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28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膜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2张膜(film)贴合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光学设备镜片等的表面,配备液晶膜、偏光膜、相位差膜、辉度提高膜、电磁波屏蔽膜等多张膜多层地贴合而构成的光学片。为了将薄的2张膜彼此贴合,不得不将各个膜的位置正确地定位,以不产生褶皱的方式,防止气泡的进入并同时重叠。在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中提议了将按照制品的形状而预先裁剪成规定尺寸的2张膜贴合的装置。依照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在粘结剂层露出的状态下,将第I膜吸附固定于工作台,使吸附固定于另外的工作台的第2膜与第I膜正对,从粘结始端向着粘结终端而以辊将第I膜按压于第2膜,从而将2张膜彼此粘结。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03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406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现有的这些装置将应当贴合的各个膜预先各I张地切断成规定的尺寸而以开纸的形态存库,在贴合时从各库存各取出I张膜,并将其向工作台上载置。存库的切断膜,为了表面损伤的防止、粘结等而仍旧在表面添设了隔离层,因而在贴合时,将膜载置于各工作台之后,必须进行剥去隔离层的工序。所以,成为作业变得繁杂且在贴合处理中消耗时间的一个原因。进一步的问题是,膜由于缘容易卷起,因而如果膜尺寸变大,则卷起倾向越发变强。因此,尺寸大的膜的贴合具有困难。于是,膜主要以玻璃板等的刚性基板为对象而贴附,伴随着膜对膜的贴合的问题没有被充分地解决。本发明着眼于应当贴合的2张的膜材料在各自被切断成所期望的尺寸为止,通常将带状态的膜贴附于超长的隔离层片并以卷绕的形态供给,使得应当贴合的一方的第2膜不被切断而在隔离层表面上连续并仍旧以带状态搬送,并向着该状态的第2膜上重叠被切断成规定的大小和形状的第I膜而实行贴合工序。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使得用于膜彼此的贴合的对位容易,即使是大尺寸的膜彼此,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贴合处理。本发明所涉及的贴合装置,将膜彼此贴合,其中,具备:
第I搬送部,搬送在超长的第I膜的一方的表面添设了隔离层的带状的第I膜片;
第2搬送部,搬送在超长的第2膜的一方的表面添设了隔离层的带状的第2膜片; 半切处理部,从第I膜片保留隔离层而仅将第I膜半切成规定的大小和形状;
剥离部,利用刃将已半切的第I膜片的隔离层反转,将第I膜从隔离层剥离; 移送机构,具备贴合台和移送台,该贴合台具有将所剥离的第I膜吸附固定的吸附体,该移送台支撑该贴合台,并在上述剥离部与第I膜和第2膜的贴合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该移送机构引导上述贴合台,使得吸附固定于上述贴合台的第I膜与第2膜正对;以及
贴合站,具备保持第2膜片并同时上下移动的升降台,在上述贴合位置,使所保持的第2膜片相对于吸附固定在上述贴合台的第I膜而接近或远离。依照本发明的贴合装置,第I膜片,在半切处理部被实施半切处理,不切断隔离层而仅将第I膜切断成规定的大小,随后,该第I膜被剥离部从隔离层剥离,同时被吸附固定于贴合台。关于第2膜片,将第2膜添附于隔离层而成为连续的超长带体,不切断地供给至贴合站而被保持。移送机构能够使吸附固定于贴合台的第I膜与保持在贴合站的第2膜片上的超长的第2膜正对。贴合站使第2膜接近第I膜,在与贴合台之间,第I膜和第2膜被贴合。如此地,作为贴合对象的第2膜以连续地连接的超长带的形态进行贴合,而不必如现有的那样各I张地切断成规定的大小而各I张地保持在贴合站。而且,第I膜即使仍旧添设于覆盖表面的隔离层而在半切的状态下被切断,也被剥离部从隔离层剥离并同时被吸附固定于贴合台,因而不必在吸附固定于贴合台之后剥去隔离层。所以,通过移送机构在剥离部和贴合站之间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将第I膜从剥离部连续地供给至贴合站的第2膜,能够连续地贴合第I膜和第2膜。