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推拉活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5923阅读:1033来源:国知局
快速推拉活扳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推拉活扳手,包括定扳、动扳及安装在定扳上的驱动齿轮、转轴、推钮,驱动齿轮与动扳底部的齿条啮合,转轴通过齿轮与驱动齿轮轴连接,推钮通过拉绳与转轴连接,定扳的把手部上安装有把手套,把手部设有前限位部、后限位部,把手套安装在前限位部与后限位部之间。本快速推拉活扳手解决了把手套下滑的缺陷,使扳手在受力的情况下把手套不会出现滑动,因而避免在工作过程出现事故和意外,消除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快速推拉活扳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推拉活扳手。
【背景技术】
[0002]通常使用的扳手有定扳及活板组成,定扳上开有方形孔,方形孔内装齿轮,相应的动扳底部设置为齿条,齿轮与齿条相配合,通过用手转动齿轮使动扳移动,从而实现活口的宽度调节。这种扳手使用较为广泛,但在某些领域使用并不方便,如大型油田中,用于拧动直径较大的管道或螺母时,调节起来很麻烦,效率不高。而通过推拉的方式来调节活口的快速推拉活扳手由于调节迅速,使用简便在这些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现有的推拉活扳手的把手套在受力时容易脱落,造成使用时的脱力,给操作带来安全隐患。另外,组成活口的定扳及动扳的头部厚度较大,增加了扳手的重量,降低了使用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推拉活扳手,避免把手套脱落,安全系数高,使用安全稳定、调节快速灵活。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推拉活扳手,包括定扳、动扳及安装在定扳上的驱动齿轮、转轴、推钮,驱动齿轮与动扳底部的齿条啮合,转轴通过齿轮与驱动齿轮轴连接,推钮通过拉绳与转轴连接,定扳的把手部上安装有把手套,把手部设有前限位部、后限位部,把手套安装在前限位部与后限位部之间。
[0005]推动推钮,通过拉绳使转轴转动,转轴通过齿轮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通过与齿条配合带动动扳移动,从而实现调节活口宽度。通过将传统的转动调节方式转换为推动调节,使调节的速度及精确度大大提高。在把手部设前限位部、后限位部,使把手套牢固卡在两者之间,使其受力时难以脱落,从而保证使用安全。
[0006]所述的前限位部为设置在把手部中部的突起,突起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方形,后限位部为三角形环状突起,其内侧直角面为限位面,其外侧斜面为导向面,安装把手套时,沿导向面将把手套套入把手部,把手套两端卡在前后限位面。
[0007]所述的前限位部为连续的环状突起或沿同一环形面间隔分布的多个突起。
[0008]所述的组成活口的定扳头部及动扳头部包括具有T形截面的锁合部,锁合部两侧设减重部,增强了扳手的抗扭力,减轻了定扳及动扳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并降低成本,使用起来手感轻便、灵活性好,外型美观大方,更加实用。
[0009]所述的把手部尾部设有内六角孔,增加实用性。
[0010]所述的定扳上开有方形孔及与方形孔相通的纵向长槽,转轴及驱动齿轮安装在方形孔内,转轴一端装有主动齿轮,相应的驱动齿轮轴端部装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推钮、反向轮安装在长槽内;拉绳分为前段及后段,前段的一端与推钮固定连接,另一端正向缠绕转轴后固定在主动齿轮或转轴上,后段的一端与推钮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反向轮,反向缠绕并固定在转轴上。向后推动推钮,拉绳的前段缠绕的部分逐渐脱开,并带动主动齿轮正向转动,主动齿轮通过从动齿轮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通过齿条使动扳正向移动,拉绳的后段通过反向轮反向后,在转轴转动时,反向缠绕在转轴上;向前推动推钮,拉绳的后段通过反向轮拉动转轴反向旋转,转轴带动主动齿轮反向旋转,从而使动扳反向移动,转轴转动时,拉绳的前段再次缠绕在转轴上。
[0011]所述的推钮由中间向两边高度逐渐降低,其外表面设有增强摩擦的横向波纹,通过横向波纹增强摩擦力,避免手上汗液等造成打滑,实用性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快速推拉活扳手解决了把手套下滑的缺陷,使扳手在受力的情况下把手套不会出现滑动,因而避免在工作过程出现事故和意外,消除安全隐患;调节快速灵活,调节及操作均可单手进行,适用性强;减轻板手重量,增强抗扭力,节省了材料并降低成本,使用起来手感轻便、灵活性好,外型美观大方,更加实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A-A处截面示意图;
