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1753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在门的外板上安装有把手壳体,外把手能够在门的外方进行操作,该外把手具备的臂部贯通在把手壳体上设置的开口部并突入到外板内,并且该臂部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把手壳体,转动部件被配置于把手壳体的背面侧并且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把手壳体上,并且该转动部件与外把手联动连结,在该转动部件与把手壳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部分为螺旋部的复位弹簧,在该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中,利用防尘壁(51)包围复位弹簧(50)的螺旋部(50a)。由此,即使异物从外把手的臂部和把手壳体之间的间隙进入门的外板内,也能够抑制异物塞入复位弹簧,能够维持外把手的操作性。
【专利说明】
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在门的外板上安装有把手壳体,外把手能够在所述门的外方进行操作,该外把手具备的臂部贯通在所述把手壳体上设置的开口部并突入到所述外板内,并且该臂部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壳体,转动部件被配置于所述把手壳体的背面侧并且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壳体上,并且该转动部件与所述外把手联动连结,在该转动部件与所述把手壳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部分为螺旋部的复位弹簧。【背景技术】
[0002]通过专利文献1已知如下的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在安装于门的外板上的把手壳体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有外把手,转动部件(27)在门内与外把手联动连结且配置于所述把手壳体的背部,在该转动部件与所述把手壳体之间,设置有作为复位弹簧的扭簧。
[0003]现有技术文献 [〇〇〇4] 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694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中,外把手的臂部贯通把手壳体的开口部并插入至门内,在该臂部联动连结有转动部件,设置于转动部件和把手壳体之间的扭簧裸露地配置。然而,在对外把手进行转动操作以打开门时,会在外把手的臂部与把手壳体之间产生间隙,从该间隙进入门内的砂土或尘埃等异物可能会塞入扭簧,从而存在外把手的操作性降低的可能性。特别地,在载货卡车等多行驶在不良路面上的车辆的后门的情况下,相比一般的轿车而言异物进入门内的可能性更高。
[0008]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即使异物从外把手的臂部和把手壳体之间的间隙进入门的外板内,也能够抑制异物塞入复位弹簧,能够维持外把手的操作性。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在门的外板上安装有把手壳体,外把手能够在所述门的外方进行操作,该外把手具备的臂部贯通在所述把手壳体上设置的开口部并突入到所述外板内,并且该臂部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壳体,转动部件被配置于所述把手壳体的背面侧并且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壳体上,并且该转动部件与所述外把手联动连结,在该转动部件与所述把手壳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部分为螺旋部的复位弹簧,该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的第1特征在于,该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具有包围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螺旋部的防尘壁。
[0011]另外,本发明基于第1特征的结构,其第2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壁由所述把手壳体的一部分和密封部件的一部分构成,该密封部件夹装于所述把手壳体和所述外板之间。
[0012]发明的效果
[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对外把手进行转动操作以打开门时,即使砂土或尘埃等异物从在外把手的臂部与把手壳体之间产生的间隙进入门内,由于复位弹簧的螺旋部被防尘壁包围,因此能够抑制异物塞入复位弹簧,能够维持外把手的操作性。
