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清洁喷墨打印机打印头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清洁喷墨打印机打印头的清洁装置,所述喷墨打印机打印头通过将墨滴喷出到记录媒体上进行打印。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过对喷嘴中的墨施加瞬时压力而从形成于打印头喷墨表面的多个喷嘴向记录媒体上喷出墨滴。所述瞬时压力的产生是通过,例如,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元件,如压电元件,或把电能转化为热量的元件。
喷墨打印机通过向记录媒体上喷出墨滴,从而在其上形成多个小点来打印文字和图象。这种喷墨打印机的突出优点在于其能通过从打印头的不同喷嘴中喷出不同颜色的墨水而提供结构相对简单的高质量彩色图象打印机。但是,应该知道喷墨打印机也存在某些典型的问题。
其中一个典型问题是在打印操作期间墨水粘附在打印头的所述喷墨表面或喷嘴上。
当打印机由于长时间、连续使用而温度升高,从而造成喷嘴中或附近的墨水产生气泡时,墨水就粘附在所述喷墨表面或喷嘴上。这些气泡不仅妨碍从所述喷嘴中喷出的墨滴沿预定轨迹飞向记录媒体从而破坏打印质量,而且还会使喷出的墨水形成雾状。雾化的墨水悬浮在喷墨表面的附近,而不是飞向记录媒体,而且雾化墨水的一部分粘附在所述喷墨表面或喷嘴上。
墨水对喷墨表面或喷嘴的粘附即使在所述气泡没有产生时也会发生。例如,喷出墨滴的一部分从记录媒体上弹回并粘附到所述喷墨表面上。
如果打印机长期没有使用,并且粘附墨水残留在所述喷墨表面或喷嘴开口上,喷嘴就会被变干的墨水阻塞。喷嘴一旦被阻塞,因为喷出墨水的量减少或不能喷出墨水,打印质量就会下降或变得不能打印。
仅通过用上述的压电元件或加热元件对干墨施加压力是不能消除干墨对喷嘴的阻塞的。因此,就出现了各种用于防止或消除喷嘴阻塞的方法。
用于防止或消除喷嘴阻塞的典型方法包括加盖、擦拭、吸墨和排放预备墨水(或冲洗)。
在加盖方法中,橡胶盖元件紧密覆盖打印头的喷墨表面,从而防止墨水变干。例如,当喷墨打印机长期不用时,或者在一个打印周期与另一打印周期之间的间歇时间段中,用盖元件覆盖喷墨表面。
在擦拭方法中,在预定的时间或预定的间隔,用类似叶片的构件擦拭打印头的喷墨表面,从而将喷墨表面擦拭干净。
在吸墨方法中,以预定的间隔、时间段或步骤,通过抽吸将墨水从喷嘴上清除。在排放预备墨水或冲洗方法中,通过从喷嘴中冲下墨水而清除,例如,纸张的微小灰尘和/或纤维,以及小的墨水凝块。
应该知道的是,通常将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用于喷墨打印机,从而防止打印头喷嘴的阻塞。
如果进行擦拭处理,应对所述叶片进行清洁从而清除粘附在上面的墨。否则,擦拭不起作用,或者留在叶片上的墨会落下来把打印机弄脏。通常,通过使叶片与墨水吸收器相接触,或利用叶片被弯曲后的回弹而去除残留在叶片上的墨。
通过实施上述方法而防止或清除喷嘴阻塞的装置叫作清洁装置或恢复装置。这种清洁(恢复)装置对于喷墨打印机维持高质量的打印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专利公布No.2726076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中用一个清洁叶片以下述方式对固定在一个托架中的打印头喷墨表面进行擦拭。首先,把打印头移动到打印机打印区域的外面。然后,使清洁叶片抵靠第一打印头的喷墨表面,并且在沿打印头排列的方向上沿喷墨表面移动清洁叶片。在将喷墨表面擦拭干净之后,清洁叶片以下述方式移动一段时间,这种方式使得其顶部在位于记录媒体后面的墨水吸收器上受到擦拭,然后清洁叶片停止运动。接着,打印头返回到打印区域,从而避免与清洁叶片再次接触,然后把清洁叶片移回到其原始位置。
但是,因为需要首先将打印头移出打印区域,以便使用清洁叶片对喷墨表面进行擦拭,然后将打印头移回打印区域,从而使得清洁叶片回到初始位置,而不与打印头相接触,因此上述日本专利公布中所公开的喷墨打印机进行清洁操作需要的时间太长。