第2膜也以超长带的形态与第I膜进行贴合,隔离层作为搬送带而起作用,作业简易化,因而能够大幅地缩短贴合处理时间。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膜贴合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2(a)显示了第I膜片的构成的一例,图2(b)是显示了第2膜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图。图3(a)乃至图3(h)是显示半切处理部的说明图,显示了直到将第I膜片半切的过程。图4(a)乃至图4(e)是显示剥离部和贴合台的说明图,显示了直到将第I膜从第I膜片剥离而向贴合台载置的过程。图5是移送机构的平面图。图6(a)乃至6(f)是显示贴合台和贴合站的说明图,显示了直到将第I膜贴合于第2膜的过程。图7(a)是膜制品片的正面图,图7(b)是膜制品片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而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所贴合的第I膜为光学膜,第2膜为偏光膜,这些膜为添附于隔离层的超长的带状,并以卷绕的形态被供给。
此外,第I膜和第2膜当然能够适用其他的种类的膜。在两膜,为了防止表面损伤等而添设隔离层和保护膜,为了将膜彼此粘结而添设粘结剂层等。在此,隔离层作为支撑目标膜的搬送带而起作用。以下,将隔离层和粘结剂层被添设于超长膜的供给时的形态的物件称为膜片。第I膜片(10),如图2(a)所示,隔离层(11)被静电粘结于第I膜(15)的一面。在第I膜(15)的另一面,必要时添设保护膜(17)。保护膜(17)被静电粘结在第
I膜(15)。第2膜片(20),如图2(b)所示,隔离层(21)添设于第2膜(25)的一面。在第2膜(25)的另一面,预先涂布粘结剂层(26),粘结剂层(26)的外表面,必要时被保护膜(27)可剥离地覆盖。本实施方式的膜贴合装置(1),如图1所示,从第I膜片卷(18)拉出第I膜片(10),将该第I膜片(10)置于半切处理部(40),隔离层(11)仍旧以带的形态保留,按照规定的大小和形状仅对第I膜(15)实施切断线,在其次的剥离部(50),将第I膜(15)从隔离层(11)分离,并将该第I膜(15)暂时支承于贴合台(63)上,控制第I膜(15)的朝向而向第2膜(25)的位置搬送。另一方面,向从第2膜片卷(28)拉出的超长带状的第2膜片(20)的第2膜(25)的面上依次贴附上述第I膜(15),获得将切断成规定的大小和形状的第I膜(15)邻接并依次地配置于连续的带状的第2膜片(20)上的膜制品片(2)。如图1所示,膜贴合装置⑴由第I膜片处理机构(3)、移送机构(7)以及第2膜片处理机构(5)构成,该第I膜片处理机构(3)将第I膜片(10)半切并剥离,该移送机构(7)交接已切断的第I膜(15)并使其与第2膜(25)正对,该第2膜片处理机构(5)搬送第2膜片(20)并回收与第I膜(15)贴合的膜制品片(2)。此外,膜贴合装置(I)具备综合地控制位于各机构(3) (5) (7)的驱动机构的控制部。关于具体的控制,利用后述的各机构(3) (5) (7)的动作说明来详述。以下,关于膜贴合装置⑴,以第I膜片处理机构(3)、移送机构(7)、第2膜片处理机构(5)的顺序来说明。(第I膜片处理机构(3))
如图1所示,第I膜片处理机构(3)包含将第I膜片(10)以超长带的形态搬送的第I搬送部(30)、沿规定的厚度方向切断第I膜片(10)的半切处理部(40)以及从第I膜片(10)剥离目标第I膜(15)的剥离部(5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膜片(10)作为在被运送至半切处理部(40)为止的期间预先从第I膜(15)剥去保护膜(17)的物件而说明,但是也可以仍旧添设有保护膜(17)而将第I膜片(10)半切并剥离。(第I 搬送部(30))
第I搬送部(30)具备第I膜片搬送辊(31)和隔离层回收辊(33),该第I膜片搬送辊
(31)将使第I膜片(10)成卷绕状态的第I膜片卷(18)以带状的形态搬送,该隔离层回收辊(33)将在剥离部(50)剥离了目标第I膜(15)的隔离层(11)以卷绕状态卷取并回收。第I膜片搬送辊(31)和隔离层回收辊(33)是被马达等沿搬送方向及其反方向旋转驱动的驱动辊。
在第I膜片搬送辊(31)和剥离部(50)之间,配备导向辊和调整辊(35),构成为以适当的张力对第I膜片(10)的供给动作起作用。(半切处理部(40))
