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用座椅和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14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婴儿车用座椅和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车用座椅和婴儿车。被安装在婴儿车(10)上的婴儿车用座椅(50)具备布状材料(70),该布状材料具有构成表面(70a)的第一面料(71)、无纺布(72)、被配置在第一面料(71)和无纺布(72)之间的棉(73)。
【专利说明】婴儿车用座椅和婴儿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婴儿车用座椅和具有该座椅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0002]公知有一种婴儿车,例如日本国JP2004 - 231059A所公开的那样,该婴儿车具有婴儿车主体和安装在婴儿车主体上的婴儿车用座椅。婴儿车用座椅主要使乘坐在婴儿车上的婴幼儿舒适地落座在婴儿车主体上并保护婴幼儿。因此,座椅不仅被要求具有缓冲性,还被强烈要求具有透气性。在图7和图8中,图示了现有座椅的层结构的一个示例。图7所不的座椅550具有构成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的表面料581、构成与表面料581相反侧的表面的背面料585、被配置在表面料581和背面料585之间且具有透气性的聚氨酯583。
[0003]在图7所示的座椅550内,构成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的表面料581能够使用透气性和耐久性优异的拉歇尔经编针织物(raschel)面料等。另一方面,构成与婴幼儿相反侧的表面的背面料585可以使用视觉上使人联想到透气性的网状(mesh)材料。然而具有透气性的聚氨酯583价格较高。此外,从防止聚氨酯583因摩擦而产生的劣化、更具体而言防止聚氨酯583的破碎等的观点出发,背面料585需要使用网眼比较细且价格比较高的网状材料。即,虽然图7所示的座椅的缓冲性和通气性比较优异,但从座椅和婴儿车的制造成本观点出发,最好不采用这种座椅。
[0004]另一方面,在图8所不的座椅650中,作为被夹在表面料681和背面料685间的胆料,使用了价格低廉的棉。但是由于背面料685需要防止棉683的跑出和棉683的破碎等,因此背面料685不能使用网状材料。实际上,透气性非常低的耐撕裂(rip-stop)面料等作为背面料685来使用。因此,婴儿车的使用者(监护者)在视觉上不具有对于透气性的安心感,在这一点上,商品欠缺吸引力。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性和透气性优异且廉价的婴儿车用座椅、以及具有该座椅的婴儿车。
[0006]本发明的婴儿车用座椅是一种被安装在婴儿车上的婴儿车用座椅,具备布状材料,该布状材料具有构成表面的第一面料、无纺布、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面料和所述无纺布之间的棉。
[0007]在本发明的婴儿车用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第一面料构成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
[0008]在本发明的婴儿车用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布状材料还具有构成与所述第一面料相反侧的表面的第二面料。
[0009]在本发明的婴儿车用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第二面料由网状材料构成。
[0010]在本发明的婴儿车用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布状材料为仅由所述第一面料、所述棉、所述无纺布以及所述第二面料构成的层叠体。
[0011]在本发明的婴儿车用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布状材料还具有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面料和所述棉之间的第二无纺布,所述第一面料由网状材料构成。
[0012]在本发明的婴儿车用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还具有与所述布状材料连接的第二布状材料,所述第二布状材料具有构成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的第三面料、构成与所述第三面料相反侧的表面的第四面料、被配置在所述第三面料和所述第四面料之间的棉。
[0013]在本发明的婴儿车用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至少具备:座面部;靠背部,其与所述座面部连接,所述座面部和所述靠背部中的至少一方由所述布状材料构成。
[0014]在本发明的婴儿车用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还具备位于所述座面部和所述靠背部的至少侧方的、侧壁部,所述侧壁部由第二布状材料构成,所述第二布状材料具有构成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的第三面料、构成与所述第三面料相反侧的表面的第四面料、被配置在所述第三面料和第四面料之间的棉。