日本专利申请临时公开HEI 11-138857公开一种喷墨打印机,其中清洁叶片擦拭打印头的喷墨表面,然后向墨水吸收器移动,从而通过在墨水吸收器上擦拭顶部而清除粘附在其顶部的墨水。墨水吸收器会使清洁叶片弯曲,当清洁叶片离开墨水吸收器时被弹回,从而散射或清除粘附到除顶部以外的清洁叶片的其它部分上的墨水。清洁叶片设置在一叶片支架中,该叶片支架通过一连接机构连接到一圆盘上。所述圆盘旋转从而移动叶片支架,进而上下移动清洁叶片。在将粘附到清洁叶片上的墨水清除后,通过旋转所述圆盘使清洁叶片向下移动,因此清洁叶片不与喷墨表面相接触。
因为在上述专利申请公开中所公开的打印机中,在要擦拭打印头的喷墨表面时,需要将清洁叶片提升,并且在清洁叶片退回到初始位置时,需要将清洁叶片移下来,因此,打印机需要复杂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圆盘的额外的电机,其中所述机构利用旋转圆盘而使叶片支架上下移动。
通常按以下方法处理通过墨水吸收器从清洁叶片上清除的墨水,或通过抽吸或冲刷而排放到一个盖元件中的墨水。
在民用打印机中,其中该打印机不经常使用并且墨水消耗量也较小,墨水吸收器吸收从打印头排放到所述盖元件中的墨水,然后通过风干而干燥。而且,在擦拭操作中粘附到清洁叶片上的墨水通过使清洁叶片紧靠其它构件或通过风干而清除。
在商用打印机中,其中该打印机经常使用并且墨水消耗量较大,需要更有效地处理废墨。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临时公开No.P2000-43280公开的打印机中,将墨水吸收器连接到清洁叶片上从而使其在擦拭操作中与叶片整体移动。将管连接到所述墨水吸收器上,从而通过抽吸清除墨水吸收器中的墨水。
在日本专利申请临时公开No.P2001-30508公开的打印机中,在擦拭操作后清洁叶片抵靠墨水吸收器,从而清除留在清洁叶片上的墨水。将吸入到墨水吸收器中的墨水收集到设置在一个盖元件中的收集空间中,然后通过一个泵从清洁空间中吸出,其中所述盖元件在清洁操作中盖住打印头。
但是,在日本专利申请临时公开Nos.P2000-43280和P2001-30508公开的打印机中,不能有效地清除废墨,这是因为在将墨水引入到连接在清洁叶片上的墨水吸收器中或设置在所述盖元件中的墨水吸收空间中后,墨水是通过抽吸而清除的。因此,在需要打印尺寸非常大的记录媒体或需要打印大量的记录媒体时,就不能以足够的速度对废墨进行处理。
因此,需要一种清洁装置,其能够清洁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同时有效地排出清洁操作中收集的废墨。
而且需要一种清洁装置,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并且在相对较短的操作时间内清洁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有利的,因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可满足上述要求的一种用于清洁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的清洁装置,和一种用于清洁喷墨打印机打印头的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清洁喷墨打印机打印头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设置有清洁叶片的清洁单元,及承载清洁单元的行进单元。行进单元往复移动,从而实施打印头清洁循环。当行进单元沿一个方向移动时,清洁单元支撑清洁叶片使其垂直于打印头喷墨表面,从而清洁喷墨表面。而且,当行进单元沿相反方向移动时,清洁叶片相对于喷墨表面倾斜,从而避免在喷墨表面上擦拭。
在上述设置的清洁装置中,可仅仅通过使清洁头相对于喷墨表面倾斜而使清洁叶片经过打印头时不对喷墨表面进行擦拭。因此,清洁装置可具有简单的结构。而且,因为使清洁叶片倾斜所需的时间很短,全部清洁循环所需的时间也较短。
可选的,清洁装置包括墨水吸收器,它在清洁完打印头之后可以清除粘附在清洁叶片上的墨水。墨水吸收器和清洁叶片彼此相互分离。
在上述情况中,墨水吸收器可包括用于从清洁叶片顶部清除墨水的第一吸收部分,及用于从清洁叶片的一个侧面上清除墨水的第二吸收部分。
可选的,第二吸收器部分这样设置,从而在清洁叶片在第一位置倾斜于喷墨表面时,使得第二吸收器部分与清洁叶片的几乎整个侧表面紧密接触。
可选的,第一吸收器部分与第二吸收器部分相接触,从而使得第一吸收器部分中的墨水渗入到第二吸收器部分中。