从第I膜片卷(18)以带状的形态被送出的第I膜片(10),被运送至半切处理部(40)。半切处理部(40),如图1和图3所示(其中,图3是位于半切处理部(40)的第I膜片(10)的背面图,从第I膜(15)的下方仰视)具备支撑台(48)、架台(46)以及第I激光设备(41)和第2激光设备(42)(参照图3),该支撑台(48)从隔离层(11)侧(即上侧)将第I膜片(10)吸附固定,该架台(46)沿第I膜片(10)的宽度方向横跨支撑台(48)并能够沿第I膜片(1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该第I激光设备(41)和第2激光设备(42)能够往复于架台(46)上而沿第I膜片(10)的宽度方向移动,并从下侧向着隔离层(11)侧而将第I膜片(10)激光切断(以下,适合称为“半切”)成规定的厚度。在支撑台(48)与第I膜片(10)相对的侧,设有吸气腔(图中未显示),吸气腔的内部经由通路而连通至真空源(图中未显示)。通过切换设于通路的中途部的控制阀(图中未显示),使得负压作用于吸气腔的内部,使吸引力产生于支撑台(48)的下表面,使第I膜片(10)吸附,或使吸气腔的内部恢复成大气压,从支撑台(48)的下表面放开第I膜片(10)。架台(46)和激光设备(41) (42)能够根据所半切的膜的形状和大小而移动规定的距离,将膜半切成长方形状、梯形状、三角形状等任意的形状。激光设备(41) (42)仅保留第I膜片(10)的隔离层(11)而使用激光切断(半切)第I膜(15)。半切装置由于众所周知而不详细地说明,但是,激光设备(41) (42)利用传感器(图中未显示)而实时地检测表面的凹凸,进行第I膜片(10)的厚度方向的修正,同时以一定的厚度即第I膜(15)的厚度将第I膜片(10)半切。此外,在未从第I膜(15)剥去保护膜(17)的情况下,激光设备(41) (42)以第I膜(15)和保护膜(17)的厚度将第I膜片(10)半切。参照图3,说明将第I膜片(10)半切成长方形的操作。首先,暂时停止第I搬送部(30)的搬送驱动,第I膜片(10)的搬送方向的移动停止。然后,在支撑台(48)的吸附腔产生吸引作用,将位于下方的第I膜片(10)吸附固定。此时,架台(46)位于第I膜片(10)的搬送方向的往复范围的下游侧,激光设备
(41)(42)靠近架台(46)的一端。当然,架台(46)也可以位于往复范围的上游侧。当开始半切时,如图3(a)所示,第2激光设备(42)在架台(46)上移动,直到到达开始第I膜片(10)的半切的预定位置。如果第2激光设备(42)来到半切开始预定位置,则进行激光照射而开始半切。如图3(b)所示,第2激光设备(42)在架台(46)上仅移动预先规定的长度,同时进行激光照射而沿宽度方向将第I膜片(10)半切。如此地,成为第I张半切膜的始端边的半切线(19)在第I膜片(10)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接着,如图3(c)所示,第I激光设备(41)在架台(46)上移动,以到达已利用第2激光设备(42)而形成的半切线(19)的开始位置。如果第I激光设备(41)来到半切开始位置,则第I激光设备(41)和第2激光设备(42)进行激光照射而开始半切,如图3(d)所示,架台(46)向着第I膜片(10)的搬送方向上游侧仅移动预先规定的长度,同时沿长度方向半切第I膜片(10)。如此地,第I张半切膜的长度方向的半切线(19) (19)形成于第I膜片(10)上。接着,第I激光设备(41)中断激光照射,如图3(e)所示,退出半切而在架台(46)上移动,并向着第I膜片(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避让。如图3(f)所示,第2激光设备(42)在架台(46)上移动,同时进行激光照射而沿宽度方向半切第I膜片(10),成为第I张半切膜的终端边的半切线(19)形成于第I膜片(10)上。由此,第I膜片(10)的第I张的半切终止。在连续地半切第I膜片(10)的情况下,第2激光设备(42)中断激光照射,支撑台
(48)使吸气腔的内部恢复成大气压而解除第I膜片(10)的吸附固定,放开第I膜片(10)。随后,如图3(g)所示,再次开始第I搬送部(30)的搬送驱动,向着下游侧搬送第I膜片(10),并且架台(46)也向着搬送方向下游侧仅移动相同的距离。此时,已半切的第I膜(15)仍旧添设有隔离层(11)而以带形态被搬送。然后,暂时停止第I搬送部(30)的搬送驱动,并且也暂时停止架台(46)的移动,支撑台(48)再次将位于其下方的第I膜片(10)从隔离层(11)侧吸附固定。随后,如图3(h)所示,第2激光设备(42)以沿宽度方向横切第I膜片(10)的方式在架台(46)上移动。此时,不进行半切。成为第2张以后的始端边的半切线(19)与成为其近前的第I膜片(10)的终端边的半切线(19) 一致。所以,以成为终端边的半切线(19)的两端与第2激光设备(42)和第I激光设备(41)的半切开始位置重合的方式微调整架台(46)和激光设备(41) (42)的位置。由此,在第2张以后的半切中,省略I次第I膜片(10)的宽度方向的半切,而且第I张和第2张经由半切线(19)而邻接,因而能够沿长度方向连续地无浪费地使用第I膜(15)。特别地,由于具有功能性的膜高价,因而具有能够削减膜制品片(2)的制造成本的效果。(剥离部(50))