[0015]在本发明的婴儿车用座椅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二布状材料是由所述第三面料、所述棉和所述第四面料构成的层叠体。
[0016]本发明的婴儿车具备:具有所述任一种特征的婴儿车用座椅、和支承所述座椅的婴儿车主体。
[0017]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婴儿车主体具有支承所述婴儿车用座椅的底板、和支承所述底板的支承框,
[0018]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有用于透气的透气区域,
[0019]在所述婴儿车用座椅被支承在所述底板上的状态下,所述婴儿车用座椅的所述布状材料的至少一部分面对所述透气区域。
[0020]根据本发明,能够赋予婴儿车用座椅优异的缓冲性和透气性,并能降低该座椅的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且为表图示了具备座椅的婴儿车的立体图。
[0022]图2为图示了婴儿车主体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0023]图3为图示了从婴儿车主体拆下的座椅的俯视图。
[0024]图4为图示了座椅所包括的布状材料的层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0025]图5为图示了座椅所包括的第二布状材料的层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0026]图6为与图4对应的图,且为图示了布状材料的层结构的其另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0027]图7为图示了现有座椅的层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0028]图8为图示了现有座椅的层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0]图1至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婴儿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1图示了婴儿车的整体结构。图示的婴儿车10具有可折叠的婴儿车主体11、和安装在婴儿车主体11上的座椅50。图2在拆下座椅50后的状态下图示了婴儿车主体11。图3图示了座椅50。图示的婴儿车主体11包括:具有一对前腿22和一对后腿24的框架部20、以及以可摇动的方式与框架部20相连接的手推握柄36。在婴儿车主体11的各个前腿22的下端保持有车轮(前轮)16,在婴儿车主体11的各个后腿24的下端保持有车轮(后轮)18。
[0031]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主体11中,握柄36能够相对于框架部20进行摇动。握柄36能够被固定在图1中实线所示的背面推扶位置(后方位置)、和未图示的对面推扶位置(前方位置)。使握柄36相对于框架部20可摇动的结构可以已知的结构,例如,可采用JP2008 - 254688A公开的结构。
[00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婴儿车主体11像广泛普及的那样,为座椅50的靠背部57的倾斜角度可变化的结构,即被构成为能够后躺。座椅50使用后述那样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能够随着婴儿车主体11的后躺动作而变形。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婴儿车主体11被构成为,能够以座椅50的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相互接近的方式折叠。首先,主要参照图2对婴儿车主体11的结构的一个具体示例进行说明。然后,再详细说明座椅50。
[0033]婴儿车主体11 (婴儿车10)整体上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心面为中心,大致成为对称的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框架部20具有被分别左右配置的一对前腿22、分别左右配置的一对后腿24、分别左右配置的一对扶手28、分别左右配置的一对第一联接件26。前腿22的上方端部和后腿24的上方端部可转动(可摇动)地连接到被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扶手28上。另外,第一联接件26的上方部分可转动(可摇动)地连接到被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扶手28的后方部分上。
[0034]框架部20还具有连结左前腿22和左第一联接件26的左第二联接件32、连接右前腿22和右第一联接件26的右第二联接件32。各个联接件32将其前方部分可转动地连接到前腿22的中间部分,并将其后方部分可转动地连接到第一联接件26的下方部分上。此夕卜,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各个联接件32由如下部件构成,即,U字状的座面部支承框41在前腿22和后腿24之间延伸的部分、与座面部支承框41的该部分连接且可转动地与前腿22连接的连接件33、被座面部支承框41的该部分的后方端部保持且可转动地与第一联接件26连接的框连接件43构成。
