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67014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夹头,所述夹头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呈V字形设置,所述壳体设置有供夹头伸出壳体外部的开槽,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夹紧线材,外部拉扯力越大,则夹紧力越大,不会松脱,从而得到准确的测试数据,保证线材品质。
【专利说明】
一种夹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测试线材能够承受最大的拉力,线材的一端通过夹具夹住,另一端进行拉扯,但是现有夹具并不能够完全夹住线材,当拉力过大时,夹具容易产生松动,线材从夹具上脱离,得到的测试数据并不准确,对线材品质具有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夹线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夹紧线材,外部拉扯力越大,则夹紧力越大,不会松脱,从而得到准确的测试数据,保证线材品质。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夹头,所述夹头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呈V字形设置,所述壳体设置有供夹头伸出壳体外部的开槽。
[0005]作为优选,还包括驱动夹头复位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于夹头上方的夹板,所述夹板的上端设置有手柄机构、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手柄机构包括滑板和调节滑板滑动的手柄,所述滑板设置于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并且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挡块、第二挡块抵接,所述夹板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夹块的尾部设置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二夹块的尾部设置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并与滑板抵接,所述第二立柱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并与滑板抵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块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二挡块卡设有第二开槽,所述手柄的头部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开槽内,所述手柄的尾部可滑动设置于第二开槽内,所述手柄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滑板设置有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可滑动设置于第三滑槽内。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槽设置有转轴,所述手柄的头部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手柄的头部设置有与第一开槽槽壁抵接的圆弧面。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开槽的槽壁设置有用于与手柄尾部抵接的抵接斜面。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块的尾端和所述第二夹块的尾端均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第一夹块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置第四滑槽和第五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和第五滑槽呈V形设置,所述第一夹块设置于第四滑槽内,所述第二夹块设置于第五滑槽内。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夹头,所述夹头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呈V字形设置,所述壳体设置有供夹头伸出壳体外部的开槽,夹头用于夹住线材的一头,由于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呈V字形设置,在拉线时,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朝V字形尖部滑动,随着拉力的增加,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的夹口越来越小,夹头的夹紧力越来越紧,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夹紧线材,外部拉扯力越大,则夹紧力越大,不会松脱,从而得到准确的测试数据,保证线材品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复位装置后的俯视图。
[0015]附图标记为:
[0016]I 一壳体
[0017]2—第一夹块
[0018]21—第一立柱3—第二夹块
[0019]31一第二立柱4一夹板
[0020]41 一第一滑槽42—第二滑槽
[0021]5 一第一挡块51 一第一开槽
[0022]52—转轴6—第二挡块卡
[0023]61 一第二开槽7—滑板
[0024]71一第二立柱8—手柄
[0025]81—第三滑槽9 一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夹线装置,包括壳体I,所述壳体I内设置有夹头,所述夹头包括第一夹块2和第二夹块3,所述第一夹块2和所述第二夹块3呈V字形设置,所述壳体I设置有供夹头伸出壳体I外部的开槽。
[0028]本实施例夹头用于夹住线材的一头,由于第一夹块2和所述第二夹块3呈V字形设置,在拉线时,第一夹块2和所述第二夹块3朝V字形尖部滑动,随着拉力的增加,第一夹块2和第二夹块3之间的夹口越来越小,夹头的夹紧力越来越紧,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夹紧线材,外部拉扯力越大,则夹紧力越大,不会松脱,从而得到准确的测试数据,保证线材品质。
[0029]如图2所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夹头复位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于夹头上方的夹板4,所述夹板4的上端设置有手柄机构、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挡块5和第二挡块6,所述手柄机构包括滑板7和调节滑板7滑动的手柄8,所述滑板7设置于第一挡块5和第二挡块6之间,并且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挡块5、第二挡块6抵接,所述夹板4开设有第一滑槽41和第二滑槽42,所述第一夹块2的尾部设置有第一立柱21,所述第二夹块3的尾部设置有第二立柱31,所述第一立柱21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41并与滑板7抵接,所述第二立柱31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42并与滑板7抵接,复位时,调动手柄8,滑板7后退,由于第一立柱21与滑板7抵接、第二立柱31与滑板7抵接,滑板7后退时会带动第一夹块2和第二夹块3复位。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块5开设有第一开槽51,所述第二挡块6卡设有第二开槽61,所述手柄8的头部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开槽51内,所述手柄8的尾部可滑动设置于第二开槽61内,所述手柄8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滑槽81,所述滑板7设置有第三立柱71,所述第三立柱71可滑动设置于第三滑槽81内。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槽51设置有转轴52,所述手柄8的头部套设于所述转轴52,所述手柄8的头部设置有与第一开槽51槽壁抵接的圆弧面。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槽61的槽壁设置有用于与手柄8尾部抵接的抵接斜面,当夹头拉到最大极限时,手柄8尾部与第二开槽61的槽壁抵接,防止第一夹块2和第二夹块3完全被来出壳体I外。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块2的尾端和所述第二夹块3的尾端均设置有拉簧9,所述拉簧9的一端与第一夹块2固定连接,所述拉簧9的另一端与壳体I固定连接,拉簧9用于进一步保证第一夹块2和第二夹块3复位。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第四滑槽和第五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和第五滑槽呈V形设置,所述第一夹块2设置于第四滑槽内,所述第二夹块3设置于第五滑槽内,第一夹块2在第四滑槽内滑动,第二夹块3在第五滑槽滑动,保证第一夹块2和所述第二夹块3朝V字形尖部滑动,随着拉力的增加,第一夹块2和第二夹块3之间的夹口越来越小,夹头的夹紧力越来越紧。
[0035]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夹线装置,包括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设置有夹头,所述夹头包括第一夹块(2)和第二夹块(3),所述第一夹块(2)和所述第二夹块(3)呈V字形设置,所述壳体(I)设置有供夹头伸出壳体(I)外部的开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夹头复位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于夹头上方的夹板(4),所述夹板(4)的上端设置有手柄机构、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挡块(5)和第二挡块(6),所述手柄机构包括滑板(7)和调节滑板(7)滑动的手柄(8),所述滑板(7)设置于第一挡块(5)和第二挡块(6)之间,并且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挡块(5)、第二挡块(6)抵接,所述夹板(4)开设有第一滑槽(41)和第二滑槽(42),所述第一夹块(2)的尾部设置有第一立柱(21),所述第二夹块(3)的尾部设置有第二立柱(31),所述第一立柱(21)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41)并与滑板(7)抵接,所述第二立柱(31)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42)并与滑板(7)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5)开设有第一开槽(51),所述第二挡块(6)卡设有第二开槽(61),所述手柄(8)的头部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开槽(51)内,所述手柄(8)的尾部可滑动设置于第二开槽(61)内,所述手柄(8)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滑槽(81),所述滑板(7)设置有第三立柱(71),所述第三立柱(71)可滑动设置于第三滑槽(8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槽(51)设置有转轴(52),所述手柄(8)的头部套设于所述转轴(52),所述手柄(8)的头部设置有与第一开槽(51)槽壁抵接的圆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槽(61)的槽壁设置有用于与手柄(8)尾部抵接的抵接斜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2)的尾端和所述第二夹块(3)的尾端均设置有拉簧(9),所述拉簧(9)的一端与第一夹块(2)固定连接,所述拉簧(9)的另一端与壳体(I)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设置第四滑槽和第五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和第五滑槽呈V形设置,所述第一夹块(2)设置于第四滑槽内,所述第二夹块(3)设置于第五滑槽内。
【文档编号】B25B11/00GK205552330SQ201521125440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发明人】朱雪松
【申请人】东莞辰达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