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消防转运背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6883发布日期:2020-11-03 23:5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婴儿消防转运背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婴儿消防转运背心。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场住宅大楼楼层建设高,电气设备多,易发生消防安全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火灾事故常有报道,防患于未然,需提高警惕。同时医院楼层高,人群密集,是消防重点单位,新生儿病房采取无陪伴制度,一旦发生火灾或进行消防安全演练时,新生儿的疏散工作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新型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该背心可以容纳婴儿,当发生消防灾害时,便于成人快速穿上并携带婴儿及时、安全、有序的转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消防转运背心,该背心可以容纳婴儿,当发生消防灾害时,便于成人快速穿上并携带婴儿及时、安全、有序的转移。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包括背部开襟的背心、至少一个设置于背心前胸位置且上方开口的婴儿袋以及设置于背心前胸用于盖于婴儿袋开口处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上边沿缝制于背心上形成可翻折状态以盖于或打开婴儿袋开口处。

进一步,所述婴儿袋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设置于靠近婴儿袋开口处。

进一步,所述防护盖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所述婴儿袋外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位于透明观察窗下方。

进一步,所述防火层由横向并列设置于婴儿袋外的防火竖条构成。

进一步,所述防火竖条与背心之间设置有透气腔,防火竖条底部开口形成进气口,背心处与透气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所述婴儿袋开口处为弹性束口结构。

进一步,所述婴儿袋横向两侧连接有用于固定婴儿的婴儿固定带。

进一步,所述背心背部两侧设置有背心固定带。

进一步,所述背心上设置有反光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当发生消防灾害时,便于成人快速穿上并携带婴儿及时、安全、有序的转移,防护盖可保护婴儿袋开口处,防止外部高温灰烬或其他杂物落入婴儿袋内,对婴儿形成可靠防护,打开防护盖也利于转移人员对婴儿状态的实时观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婴儿袋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婴儿袋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包括背部开襟的背心1、至少一个设置于背心前胸位置且上方开口的婴儿袋2以及设置于背心前胸用于盖于婴儿袋开口处的防护盖3,所述防护盖上边沿缝制于背心上形成可翻折状态以盖于或打开婴儿袋开口处。结合图1所示,背心为常规的成人圆领马甲式背心,背心为背部开襟结构,背心后侧设置锁扣实现背心穿戴,锁扣可以为魔术贴或采用常规的扣子,在背心的前胸处缝合有两个横向并列设置的婴儿袋,该背心可用于运转早产儿、足月儿、或介于足月儿至一周岁之间的幼儿,婴儿袋的数量可依据实际婴儿大小进行调整,防护盖的上边沿处位于婴儿袋的上方,防护盖向下翻折时防护盖盖于婴儿袋开口处,如图1中防护盖上翻折时,打开婴儿袋开口处,便于转移人员对婴儿状态的实时观察;当发生消防灾害时,成人快速穿上并携带婴儿及时、安全、有序的转移,防护盖可保护婴儿袋开口处,防止外部高温灰烬或其他杂物落入婴儿袋内,对婴儿形成可靠防护,打开防护盖也利于转移人员对婴儿状态的实时观察。

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袋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4,透明观察窗设置于靠近婴儿袋开口处。通过透明观察窗利于增大观察婴儿袋内的观察视野,利于对婴儿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盖为透明材质。透明观察窗以及防护盖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碳酸脂等透明塑料,或者为加入阻燃剂的透明塑料,透过防护盖以及透明观察窗可实时观察婴儿状态,观察时无需打开防护盖,减小打开防护盖的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袋外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位于透明观察窗4下方。防火层可以为硅橡胶涂覆玻璃纤维布、玄武岩纤维防火布、腈纶棉纤维防火布等材质,通过防火层提高婴儿袋本身的防火性能,防止外部高温灰烬烧穿婴儿袋。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火层由横向并列设置于婴儿袋外的防火竖条5构成。背心穿在人体上时,竖向方向与人体高度方向一致,上下方向与竖向方向一致,防火竖条为竖向条状的防火布,结合图1和图2,防火竖条横向排列,使得防火层具有竖向纹理,利于落在婴儿袋处的外部杂物顺着纹理方向滑落,起到保护婴儿袋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火竖条与背心之间设置有透气腔,防火竖条底部开口形成进气口,背心处与透气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透气孔6。防火竖条横向两边沿以及顶部边沿处与背心缝合,使得防火竖条底部与背心之间形成进气口,并且防火竖条与背心之间构成竖向的透气腔,该进气口使得空气从底部进入,可防止外部杂物落入透气腔内,透气孔被覆盖于防火竖条下,空气经过进气口、透气腔以及透气孔进入至婴儿袋内,利于婴儿袋内的空气流通,并可有效隔离外部杂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袋开口处为弹性束口结构。结合图1所示,在婴儿袋的开口处连接有弹性绳形成弹性束口结构,该弹性束口结构与裤口或者袖口的弹性束口结构类似,该弹性束口结构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再赘述,通过弹性束口结构利于婴儿袋的自动收口,利于对婴儿袋内部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袋横向两侧连接有用于固定婴儿的婴儿固定带7。两侧的婴儿固定带通过打结固定于婴儿袋前侧,以固定新生儿臀部,利于婴儿姿态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心背部两侧设置有背心固定带8。两侧的背心固定带绕于人体背部打结固定,使得背心更贴身,利于提高背心穿戴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心上设置有反光带。背心设置为橘红色,背心由防火布料制成,背心上贴有黄色反光带,反光带的组成由基布、玻璃微珠、胶黏剂三部分组成,然后在经过加工切割成不同的条形结构,这里的基材一般可以是化纤类的基材,也可以是塑料薄膜,薄膜的基材一般都加工成反光贴;玻璃微珠一般主要由二氧化硅构成,二氧化硅占总化学成分的67%左右,还有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钠等其他物质;胶黏剂的选择可以是水性丙烯酸酯类乳液,也可以是油性的胶黏剂,也可以是聚氨酯类胶黏剂,胶水的主要作用是固定玻璃微珠不脱离反光基布,反光带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以及消防领域中,反光带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再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部开襟的背心、至少一个设置于背心前胸位置且上方开口的婴儿袋以及设置于背心前胸用于盖于婴儿袋开口处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上边沿缝制于背心上形成可翻折状态以盖于或打开婴儿袋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袋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设置于靠近婴儿袋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为透明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袋外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位于透明观察窗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层由横向并列设置于婴儿袋外的防火竖条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竖条与背心之间设置有透气腔,防火竖条底部开口形成进气口,背心处与透气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袋开口处为弹性束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袋横向两侧连接有用于固定婴儿的婴儿固定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背部两侧设置有背心固定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上设置有反光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消防转运背心,包括背部开襟的背心、至少一个设置于背心前胸位置且上方开口的婴儿袋以及设置于背心前胸用于盖于婴儿袋开口处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上边沿缝制于背心上形成可翻折状态以盖于或打开婴儿袋开口处。当发生消防灾害时,便于成人快速穿上并携带婴儿及时、安全、有序的转移,防护盖可保护婴儿袋开口处,防止外部高温灰烬或其他杂物落入婴儿袋内,对婴儿形成可靠防护,打开防护盖也利于转移人员实时观察婴儿的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红;付利珍;刘艳;申玉洁;范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30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