[0035]另外,框部20还具有连结左后腿24和左第一联接件26的左第三联接件34、以及连结右后腿24和右第一联接件26的右第三联接件34。各个第三联接件34的一部分以可转动(可摇动)的方式与后腿24的中间部分相连接,另一部分可转动地与第一联接件26的下方部分相连接。
[0036]握柄36以可摇动的方式与由这种结构组成的框架部20连接。握柄36的U字两端部以可转动(可摇动)的方式与对应侧的第三联接件34连接。另外,作为沿婴儿车10的横向(宽度方向)延伸的部件,设置有连结在一对前腿22之间的脚踏板17、和连结在一对后腿24之间的后方连结件19。此外,握柄36相对于第三联接件34的转动轴线(摇动中心)与第三联接件34和第一联接件26的转动轴线、以及第一联接件26和第二联接件32的转动轴线一致。
[0037]图示的婴儿车主体11具有用于支承座椅50的座椅支承机构40。座椅支承机构40具有通过框连结件43而以可摇动的方式与上述座面部支承框41相连接的靠背部支承框42、和展开设在座面部支承框41和靠背部支承框42上的底板44。靠背部支承框42与座面部支承框41相同,具有将两端连接在框连结件43上的U字状的形状。
[0038]上部板46以可摇动的方式被支承在靠背部支承框42的上端部分上。该上部板46位于远离框连结件43的上方侧。另外,在上部板46和左右框连结件43之间分别设置有左右侧部板45。侧部板45作为联接件而发挥功能,在靠背部支承框42相对于座面部支承框41而被放倒的情况下,使上部板46从靠背部支承框42立起。另一方面,在靠背部支承框42相对于座面部支承框41而立起的情况下,以上部板46大致沿着由靠背部支承框42划分形成的面延伸的方式使上部板46倾倒。左右侧部板45和上部板46与座面支承框41和靠背部支承框42 —起构成座椅支承机构40。
[0039]此外,在靠背部支承框42的背面侧配置有被固定在左右第一联接件26上的后躺调节带48。而且,通过调节后躺调节带48的长度,能够调节对座椅50的靠背部57进行支承的靠背部支承框42相对于对座椅50的座面部55进行支承的座面部支承框41的倾斜角度,即,能够调节后躺角度。
[0040]具有如上所述的整体结构的婴儿车10通过使各个结构部件相互转动而能够折叠。具体而言,通过将被配置在背面推扶位置上的握柄36向后上方提升,然后向下方压下,从而使第三联接件34相对于后腿24在图2中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伴随着该操作,扶手28和第二联接件32相对于第一联接件26在图2中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通过该操作,使得从侧面观察使,握柄36和前腿22接近并大致平行地被配置,同时握柄36的配置位置被降低。在该折叠动作时,座面部支承框41和靠背部支承框42相互接近,其结果为,随着婴儿车主体11的折叠动作,座椅50的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相互接近。通过以上方式,能够折叠婴儿车10 (婴儿车主体11),从而能够使婴儿车10沿着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另一方面,将婴儿车10 (婴儿车主体11)从折叠状态展开时,只要按照与上述折叠操作相反的顺序来操作即可。
[0041]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相对于婴儿车10、婴儿车主体11和座椅50的“前”、“后”、“上”和“下”的用词在未特别指示的情况下,意味着以坐在展开状态的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为基准的“前”、“后”、“上”和“下”。因此,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相当于连接图1和图2中纸面的左下和右上的方向。而且,只要未特别限定,则“前”是指坐车的婴幼儿的面向侧,图1中的纸面的左下侧成为婴儿车10的前侧。另一方面,婴儿车10的“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方向正交并与婴儿车10的接地面正交的方向。在婴儿车的接地面是水平面的情况下,“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另外,“横向”和“宽度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均正交的方向。此外,“右”和“左”分别意味着以乘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为基准的横向或宽度方向中的“右”和“左”。
[0042]接下来,主要参照图1和图3至图5,对被支承在婴儿车主体11上的座椅5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座椅50整体上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心面为中心,大致成为对称的结构。
