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259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特别是一种异形非晶硅 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用于构建各种形状的光伏玻璃幕墙,属于光伏建筑一体 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的外观形态多样,例如不规则的平面异形墙面结构,光伏玻 璃幕墙产品外观形态单一,多为正方形或矩形等规则形状,对于异形墙面需要 不规则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配合使用,因此,现有规则形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不
能满足实际需求。申请号为200610061259.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异形硅薄膜 太阳能电池,电池的外形和有效工作面的图形复杂多样,电池有效工作面内还 可以通过打孔或激光刻划作成各种形状的透明视窗。这种异形硅薄膜太阳能电 池是用于电子产品,如计算器、手表、电子玩具等,属于小型太阳能电池,仍 然不能直接应用于光伏玻璃幕墙。因此,在制造大型光伏幕墙玻璃时,如何将 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太阳能电池板拼接构成异形光伏幕墙玻璃成为当前急需 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非晶 硅太阳能电池板可按不同尺寸、不同形状分割的特性,将多块非晶硅薄膜太阳 能电池切割成合适的形状,拼接成异形光电夹层,制成太阳能光伏夹胶幕墙玻 璃或光伏中空幕墙玻璃,从而制造出异形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将非晶
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切割成所需形状,通过串/并联方式,拼接成能满足各种形状建筑物的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如梯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非晶硅太阳能光伏
幕墙玻璃o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包括内外层玻 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异形光电夹层,该光电夹层是由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的 光伏阵列,所说的电池组件由大规模集成的有效面积相同的子电池的串联,或 者节数相同、电压一致的子电池的并联拼接构成,电池组件的正负电极由导电 带引出,输出供电。
所说的光伏幕墙玻璃呈梯形或腰部带弧度的梯形。
光伏幕墙玻璃内的光电夹层由多块串联/并联拼接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构成,所说的呈梯形的幕墙玻璃还包括直角梯形。
光伏幕墙玻璃的光电夹层还可以是由直角梯形和腰部带弧度的梯形非晶硅 太阳能电池板串/并联拼接构成,其中每块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内又包括多块串 /并联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幕墙玻璃可以多种形式的光伏幕墙,包括太阳能光伏中 空幕墙玻璃、太阳能光伏夹胶玻璃、呼吸式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
引出太阳能电池组件正负电极的导电带是涂锡带或铝锡合金带。 光伏幕墙玻璃中的太阳能电池与内外层玻璃的接触面设有密封胶膜,该密
封胶膜是PVB或EV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多块太阳能电池组件拼接构成的光伏幕墙玻 璃,适用于构建大面积、不规则形状的幕墙,不仅能产生电能,而且外形美观; 可以将各太阳能电池组件合理的串/并联连接,拼接成任意形状的光伏玻璃幕墙, 满足不同客户对光伏幕墙电性能的要求。

图1是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结构正面视图。
图2是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结构剖视图。
图3是梯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的内部串联结构图。
图4是梯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的内部并联结构图。
图5是不规则形状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的内部串联结构图。
图6是横向放置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并联结构图。
见图1至图6,外层玻璃l亦称窗口层玻璃,粘贴材料2也称密封胶膜,非 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3,结构胶4,内层玻璃5或称背玻璃,接线盒6,电极引 出线7,引线孔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多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串联拼接,构成梯形光伏幕墙玻璃的光电夹
层,每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电池单元的有效面积相等,见图3。梯形光伏
幕墙玻璃制造方法如下
第一步加工窗口层玻璃(或称外层玻璃1):根据玻璃幕墙形状加工窗口
层玻璃,该玻璃的光线透过率须满足光伏组件的性能要求。
第二步清洗窗口层玻璃用酒精或丙酮清洁窗口层玻璃。
第三步贴粘贴材料在玻璃上覆盖PVB粘贴材料2,或称密封胶膜。
第四步分割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根据玻璃幕墙整体形状分割非晶硅
太阳能电池组件3的单件形状,并根据单件形状切割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3; 第五步清洗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用酒精或丙酮清洁非晶硅太阳能电
池组件;第六步拼接光伏幕墙玻璃的光电夹层将多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串 联,并拼接成梯形光电夹层,采用PVB粘贴材料,将拼接好的光电夹层密封贴 合在窗口层玻璃(或称外层玻璃l)上;
第七步悍接电极引出线焊接多块非晶硅电池板的电极引出线,即采用 涂锡带作为导电带引出电池的正负电极;
第八步在非晶硅电池组件上覆盖两层PVB粘贴材料(或称密封胶膜), 并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电极引出线从两层粘贴材料中引出;