[0014]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由把手壳体和密封部件构成防尘壁,因此不需要防尘壁专用的部件,能够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开闭操作装置的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
[0016]图2是图1的箭头2方向的放大图。(第1实施方式)[〇〇17]图3是图1的箭头3方向的放大图。(第1实施方式)
[0018]图4是图2的箭头4方向的图。(第1实施方式)
[0019]图5是开闭操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0020]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开闭操作装置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0021 ]图7是省略了第1和第2杆的状态下的复位弹簧周边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〇〇22] 标号说明[〇〇23]11:作为门的后门,12:外板,13:把手壳体,14:外把手,14c、14d:臂部,19:密封部件,23、24:开口部,27:作为转动部件的第2杆,50:复位弹簧,50a:螺旋部,51:防尘壁。【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5]第丨实施方式
[0026]首先在图1中,在作为四轮车辆的门的后门11设置有基于本发明的开闭操作装置, 该开闭操作装置具有:把手壳体13,其被安装于所述后门11的外板12上;以及外把手14,其能够在所述后门11的外方进行操作,并且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壳体13。
[0027]—并参照图2?图5,所述外把手14例如为扁平型结构,其一体地具有:平板矩形状的操作部14a;隆起部14b,隆起部14b从所述操作部14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内表面朝向所述外板12的内方侧隆起,在所述隆起部14b与所述操作部14a之间形成插入凹部15,该插入凹部15向下方开放而能够插入用于对该操作部14a进行把持操作的手;以及第1和第2臂部 14c、14d,它们的一端部分别接连设置于所述隆起部14b的两侧,并且第1和第2臂部14c、14d 以延伸到比所述操作部14a和所述隆起部14b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为大致L字状,所述外把手14由合成树脂形成。
[0028]另一方面,所述把手壳体13为合成树脂制成,其一体地具有:壳体主部13a,其在外表面侧具有一对较浅的凹部16,在所述外把手14的非操作状态下,该一对凹部16收纳所述外把手14的所述操作部14a上的配置于所述隆起部14b的两侧的部分的一部分;以及收纳壳体部13b,其从所述壳体主部13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向所述外板12的内方突出,在所述收纳壳体部13b的两侧,在所述壳体主部13a的内表面侧分别埋设有螺母17,通过将从所述外板 12的内方侧贯插到该外板12中的螺栓(未图示)螺合并紧固到所述螺母17上,所述把手壳体13被安装到所述外板12上。在该把手壳体13安装于所述外板12的状态下,所述收纳壳体部 13b贯通在所述外板12上形成的贯通孔(未图示)并向该外板12的内方侧突出。[〇〇29]在所述收纳壳体部13b中形成有收纳凹部18,该收纳凹部18收纳处于非操作状态下的所述外把手14的所述隆起部14b,该收纳凹部18被配置于在所述壳体主部13a的外表面形成的一对所述凹部16之间,该收纳凹部18形成为向下方开放以使得所述插入凹部15面向下方。
[0030]在所述把手壳体13的所述壳体主部13a与所述外板12的外表面之间夹装有密封部件19,该密封部件19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形状:介于所述壳体主部13a的外周的除所述收纳壳体部13b的下部之外的部分与所述外板12的外表面之间,通过在形成于该密封部件19的多个部位的卡止孔20中插入在所述壳体主部13a上一体地突出设置的多个卡合突部21并使其弹力卡合,所述密封部件19被安装于所述壳体主部13a。
[0031]另外,在所述密封部件19的与所述收纳壳体部13b对应的部分的上部,一体形成有彼此远离的一对卡合爪22,该一对卡合爪22与在所述外板12上形成的所述贯通的上缘部卡合。[〇〇32]在所述把手壳体13上的所述收纳壳体部13b的两侧设置有第1和第2开口部23、24, 所述外把手14所一体地具有的第1和第2臂部14c、14d贯插在该第1和第2开口部23、24中,在所述把手壳体13的所述收纳壳体部13b—体地设置有:第1支承臂部13c,其从外侧与所述外把手14具有的第1臂部14c的从第1开口部23突入至所述外板12内的部分对置;以及第2和第 3支承臂部13d、13e,该第2和第3支承臂部13d、13e从两侧夹住所述外把手14具有的第2臂部 14d的从第2开口部24突入至所述外板12内的部分,第2和第3支承臂部13d、13e的另一端部之间通过连结部13f而连结为一体。[〇〇33]在第1支承臂部13c的末端部、第1臂部14c的另一端部、第2支承臂部13d的末端部、第2臂部14d的另一端部和第3支承臂部13e的末端部贯插有支轴25,所述外把手14的第1和第2臂部14c、14d通过所述支轴25而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1?第3支承臂部13c? 13e的末端部。[〇〇34]一并参照图6,在所述把手壳体13的所述收纳壳体部13b的背面侧,配置有第1杆26和相对于第1杆26而位于所述收纳壳体部13b的相反侧的第2杆27,且第1杆26和第2杆27配置成使各个杆26、27的一部分重叠。