[0043]如图1和图3所示,座椅50具有座面部55、与座面部55连接并位于座面部55的后方的靠背部57、位于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的至少侧方的侧壁部53。座面部55主要支承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的臀部。另一方面,靠背部57被配置在面对婴幼儿脊背的位置上。侧壁部53包括从座面部55向两侧延伸出的左右第一侧部60、和从靠背部57延伸出的左右第二侧部67。另外,座椅50还具有上方部69,上方部69被连接在靠背部57中远离座面部55的上方的位置上。如图3所示,上方部69连结着左右第二侧部67,并作为头枕来发挥功能。
[0044]当考虑清洗座椅50时,座椅50最好能够以可从婴儿车主体11上拆下的方式被固定。座椅50在婴儿车主体11上的固定使用被安装在座椅50的各个位置上的按钮等公知的固定件来实现。
[0045]如上所述,座面部55主要由座椅支承机构40的座面部支承框41和被保持在座面部支承框41上的底板44支承。如图3所示,座面部55在平面观察时大致成为下述平面形状,即,将梯形形状和沿着长轴分割椭圆而获得的半椭圆形状以梯形的宽大的下底和半椭圆的长轴相连接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平面形状。如图3所示,座面部55在由梯形形状的狭窄的上底构成的后缘部处,与靠背部57相连接,另外,在由梯形形状的一对侧边构成的一对侧缘部处,与各自对应侧的第一侧部60相连接。
[0046]另一方面,靠背部57主要由座椅支承机构40的靠背部支承框42和被保持在靠背部支承框42上的底板44支承。如图3所示,靠背部57在平面观察时大致成为以将矩形形状的一条短边变为曲线状的方式进行倒角而成的形状。靠背部57以被整形为该曲线状的缘部从座面部55向后方或上方远离的方式被配置。
[0047]靠背部57在由矩形形状的另一条短边构成的下缘部处与座面部55的后缘部相连接。靠背部57和座面部55例如通过缝合的方式而相互连接,在此情况下,靠背部57和座面部55的连接位置通过线状延伸的缝制线而被划分形成。伴随着婴儿车主体11的后躺动作和折叠动作,座椅50的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相互接近。此时,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以由缝制线构成的线状的连接部位作为摇动轴线来进行相对摇动。
[0048]各个第二侧部67被连接在靠背部57的直线状的一对侧缘部上。另外,在靠背部57的曲线状的上缘部,连接有作为头枕来发挥功能的上方部69。一对第二侧部67被座椅支承机构40的侧部板45支承,上方部69被座椅支承机构40的上部板46支承。在图3所不的不例中,一对第二侧部67和上方部69由相同的材料一体构成。在该不例中,一对第二侧部67和上方部69例如通过缝合的方式与靠背部57相连接。在此情况下,第二侧部67和上方部69与靠背部57的连接部位由大致U字状延伸的缝制线而被划分形成。
[0049]如上所述,上部板46能够相对于靠背部支承框42而摇动。伴随着上部板46相对于靠背部支承框42的摇动,上方部69以由缝制线构成的线状连接部位作为摇动轴线,相对于靠背部57而摇动。
[0050]另一方面,根据图1和图2能够理解,后躺动作如何,侧部板45均被维持在相对于被靠背部支承框42划分形成的面而立起的状态。因此,无论后躺动作如何,被侧部板45支承的第二侧部67均在倚靠在靠背部57上的婴幼儿的侧方立起。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各个第二侧部67从靠背部57的对应侧的侧缘部的整个区域起延伸数来。第二侧部67在位于婴幼儿头部的侧方的、上方,具有较大的宽度。另一方面,第二侧部67在接近座面部55的下方,具有较窄的宽度,并以不妨碍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的接近的方式构成。
[0051]另外,如图3所示,侧壁部53具有被连接于靠背部57和第一侧部60上的连结部63。在图示的示例中,左侧的连结部63被连接于靠背部57的左侧的侧缘部,右侧的连接部63被连接于靠背部57的右侧的侧缘部。在该示例中,各个连结部63例如通过缝合的方式与靠背部57及对应的第一侧部60连接。在此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各个连结部63和靠背部57的连接部位处,各个连结部63与靠背部57的对应侧的侧缘部以及对应侧的第二侧部67以重叠的方式被缝合。
[0052]此外,从更有效地防止第一侧部60倒进内侧、在宽度方向变形并在宽度方向上变宽的观点出发,优选使连结部63与第一侧部60相比而更容易变形。作为一个示例,可以使用与第一侧部60相比更容易变形的织物来形成连结部63。
[0053]此外,如图3所示,座椅50还具有从第二侧部67以及上方部69的、远离靠背部57的外缘部延伸出的罩70。如图1所示,罩70覆盖着靠背部57、第二侧部67以及上方部69的与婴幼儿相反侧的表面的一部分。
[0054]而且,设置座椅50的主要目的是使乘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舒适地落座在婴儿车主体11上并进行保护。因此该座椅50需要具有柔软性和缓冲性。此外,从不妨碍折叠动作的观点出发,座椅50也被要求具有柔软性和缓冲性。另外,当婴幼儿较长时间坐在座椅50上时,热量和湿气容易滞留在婴幼儿和座椅50之间。因此,座椅50也被要求具有透气性,座椅50采用由如下的层结构组成的布状材料70,以便响应这种要求并获得外观上富有魅力的设计。
