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轨车辆头车端部装配的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0287发布日期:2022-01-26 18:4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城轨车辆头车端部装配的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及城轨车辆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城轨车辆头车端部装配的平台。


背景技术:

2.城轨车辆在总体组装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在车体内作业完成部件的安装。如图1所示,在车门(a处)和头罩(b处)安装完成之前,作业人员在车体内部作业存在安全隐患。为保作业安全,需在车门、城轨车辆头端/ 司机室区域设计装配平台。如图2所示,现有端部物料台与城轨车辆头端/ 区域组装平台存在防护空白区即空隙(c处),因“前端”为不规则非标准弧线,难以统型通用化,致平台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由此,设计通用组装平台以适用于不同城轨车辆的制造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城轨车辆头车端部装配的平台。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城轨车辆头车端部装配的平台,包括端部物料台、滑动杆和转动组件;所述端部物料台放置在城轨车辆头端的前方,其两侧与所述城轨车辆头端存在空隙;所述滑动杆设有多根,并且所述滑动杆的前部分别可前后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端部物料台两侧,其后部处于所述空隙内;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滑动杆一一对应设置,其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相应的所述滑动杆的后部,进而在所述滑动杆向后滑动后再将所述转动组件旋转预设的角度以将所述空隙填满。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兼容性良好,可适用于各种车型的城轨车辆组装,并且对作业人员的防护效果较好。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支撑板、转动块和抵接块;所述支撑板处于所述滑动杆后部的上方并与所述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为处于所述支撑板后端上方的扇形状结构,其圆心角位置处铰接在所述支撑板后端的一侧,并且所述转动块的后侧处于所述支撑板后端的后方;所述抵接块固定在所述转动块的后侧并在所述转动块旋转预设的角度后与所述城轨车辆头端两侧相应的位置接触。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将空隙填满。
9.进一步,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螺钉;所述转动块上靠近其圆弧边缘的位置设有若干固定孔,并且所述固定孔的圆心连线为圆弧线条;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的螺孔,所述螺钉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孔后连接到所述螺孔内以将所述转动块相对所述支撑板的位置固定住。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转动块旋转后的位置固定。
11.进一步,所述端部物料台的两侧设有设有与所述滑动杆一一对应的滑槽,所述滑
动杆的前部分别可前后滑动的处于相应的所述滑槽内。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滑杆在端部物料台上的滑动。
附图说明
13.图1城轨车辆的结构图;
14.图2为端部物料台与城轨车辆头端存在空隙的俯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除去端部物料台);
16.图4为图3的俯视图;
17.图5为图3的仰视图;
18.图6为端部物料台的侧视图;
19.图7为不同车型的城轨车辆头端的俯视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俯视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端部物料台,2、滑动杆,3、城轨车辆头端,4、空隙,5、支撑板, 6、转动块,7、抵接块,8、固定孔,9、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如图3-5所示,一种用于城轨车辆头车端部装配的平台,包括端部物料台1、滑动杆2和转动组件。所述端部物料台1放置在城轨车辆头端3的前方,其两侧与所述城轨车辆头端3存在空隙4。所述滑动杆2设有多根,并且所述滑动杆2的前部分别可前后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端部物料台1两侧,其后部处于所述空隙4内。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滑动杆2一一对应设置,其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相应的所述滑动杆2的后部,进而在所述滑动杆2向后滑动后再将所述转动组件旋转预设的角度以将所述空隙4填满。