可选的,清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吸收器部分下端部分附近的吸收器排放口。吸收器排放口面对第二吸收器部分与清洁叶片接触的所述侧相对的一侧。吸收器排放口排出第二吸收器部分中的墨水。
还可选的,清洁装置还包括盖元件和抽吸装置。盖元件用于盖住喷墨表面至少一部分并容纳从打印头排放的墨水。盖元件设置有盖排放口,用于排放容纳在盖元件中的墨水。盖元件设置有用来排放容纳在盖元件中墨水的盖排放口。抽吸装置与盖排放口和吸收器排放口相连接从而与盖排放口和吸收器排放口流体连通。抽吸装置通过抽吸经过盖排放口和吸收器排放口分别从盖元件和第二吸收器部分清除墨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叶片、支撑清洁叶片的叶片支撑件,及第一墨水吸收器。叶片支撑件可在第一和第二叶片位置之间移动。当叶片支撑件位于第一叶片位置时,清洁叶片与喷墨表面接触,从而用其顶部擦拭喷墨表面。然而,如果叶片支撑板位于第二叶片位置,清洁叶片就与喷墨表面分离。第一墨水吸收器具有相对于喷墨表面倾斜的侧表面。如果清洁叶片处于第二叶片位置,该侧表面与清洁叶片相接触,从而清除粘附在清洁叶片上的墨水。
可选的,清洁叶片在第二叶片位置上位于第一墨水吸收器上方。
可选的,位于第二叶片位置的清洁叶片在清洁叶片的几乎整个侧表面上与第一墨水吸收器相接触。
清洁装置还可包括用于在擦拭开始位置与擦拭结束位置之间承载叶片支撑件、进而承载清洁叶片的托架。在这种情况下,当托架从擦拭开始位置向擦拭结束位置移动时,叶片支撑件使得清洁叶片保持在第一叶片位置,从而使得清洁叶片擦拭打印头的喷墨表面。相反,当托架从擦拭结束位置向擦拭开始位置移动时,叶片支撑件使得清洁叶片保持在第二叶片位置,从而防止清洁叶片与喷墨表面相接触。
在上述情况中,清洁装置还可包括邻近叶片支撑件设置的叶片执行件,其可朝向或离开叶片支撑件移动;第一抵接件,用于在托架接近擦拭开始位置时,抵靠叶片执行件,进而向叶片支撑件移动叶片执行件;及第二抵接件,用于在托架接近擦拭结束位置时,抵靠叶片执行件,从而使叶片执行件离开叶片支撑件。在这种情况下,叶片支撑件绕平行于喷墨表面的轴线转动地支撑。而且,其中当叶片执行件向叶片支撑件移动时,叶片执行件使得叶片支撑件摆动到第一叶片位置,当叶片执行件移动离开叶片支撑件时,叶片执行件使得叶片支撑件摆动到第二叶片位置。
可选的,清洁装置可包括第二墨水吸收器,其设置在打印头与擦拭结束位置之间,从而在清洁叶片经过第二墨水吸收器并且该清洁叶片保持在第一叶片位置上时,第二墨水吸收器与清洁叶片的顶部相接触。
可选的,第二墨水吸收器这样设置,即使得第二墨水吸收器的一部分与第一墨水吸收器相接触。还可选的,第二墨水吸收器与第一墨水吸收器形成为一体。
清洁装置还可设置有在与清洁叶片相接触的侧表面相对的一侧上、形成在第一墨水吸收器的下端部分附近的吸收器排放口,因此第一墨水吸收器中吸收的墨水可通过吸收器排放口排放。
可选的,清洁装置这样设置,即使得述清洁叶片在第一墨水吸收器的下端部分以外的部分处与第一墨水吸收器相接触。
清洁装置还可包括盖元件、单抽吸泵,及连接机构。盖元件用于盖住喷墨表面至少一部分并容纳从喷墨表面排放的墨水。盖元件设置有盖排放口。容纳在盖元件中的墨水通过盖排放口排放。连接装置用来选择性地将盖排放口和吸收器排放口的其中一个与单抽吸泵相连接。
在某些情况中,清洁装置还包括用于盖住打印头的喷墨表面至少一部分并容纳清洗过程中从打印头排放的墨水的盖元件。
在上述情况中,盖元件在清洗操作过程中盖住喷墨表面,并且在清洗操作后从喷墨表面上移走。托架在擦拭开始位置与擦拭结束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在盖元件从喷墨表面上移开后,使得清洁叶片擦拭喷墨表面。或者,托架从擦拭结束位置移动到擦拭开始位置,停留在擦拭开始位置,并且清洁叶片位于第一叶片位置,直到进行清洗操作;然后移回擦拭结束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清洁喷墨打印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盖元件盖住打印头的喷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将盖元件形成为容纳在打印头清洗操作过程中从喷墨表面排放的墨水;清洗操作后,将盖元件从打印头移走,从而露出喷墨表面;清洗操作后,使清洁叶片从擦拭结束位置移动到擦拭开始位置,同时使清洁叶片保持在非擦拭状态,