第九步根据玻璃幕墙形状加工背玻璃(或称内层玻璃5),在粘贴材料上 覆盖有电极引出孔的背玻璃,并将电极引出线7从引线孔8中引出;
第十步高温贴合将拼接好的光伏玻璃幕墙组件置于高压釜(粘贴材料
为PVB)或层压机(粘贴材料为EVA)中进行高温压合,在加温的同时抽真空,
避免在夹层粘贴材料中残留空气而形成气泡,粘贴材料会在高温下熔化,凝聚 后产生粘贴力将窗口层玻璃、非晶硅电池组件及背玻璃贴合为一个整体的梯形
光伏玻璃幕墙;
第十一步清理梯形光伏玻璃幕墙边缘的粘贴材料的凝聚残留物; 第十二步填充结构胶在梯形光伏玻璃幕墙的周边槽内填上结构胶; 第十三步安装接线盒在引出孔位置粘贴接线盒,并将引出线焊接在接 线盒电极上,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电能输出发电。 实施例2:
采用事先预制好的具有腰部带弧度的梯形内层玻璃5、外层玻璃1及透明基 板,在腰部带弧度的梯形的透明基板上顺序层叠前电极层、非晶硅薄膜层、背 电极层以及背漆层,制成腰部带弧度的梯形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并将多块非晶 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并联拼接,构成腰部带弧度的梯形光伏幕墙玻璃的光电夹层,每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由相同数量的电池单元串联连接构成。该梯形光伏 幕墙玻璃的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将各非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电极由铝锡合金导 电带从两边并联引出,外接接线盒,为负载提供电能。 实施例3:
将多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串联拼接,构成不规则形状光伏幕墙玻璃的 光电夹层,该光电夹层由两个直角梯形太阳能电池板串联拼接构成,其中一个 直角梯形太阳能电池板的斜边为弧形,每个太阳能电池板由多个非晶硅太阳能 电池组件串联连接构成。光电夹层中每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电池单元的
有效面积相等,见图5,该光伏幕墙玻璃的制作方法同实施例l,将各非晶太阳 能电池组件的电极由铝锡合金导电带从两边串联引出,输出发电。
实施例4:
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横向放置,利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各节电压 相同的特性,将多个不同形状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并联拼接,构成梯形光 伏幕墙玻璃的光电夹层,该梯形的一边腰为弧形。每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由相同数量的电池单元串联连接构成,见图6。本实施例的梯形光伏幕墙玻璃的 制作方法同实施例l,将各非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电极由涂锡带并联引出,外接 快速插接头或电极接插件,输出发电。
实施例5:
采用事先预制好的圆形内层玻璃5、外层玻璃1及透明基板,在圆形透明基 板上顺序层叠前电极层、非晶硅薄膜层、背电极层以及背漆层,制成圆形非晶 硅太阳能电池。将多块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串并联拼接,构成不规则形状光 伏幕墙玻璃的光电夹层,满足光伏建筑所需的电性能,制成不规则形状的太阳 能光伏幕墙玻璃。本实施例的不规则形状光伏幕墙玻璃的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所列的形状,还 可以椭圆形、半圆形或其他形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 可以构建出各种形状的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如梯形、腰部带弧度的梯形、椭 圆形、圆形、不规则形状等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并满足光伏建筑的电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包括内外层玻璃(5、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异形光电夹层,该光电夹层是由太阳能电池组件(3)构成的光伏阵列,所说的电池组件(3)由大规模集成的有效面积相同的子电池的串联,或节数相同、电压一致的子电池的并联拼接构成,电池组件(3)的正负电极由导电带引出,输出供电。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 伏幕墙玻璃呈梯形或腰部带弧度的梯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幕墙玻璃内的光电夹层由多块串联/并联拼接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3)构成, 所说的呈梯形的幕墙玻璃还包括直角梯形。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 伏幕墙玻璃的光电夹层是由直角梯形和腰部带弧度的梯形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串或并联拼接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 电带是涂锡带或铝锡合金带。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 伏幕墙玻璃中的光电夹层与内外层玻璃(5、 1)的贴合处设有PVB或EVA密封 胶膜(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异形太阳能光伏幕墙玻璃,包括内外层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异形光电夹层,该光电夹层是由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的光伏阵列,所说的电池组件由大规模集成的有效面积相同的子电池的串联或节数相同、电压一致的子电池的并联拼接构成,电池组件的正负电极由导电带引出,输出供电。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构建大面积、不规则形状的幕墙,不仅能产生电能,而且外形美观;可以将各太阳能电池组件合理的串/并联连接,拼接成任意形状的光伏玻璃幕墙,并能满足不同客户对光伏幕墙电性能的要求。
文档编号B32B17/06GK201358533SQ20092012943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5日
发明者尹林东, 毅 李 申请人:毅 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