[0035]另一方面,在所述把手壳体13上的所述收纳壳体部13b的上部一体地突出设置有支承筒部13g,轴部件28被压入至该支承筒部13g的末端部。在该轴部件28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有:在与该轴部件28之间介入有带凸缘的轴环29的第1杆26的基部26a;以及在与第1杆26之间介入有第1垫圈30的第2杆27的一端部27a,在第2垫圈31与第1垫圈30之间介入有第2杆27的所述一端部27a,从第2垫圈31突出的所述轴部件28的突出端铆接卡合于第2垫圈31。即第1和第2杆26、27经由所述轴部件28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壳体13。 [〇〇36]第1杆26—体地具有:被所述轴部件28支承为能够转动的基部26a;从该基部26a起向上方延伸的第1连结臂部26b;从所述基部26a起向下方延伸的第2连结臂部26c;以及从所述基部26a起向所述把手壳体13的第2和第3支承臂部13d、13e侧延伸的延出部26d,在第1和第2连结臂部26b、26c的末端部安装有第1和第2衬套32、33,该第1和第2衬套32、33用于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与未图示的锁定机构连接的杆(未图示)。另外,在所述延出部26d形成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34。
[0037]另外,在所述外把手14的第2臂部14d的另一端部一体地连设有屈曲为大致L字状的按压部14e,在第2杆27—体设置有从下方与安装在该按压部14e上的树脂制的盖35抵接的受压部27b。另外,在第2杆27形成有:与第1杆26的所述长孔34对应的长孔36;以及圆弧孔 37,该圆弧孔37形成为以所述轴部件28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并从所述长孔36的所述轴部件28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〇〇38]另外,在所述把手壳体13的壳体主部13a上的在与所述轴部件28之间夹入所述把手壳体13的第2和第3支承臂部13d、13e的位置处,以使得钥匙孔41面对所述壳体主部13a的外表面的方式安装有圆筒锁40,第3杆43的一端部连结于该圆筒锁40所具备的转子42的内端部,在所述第3杆43的另一端部上,通过第3衬套45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有杆44的一端部。[〇〇39]另一方面,贯插在形成于所述第1杆26的延出部26d上的长孔34和第2杆27的所述长孔36中的第4衬套46与第3和第4垫圈47、48卡合,该第3和第4垫圈47、48将所述第1杆26的延出部26d和第2杆27夹在彼此之间,所述杆44的另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第 4衬套46。
[0040]在所述圆筒锁40的上锁状态下,所述转子42和第3杆43处于使第4衬套46位于所述长孔34、36的所述轴部件28侧的端部的转动位置,当在该状态下对所述外把手14进行转动操作而使得所述第2杆27绕所述轴部件28的中心轴线转动时,仅仅是第4衬套46在第2杆27 的所述圆弧孔37内的位置发生变化,不会向第1杆26传递转动驱动力,第1杆26仍保持静止。 另一方面,在通过未图示的钥匙对所述圆筒锁40进行了解锁操作时,所述转子42和第3杆43 成为使第4衬套46位于所述长孔34、36的与所述轴部件28相反一侧的端部的转动位置,当在该状态下对所述外把手14进行转动操作而使得所述第2杆27绕所述轴部件28的中心轴线转动时,经由第4衬套46向第1杆26传递转动驱动力,第1杆26被转动驱动。由此向锁定机构传递用于解除该锁定状态的动力。
