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患者用自动喂食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56218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中风偏瘫患者用自动喂食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风偏瘫患者用自动喂食机,属于护理专业【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纵向传动模块、横向传动模块、交叉架、抓手、抓手控制架、红外线扫描器、红外标签和控制器;所述纵向传动模块包括纵向丝杠、纵向导轨和纵向电动机;所述横向传动模块包括横向丝杠、横向导轨和横向电动机;所述抓手包括抓手铲、连杆和牵引杆;所述的抓手铲上端与抓手控制架相铰接,抓手控制架内包括液压缸,所述牵引杆的顶端与液压缸内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红外线扫描器与控制器数据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横向电动机控制电路和电磁阀控制电路连接;红外线扫描器设置在抓手控制架外部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专利说明】中风偏瘫患者用自动喂食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喂食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中风偏瘫患者用自动喂食机。【背景技术】
[0002]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0003]中风后最常见的症状为偏瘫,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0004]对于全瘫患者,基本上失去了自理能力,针对该类型的患者,护理起来较麻烦,特别是在喂食方面,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喂食,费时费力,浪费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风偏瘫患者用自动喂食机。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风偏瘫患者用自动喂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纵向传动模块、横向传动模块、交叉架、抓手、抓手控制架、红外线扫描器、红外标签和控制器;所述纵向传动模块包括纵向丝杠、纵向导轨和纵向电动机;所述底座与所述交叉架上均对应设有与纵向导轨相适应的纵向导轨孔和与纵向丝杠相适应的纵向螺纹孔;所述纵向丝杠和纵向导轨的底端分别穿过底座上的纵向导轨孔和纵向螺纹孔;纵向导轨的顶端穿过交叉架上的纵向导轨孔,纵向丝杠的顶端穿过交叉架上的纵向螺纹孔并与纵向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横向传动模块包括横向丝杠、横向导轨和横向电动机;所述交叉架上还设有与横向丝杠和横向导轨对应的横向螺纹孔和横向导轨孔,横向螺纹孔、横向导轨孔与纵向导轨孔、纵向螺纹孔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横向导轨一侧穿过交叉架上的横向导轨孔,横向丝杠穿过横向螺纹孔并与横向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抓手包括抓手铲、连杆和牵引杆;所述的抓手铲上端与抓手控制架相铰接,抓手铲中间与连杆的下端相铰接,所述的抓手铲和连杆的数量均为两个,呈对称分布;连杆的上端与牵引杆的下端相铰接,抓手控制架内包括液压缸,所述牵引杆的顶端与液压缸内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液压缸顶端连接液压管,所述液压管与液压泵连接,液压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红外线扫描器与控制器数据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横向电动机控制电路和电磁阀控制电路连接;红外线扫描器设置在抓手控制架外部的一侧,所述红外标签为两个。[000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控制器电路连接。
[0008]上述的抓手铲末端为勺头样。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10]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了人力。
[0011]2、为瘫痪病人提供了方便,便于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抓手及其抓手控制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纵向传动模块、横向传动模块、交叉架8、抓手、抓手控制架10、红外线扫描器9、红外标签和控制器。
[0016]所述纵向传动模块包括纵向丝杠3、纵向导轨2和纵向电动机4。所述底座I与所述交叉架8上均对应设有与纵向导轨2相适应的纵向导轨孔和与纵向丝杠3相适应的纵向螺纹孔。所述纵向丝杠3和纵向导轨2的底端分别穿过底座I上的纵向导轨孔和纵向螺纹孔;纵向导轨2的顶端穿过交叉架8上的纵向导轨孔,纵向丝杠3的顶端穿过交叉架8上的纵向螺纹孔并与纵向电动机4的输出轴连接。当纵向电动机4动作时,纵向电动机4通过纵向丝杠3带动交叉架8沿纵向导轨2滑动。
