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工具及其复合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96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工具及其复合壳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工具及其复合壳体,其中复合壳体包括:内衬体、附着于内衬体的表层体,复合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缓震区,缓震区设有多个缓震结构单元,一个的缓震结构单元包括:一个形成自内衬体并将其贯通的单元通道、一个形成自表层体并将通道的一端封闭的单元槽;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工具包括:外壳和内部组件,外壳包括如前所述的复合壳体,表层体位于动力工具的外侧;外壳中包括:用于握持或/和操作的接触部。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壳体通过由内衬体和表层体的结合形成多个缓震结构单元;单元通道和单元槽能分别弱化震动在内衬体和表层体内的传播,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复合壳体的动力工具能降低用户的疲劳度,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专利说明】一种动力工具及其复合壳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及其外壳,具体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及其复合壳体。
【背景技术】
[0002]在动力工具中,往往会由于内部动力部件以及传动部件的运行产生震动,这种震动往往会影响用户的操作体验,尤其是影响用户的握持时的手感,在进行长时间的工作时,频繁的震动容易使用户感到疲劳,因为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一直在克服震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在砂光机、角磨机等动力工具上尤为明显,因为该类工具需要将工作附件作用在某些目标区域,但是其机构的运行模式总会使机体产生难以避免的震动。
[000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业界往往会在动力工具外壳的把手部位设置软性材料,通过该种材料本身柔软的特性实现减震,但是如果软性材料厚度过薄则难以实现理想的减震效果,过厚则使用户难以准确掌控动力工具且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解震动对用户操作所造成的影响的复合壳体以及应用该复合壳体的动力工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复合壳体包括:内衬体、附着于内衬体的表层体,复合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缓震区,缓震区设有多个缓震结构单元,一个的缓震结构单元包括:一个形成自内衬体并将其贯通的单元通道、一个形成自表层体并将通道的一端封闭的单元槽。
[0007]进一步地,缓震结构单元在缓震区内均匀分布。
[0008]进一步地,一个缓震结构单元中单元槽的深度小于单元通道的长度。
[0009]进一步地,缓震结构单元中槽与单元通道组成的缓震腔由内衬体向表层体的方向逐渐缩小。
[0010]进一步地,表层体的最大厚度处位于缓震区内。
[0011]进一步地,复合壳体还包括:多个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形成自表层体且其在跨部分内衬体后至少连接至两个不同缓震结构单元;连接结构与内衬体是紧密接触的。
[0012]进一步地,连接结构的末端均形成于单元槽的边缘。
[0013]进一步地,一个连接结构具有两个末端。
[0014]进一步地,单元通道和单元槽组成的缓震腔的腔壁是平顺光滑的。
[0015]进一步地,单元通道的通道壁设有供连接结构嵌入其中的沟槽。
[0016]进一步地,单元通道和单元槽组成的缓震腔为中心轴对称结构,其腔壁被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所截取的平面图形为闭合图形且其中包括多个直线边。
[0017]进一步地,在同一缓震区内一个缓震结构单元中缓震腔的中心轴与相邻的缓震结构单元中缓震腔的中心轴的距离均相等。
[0018]进一步地,单元通道和单元槽组成的缓震腔被垂直于其中心轴的平面所截取的平面图形中包括六个等长的直线边。
[0019]—种动力工具,包括:外壳和内部组件,外壳包括如前所述的复合壳体,表层体位于动力工具的外侧。
[0020]进一步地,外壳中包括:用于握持或/和操作的接触部;外壳所包含缓震区至少设置于接触部。
[0021]进一步地,动力工具为砂光机、角磨机、电圆锯、电钻、电螺丝批、打草机、割草机、吹风机、修枝机、链锯中的一种。
[0022]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壳体通过由内衬体和表层体的结合形成多个缓震结构单元;单元通道和单元槽能分别弱化震动在内衬体和表层体内的传播,单元通道和单元槽所构成缓震腔的存在减少了内衬体和表层体之间的接触界面,弱化了震动在内衬体和表层体之间的传播;这样一来,缓震区内的表层体在采用软质材料的情况下即使仅具有较薄的厚度仍能获得较好的缓震效果,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复合壳体的动力工具能降低用户的疲劳度,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工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复合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2所示复合壳体从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1所示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002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0029]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工具以一个砂光机100为例,该砂光机100包括:外壳10、内部组件(图中未示出)以及在内部组件驱动下运动的砂光底板20。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工具还可以为:角磨机、电圆锯、电钻、电螺丝批、打草机、割草机、吹风机、修枝机、链锯中的一种。以上动力工具均为业界常见的工具设备,在此不再对它们的具体结构加以介绍。
[0030]具体而言,外壳10包括了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壳体11。该复合壳体11包括:内衬体12和表层体13。
[0031]其中,表层体13附着于内衬体12 ;—般而言,内衬体12可选用强度和硬度较高的材料制成,其作为复合壳体11中主要承担载荷以及与其余壳体连接的部分;表层体13对内衬体12构成一定程度的覆盖,其主要作为与用户手接触的部分,表层体13可以选择相对内衬体12而言较为柔软的材料制成。就加工工艺而言,可以先成型内衬体12然后再内衬体12上注塑表层体13。
[0032]为了实现缓震效果,复合壳体11包括至少一个缓震区(图中未标识),缓震区设有多个缓震结构单元14,一个缓震结构单元14包括:一个形成自内衬体12并将其贯通的单元通道141、一个形成自表层体13并将通道的一端封闭的单元槽142。
[0033]换言之,内衬体12设有多个单元通道141,而在这个单元通道141的一端由表层体13形成的一个单元槽142对这个单元通道141进行封闭,使它们组成一个一端开口的腔,即本申请所指出的缓震腔143。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壳体11作为外壳时,表层体13的大部分位于外侧,或者说缓震腔143的开口侧为外壳的内侧。
