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粘合带粘贴方法和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粘合带粘贴在长条状物体、具有大型面板等的建筑材料、瓦 楞纸箱等被粘合体上的粘合带粘贴方法和粘合带粘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要被粘贴 在被粘合体上的粘合带的端部形成拉头(tab)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保护木纹风格、大理石风格等的建筑用面板的表面时、在为了防止污染而保 护接合部的表面时、以及在组装瓦楞纸箱时,为了使摇盖(flap)部分接合而粘贴粘合 带。上述粘合带最后均从被粘合体被剥离。为了能够高效地进行剥离作业,将要被粘贴在被粘合体上的粘合带的前端部分 向内侧翻折而使粘接剂层彼此粘接,从而形成拉头。也就是说,通过捏住该拉头,能够 容易地将粘合带自被粘合体剥离(参照日本特开2002-20027号公报)。但是,在以往的粘合带粘贴方法中,只能在带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形成拉头。在被粘合体是长条状物体、且只能自该长条状物体的长度方向的一方剥离粘合 带的情况下,必须预先将配置在装置上的被粘合体的朝向调齐。在该条件下,当存在配 置朝向相反的被粘合体时,产生必须将不易操纵的长条状物体前后翻转这样的不便。另外,有时虽然可以自长条状物体的长度方向的任意一方的端部剥离粘合带, 但有时却只在粘合带的一端形成有拉头。在该情况下,也会产生无法获得粘合带的剥离 作业的融通性、作业效率下降这样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将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时、能够将与带粘贴方向无关 而在任意端部形成拉头的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结构。一种粘合带粘贴方法,其用于将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上述方法包括下述 工序翻折上述粘合带的前端部而形成拉头的前部拉头形成工序;将形成有上述拉头的 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的粘贴部位上的粘贴工序;在比上述粘贴部位的后端部靠上游侧 的位置切断粘合带的切断工序;将切断后的上述粘合带的后端部翻折而形成拉头的后部 拉头形成工序;该粘合带粘贴方法在粘贴上述粘合带时进行控制,以能够在粘合带的前 端侧和后端侧的至少一侧形成拉头。采用该粘合带粘贴方法,无论粘合带的粘贴方向如何,都能够至少在粘合带的 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的任意一方的端部形成拉头。另外,优选在上述方法中,在上述前部拉头形成工序中,在打开了一对把持构 件的状态下吸附保持粘合带的非粘合面,该把持构件能绕基端侧的支承轴转动;使用于 吸附保持前端侧的把持构件中的一个把持构件转动而向内侧翻折粘合带,然后使该翻折 部分与被另一个把持构件吸附保持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贴合,从而形成拉头;在上述后部拉头形成工序中,在打开了上述把持构件的状态下吸附保持被切断后的粘合带的后端 部的非粘合面;使用于吸附保持后端侧的把持构件中的一个把持构件转动而向内侧翻折 粘合带,然后使该翻折部分与被另一个把持构件吸附保持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贴合,从 而形成拉头。更优选利用第一粘贴辊按压粘合带至粘贴操作结束时的粘合带的规定位置而将 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在该规定位置处,用配置在比第一粘贴辊靠下游侧的位置的 第二粘贴辊按压粘合带;在刀口构件与第二粘贴辊之间对粘合带施加张力,该刀口构件 用于自粘合带剥离分离片;利用把持构件的把持面吸附该粘合带;利用切刀切断被吸附 的粘合带的上游侧;利用把持构件翻折被切断了的粘合带的上游侧而使粘合带的粘合层 彼此贴合并粘接;利用上述第二粘贴辊按压从该第二粘贴辊到拉头的范围内的粘合带, 从而将该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结构。