取下把手2。
【权利要求】
1.一种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倒三角形、且底部开口的弹性器座(I ),弹性器座(I)安装于靠近刀柄一侧的刀背上,其底部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一把手(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器座(I)的顶部向下凹陷成与大拇指面相吻合的弧面,弹性器座(I)两侧的底端向外翻卷成两间隔的圆形通孔(3),所述把手(2)为一端开口的弹性件,把手(2)的开口大于弹性器座(I)两端圆形通孔(3)之间的距离,把手(2)的开口端向内挤压后可转动的插于圆形通孔(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器座(I)顶部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块(4),固定块(4)伸出刀具,且位于刀具的两侧。
【文档编号】B26B29/02GK203579708SQ201320739374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李玉龙 申请人: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