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型半自动内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5810发布日期:2020-11-20 09:5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伸缩型半自动内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自动内锁领域,尤其涉及伸缩型半自动内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半自动内锁造价高,结构复杂,维修难度大,只要损坏就必须全套更换,不利于内锁的普及性,而且在使用中也增加了更换维修成本,增加了客户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伸缩型半自动内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伸缩型半自动内锁,包括内盖,所述内盖固定在盖体的底表面中部位置,所述内盖的底表面上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固定连接有无刷电机,所述电机支架的架身一侧设置有锁舌,且锁舌相对固定连接在无刷电机的制动端,所述内盖与盖体之间设置有锁杆连接件,所述锁杆连接件固定连接有锁杆单体,所述盖体的底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锁杆支架,且锁杆单体的一端贯穿锁杆支架的架身,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手动开锁把手,所述手动开锁把手的下端贯穿盖体的下表面对应与锁杆连接件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锁杆单体在盖体的下表面等距设置有三个,所述锁杆单体背离连接锁杆连接件的一端所在面与盖体的外表面所在面相同,三个所述锁杆单体通过锁杆连接件与手动开锁把手之间设置为同步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盖的盖身与盖体的底表面之间设置有止转盘,所述止转盘固定连接在手动开锁把手的转接杆身表面,且止转盘与手动开锁把手之间设置为同步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盖的盖身表面固定设置有孔,所述孔对应设置在止转盘的下部位置,且孔相对位于锁舌的上方,所述锁舌可转动至孔的内部实现与止转盘的卡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锁舌和止转盘均采用机械加工方式,且锁舌和止转盘的材质均设置为铝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机支架、锁杆连接件和锁杆支架均采用冲压加工方式,且电机支架、锁杆连接件和锁杆支架的材质均设置为冷轧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锁杆单体采用机械加工方式,且锁杆单体的材质固定设置为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产品采用的都是最为简单的加工以及市场上可以采购到的标准件相结合,产率、质量、精度、效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都可以大大的提高。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最简单的加工以及市场上可以采购到的标准件相结合,使得加工、操作、控制、使用和维修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伸缩型半自动内锁的侧视图;

图2为伸缩型半自动内锁的仰视图;

图3为伸缩型半自动内锁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

1、电机支架;2、内盖;3、无刷电机;4、锁舌;5、止转盘;6、锁杆连接件;7、锁杆单体;8、锁杆支架;9、手动开锁把手;1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伸缩型半自动内锁,包括内盖2,提供半自动锁机构的连接,内盖2固定在盖体10的底表面中部位置,内盖2的底表面上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支架1,提供电机的连接作业,电机支架1的固定连接有无刷电机3,电机支架1的架身一侧设置有锁舌4,提供转动锁止作业,且锁舌4相对固定连接在无刷电机3的制动端,实现锁舌4的转动作业,内盖2与盖体10之间设置有锁杆连接件6,提供锁杆连接,锁杆连接件6固定连接有锁杆单体7,实现盖体10锁定作业,盖体10的底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锁杆支架8,提供锁杆单体7的限位导向,且锁杆单体7的一端贯穿锁杆支架8的架身,盖体10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手动开锁把手9,实现手动开关作业,手动开锁把手9的下端贯穿盖体10的下表面对应与锁杆连接件6传动连接。