一种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用于将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上述装置包括下述 构件;保持机构,其用于保持上述被粘合体;带供给机构,其用于向被粘合体的粘贴部 位供给上述粘合带;带切断机构,其用于切断被供给到上述粘贴部位的粘合带;拉头形 成机构,其具有能绕基端侧的支承轴转动、且能吸附保持粘合带的非粘合面的一对把持 构件,该拉头形成机构使用于吸附保持粘合带的端部侧的把持构件转动而向内侧翻折粘 合带,从而在端部侧形成拉头;第一粘贴辊,其配置在上述拉头形成机构的上游侧,用 于按压在前端形成有拉头的粘合带而将该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第二粘贴辊,其配 置在上述拉头形成机构的下游侧,在切断粘合带时该第二粘贴辊代替第一粘贴辊按压粘 合带,并且在切断了粘合带后该第二粘贴辊按压在后端形成有拉头的粘合带而将该粘合 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把持机构,在切断上述粘合带时该把持机构在第一粘贴辊的上游 侧把持粘合带。采用该结构,利用拉头形成机构的保持构件吸附保持粘合带的前端部,然后使 前端侧的把持构件转动而向内侧翻折粘合带,从而能够在粘合带的前端形成拉头。持续供给形成有拉头的粘合带,并且利用第一粘贴辊按压粘合带,从而能够持 续地将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带的粘贴部位上。在接近粘贴部位的后端时,利用第二粘贴 辊代替第一粘贴辊按压粘合带。同时利用把持构件把持粘合带。由此隔着拉头形成机构 在上游侧和下游侧这两侧保持粘合带。在该状态下利用把持构件吸附保持粘合带的非粘接面,在后端侧将粘合带切 断。在将粘合带切断后使后端侧的把持构件转动而向内侧翻折粘合带,从而在粘合带的 后端形成拉头。当在后端形成了拉头后,使第二粘贴辊滚动,从而将粘合带粘贴在从拉头的下 游侧到拉头的范围内的粘贴部位上。因而,采用该结构,能够较好地实现上述方法。另外,在上述粘合带上贴合有分离片,该粘合带粘贴装置具有用于回收自该粘 合带剥离了的分离片的分离片回收部;把持机构例如由用于使粘合带翻转的刀口构件、和用于将粘合带按压在该刀口 构件的前端的压辊构成。
图1是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主视图。图2 图10是表示在形成拉头的情况下的粘贴粘合带的动作的图。图11是表示在粘合带的两端形成了拉头的状态的图。图12是表示带拉头的粘合带的粘贴状态的主视图。图13 图15是表示粘贴不带拉头的粘合带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说明本发明而示出了被认为是目前优选的几个实施方式,但不应理解成本 发明限定于图示的构成和方法。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说明一边在两端形成拉头一边将粘合带粘贴在大型且较薄的建 筑用面板上的方法和粘合带粘贴装置。但本方法和装置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例如, 也可以应用于在建筑用面板以外的大型或长条状的被粘合体上粘贴粘合带的情况。图1是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主视图。该粘合带粘贴装置包括用于载置且输送作为被粘合体的建筑用面板W的面板输 送机构1、用于向输送路径上的建筑用面板W供给粘合带T的带供给机构2、用于检测粘 合带T的送出长度的检测器4、用于在输送路径上将粘合带T粘贴在建筑用面板W上的 带粘贴机构5、用于自带分离片S的粘合带T剥离回收分离片S的分离片回收部6、用于 将粘合带T切断成规定长度的带切断机构7以及用于在粘合带T的端部形成拉头的拉头形 成机构8等。另外,带供给机构2、检测器4、拉头形成机构8以及后述的转动辊13被 竖立地配置在该装置里侧的纵壁10上。另外,带粘贴机构5和分离片回收部6被可转动 地支承在与纵壁10相连结的连结构件上,且被竖立地配置在能绕轴心Xl转动的托架11 上。下面说明上述各构造部和机构的详细结构。利用自背面吸附建筑用面板W而输送建筑用面板W的辊式输送机构成面板输送 机构1。带供给机构2将自供给卷轴(bobbin) 12抽出的带分离片S的粘合带T卷绕引导 到转动辊13上而向带粘贴机构5引导该粘合带T。供给卷轴12被作用有适度的旋转阻力,以防止抽出过多的粘合带T。