[0055]图4图示了布状材料70的结构的一个示例,如图4所示,布状材料70具有构成表面70a的第一面料71、无纺布72、被配置在第一面料71和无纺布72之间的棉73、构成与第一面料71相反侧的表面70b的第二面料7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料71作为表面料来发挥功能,并构成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70a。因此,布状材料70从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70a起依次并列配置了第一面料71、棉73、无纺布72、第二面料75。另一方面,第二面料75作为背面料来发挥功能,构成了与婴幼儿相反侧的表面70b。此外,在以下说明的方式中,虽然使用由第一面料71构成面向婴儿侧的表面70a的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示例。也可以由第一面料构成与婴儿相反侧的表面。
[0056]首先,对第一面料7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料71位于能够与婴幼儿直接接触的区域。因此,第一面料71要求手感出色,还要求高透气性,以便使热量和湿气不会滞留在婴幼儿和第一面料71之间。另外,第一面料71也是构成座椅50的外观的部分,最好设计性优异。作为发挥这种功能的第一面料71,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W拉歇尔经编针织物面料。W拉歇尔经编针织物面料是将具有弹力的某种纤维编织成柱状而制成的,具有透气性高且不易闷热的特性。
[0057]另一方面,为了使婴幼儿舒适地落座并保护婴幼儿,棉73作为将柔软性和缓冲性赋予布状材料70的层发挥功能。此处所谓棉73是指未被捻成线状的状态下的棉。棉73发挥特别优异的柔软性和缓冲性,在市场上能够低价买到。因此,当采用棉73时,能够极大地降低座椅50的制造成本。
[0058]而且,棉73容易破碎,一部分棉有可能从布状材料70的表面跑出。因此,当采用棉73时,必须赋予布状材料70防止棉73破碎和跑出的功能。作为具有这种功能的材料,公知有W拉歇尔经编针织物面料和防撕裂面料。其中,由于W拉歇尔经编针织物面料的透气性优异,因此,如上所述,第一面料71能够采用W拉歇尔经编针织物面料。S卩,通过在第一面料71中采用W拉歇尔经编针织物面料,从而防止棉73从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70a向外部抽出。[0059]另一方面,由于W拉歇尔经编针织物面料是价格高昂的面料,因此当在构成与表面料71相反侧的表面的第二面料75中采用W拉歇尔经编针织物面料时,难以降低座椅51的制造成本。因此,以往,作为第二面料75,采用比W拉歇尔经编针织物面料廉价的防撕裂面料。然而,防撕裂面料的透气性非常低。另外,防撕裂面料是网眼非常细的面料,根本不能联想到透气性。因此,当作为第二面料75来采用防撕裂面料时,如上所述,婴儿车的使用者在视觉上也不会有关于透气性的安心感。
[006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无纺布72位于棉73和第二面料75之间,以便棉73不会从与表面料71相反侧的表面70b向外部抽出。
[0061]无纺布72是公知的、使微纤紧密集合而成的纤维的集合体,更具体而言,是不捻搓纤维,而利用热、机械或化学处理来接合或抱合而成的布。由于无纺布72是纤维的集合体,因此除了确保透气性之外,还能防止棉73跑出。另外,由于无纺布72不捻搓纤维,因此能够在市场上低价买到。因此,通过使无纺布72位于棉73和第二面料75之间,至少不会使布状材料70的制造成本大幅增加,此外,通过像下文所述那样选择第二面料75,与使用由防撕裂面料构成的第二面料(背面料)的情况进行比较,能够使布状材料70的制造成本下降,同时,能够防止棉73从与婴儿相反侧的表面70b向外部抽出的情况。
[0062]另外,由于无纺布72是使微纤紧密集合而成的纤维的集合体,因此具有某种程度的防尘性,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从与婴幼儿相反侧的表面70b进入到布状材料70内的灰尘通向婴儿侧的表面70a。其结果为,还能够在卫生方面保护乘坐在婴儿车上的婴幼儿。
[0063]另外,无纺布72在能够看到的情况下,例如,在从第二面料75的纤维的间隙能够看到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无纺布72实施印刷处理或着色,由此,能够提高座椅50的设计性。
[0064]当这种无纺布72在表面露出时,无纺布72有可能因与底板44或使用者的手摩擦而破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布状材料70具有构成与婴儿相反侧的表面70b且摩擦强度比无纺布72优异的第二面料75。该第二面料75是构成座椅50的外观的部分,最好设计性优异。然而,作为无纺布72,在使用摩擦强度优异且具有充分的耐摩性的类型的无纺布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计第二面料75,而由无纺布72来构成与婴儿相反侧的表面70b。
[0065]如上所述,在以往的座椅中,由于采用棉作为赋予布状材料70柔软性和缓冲性的层,因此为了防止棉的破碎和跑出,不可避免地采用防撕裂面料作为第二面料。因此,在以往的座椅中,第二面料几乎不具有透气性。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棉的破碎和跑出,使上述无纺布72位于棉73和第二面料75之间。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面料75无需为防止棉的跑出的目的而采用防撕裂面料,可采用能够确保优异的透气性的结构。由于第二面料75具有透气性,因而空气容易从与婴幼儿相反侧的表面70b通过并抵达婴幼儿侧表面70a,或者从婴幼儿侧的表面70a通过并抵达与婴幼儿相反侧的表面70b,从而能够大幅度改善落座在座椅50上的婴儿的舒适性。另外,婴儿车的使用者具有视觉上对于透气性的安心感,在此点上,将使其成为富有魅力的商品。
