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84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包括:内钢带层、外钢带层和设置在所述内钢带层、外钢带层之间的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缓冲层和设置在所述缓冲层内部的多根细钢丝,所述缓冲层由玻璃纤维和粘结树脂组成,所述内钢带层和外钢带层的厚度相同。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强度高,能够有效增强电缆的机械强度,使得电缆不易被挖断。
【专利说明】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钢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
【背景技术】
[0002]钢带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用的比较多的一种钢材。钢带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电缆、建筑、包装等各行各业,其中,钢带在电缆行业中被普遍使用,用作铠装层来保护缆芯,电缆在埋地使用时,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抗挖断性能,现有的这种铠装钢带的强度不够高,不能满足铠装电缆的高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强度高,能够有效增强电缆的机械强度,使得电缆不易被挖断。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包括:内钢带层、外钢带层和设置在所述内钢带层、外钢带层之间的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缓冲层和设置在所述缓冲层内部的多根细钢丝,所述缓冲层由玻璃纤维和粘结树脂组成,所述内钢带层和外钢带层的厚度相同。
[0005]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细钢丝的直径为0.5^1.5mm。
[0006]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根细钢丝之间等间距设置,间距小于等于3mm ο
[0007]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钢带层为热轧钢带。
`[0008]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钢带层为热轧钢带。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强度高,能够有效增强电缆的机械强度,使得电缆不易被挖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内钢带层,2、外钢带层,3、缓冲层,4、细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包括:内钢带层1、外钢带层2和设置在所述内钢带层1、外钢带层2之间的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缓冲层3和设置在所述缓冲层3内部的多根细钢丝4,所述缓冲层3由玻璃纤维和粘结树脂组成,所述加强层的设置,有效增强了本发明的强度,将本发明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绕包在电缆上,能够使得电缆不易被挖断。
[0014]所述内钢带层I和外钢带层2的厚度相同。
[0015]所述细钢丝4的直径为0.5?1.5mm。
[0016]所述多根细钢丝4之间等间距设置,间距小于等于3mm。
[0017]所述内钢带I层为热轧钢带。
[0018]所述外钢带层2为热轧钢带。
[0019]本发明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强度高,能够有效增强电缆的机械强度,使得电缆不易被挖断。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钢带层、外钢带层和设置在所述内钢带层、外钢带层之间的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缓冲层和设置在所述缓冲层内部的多根细钢丝,所述缓冲层由玻璃纤维和粘结树脂组成,所述内钢带层和外钢带层的厚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钢丝的直径为0.5?L 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细钢丝之间等间距设置,间距小于等于3_。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带层为热轧钢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高强度铠装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带层为热轧钢带。
【文档编号】B32B17/04GK103489517SQ201310483822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沈敬栋 申请人:江苏昊达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