转动辊13依据建筑用面板W等被粘合体的带粘贴部位的单位长度来调整粘合带 T的送出长度。因而,能够依据被粘合体等的带粘贴条件将转动辊13适当地变更为不同 直径的辊。检测器4由回转式编码器等构成,用于检测粘合带T的供给长度。在本实施例 的情况下,以建筑用面板W的粘贴部位的长度和形成拉头所需的粘合带T的长度为单位 进行检测。带粘贴机构5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托架11上,包括第一粘贴辊15,其以空转自 如的方式被可转动地支承在能绕轴心X2转动的托架14的前端;刀口构件17,其将配置 于该第一粘贴辊15的上游侧的分离片S翻折而使该分离片S翻转,然后借助压辊18将该 分离片S引导到分离片回收部6;压辊18,其与该刀口构件17协作地把持粘合带T ;第二粘贴辊19,其以空转自如的方式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托架11的下部前端。压辊18能够在作动缸等驱动器的作用下升降。分离片回收部6能够沿卷绕方向旋转驱动回收卷轴20,该回收卷轴20用于卷绕 自粘合带T剥离的分离片S。如图2所示,带切断机构7具有切刀保持架,该切刀保持架安装有刀尖朝上的切 刀21。该切刀21在带切断机构7的作用下能够在装置里侧的待机位置与切断粘合带T的 切断作用位置之间前后移动,并且能够在作用位置处升降。另外,在切断粘合带T时, 调整切刀21的角度,以使切刀21与该粘合带T垂直。如图1所示,拉头形成机构8借助托架23被可转动地支承在纵壁10上,且在能 绕轴心X3转动的作动缸24的前端具有把持部25。如图3所示,把持部25包括被可转动地支承在基端部且能够转动的一对把持块 26a、26b。在该把持块26a、26b的把持面27上形成有吸附孔28。吸附孔28与吸引装 置相连接而连通。接下来,参照图2 图8说明利用上述粘合带粘贴装置将粘合带T粘贴在建筑用 面板W上的基本动作。利用传感器等检测被面板输送机构1输送的建筑用面板W,如图2所示,在建筑 用面板W的前端到达了粘贴位置的时刻暂时停止输送。随着输送建筑用面板W的停止,拉头形成机构8进行动作。首先,使把持部25 下降到第一粘贴辊15与第二粘贴辊19之间,打开把持块26a、26b。此时,将把持面27 打开成大致平坦的状态。针对粘合带T的前端部分,一边利用刀口构件17剥离分离片S —边将该前端部 分输送至打开后使把持面27朝下的两个把持块26a、26b的下方。此时,如图3所示, 使吸引装置进行动作而利用两个把持块26a、26b的把持面27吸附保持粘合带T的前端部 分。在完成对粘合带前端的吸附保持时,如图4所示,使把持块26b转动而使把持块 26a、26b的把持面27彼此对接。此时,利用把持块26b向内侧翻折粘合带T的前端侧 而使粘接剂层彼此粘接。结果,如图5所示,在粘合带前端形成拉头TB。在形成了拉头之后,打开把持块26a、26b而解除对拉头TB的把持,然后使托架 14摆动下降。此时,由于被刀口构件17剥离了分离片S的粘合带T的前端位于第一粘 贴辊15的下端,因此通过使第一粘贴辊15下降能够将粘合带T按压到建筑用面板W的 粘贴部位上。在完成对粘合带前端的按压时,如图6所示,使面板输送机构1进行动作而沿输 送方向持续送出建筑用面板W。随着该动作的进行,第一粘贴辊15—边适度地按压粘合 带T 一边滚动而将粘合带T持续粘贴在粘贴部位上。在第一粘贴辊15到达粘贴部位的终端位置时,停止输送建筑用面板W。如图7 所示,随着输送动作的停止,摆动托架14而使第一粘贴辊15上升至规定高度,从而解除 第一粘贴辊15对粘合带T的按压。同时使托架11摆动下降。此时,在拉头形成机构8 的下游侧利用第二粘贴辊19将粘合带T按压到粘贴部位上。另外,随着托架14的上升使压辊18下降,从而利用压辊18和刀口构件17的前端把持粘合带T。在该状态下使建筑用面板W稍稍移向下游侧而对粘合带T施加张力。如图8所示,在刀口构件17的前端侧与第二粘贴辊19之间使把持部25下降到 被施加了张力的粘合带T的位置,利用打开了的两个把持块26a、26b的把持面27吸附保 持粘合带T的非粘接面。在该状态下,将切刀21移动到粘合带T下侧的切断作用位置。在切刀21到达 切断作用位置时,使切刀21上升而使刀尖刺穿粘合带T而切断粘合带T。在切断处理结 束时,使切刀21下降并后退,返回到原来的待机位置。如图9所示,使用于吸附保持粘合带T的后端部的把持块26a转动而使把持块 26a、26b的把持面27彼此对接。此时,利用把持块26a向内侧翻折粘合带T的后端而使 粘接剂层彼此粘接,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粘合带的后端形成拉头TB。在形成了拉头之后,打开把持块26a、26b而解除对拉头TB的把持,相应地如 图2所示使第二粘贴辊19摆动上升而返回到待机位置,并且向下游侧只持续输送建筑用 面板W。