[0066]作为这种第二面料75,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网状材料。尤其是,网状材料的摩擦强度和透气性优异。如上所述,第二面料75无需赋予布状材料70防止棉破碎和跑出的功能。从此点出发,第二面料75也能采用网眼较粗的廉价的网状材料。而且,在采用网状材料作为第二面料75的情况下,由于网状材料的孔可以使人想起透气性,因此使乘坐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监护人具有安心感,在这一点上,婴儿车10将成为富有魅力的商品。[0067]由如上结构构成的布状材料70可用在座椅50的任意部分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由布状材料70构成。如上所述,座面部55与婴幼儿的臀部接触并支承该臀部。靠背部57与婴儿的脊背接触并支承该脊背。通过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的至少一部分由缓冲性和透气性优异的布状材料70构成,最好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双方都由缓冲性和透气性优异的布状材料70构成,从而赋予婴儿车10优异的透气性,由此能够大幅度改善乘坐婴儿车10的婴儿的舒适性。
[0068]另外,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的不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面在婴儿车10的通常使用状态下,面向铅垂方向的下方侧。因此,来自地面的灰尘容易经由不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面进入到布状材料70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的不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面利用由网状材料形成的布状材料70的第二面料75形成,但由于无纺布72与第二面料75邻接地配置,因此也能够有效地防止从由网状材料构成的第二面料75进入到布状材料70内的灰尘朝通向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面。
[0069]另一方面,被形成为一体的第二侧部67和上方部69由图5所不的、与布状材料70连接的第二布状材料80构成。图5中图示了第二布状材料80的结构的一个示例。如图5所不,第二布状材料80具有作为构成面向婴幼儿一侧的表面80a的表面料的第三面料81、作为构成与第三面料81相反侧的表面80b的背面料的第四面料85、配置在第三面料81和第四面料85之间的棉83。即,第二布状材料80从面向婴儿侧的表面80a起依次配置了第三面料81、棉83、第四面料85。其中,第三面料81被构成为,与布状材料70的第一面料71大致相同,由W拉歇尔经编针织物面料构成。另一方面,由于第四面料85邻接棉83而配置,因此由能够防止棉83破裂和跑出的材料构成。在这一点上,与布状材料70的第二面料75有所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面料85,采用与网状材料不同的材料,具体而言,采用防撕裂面料。
[0070]如图1所示,由于一对第二侧部67和上方部69遮挡在婴幼儿的上方,因此也需要保护婴幼儿不受雨水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具有优异的防水性和疏水性的防撕裂面料适合作为第二布状材料80的第四面料85。
[0071]另外,第二侧部67的不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面在横向上朝向两侧外方。S卩,构成第二侧部67的第二布状材料80的第二面料85在婴儿车10的行进中,在横向上在两侧外方暴露。而且,如果该第二面料85由网眼细且滑移性良好的防撕裂面料构成,则在婴儿车10的行进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座椅50的第二侧部67刮在周围的物品上。另外,针对婴儿车10的使用者来说,能够给予视觉上的安心感。
[0072]此外,第一侧部60被保持为从座面部55立起的姿态,从侧方面向乘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儿。在这一点上,能够与婴儿接触的第一侧部60最好使用具有缓冲性的材料来形成。另外,在图示的示例中,希望第一侧部60在不被座椅支承机构40直接支承的条件下,被保持为从座面部55立起的状态。在这一点上,第一侧部60优选为例如,使用用两种面料夹着具有缓冲性的海绵等材料而构成的布材料等的、具有自立性的布材料结构。