25.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支撑板5、转动块6和抵接块7。所述支撑板5处于所述滑动杆2后部的上方并与所述滑动杆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6为处于所述支撑板5后端上方的扇形状结构,其圆心角位置处铰接在所述支撑板5 后端的一侧,并且所述转动块6的后侧处于所述支撑板5后端的后方。所述抵接块7固定在所述转动块6的后侧并在所述转动块6旋转预设的角度后与所述城轨车辆头端3两侧相应的位置接触。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螺钉。所述转动块6上靠近其圆弧边缘的位置设有若干固定孔8,并且所述固定孔8的圆心连线为圆弧线条。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孔8相对应的螺孔,所述螺钉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孔8后连接到所述螺孔内以将所述转动块6 相对所述支撑板5的位置固定住。
26.如图6所示,所述端部物料台1的两侧设有设有与所述滑动杆2一一对应的滑槽9,所述滑动杆2的前部分别可前后滑动的处于相应的所述滑槽9 内。
27.为了本平台适应各种车型的城轨车辆头端3/司机室前端轮廓,对城市轨道交通现有的车型的城轨车辆头端3/司机室前端轮廓进行了统计,如图7 所示,在同一宽度上,轮廓线不仅存在坐标值上的差异,还有角度的变化,即存在两个自由度:移动,转动。从通用性、互换性考虑,本平台需可前后滑动、转动,由此来适应各种形状的城轨车辆头端3/司机室前
端轮廓,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28.如图8所示,首先将端部物料台1转移到城轨车辆头端3的前方,并保证端部物料台1和城轨车辆头端3之间存在适宜的距离。然后,使滑动杆2 向后朝城轨车辆头端3滑动一定的距离。接着,旋转转动块6,使其上的抵接块7抵住接触城轨车辆头端3侧部相应的位即可。按照上述方法,使所有的抵接块7抵住接触城轨车辆头端3侧部,就可以将空隙4填满实现防护。通过滑动杆2滑动不同的距离以及转动块6旋转不同的角度,可适用于不同车型的城轨车辆头端3/司机室前端轮廓,具有普遍适用性。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城轨车辆头车端部装配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物料台(1)、滑动杆(2)和转动组件;所述端部物料台(1)放置在城轨车辆头端(3)的前方,其两侧与所述城轨车辆头端(3)存在空隙(4);所述滑动杆(2)设有多根,并且所述滑动杆(2)的前部分别可前后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端部物料台(1)两侧,其后部处于所述空隙(4)内;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滑动杆(2)一一对应设置,其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相应的所述滑动杆(2)的后部,进而在所述滑动杆(2)向后滑动后再将所述转动组件旋转预设的角度以将所述空隙(4)填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轨车辆头车端部装配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支撑板(5)、转动块(6)和抵接块(7);所述支撑板(5)处于所述滑动杆(2)后部的上方并与所述滑动杆(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6)为处于所述支撑板(5)后端上方的扇形状结构,其圆心角位置处铰接在所述支撑板(5)后端的一侧,并且所述转动块(6)的后侧处于所述支撑板(5)后端的后方;所述抵接块(7)固定在所述转动块(6)的后侧并在所述转动块(6)旋转预设的角度后与所述城轨车辆头端(3)两侧相应的位置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城轨车辆头车端部装配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螺钉;所述转动块(6)上靠近其圆弧边缘的位置设有若干固定孔(8),并且所述固定孔(8)的圆心连线为圆弧线条;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孔(8)相对应的螺孔,所述螺钉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孔(8)后连接到所述螺孔内以将所述转动块(6)相对所述支撑板(5)的位置固定住。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城轨车辆头车端部装配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物料台(1)的两侧设有设有与所述滑动杆(2)一一对应的滑槽(9),所述滑动杆(2)的前部分别可前后滑动的处于相应的所述滑槽(9)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城轨车辆头车端部装配的平台,包括端部物料台、滑动杆和转动组件;所述端部物料台放置在城轨车辆头端的前方,其两侧与所述城轨车辆头端存在空隙;所述滑动杆设有多根,并且所述滑动杆的前部分别可前后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端部物料台两侧,其后部处于所述空隙内;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滑动杆一一对应设置,其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相应的所述滑动杆的后部,进而在所述滑动杆向后滑动后再将所述转动组件旋转预设的角度以将所述空隙填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兼容性良好,可适用于各种车型的城轨车辆组装,并且对作业人员的防护效果较好。作业人员的防护效果较好。作业人员的防护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吴祖乐 叶明雪 刘秋琴 李加系 李夏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9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