在来自第I膜片搬送辊(31)的搬送路径上,在半切处理部(40)的下游侧,如图1所示,配备有剥离部(50)。剥离部(50)利用气缸等的驱动机构(图中未显示)而如图4所示地能够上下移动且能够前后移动,具备顶端尖锐的刃(51),在该刃(51)的顶端,半切的第I膜片(10)将其隔离层(11)向着刃(51)侧而卷绕大致半周。此外,与在剥离部(50)剥离第I膜片(10)的时期同步,在剥离部(50)的下方,为了载置目标第I膜(15),移送机构(7)的贴合台(63)待机。刃(51)在顶端使第I膜片(10)大角度地反转,使隔离层(11)从第I膜(15)分离。第I膜(15)由于具有刚性,因而不能大角度地反转,而是从隔离层(11)剥离,向在下方待机的贴合台(63)下降。关于刃(51)的后退移动引起的第I膜(15)的剥离和向贴合台(63)的载置,在(移送机构(7))的项中说明细节。从第I膜(15)剥离的隔离层(11)被隔离层回收辊(33)卷取并回收。如此地,在第I膜片处理机构(3)中,利用第I膜片搬送辊(31)而从上游侧将第I膜片(10)以带状的形态供给,在半切处理部(40),将第I膜片(10)半切成规定的大小和形状,在剥离部(50),从隔离层(11)将目标第I膜(15)剥离而送出至贴合台(63),利用隔离层回收辊(33)而卷取并回收隔离层(11)。此外,也可以较短地裁剪隔离层(11)而代替以隔离层回收辊(33)卷绕状地卷取隔离层(11)。在从第I膜(15)不剥去保护膜(17)的情况下,目标第I膜(15)能够与保护膜(17) —同地被送出至贴合台(63)。(移送机构(7))
如图1所示,移送机构(7)配置成能够往复于第I膜片处理机构(3)的剥离部(50)和第2膜片处理机构(5)的贴合站(80)之间,并包含将切断成目标大小和形状的第I膜(15)吸附、支承而交接的贴合台(63)和在剥离部(50)和贴合站(80)之间移动引导贴合台(63)的移送台(71)。如图1和图5所示,贴合台(63)被移送台(71)支撑。如图4乃至图6所示,在贴合台(63)的内部,配备有检测刃(51)的顶端和第I膜片(10)的侧缘部的位置检测传感器(62) (64)、吸附固定第I膜(15)的吸附体(68)以及将第I膜(15)按压于第2膜(25)并同时移动的硬橡胶制的粘结辊(67)。在剥离部(50)’第I膜(15)被刃(51)剥离并同时转移而载置于贴合台(63)上。第I膜(15)作为第I膜片卷(18)而以卷绕状态被保管,因而如果载置于贴合台
(63)上,则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缘部有可能向卷绕的方向卷起,因而第I膜(15)必须平面状地吸附固定于贴合台(63)上,防止卷起。如图5所示,贴合台(63)的上表面开口,在该开口部分,张紧设置了具有通气性的平板的网筛(61)。网筛(61)在将规定的张力施加于贴合台(63)的开口部分的四角的状态下张紧设置。如果将第I膜(15)载置于网筛(61),则有时候网筛(61)因第I膜(15)的重量而挠曲变形。为了防止该挠曲变形,遍及网筛(61)的两端而延伸的5只吸附体(68)从下方支撑网筛(61)。吸附体(68)的数目优选为多个,但是不特别地限定该数目。各吸附体(68)升降自如地被气缸(66)支撑,并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为了防止网筛(61)的挠曲变形而上升的支撑位置和下降而作为粘结辊(67)的水平移动轨迹的外侧的退避位置之间往复位移。该往复位移由每个吸附体(68)个别地实行。如图5所示,吸附体(68)具有5个吸附具(69),这些吸附具(69)以一定间隔配置在接触于网筛(61)的上表面。如图4和图6所示,吸附具(69)经由控制阀(图中未显示)等而连接于真空源(65),使负压作用于吸附具(69)的内部,使第I膜(15)吸附于网筛
(61)的上表面,或使吸附具(69)的内部恢复成大气压,将吸附于网筛(61)的上表面的第I膜(15)放开。在此,详细地说明在剥离部(50)将第I膜(15)从已半切的第I膜片(10)剥离而载置在贴合台(63)的网筛(61)上的操作。在剥离时,如图4(a)所示,贴合台(63)在剥离部(50)的刃(51)的下方待机。刃
(51)将已半切的第I膜片(10)卷起,并使该第I膜片(10)从贴合台(63)上的网筛(61)隔开一定距离的高度L而相对。在贴合台(63)的内部,在应当确认作为预先规定的大小的第I膜片(10)的始端边和终端边的半切线(19) (19)的位置,分别配备了位置检测传感器(62) (64)。然后,第I搬送部(30)进行搬送驱动而调整第I膜片(10)的位置,使得第I张的始端边的半切线(19)出现于刃(51)的顶端。如果位置检测传感器(62)确认第I膜片(10)的始端边的半切线(19)出现于刃