[0073]而且,如图2所示,在婴儿车10的底板44上形成有用于透气的透气区域49。透气区域49是底板44中能够确保优异透气性的区域,例如,能够被划分形成为设置有透气孔的区域,或为由网状材料等显示优异透气性的材料构成的区域。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在底板44上形成有多个透气孔,利用底板44中形成有透气孔的区域而形成了透气区域49。在座椅50被支承在底板44上的状态下,透气区域49被形成在底板44中的与座椅50的座面部55面对面的区域、以及底板44中的与靠背部57面对面的区域上。因此,在座椅50被支承在底板44上的状态下,构成座面部55和靠背部57的布状材料70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与透气区域49面对面。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在底板44中形成有透气区域49,因此能够提高座椅50和底板44之间的透气性。另外,在座椅50被支承在底板44上的状态下,座椅50的布状材料70能够透过底板44的透气区域49而被看到。因此,婴儿车10的使用者能够在视觉上具有相对于透气性的安心感。在这一点上,将成为更有魅力的商品。
[0074]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布状材料70,布状材料70具有构成表面70a的第一面料71、无纺布72、配置在第一面料71和无纺布72之间的棉73。在此情况下,利用廉价的棉73,使得布状材料70被赋予优异的柔软性和缓冲性,并能降低布状材料70的制造成本。此外,布状材料70能够通过廉价的无纺布72而在确保了透气性的基础上,防止棉73从与表面料71相反侧的表面70b向外部抽出的现象。由此,即使在布状材料70具有构成与表面料71相反侧的表面70b的、第二面料75的情况下,第二面料75也无需具有防止棉73跑出的功能,从而第二面料75可以选择具有透气性的、廉价的材料。因此,根据具备布状材料70的座椅50,能够赋予婴儿车用的座椅50优异的缓冲性和透气性,并能够降低该座椅50的制造成本。
[0075]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面料71构成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70a。在此情况下,利用无纺布72在确保透气性的基础上,还能防止棉73从与婴儿相反侧的表面70b向外部抽出的现象。由此,即使在布状材料70具有构成与婴幼儿相反侧的表面70b的第二面料75的情况下,第二面料75也可以选择具有透气性的廉价的材料。因此,根据这种方式,在确保了以往几乎不具有透气性的、与婴儿相反侧的表面70b的透气性之外,还能够降低该座椅50的制造成本。
[0076]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布状材料70还具有构成与第一面料71相反侧的表面70b的第二面料75。根据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抑制无纺布72因与使用者的手摩擦或与使用时能够接触的其他部件摩擦而导致的破裂。
[0077]另外,由于第二布料75也可以不具有防止棉破裂和跑出的功能,因此能够通过采用防撕裂面料之外的材料来确保透气性。由于第二面料75具有透气性,使得空气容易从与婴幼儿相反侧的表面70b通过并抵达婴幼儿侧的表面70a,或从婴幼儿侧的表面70a通过并抵达与婴幼儿相反侧的表面70b,由此能够向落座在座椅50上的婴儿提供更多的舒适性。作为这种第二面料75,网状材料是适合的。特别是,网状材料不仅摩擦强度和透气性优异,而且作为第二面料75,如果采用网眼较粗且廉价的网状材料,还能够大幅度降低座椅50的制造成本。此外,网状材料是能够联想到透气性的材料,因此,婴儿车10的使用者具有在视觉上对于透气性的安心感。在这一点上,将成为有魅力的商品。
[0078]另外,根据座椅50的位置,被要求的功能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座面部55以及靠背部57,期望其对婴幼儿发挥优异的缓冲性和透气性,对于第二侧部67和上方部69,期望其发挥保护婴幼儿不受雨水影响的功能。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具备与布状材料70连接的第二布状材料80,第二布状材料80具有构成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80a的第三面料81、构成与婴幼儿相反侧的表面80b的第四面料85、配置在第三面料81和第四面料85之间的棉83。根据这种方式,由于能够将具有与布状材料70不同特性的第二布状材料80部分地应用在座椅50上,因此与仅由布状材料70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赋予对应于座椅50的位置的适合的功能。另一方面,第二布状材料80也通过廉价的棉83而被赋予优异的柔软性和缓冲性。因此,即使座椅50含有第二布状材料80,也不会使座椅50的制造成本增大。
[007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布状材料70是仅由第一面料71、棉73、无纺布72和第二面料75构成的层叠体。根据这种方式,能够非常廉价地构成布状材料70,其结果为,能够大幅度降低座椅50的制造成本。
[008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布状材料80是由第三面料81、棉83和第四面料85构成的层叠体。根据这种方式,能够非常廉价地构成布状材料80,因此,能够大幅度降低座椅50的制造成本。
[0081]改变例