这样,完成了在两端形成有拉头TB的粘合带的粘贴操作的基本动作,之后重复 进行相同的处理。接下来,说明以不在粘合带的端部形成拉头的方式将粘合带T粘贴到被粘合体 上的情况下的动作。利用传感器等检测被面板输送机构1输送的建筑用面板W,如图2所示,在建筑 用面板W的前端到达了粘贴位置的时刻暂时停止输送。利用刀口构件17自粘合带T的前端部分剥离分离片S,然后如图12所示那样将 该粘合带T送到第一粘贴辊15的下方。在粘合带T的前端到达第一粘贴辊15的下方时,如图13所示,使托架14绕轴 心X2转动而使第一粘贴辊15下降。随着第一粘贴辊15的下降,将粘合带T按压到建 筑用面板W的粘贴部位上。在完成了对粘合带前端的按压时,使面板输送机构1进行动作而沿输送方向持 续输送建筑用面板W。随着该动作的进行,第一粘贴辊15 —边适度地按压粘合带T 一 边滚动而持续将粘合带T粘贴在粘贴部位上。在第一粘贴辊15到达粘贴部位的终端位置时,停止输送建筑用面板W。如图14 所示,随着该输送动作的停止,摆动托架14而使第一粘贴辊15上升至规定高度,解除第 一粘贴辊15对粘合带T的按压。同时使托架11摆动下降。此时,在拉头形成机构8的 下游侧利用第二粘贴辊19按压粘合带T的粘贴部位。另外,随着托架14的上升使压辊18下降,利用压辊18和刀口构件17的前端把 持粘合带T。在该状态下使建筑用面板W稍稍移向下游侧而对粘合带T施加张力。如图15所示,在刀口构件17的前端侧与第二粘贴辊19之间使把持部25下降到 被施加了张力的粘合带T的位置,利用打开了的两个把持块26a、26b的把持面27吸附保 持粘合带T的非粘接面。在该状态下,将切刀21移动到粘合带T下侧的切断作用位置。在切刀21到达 切断作用位置时,使切刀21上升而使刀尖刺穿粘合带T而切断粘合带T。在切断处理结 束时,使切刀21下降并后退,返回到原来的待机位置。
在切断了粘合带T之后,使面板输送机构1进行动作而向下游侧输送建筑用面板 W。与该输送动作联动地减小两个把持块26a、26b的吸引力。也就是说,随着向下游 侧输送建筑用面板W,一边将利用把持块26a、26b吸附的粘合带T慢慢拉向第二粘贴辊 19 一边将该粘合带T持续粘贴在建筑用面板W的粘贴部位上。在第二粘贴辊19到达建筑用面板W的粘贴终端位置时,使第二粘贴辊19摆动 上升而返回到待机位置,并且持续向下游侧输送建筑用面板W。这样,完成了以不在粘合带的端部形成拉头的方式将粘合带T粘贴在被粘合体 上的动作,之后重复进行相同的处理。采用该粘合带粘贴装置,通过组合上述实施方式,既可以在粘合带T的前端和 后端形成拉头TB,又可以不形成拉头TB地将粘合带T粘贴在建筑用面板W上。换言 之,可以在粘合带T的端部形成拉头TB,也可以不在粘合带T的端部形成拉头TB。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对本发明实施如下变形。(1)上述各实施例也可以是如下结构,S卩、一边使粘合带粘贴装置移动一边将粘 合带T粘贴在被粘合体上。(2)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不形成拉头TB的情况下,当切断粘合带T的后端侧 时,利用把持块26a、26b吸附保持粘合带T的非粘接面、且吸附保持至切断后的粘合带 T结束粘贴为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种粘贴方式。例如,在第二粘贴辊19与压辊18之间的距离较短而能够使切断后的粘合带T不 产生褶皱地与粘贴部位紧密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利用把持块26a、26b保持支承粘合带T。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和本质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发 明,因而,本发明的范围并非为上述说明,而应参照所附的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粘合带粘贴方法,其用于将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 上述方法包括下述工序翻折上述粘合带的前端部而形成拉头的前部拉头形成工序; 将形成有上述拉头的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的粘贴部位上的粘贴工序; 在比上述粘贴部位的后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切断粘合带的切断工序; 