[003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缓震结构单元14在缓震区内均匀分布,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内衬体12的结构均匀,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003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缓震结构单元14中槽与单元通道141组成的缓震腔143由内衬体12向表层体13的方向逐渐缩小,表层体13在单元槽142处的厚度大于等于该处单元槽142的深度,表层体13的最大厚度处位于缓震区内;这样的作用在于,降低单元槽142在表层体13主要部分所占有的尺寸,降低开槽对表层体13中形成与用户手接触的部分整体性影响,使表层体13越是靠近手接触的地方越感受不到开槽带来的影响。
[0037]作为另一种有效的缓震设计,复合壳体11还包括:多个连接结构15,连接结构15形成自表层体13且其在跨部分内衬体12后至少连接至两个不同缓震结构单元14。
[0038]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连接结构15是指由表层体13形成的并通过单元通道141穿过内衬体12,其起码具有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缓震结构单元14内的端部,其作用在于将表层体13 “绑缚”在内衬体12上,就实际而言,连接结构15将震动进行分散,这种分散包括由缓震结构单元14间的分散和由内衬体12到表层体13的分散。其中,当某一或某些缓震结构单元14处的震动较为强烈时,由于连接结构15连接不同缓震结构单元14并与内衬体12是接触的,所以被连接结构15连接的两个缓震结构单元14即能实现震动的传递和分散,其由于连接结构15由表层体13形成这种传递和分撒会显著的衰减震动的强度;当内衬体12震动时,内衬体12通过多个连接结构15的端部将震动传递到表层体13,这种震动传递不同于内衬体12与表层体13在紧密贴合的界面处的传递,这种传递直接由连接结构15与内衬体12接触的部分直接离散的传递其端部从而传递到表层体13,因此这种传递也具有相当的缓震作用。
[0039]另外,连接结构15与内衬体12是紧密接触的,实际上,由于注塑工艺的原因,表层体13的各个部分均是与内衬体12紧密接触的。
[004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连接结构15的末端均形成于单元槽142的边缘,单元通道141和单元槽142组成的缓震腔143的腔壁是平顺光滑的;这样的好处在于保证单元槽142的完整性,便于加工成型。为了使连接结构15不破坏缓震腔143的光滑结构,所述单元通道141的通道壁设有供所述连接结构15嵌入其中的沟槽141a,这样的设计也能使连接结构15得到限位并使其在加工成型时便于加工。
[004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单元通道141和单元槽142组成的缓震腔143为中心轴对称结构,其腔壁被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所截取的平面图形为闭合图形且其中包括多个直线边。换言之,缓震腔143内的空间如果作为一个立体结构,该立体结构具有一个中心轴并且其相对该中心轴构成关于该轴的中心对称结构,并且该立体结构具有多个平面。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同一缓震区内一个缓震结构单元14中缓震腔143的中心轴与相邻的缓震结构单元14中缓震腔143的中心轴的距离均相等。换言之,对于一个缓震区而言,所有的缓震结构单元14是均匀分布的。这样设计能保证加工工艺以及相应的结构强度。
[0042]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单元通道141和单元槽142组成的缓震腔143被垂直于其中心轴的平面所截取的平面图形中包括六个等长的直线边。如图1至4所示,通过这样的设计,缓震区的缓震结构单元14构成类似于“蜂窝”一样的结构,这样一来,首先在同样缓震区总面积下可以获得最大的单元通道141的最大面积,使震动阻断效果最佳;其次,这样设计使单元通道141的通道壁结构简化便于设置连接结构15。
[00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壳体,包括:内衬体、附着于所述内衬体的表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缓震区,所述缓震区设有多个缓震结构单元,一个所述的缓震结构单元包括:一个形成自所述内衬体并将其贯通的单元通道、一个形成自所述表层体并将所述通道的一端封闭的单元槽,所述缓震结构单元中所述槽与单元通道组成缓震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结构单元在所述缓震区内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缓震结构单元中所述单元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单元通道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腔由所述内衬体向所述表层体的方向逐渐缩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体的最大厚度处位于所述缓震区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壳体还包括:多个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形成自所述表层体且其在跨部分所述内衬体后至少连接至两个不同所述缓震结构单元;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内衬体是紧密接触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的末端均形成于所述单元槽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连接结构具有两个末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通道和单元槽组成的缓震腔的腔壁是平顺光滑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通道的通道壁设有供所述连接结构嵌入其中的沟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通道和单元槽组成的缓震腔为中心轴对称结构,其腔壁被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所截取的平面图形为闭合图形且其中包括多个直线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缓震区内一个所述缓震结构单元中缓震腔的中心轴与相邻的所述缓震结构单元中缓震腔的中心轴的距离均相坐寸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通道和单元槽组成的缓震腔被垂直于其中心轴的平面所截取的平面图形中包括六个等长的直线边。
14.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外壳和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壳体,所述表层体位于所述动力工具的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包括:用于握持或/和操作的接触部;所述外壳所包含缓震区至少设置于所述接触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为砂光机、角磨机、电圆锯、电钻、电螺丝批、打草机、割草机、吹风机、修枝机、链锯中的一种。
【文档编号】B25F5/02GK203792301SQ201420201317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3日
【发明者】德里克·史密斯, 丁琰, 聂世和, 刘来 申请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