[0082]此外,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以下参照附图对变形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和以下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分,使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008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虽然例示了布状材料70是由第一面料71、棉73、无纺布72和第二面料75构成的层叠体,但布状材料7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示例。图6中图示了布状材料70’的层结构的另一个示例。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布状材料70还具备被配置在第一面料71’和棉73之间的第二无纺布76,第一面料71’由网状材料构成。根据这种方式,利用第二无纺布76,在确保了透气性的基础上,还能防止棉73从面向婴儿侧的表面70a向外部抽出的现象。因此,作为第一面料71,能够使用比拉歇尔经编针织物面料便宜的网状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布状材料70的制造成本。另外,利用第二无纺布76的防尘性,能够有效地抑制灰尘从棉73侧通向婴幼儿侧的表面70a的现象。
[0084]另外,由于第一面料71’由透气性优异的网状材料构成,因此能够舒适地保护落座在座椅50上的婴儿。此外,作为第一面料71’,如果采用网眼比较粗的廉价的网状材料,就能更大幅度降低座椅50的制造成本。
[008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虽然例示了位于婴幼儿侧方的侧壁部53具有从座面部55向两侧延伸出的左右第一侧部60、和从靠背部57延伸出的左右第二侧部67的示例,但侧壁部53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侧壁部可以采用被配置在座面部和靠背部的至少侧方的、自身为已知的任意结构。作为一个示例,侧壁部也可以由被形成为与座面部和靠背部都连接、并从该座面部和靠背部向两侧延伸出来的单一部件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车用座椅,其被安装在婴儿车上,其中, 具备布状材料,该布状材料具有构成表面的第一面料、无纺布、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面料和所述无纺布之间的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座椅,其中, 所述第一面料构成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座椅,其中, 所述布状材料还具有构成与所述第一面料相反侧的表面的第二面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用座椅,其中, 所述第二面料由网状材料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座椅,其中, 所述布状材料还具有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面料和所述棉之间的第二无纺布, 所述第一面料由网状材料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座椅,其中, 还具有与所述布状材料连接的第二布状材料, 所述第二布状材料具有构成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的第三面料、构成与所述第三面料相反侧的表面的第四面料、被配置在所述第三面料和所述第四面料之间的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座椅,其中, 至少还具备: 座面部; 靠背部,其与所述座面部连接, 所述座面部和所述靠背部中的至少一方由所述布状材料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用座椅,其中, 还具有位于所述座面部和所述靠背部的至少侧方的、侧壁部, 所述侧壁部由第二布状材料构成,所述第二布状材料具有构成面向婴幼儿的一侧的表面的第三面料、构成与所述第三面料相反侧的表面的第四面料、被配置在所述第三面料和第四面料之间的棉。
9.一种婴儿车,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用座椅; 支承所述婴儿车用座椅的婴儿车主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婴儿车主体具有支承所述婴儿车用座椅的底板、和支承所述底板的支承框, 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有用于透气的透气区域, 在所述婴儿车用座椅被支承在所述底板上的状态下,所述婴儿车用座椅的所述布状材料的至少一部分面对所述透气区域。
【文档编号】B32B19/00GK103963820SQ201410040059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寺内健, 谷崎雅志 申请人:康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