(51)的顶端,则使第I搬送部(30)的搬送驱动停止。在停止搬送驱动之后,如图4(b)所示,刃(51)与卷起的第I膜片(10) —同地下降,直到第I膜片(10)接触于网筛(61)为止。此时,搬送方向下游侧的吸附体(68)上升,从下方支撑网筛(61),并且处于利用负压作用而能够从吸附具(69)经由网筛(61)吸附第I膜(15)的状态。因此,半周地卷绕刃(51)的第I膜片(10)如果接触于网筛(61),则被从下方支撑网筛(61)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吸附体(68)吸附于网筛(61)上。随后,如图4(c)所示,使隔离层回收辊(33)旋转,同时刃(51)同步地向搬送方向上游侧开始后退移动。此时,吸附体(68)也与刃(51)的后退移动同步,下降的吸附体(68)以从下方支撑网筛(61)的方式上升,利用吸附具(69)经由网筛(61)而吸引第I膜片(10)。当然,吸附体(68)也可以初始上升而从下方支撑网筛(61),与刃(51)的后退移动同步而吸附具(69)依次地开始吸引。伴随着刃(51)的向搬送方向上游侧的后退移动,第I膜片(10)的第I膜(15)仍旧被吸附体(68)吸附于网筛(61)上而存留,隔离层(11)从第I膜(15)分离而被拉出,并被隔离层回收辊(33)回收。如图4(d)所示,如果搬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检测传感器(64)确认第I膜片(10)的第I张的终端边(第2张的始端边)的半切线(19)出现于刃(51)的顶端,则停止刃(51)的后退移动和隔离层回收辊(33)的搬送驱动。随后,如图4(e)所示,刃(51)仅上升高度L。搬送方向上游侧的吸附体(68)利用吸附具(69)经由网筛(61)而吸引第I膜片(10),因而在终端边的半切线(19),第I膜(15)从隔离层(11)分离而载置在网筛(61)上。如此地,目标第I膜(15)从已半切的第I膜片(10)被剥离而载置在贴合台(63)的网筛(61)上。而且,吸附体(68)利用吸附具(69)经由网筛(61)而吸附固定第I膜(15),因而第I膜(1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不可能向卷绕的方向卷起。在从已半切的第I膜片(10)将第2张以后的第I膜(15)剥离而载置于网筛(61)上的情况下,返回图4(a)的工序,重复上述操作。如图1所示,移送机构(7)还具备移送台(71),该移送台(71)利用马达(图中未显示)等的操作机构而能够往复移动于剥离部(50)和贴合站(80)之间。如图1和图5所示,移送台(71)在上侧支撑贴合台(63),利用马达(图中未显示)等的操作机构而能够使贴合台(63)绕着通过上表面的大致中心的旋转轴(79)回旋。移送台(71)利用车轮(73)的转动而以高速(500mm/秒)在敷设于剥离部(50)和贴合站(80)之间的导轨(75)上行驶。为了将如上所述地被切断、载置的目标第I膜(15)交付至第2膜片处理机构(5),贴合台(63)仍旧将第I膜(15)吸附固定于网筛(61)上,并被移送台(71)支撑而在剥离部(50)和贴合站(80)之间移动,并且,在移动途中或移动前后的适当时机,贴合台(63)例如以0.002度的高精度的单位而回旋控制成任意的角度,相对于第2膜(25)而控制第I膜(15)的用于对位的朝向。移送台(71)为了使沿第I膜片(10)的搬送方向载置的第I膜(15)以与第2膜片(20)的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与第2膜(25)贴合,也能够在移动途中或移动前后的适当时机使贴合台(63)回旋90度。(第2膜片处理机构(5))
如图1所示,第2膜片处理机构(5)包含第2搬送部(90)和贴合站(80),该第2搬送部(90)将第2膜片(20)以超长带的形态搬送,该贴合站(80)为了使第2膜片(20)与第I膜(15)相对而吸附固定第2膜片(20)并升降。此外,第2膜片(20),在被运送至贴合站(80)为止的期间预先剥去保护膜(27)。(第2 搬送部(90))
第2搬送部(90)具备第2膜片搬送辊(91)和制品片回收辊(93),该第2膜片搬送辊
(91)将使第2膜片(20)成卷绕状态的第2膜片卷(28)以带状的形态搬送,该制品片回收辊(93)将膜制品片(2)以卷绕状态卷取并回收。第2膜片搬送辊(91)和制品片回收辊(93)是被马达等沿搬送方向及其反方向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在第2膜片搬送辊(91)和制品片回收辊(93)之间,配备有导向辊和和调整辊
(95),构成为以适当的张力对第2膜片(20)的供给动作起作用。(贴合站(80))