[0017]所述横向传动模块包括横向丝杠6、横向导轨5和横向电动机7。所述交叉架8上还设有与横向丝杠6和横向导轨5对应的横向螺纹孔和横向导轨孔,横向螺纹孔、横向导轨孔与纵向导轨孔、纵向螺纹孔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横向导轨5 —侧穿过交叉架8上的横向导轨孔,横向丝杠6穿过横向螺纹孔并与横向电动机7的输出轴连接。当横向电动机7动作时,横向电动机7通过横向丝杠6带动抓手和抓手控制架10沿横向导轨5滑动。
[0018]所述抓手和抓手控制架10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抓手包括抓手铲11、连杆12和牵引杆13。所述的抓手铲11上端与抓手控制架10相铰接,抓手铲11中间与连杆12的下端相铰接,所述的抓手铲11和连杆12的数量均为两个,呈对称分布。两个抓手铲11形成一个抓手,当抓手闭合时可将食物铲起。连杆12的上端与牵引杆13的下端相铰接。抓手控制架10内包括液压缸15,所述牵引杆13的顶端与液压缸15内的活塞杆14连接。所述液压缸15顶端连接液压管16,所述液压管16与液压泵连接,液压管16上设有电磁阀,液压泵和电磁阀在图中未表不。当电磁阀通电时,液压缸15底部的压力小于液压缸15顶部的压力,通过压力将活塞杆14往下推,即而带动牵引杆13向下移动,牵引杆13带动连杆12向下移动,连杆12带动抓手铲11向外移动,从而使抓手张开。当电磁阀断电时,则相反。
[0019]优化方案中,所述的抓手铲11末端为勺头样。
[0020]使用前,在安装该装置时,根据病床的高度,医务人员人工调节纵向电动机控制电路,使纵向电动机4动作,通过纵向丝杠3带动交叉架8沿纵向导轨2滑动,调节至合适的位置。
[0021]所述红外线扫描器9与控制器数据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横向电动机控制电路和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为AT89C52单片机芯片,内嵌处理系统。红外线扫描器9设置在抓手控制架10外部的一侧,所述红外标签为两个,分别贴在病人嘴角处和食物放置处。当红外线扫描器9扫描到病人嘴角处的红外标签时,电流信号传至所述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一路信号控制电磁阀通电,使抓手张开,将食物放置病人口中,另一路信号控制横向电动机控制电路,使抓手移动至食物放置处;待红外线扫描器9扫描到食物放置处的红外标签时,电流信号传至所述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电磁阀,使其断电,从而使抓手闭合,使抓手铲起食物,并控制横向电动机反向转动,使抓手控制架10向患者方向移动。
[002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病床上,所述控制按钮与控制器电路连接,病人按下控制按钮即可开始以上操作。
[0023]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电子元件和各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及其内嵌系统均为现有技术,在此均不再累述。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中风偏瘫患者用自动喂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纵向传动模块、横向传动模块、交叉架、抓手、抓手控制架、红外线扫描器、红外标签和控制器;所述纵向传动模块包括纵向丝杠、纵向导轨和纵向电动机;所述底座与所述交叉架上均对应设有与纵向导轨相适应的纵向导轨孔和与纵向丝杠相适应的纵向螺纹孔;所述纵向丝杠和纵向导轨的底端分别穿过底座上的纵向导轨孔和纵向螺纹孔;纵向导轨的顶端穿过交叉架上的纵向导轨孔,纵向丝杠的顶端穿过交叉架上的纵向螺纹孔并与纵向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横向传动模块包括横向丝杠、横向导轨和横向电动机;所述交叉架上还设有与横向丝杠和横向导轨对应的横向螺纹孔和横向导轨孔,横向螺纹孔、横向导轨孔与纵向导轨孔、纵向螺纹孔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横向导轨一侧穿过交叉架上的横向导轨孔,横向丝杠穿过横向螺纹孔并与横向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抓手包括抓手铲、连杆和牵引杆;所述的抓手铲上端与抓手控制架相铰接,抓手铲中间与连杆的下端相铰接,所述的抓手铲和连杆的数量均为两个,呈对称分布;连杆的上端与牵引杆的下端相铰接,抓手控制架内包括液压缸,所述牵引杆的顶端与液压缸内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液压缸顶端连接液压管,所述液压管与液压泵连接,液压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红外线扫描器与控制器数据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横向电动机控制电路和电磁阀控制电路连接;红外线扫描器设置在抓手控制架外部的一侧,所述红外标签为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风偏瘫患者用自动喂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控制器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风偏瘫患者用自动喂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抓手铲末端为勺头样。
【文档编号】B25J19/02GK203710295SQ201420089008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发明者】孙静 申请人:孙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