[0041]—并参照图7,在作为与所述外把手14联动连结的转动部件的所述第2杆27与所述把手壳体13的收纳壳体部13b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部分为螺旋部50a的复位弹簧50,该实施方式中,作为扭簧的所述复位弹簧50设置于所述第2杆27和所述收纳壳体部13b之间。利用该复位弹簧50发挥的弹簧力,经由第2杆27对所述外把手14向非操作位置侧施力。[〇〇42]所述复位弹簧50具有:螺旋部50a,其围绕在所述把手壳体13上设置的支承筒部 13g;第1卡合片50b,其从该螺旋部50a伸出;以及第2卡合片50c,其从所述螺旋部50a的另一端伸出,第1卡合片50b卡合于所述把手壳体13侧,第2卡合片50c与在第2杆27的下部一体地突出设置的卡止突部27c卡合。[〇〇43]所述复位弹簧50的所述螺旋部50a被防尘壁51包围,该防尘壁51由所述把手壳体 13的一部分和夹装于所述把手壳体13和所述外板12之间的密封部件19的一部分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把手壳体13的所述壳体收纳部13a—体地突出设置有下罩部13h,该下罩部13h具有上方开放的大致U字状的横截面形状,并从下方覆盖着围绕所述支承筒部13g的螺旋部50a,在所述密封部件19上一体地设有上罩部19a,该上罩部19a具有下方开放的圆弧状的横截面形状,并与所述下罩部13h—起形成所述防尘壁51。
[0044]在所述下罩部13h的周向两端上部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向侧方突出的突部13i,分别与这些突部13i卡合的卡止槽52形成于所述上罩部19a的周向两端下部的内表面上,通过使所述突部13i卡合于所述卡止槽52中,从而所述下罩部13h和所述上罩部19a彼此结合而构成所述防尘壁51。[〇〇45]在所述上罩部19a的与围绕所述支承筒部13g的所述螺旋部50a的一端对应的部分设置有供第1卡合片50b贯通的切口 53,从该切口 53突出的第1卡合片50b卡合于所述把手壳体13的所述下罩部13h。另外,所述螺旋部50a的另一端部位于比所述防尘壁51的末端靠外方的位置,与该螺旋部50a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2卡合片50c卡合于第2杆27的所述卡止突部 27c〇
[0046]另外,如图4所示,用于排出进入所述防尘壁51内的水的排水孔54设置于所述下罩部13h的下部。[〇〇47]接着,对该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第2杆27被配置于把手壳体13的背面侧且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该把手壳体13,并且第2杆27与外把手14联动连结,在第2杆27与所述把手壳体1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部分为螺旋部50a的复位弹簧5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作为扭簧的复位弹簧50,该复位弹簧50的所述螺旋部50a被防尘壁51包围,因此在对外把手14 进行转动操作以打开后门11时,即使砂土或尘埃等异物从在外把手14的第1和第2臂部14c、 14d与把手壳体13之间产生的间隙进入后门11内,异物也不会塞入复位弹簧50中,能够维持外把手14的操作性。
[0048]另外,所述防尘壁51由所述把手壳体13的一部分和夹装于所述把手壳体13和所述外板12之间的密封部件19的一部分构成,因此不需要防尘壁51专用的部件,能够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
[0049]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的设计变更。
[0050]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于后门11的开闭操作装置进行了说明,也可以与乘用车辆的侧门等其他车辆用门关联起来实施本发明。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在门(11)的外板(12)上安装有把手壳体(13),外把 手(14)能够在所述门(11)的外方进行操作,该外把手(14)所具备的臂部(14c、14d)贯通在 所述把手壳体(13)上设置的开口部(23、24)并突入到所述外板(12)内,并且该臂部(14c、 14d)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壳体(13),转动部件(27)被配置于所述把手壳体 (13)的背面侧且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壳体(13),并且该转动部件(27)与所 述外把手(14)联动连结,在该转动部件(27)与所述把手壳体(1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部分 为螺旋部(50a)的复位弹簧(50),该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具有包围所述复位弹簧(50)的所述螺旋部(50a)的防尘壁 (51)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壁(51)由所述把手壳体(13)的一部分和密封部件(19)的一部分构成,该密封 部件(19)被夹装在所述把手壳体(13)和所述外板(12)之间。
【文档编号】E05B77/34GK105980648SQ201480074652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日
【发明人】日高晶贵典, 后藤拓视
【申请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