[0016]图3是推钮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把手套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定扳;2、驱动齿轮;3、转轴;4、拉绳;5、推钮;6、前限位部;7、反向轮;8、后限位部;9、内六角孔;10、把手部;11、长槽;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方形孔;15、齿条;16、动扳;17、把手套;101、锁合部;102、减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20]如图1?3所示,本快速推拉活扳手,包括定扳1、动扳16,定扳I上开有方形孔14及与方形孔14相通的纵向长槽11,方形孔14内安装转轴3及驱动齿轮2,转轴3 —端装有主动齿轮12,相应的驱动齿轮轴端部装有与主动齿轮12啮合的从动齿轮13,驱动齿轮2与动扳16底部的齿条15啮合,转轴3及主动齿轮12通过拉绳4与安装在长槽内的推钮5连接,推钮5由中间向两边高度逐渐降低,其外表面设有增强摩擦的横向波纹,拉绳4分为前段及后段,前段的一端与推钮5固定连接,另一端正向缠绕转轴3后固定在主动齿轮12或转轴3上,后段的一端与推钮5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反向轮7,反向缠绕并固定在转轴3上,反向轮7安装在长槽11的端部。定扳I的后部设有把手部10,把手部10上安装有把手套17,把手部10设有前限位部6、后限位部8,把手套17安装在前限位部6与后限位部8之间。前限位部6为设置在把手部10中部的突起,突起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方形,凸起为连续的环状突起或沿同一环形面间隔分布的多个突起,后限位部8为三角形环状突起,其内侧直角面为限位面,其外侧斜面为导向面,安装把手套17时,采用热装配,把手套17加热后沿导向面套入把手部10,待把手套17冷却后,即紧固套在把手部10上。组成活口的定扳I头部及动扳16头部包括具有T形截面的锁合部,锁合部101两侧设减重部102,通过减重部102将多余的材料去除,减轻扳手重量,使用更轻便,把手部10尾部还设有内六角孔9,增加使用功能。[0021]如图4所示,把手套17直径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中部由多个均布分布的同直径环形连接组成,以增强抓握的牢固度。
[0022]使用时,向后推动推钮5,拉绳4的前段缠绕的部分逐渐脱开,并带动主动齿轮12正向转动,主动齿轮12通过从动齿轮13带动驱动齿轮2转动,驱动齿轮2通过齿条15使动扳16正向移动,活口宽度增加,同时拉绳4的后段通过反向轮7反向后,在转轴3转动时,反向缠绕在转轴3上。向前推动推钮5,拉绳4的后段经过反向轮7拉动转轴3反向旋转,转轴3带动主动齿轮12反向旋转,从而使动扳16反向移动,活口宽度减小,同时,转轴3转动时,拉绳4的前段再次缠绕在转轴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推拉活扳手,包括定扳(I)、动扳(16)及安装在定扳(I)上的驱动齿轮(2)、转轴(3 )、推钮(5 ),驱动齿轮(2 )与动扳(16 )底部的齿条(15 )啮合,转轴(3 )通过齿轮与驱动齿轮轴连接,推钮(5)通过拉绳(4)与转轴(3)连接,定扳(I)的把手部(10)上安装有把手套(17),其特征在于:把手部(10)设有前限位部(6)、后限位部(8),把手套(17)安装在前限位部(6)与后限位部(8)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推拉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限位部(6)为设置在把手部(10)中部的突起,突起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方形,后限位部(8)为三角形环状突起,其内侧直角面为限位面,其外侧斜面为导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推拉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限位部(6)为连续的环状突起或沿同一环形面间隔分布的多个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推拉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成活口的定扳(I)头部及动扳(16 )头部包括具有T形截面的锁合部,锁合部(101)两侧设减重部(102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推拉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部(10)尾部设有内六角孔(9)。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快速推拉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扳(I)上开有方形孔(14)及与方形孔(14)相通的纵向长槽(11),转轴(3)及驱动齿轮(2)安装在方形孔(14)内,转轴(3) —端装有主动齿轮(12),相应的驱动齿轮轴端部装有与主动齿轮(12 )啮合的从动齿轮(13 ),推钮(5 )、反向轮(7 )安装在长槽(11)内;拉绳(4 )分为前段及后段,前段的一端与推钮(5)固定连接,另一端正向缠绕转轴(3)后固定在主动齿轮(12)或转轴(3)上,后段的一端与推钮(5)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反向轮(7),反向缠绕并固定在转轴(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推拉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钮(5)由中间向两边高度逐渐降低,其外表面设有增强摩擦的横向波纹。
【文档编号】B25B13/14GK203696863SQ201420068233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7日
【发明者】杨维新 申请人:山东鼎坤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