将切断后的上述粘合带的后端部翻折而形成拉头的后部拉头形成工序; 该粘合带粘贴方法在粘贴上述粘合带时进行控制,以能够在粘合带的前端侧和后端 侧的至少一侧形成拉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粘贴方法,其中,在上述前部拉头形成工序中,在打开了一对把持构件的状态下吸附保持粘合带的非 粘合面,该把持构件能绕基端侧的支承轴转动;使用于吸附保持前端侧的把持构件中的一个把持构件转动而向内侧翻折粘合带, 然后使该翻折部分与被另一个把持构件吸附保持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贴合,从而形成拉 头;在上述后部拉头形成工序中,在打开了上述把持构件的状态下吸附保持被切断后的 粘合带的后端部的非粘合面;使用于吸附保持后端侧的把持构件中的一个把持构件转动而向内侧翻折粘合带, 然后使该翻折部分与被另一个把持构件吸附保持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贴合,从而形成拉 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带粘贴方法,其中,在上述粘贴工序中,利用第一粘贴辊按压粘合带至粘贴操作结束时的粘合带的规定 位置而将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在该规定位置处,用配置在比第一粘贴辊靠下游侧的位置的第二粘贴辊按压粘合带;在刀口构件与第二粘贴辊之间对粘合带施加张力,该刀口构件用于自粘合带剥离分 罔片;利用把持构件的把持面吸附该粘合带; 利用切刀切断被吸附的粘合带的上游侧;利用把持构件翻折被切断了的粘合带的上游侧而使粘合带的粘合层彼此贴合粘接; 利用上述第二粘贴辊按压从该第二粘贴辊到拉头的范围内的粘合带,从而将该粘合 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粘贴方法,其中,一边利用输送机构使上述被粘合体移动一边将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
5.一种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用于将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 上述装置包括下述构件;保持机构,其用于保持上述被粘合体;带供给机构,其用于向被粘合体的粘贴部位供给上述粘合带;带切断机构,其用于切断被供给到上述粘贴部位的粘合带;拉头形成机构,其具有能绕基端侧的支承轴转动、且能吸附保持粘合带的非粘合面的一对把持构件,该拉头形成机构使用于吸附保持粘合带的端部侧的把持构件转动而向 内侧翻折粘合带,从而在端部侧形成拉头;第一粘贴辊,其配置在上述拉头形成机构的上游侧,用于按压在前端形成有拉头的 粘合带而将该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第二粘贴辊,其配置在上述拉头形成机构的下游侧,在切断粘合带时该第二粘贴辊 代替第一粘贴辊按压粘合带,并且在切断了粘合带后该第二粘贴辊按压在后端形成有拉 头的粘合带而将该粘合带粘贴在被粘合体上;把持机构,在切断上述粘合带时该把持机构在第一粘贴辊的上游侧把持粘合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中,在上述粘合带上贴合有分离片,该粘合带粘贴装置具有用于回收自该粘合带剥离了 的分离片的分离片回收部;上述把持机构由刀口构件和压辊构成,该刀口构件用于使粘合带翻转,该压辊用于 将粘合带按压在该刀口构件的前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带粘贴方法和粘合带粘贴装置。利用刀口构件翻折粘合带而自粘合带剥离分离片,然后利用由打开的一对把持块构成的把持部的把持面吸附保持该粘合带的前端部分,使前端侧的保持块转动而使两个把持块的把持面对接,从而向内侧翻折粘合带而使粘接剂层彼此粘接,由此形成拉头。对于粘合带的后端部分,利用把持块吸附保持切断后的粘合带的后端部分,使后端侧的把持块转动而向内侧翻折粘合带,从而形成拉头。
文档编号B32B37/12GK102019742SQ201010278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9日
发明者宫本三郎, 山本雅之, 长谷幸敏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