在第2膜片搬送辊(91)的下游侧,配备有贴合站(80)。如图1所示,贴合站(80)配置于移送机构(7)的移动路的上方,如图7所示,具有从隔离层(21)侧吸附固定第2膜片(20)的升降台(81)。升降台(81)升降自如地被气缸等支撑。第2膜片(20)以通过升降台(81)的正下方的方式被搬送。如图6所示,在升降台(81)与第2膜片(20)相对的侧,设有吸气腔(85),吸气腔(85)的内部连通至真空源(86)。通过切换设于通向真空源(86)的通路的中途的控制阀(图中未显示),使得负压作用于吸气腔(85)的内部,将第2膜片(20)的隔离层(21)侧吸附于升降台(81)的下表面,以及使吸气腔(85)的内部恢复成大气压,从升降台(81)的下表面放开第2膜片(20)。如图6和图7所示,升降台(81)为了光学地检测位于下方的第2膜(2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部,还在三个角配备了能够移动的CCD摄像机(87) (88) (89)。此外,如此的CCD摄像机(87) (88) (89)也可以配备于贴合台(63)。参照图1和图6,说明将第I膜(15)贴合在第2膜片(20)上的第2膜(25)的操作。在贴合前的贴合站(80),如图6(a)所示,升降台(81)位于上升位置,在吸气腔
(85)的下方,第2片(20)将第2膜(25)向下地露出并被间歇地搬送而待机。在升降台
(81)的下方,移送台(71)在导轨(75)上移动而被运送至贴合站(80),贴合台(63)与升降台(81)相对,在其网筛(61)上,吸附固定了规定的大小和形状的第I膜(15)。在贴合台(63)的内部,粘结辊(67)如上所述地配备于网筛(61)的下方,粘结辊
(67)能够沿第2膜(25)的搬送方向往复移动,并且为了上压网筛(61)而能够升降。在贴合前,粘结辊(67)位于第2膜片(20)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当然,粘结辊(67)也可以位于第2膜片(20)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在贴合开始时(图6(a)),与第I膜(15)的端缘相对应的第2膜片(20)的部分位于升降台(81)的下方。然后,升降台(81)使负压作用于吸气腔(85)的内部,从隔离层(21)侧吸附固定第2膜片(20)。在吸附固定第2膜片(20)后,如图6(b)所示,升降台(81)与吸附固定的第2膜片(20) —同地向着贴合台(63)下降,隔开涂布于第2膜(25)的粘结剂层(26)和第I膜
(15)不接触地相对的微小的间隙而与贴合台(63)相对。基于膜(15) (25)的厚度和弹性模量而适当选择间隙的大小。伴随着升降台(81)的下降,以第2膜片(20)不被过度地拉伸的方式,控制第2搬送部(90)适当旋转。如果升降台(81)与贴合台(63)隔开间隙而相对,则升降台(81)内部的CCD摄像机(87) (88) (89)沿第2膜片(2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在升降台(81)内移动,检测吸附固定于贴合台(63)的第I膜(15)和吸附固定于升降台(81)的第2膜(25)的位置偏移。为了根据所检测的位置偏移而将两膜片(15) (25)高精度地对位,移送台(71)微调整贴合台(63)的回旋角度和位置。具体而言,第2膜片(20)如图7(a)、(b)所示,第2膜(25)添设于滚花加工的透明的原料的隔离层(21)上,第2膜(25)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隔离层(21)的宽度方向的长
度更窄。所以,升降台(81)内部的CCD摄像机(87) (88) (89)能够识别第2膜(2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部,因而移送台(71)微调整贴合台(63)的回旋角度和位置,使得已切断的第I膜(1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部收纳于以超长带的形态被搬送的第2膜(2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部内。此外,由于第2膜(25)沿搬送方向连续地延伸,因而只要第I膜(1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部收纳于第2膜(2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部内,那么就不必进行第2膜(25)的长度方向的第I膜(15)的对位。通过移送台(71)如此地微调整贴合台(63)的回旋角度和位置,从而能够使第I膜(15)和第2膜(25)在没有位置偏移的状态下正对。