当保持在非擦拭状态的清洁叶片经过喷墨表面时,喷墨表面得不到擦拭;使清洁叶片从擦拭开始位置移回到擦拭结束位置,同时使清洁叶片保持在擦拭状态,当保持在擦拭状态的清洁叶片经过喷墨表面时,喷墨表面得到擦拭;和等待下一次清洗操作,并且清洁叶片位于擦拭结束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喷墨打印头的方法,其包括将清洁叶片从擦拭结束位置移动到擦拭开始位置,同时使清洁叶片保持在非擦拭状态,当保持在非擦拭状态的清洁叶片经过喷墨表面时,喷墨表面得不到擦拭;清洁叶片移动到擦拭开始位置后,用盖元件盖住喷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将盖元件形成为容纳在打印头的清洗操作中从喷墨表面排放的墨水;清洗操作后,将盖元件从打印头上移开,从而露出喷墨表面;盖元件从打印头上移开后,将清洁叶片从擦拭开始位置移回到擦拭结束位置,在移动清洁叶片的过程中保持清洁叶片在擦拭状态,当保持在擦拭状态的清洁叶片经过喷墨表面时,喷墨表面得到擦拭;和等待下一次清洗操作,并且清洁叶片位于擦拭结束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喷墨打印头的方法,其包括用盖元件盖住喷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将盖元件形成为容纳在打印头的清洗操作中从喷墨表面排放的墨水;清洗操作后,将盖元件从打印头上移开,从而露出喷墨表面;清洁操作后,将清洁叶片从擦拭开始位置移到擦拭结束位置,同时将清洁叶片保持在擦拭状态,当保持在擦拭状态的清洁叶片经过喷墨表面时,喷墨表面得到擦拭;将清洁叶片从擦拭结束位置移回到擦拭开始位置,同时将清洁叶片保持在非擦拭状态,当保持在非擦拭状态的清洁叶片经过喷墨表面时,喷墨表面得不到擦拭;和等待下一次清洗操作,并且清洁叶片位于擦拭开始位置。
图1是一喷墨打印机的透视图,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清洁装置应用于该打印机上;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图2中所示清洁装置擦拭单元和加盖单元的俯视图;图4说明图2中所示清洁装置擦拭单元和加盖单元的操作;图5示出图2所示清洁装置右侧的一部分;图6A示意性地说明清洁装置的废墨排出通道系统和用于控制该系统中流动的阀单元;图6B是图6A中所示第一阀机构的俯视图;图7A到7C示意性地说明由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进行的示例性清洁过程;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总体操作的时间图表;图9A到9C说明由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所进行的清洁过程的变型;图10是清洁装置进行图9A到9C所示清洁过程变型的操作的时间图表;图11A到11C说明由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所进行的清洁过程的另一变型;图12是清洁装置进行图11A到11C所示清洁过程另一变型的操作的时间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描述喷墨打印机1的总体结构,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6应用到喷墨打印机1上。
图1是喷墨打印机1的透视图。打印机1是商用的,并用于在布或衣物例如T恤衫上打印。注意,喷墨打印机1的前、后、右和左侧分别在图1中限定。
喷墨打印机1的主体部分安装在框架20上。喷墨打印机1的主体部分包括打印单元、对打印头5进行清洁从而防止或清除阻塞的恢复单元,以及记录媒体或布料设于其上的压板单元。
打印单元包括打印头5,用于支撑墨盒(未示出)的托架4,一个或多个引导轴2,其中托架4沿所述引导轴左右(即,沿主扫描方向)往复滑动,以及连接到托架4上从而将驱动力传动到其上以便前后运动的驱动皮带3。
恢复单元包括清洁装置6,冲刷单元7,以及废墨集中装置8。当打印头5处于初始位置(框架20的右侧)时,清洁装置6以预定间隔恢复打印头5或对打印头5进行清洁。冲刷单元7容纳从打印头5排放的废墨,打印头5在打印过程中移动到框架20的左侧从而进行预备排放或冲刷。从清洁装置6或冲刷装置7中排放出的废墨通过开口9流入到废墨集中装置8中,废墨集中装置8设置在放置开口10中。