锁杆单体7在盖体10的下表面等距设置有三个,锁杆单体7背离连接锁杆连接件6的一端在面与盖体10的外表面在面相同,保证可以打开,三个锁杆单体7通过锁杆连接件6与手动开锁把手9之间设置为同步传动连接,实现转动手动开锁把手9打开锁定状态,内盖2的盖身与盖体10的底表面之间设置有止转盘5,实现转动锁定作业,止转盘5固定连接在手动开锁把手9的转接杆身表面,且止转盘5与手动开锁把手9之间设置为同步转动,内盖2的盖身表面固定设置有孔,为锁舌4转动卡接提供前提,孔对应设置在止转盘5的下部位置,且孔相对位于锁舌4的上方,锁舌4可转动至孔的内部实现与止转盘5的卡接,从而实现把手的锁定状态,锁舌4和止转盘5均采用机械加工方式,且锁舌4和止转盘5的材质均设置为铝材,实用性高、耐久且不易损坏,电机支架1、锁杆连接件6和锁杆支架8均采用冲压加工方式,且电机支架1、锁杆连接件6和锁杆支架8的材质均设置为冷轧板,成本低廉,兼顾耐用,锁杆单体7采用机械加工方式,且锁杆单体7的材质固定设置为不锈钢材料,不易损坏,坚固耐久。

工作原理:在需要进行盖体10打开作业时,启动无刷电机3,无刷电机3带动锁舌4运转,当锁舌4运动至水平状态下,即半自动锁为打开状态,此时可以通过手动开锁把手9转动带动锁杆单体7内缩开锁,当锁舌4运动至垂直状态下,止转盘5内部与锁舌4互相卡死,即落锁状态,手动开锁把手9无法转动,此时为锁死状态,无法打开盖体1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伸缩型半自动内锁,包括内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固定在盖体(10)的底表面中部位置,所述内盖(2)的底表面上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支架(1),所述电机支架(1)的固定连接有无刷电机(3),所述电机支架(1)的架身一侧设置有锁舌(4),且锁舌(4)相对固定连接在无刷电机(3)的制动端,所述内盖(2)与盖体(10)之间设置有锁杆连接件(6),所述锁杆连接件(6)固定连接有锁杆单体(7),所述盖体(10)的底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锁杆支架(8),且锁杆单体(7)的一端贯穿锁杆支架(8)的架身,所述盖体(10)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手动开锁把手(9),所述手动开锁把手(9)的下端贯穿盖体(10)的下表面对应与锁杆连接件(6)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型半自动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单体(7)在盖体(10)的下表面等距设置有三个,所述锁杆单体(7)背离连接锁杆连接件(6)的一端所在面与盖体(10)的外表面所在面相同,三个所述锁杆单体(7)通过锁杆连接件(6)与手动开锁把手(9)之间设置为同步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型半自动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的盖身与盖体(10)的底表面之间设置有止转盘(5),所述止转盘(5)固定连接在手动开锁把手(9)的转接杆身表面,且止转盘(5)与手动开锁把手(9)之间设置为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型半自动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的盖身表面固定设置有孔,所述孔对应设置在止转盘(5)的下部位置,且孔相对位于锁舌(4)的上方,所述锁舌(4)可转动至孔的内部实现与止转盘(5)的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型半自动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4)和止转盘(5)均采用机械加工方式,且锁舌(4)和止转盘(5)的材质均设置为铝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型半自动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1)、锁杆连接件(6)和锁杆支架(8)均采用冲压加工方式,且电机支架(1)、锁杆连接件(6)和锁杆支架(8)的材质均设置为冷轧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型半自动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单体(7)采用机械加工方式,且锁杆单体(7)的材质固定设置为不锈钢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伸缩型半自动内锁,包括内盖,所述内盖固定在盖体的底表面中部位置,所述内盖的底表面上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固定连接有无刷电机,所述电机支架的架身一侧设置有锁舌,且锁舌相对固定连接在无刷电机的制动端,所述内盖与盖体之间设置有锁杆连接件,所述锁杆连接件固定连接有锁杆单体,所述盖体的底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锁杆支架,且锁杆单体的一端贯穿锁杆支架的架身,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手动开锁把手。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都是最为简单的加工以及市场上可以采购到的标准件相结合,产率、质量、精度、效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都可以大大的提高,加工、操作、控制、使用和维修更加简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坚;何光华;卞栋;徐超;齐金龙;徐敏锋;徐一新;杜国平;赵刚;张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江阴继联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理学工程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5
技术公布日:2020.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