在第I膜(15)和第2膜(25)隔开微小的间隙而沿上下方向正对的状态下,如图6(c)所示,第2膜片(20)的搬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吸附体(68a)解除吸引,下降至作为粘结辊(67)的移动轨迹的外侧的退避位置。与此同步地,粘着辊(67)上升并经由网筛(61)而向着第2膜(25)上压第I膜(15),第I膜(15)在粘结始端被按压于第2膜(25)。由此,被按压的第I膜(15)经由粘结剂层(26)而被按压粘结在第2膜(25)。接着,如图6(d)和6(e)所示,向着第2膜片(20)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吸附体(68b)乃至吸附体(68e)依次地解除吸引,从支撑位置依次地下降至退避位置。与此同步地,粘结辊(67)向着位于第2膜片(20)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第I膜(15)和第2膜(25)的粘结终端而将第I膜(15)按压于第2膜(25)并同时移动。通过粘结辊(67)的移动如此地与吸附体(68)的下降同步,从而利用粘结辊(67)的按压作用和离粘结辊(67)最近的位置的吸附体(68)的吸附解除,能够将第I膜(15)向着搬送方向下游侧而按压粘结于第2膜(25)。因此,能够利用粘结辊(67)的移动来使夹入在第I膜(15)和涂布于第2膜(25)的粘结剂层(26)的空气逸出,能够使膜(15) (25)彼此贴合并一体化且不将气泡封入膜(15) (25)间。如果粘结辊(67)的移动到达粘结终端,则两膜(15) (25)的全面的贴合终止。如果贴合终止,则如图6(f)所示,粘结辊(67)下降而收纳于第2膜片(20)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然后,升降台(81)上升,在其下表面,吸附固定了贴合有第I膜(15)的第2膜片(20)。升降台(81)接着使吸气腔(85)的内部恢复成大气压而解除吸引,从吸气腔(85)的下表面放开第2膜片(20)。第2搬送部(90)间歇旋转I节距的程度,使得位置不偏移而贴合的第I膜(15)和第2膜(25)在制品片回收辊(93)作为图7(a)和图7(b)所示的卷绕状的膜制品片(2)被回收。每次贴合第I膜(15),第2膜(25)以第I膜(15)的长度的程度间歇地被搬送,返回图6(a)的状态。移送机构(7)从贴合站(80)向着剥离部(50)移动,进入接受从剥离部
(50)送出的第I膜(15)的准备。然后,在剥离部(50),新的第I膜(15)吸附固定于贴合台(63)上,移送机构(7)被运送至贴合站(80),从图6 (a)的状态重复上述操作。此外,膜(15) (25)彼此的贴合,即使不使用粘结辊(67),例如,也可以在图6(b)的状态下使吸附体(68)的内部恢复成大气压而解除第I膜(15)的吸附固定,使第I膜(15)升起而贴合于第2膜(25)。关于这样地将第I膜(15)和第2膜(25)贴合而获得的膜制品片(2),由于没有膜的卷绕癖性的影响,也能够消除气泡的困入,因而大尺寸的膜的贴合也变得可能,如图7(a)和图7(b)所示,能够使第I膜(1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W为最大1300mm并使第I膜(15)间的距离D为0.5mm以下。特别地,由于能够使膜(15)间的距离D小,因而具有能够沿长度方向无浪费地使用第2膜(25)并能够削减膜制品片(2)的制造成本的效果。当然,也可以不使贴合后的膜制品片(2)为卷绕状并回收,保持原样而向着将膜制品片(2)冲裁成开纸体形状的其他工序搬送。此外,本发明的各部构成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变形。例如,也可以改变将第I膜(15)和第2膜(25)贴合的上下方向的朝向,伴随于此而改变贴合台(63)和升降台(81)的朝向。另外,也可以将第2膜片(20)置于第I搬送部(30)而搬送并半切,将第I膜片(10)置于第2搬送部(90)而搬送,将第I膜(15)和第2膜(25)贴合。在该情况下,在第2膜片(20)中,粘结剂层(26)能够配置在隔离层(21)和第2膜(25)之间。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用作贴合装置,该贴合装置使得用于膜彼此的贴合的对位容易,即使是大尺寸的膜彼此,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贴合处理。符号说明
(1)膜贴合装置
(2)膜制品片
(3)第I膜片处理机构
(5)第2膜片处理机构
(7)移送机构
(10)第I膜片
(20)第2膜片
(30)第I搬送部
(40)半切处理部
(50)剥离部
