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玻璃纤维切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切断机配用的玻璃纤维切刀。
至今在玻璃纤维生产中,纤维束切断机所配用之切刀均系钢质刀具。其刀体刚性差、刃口硬度低、耐蚀性不好,尤其是刃部结构不合理,为单一劈角,致使在切割加工中阻力大、刃口磨损快,增大了设备运转负载,引发机件损坏,并且也难以杜绝玻璃纤维束切割中的“连丝”及超长纤维等工艺质量事故发生,又由于钢质切刀刃磨周期短、更换频繁,故而增强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构思并提供出一种创新的玻璃纤维切刀。刃部与刀体采用整体超硬材料,且刃部由主、副劈角两部分合理匹配而成,得以保障长时间稳定地配机使用,以满足生产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完成的。
该种玻璃纤维切刀的刃部与刀体用整体超硬材料制成,其刃部系由劈角分别在20~40°的主劈角与5~18°的副劈角之两部分构成,匹配合理,采用的超硬材料是指硬质合金;碳化钛、氮化钛类金属陶瓷等单一或组合成分之材料。
该种切刀之刀面呈梯形,刃口为梯形刀面的上底边。
本实用新型之玻璃纤维切刀的
附图1是该玻璃纤维切刀之刀面图;附图2是该玻璃纤维切刀剖面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刃部〔1〕、刀体〔2〕、刃口〔3〕、主劈角〔4〕、副劈角〔5〕。
本实用新型之玻璃纤维切刀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及2所示,采用硬质合金做切刀刃部〔1〕及刀体〔2〕之一体材料,制成下底边×高×厚=135mm×16mm×0.9mm,刀面呈等腰梯形的切刀。刀面的表面粗糙度在刃部〔1〕低于Ra0.2,其余部分在Ra0.8;主劈角〔4〕为20°、副劈角〔5〕为5°;刃口〔3〕为等腰梯形刀面之上底边。该切刀配机使用工况与效果为玻璃纤维直径 0.005mm切割纤维束 200根/束纤维束切断长度 12mm切割速度 60m/min较钢质切刀使用寿命提高50倍,切断玻璃纤维质量达标。
实施例2如附图1及2所示,采用碳化钛、氮化钛复合组分的材料,制成下底边×高×厚=180mm×18mm×1.2mm的刀面呈梯形、主劈角〔4〕为40°、副劈角〔5〕为18°的切刀。刀面的表面粗糙度在刃部〔1〕为Ra0.3,其余部分在Ra0.8;刃口〔3〕为梯形刀面之上底边。该切刀配机使用工况及效果为玻璃纤维直径 0.013mm切割纤维束 40000根/束切割速度 60m/min该切刀较钢质切刀刃磨使用寿命提高15倍。
实施例3如附图1及2所示,采用碳化钨、氮化钛复合组分的材料制成刃部〔1〕与刀体〔2〕一体的切刀。其几何尺寸为下底边×高×厚=240mm×22mm×1.5mm的梯形刀面之切刀。刀面的表面粗糙度在刃部〔1〕为Ra0.4,其余部分在Ra0.8;切刀的主劈角〔4〕为30±2°、副劈角〔5〕为11±1°;刃口〔3〕为梯形刀面之上底边。该切刀配机使用工况同于实施例2,其使用效果是较钢质切刀刃磨使用寿命提高40倍。
本实用新型之玻璃纤维切刀同現有技术中的钢质刀具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点由于切刀劈角结构上的改进与创新,使超硬材料得以制成整体切刀,并在锋利度、强度及耐磨性几方面达到最佳统一的效果。由于刀体刚性强、刃口硬度高,减少了使用中切刀形变与切割阻力,从而保障能长时间稳定地配机使用,保证了玻璃纤维束的切断质量;切刀更换周期长,提高了生产效率,有益于玻璃纤维连续性生产之所需。
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纤维切刀,包括刃部、刀体和刃口,其特征是所说的刃部与刀体为整体超硬材料,特别是刃部系由劈角角度分别在20~40°的主劈角与5~18°的副劈角之两部分结构所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切刀,其特征是所说的切刀之刀面呈梯形,刃口为梯形刀面之上底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切刀。该刀的刃部与刀体系由整体超硬材料制成,特别是刃部采用劈角角度分别在20~40°的主劈角与5~18°的副劈角之两部分构成之结构,又以梯形刀面之上底边为刃口,使刀体刚性强,刃口硬度高,从而减小了使用中切刀形变及切割阻力。同现有技术中单一劈角的钢质刀具相比较,其刃磨使用寿命可提高15~50倍,且玻璃纤维的切割质量亦有所提高。
文档编号B26F1/44GK2191755SQ9421089
公开日1995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5日
发明者马梅森, 石金峰, 王玉利, 马春生, 董树华 申请人:天津市硬质合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