(63)贴合台
(71)移送台
(80)贴合站 (90)第2搬送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贴合装置,将膜彼此贴合,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I搬送部,搬送在超长的第I膜的一方的表面添设了隔离层的带状的第I膜片; 第2搬送部,搬送在超长的第2膜的一方的表面添设了隔离层的带状的第2膜片; 半切处理部,从第I膜片保留隔离层而仅将第I膜半切成规定的大小和形状; 剥离部,利用刃将已半切的第I膜片的隔离层反转,将第I膜从隔离层剥离; 移送机构,具备贴合台和移送台,该贴合台具有将所剥离的第I膜吸附固定的吸附体,该移送台支撑该贴合台,并在所述剥离部与第I膜和第2膜的贴合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该移送机构引导所述贴合台,使得吸附固定于所述贴合台的第I膜与第2膜正对;以及 贴合站,具备保持第2膜片并同时上下移动的升降台,在所述贴合位置,使所保持的第2膜片相对于吸附固定在所述贴合台的第I膜而接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 第I膜在与隔离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添设保护膜, 所述半切处理部保留隔离层而将第I膜和保护膜半切成所述规定的大小和形状, 所述剥离部将已半切的第I膜和保护膜从隔离层剥离, 所述贴合台具有将所剥离的第I膜和保护膜吸附固定的吸附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贴合装置,在将第I膜吸附固定的所述贴合台的面,张紧设置了具有通气性的平板的网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所述贴合台的所述吸附体从下游端依次解除第I膜的吸附固定,使第I膜升起而接触于第2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所述贴合台具备粘结辊,该粘结辊能够将第I膜相对于经由间隙而正对的第2膜从粘结始端向着粘结终端按压并同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装置,与所述粘结辊从粘结始端向着粘结终端移动同步地,所述吸附体能够从所述粘结辊的移动轨迹退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 所述升降台和所述贴合台的一方具备摄像机,该摄像机光学地检测应当在所述贴合位置正对的第I膜和第2膜的偏移, 根据所检测的所述偏移,所述移送台引导所述贴合台,使得第I膜和第2膜正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所述刃进行上下移动和前后移动,将第I膜剥离而向所述贴合台载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所述移送台使所述贴合台绕着通过支撑所述贴合台的面的大致中心的旋转轴回旋,使第I膜与第2膜正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所述半切处理部具备激光切断第I膜的激光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所述贴合站保持将隔离层添设于第2膜的超长带的形态而吸附保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膜贴合装置。提供了一种连续地将膜彼此贴合的贴合装置,具备第1搬送部、第2搬送部、半切处理部、剥离部、移送机构以及贴合站,该第1搬送部搬送第1膜片,该第2搬送部搬送第2膜片,该半切处理部从第1膜片保留隔离层而仅将第1膜半切成规定的大小和形状,该剥离部利用刃将已半切的第1膜片的隔离层反转而剥离第1膜,该移送机构具有贴合台和移送台,该贴合台具有将所剥离的第1膜吸附固定的吸附体,该移送台支撑贴合台,并在剥离部与第1膜和第2膜的贴合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该移送机构引导贴合台,使得第1膜与第2膜正对,该贴合站在贴合位置使所保持的第2膜相对于吸附固定在贴合台的第1膜接近或远离。
文档编号B32B7/00GK103192557SQ2012105891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林田学 申请人:淀川惠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