压板单元11包括用于引导记录媒体如T恤衫的引导板15,记录媒体的打印区域放置于其上的压板12,以及用于将记录媒体固定到压板12上的框架14。
接下来描述喷墨打印机1的总体操作。
当使用者按下压板操作开关(未示出)时,在喷墨打印机1中已处于打印位置的压板12从喷墨打印机1中滑出以定位于如图1所示的记录媒体设置位置。然后,使用者通过抬起框架14而打开压板单元11,并把记录媒体放置在压板12上。然后,使用者将框架14移下以关闭压板单元11,从而将记录媒体固定到压板单元11上。接着,按下打印开始开关(未示出)从而使压板单元11滑回到打印位置。
在压板单元11回到打印位置后,打印操作开始。即,驱动皮带3沿主扫描方向前后驱动支撑打印头5的托架4,同时打印头5在记录媒体上排放出墨滴。托架4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一次后,压板单元11沿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或辅扫描方向移动预定的一个步长,然后打印出主扫描方向上的另一行。通过重复上述操作,就把预定图案打印到记录媒体上。
打印头5设置有多个喷嘴组(本实施例中为四组),各组对应于不颜色的墨水。托架4支撑包含不同颜色墨水的墨盒。在打印操作中,墨盒通过单独的墨水供应导管将彩色墨水提供到各喷嘴组中。
在清洁装置6处为清洗打印头5而从打印头5排放出的或从打印头5吸出的废墨,以及在冲刷单元7处从打印头5冲刷出的废墨流经各废墨排放导管(未示出)到达位于废墨集中装置8的开口9上方的管(未示出),其中废墨集中装置8插入到喷墨打印机1中。废墨从所述管通过开口9滴落到废墨集中装置8中。
接下来将要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6的结构。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6的透视图。注意,图2的右手侧和左手侧分别对应于清洁装置6的后侧和前侧,图2的近侧和远侧分别对应于清洁装置的右手侧和左手侧。
图2中所示的清洁装置6包括擦拭单元和加盖单元,以及主驱动单元和用于启动擦拭单元和加盖单元的主驱动力传输单元。而且,清洁装置6包括Y(黄)墨水泵驱动单元,加盖切换单元,C(青色)墨水泵驱动单元,阀切换单元,以及上述各单元安装于其上的基板32。
下面将参照图2到4详细描述擦拭单元和加盖单元的结构。图3是图2中所示清洁装置6的擦拭单元和加盖单元的俯视图,图4说明图2中所示清洁装置6的擦拭单元和加盖单元的操作。
如图2所示,擦拭单元具有清洁叶片21,叶片支撑板22,一对叶片执行板24,托架板25,托架26,一对支架27,一对引导轴28(只示出一个),齿条29,第一吸收器31,第二吸收器30,以及吸收器支撑板35(见图4)。
如图4所示,加盖单元包括多个盖元件23(见图2),盖支撑件55,盖支撑杆54,凸轮随动件56,偏心凸轮53,以及凸轮旋转齿轮52。
如可从图2中看到的,托架26可滑动地安装到引导轴28(只示出一个)上,从而可前后移动(沿图2中左右方向)。引导轴28与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平行设置。托架板25固定在托架26上,从而在基板32上方延伸,并大致上与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相平行。
各叶片执行板24以可旋转预定角度的方式安装在托架板25的上表面。支架27也固定在托架板25上。各支架27形成L形的形状,而叶片支撑板22形成U形的形状。叶片支撑板22通过支撑销27b可转动地连接到L形的支架27的直立部分上,从而能够围绕平行于打印头5喷墨表面5a(见图4)的轴线摆动预定角度。
清洁叶片21连接到叶片支撑板22的侧表面上。清洁叶片21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并擦拭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从而清洁其上不需要的墨水。
如图3所示,卷簧27a设置在叶片支撑板22与支架27之间,用来偏压叶片支撑板22。卷簧27a的一端连接到叶片支撑板22上,其另一端固定到支架27的直立部分的一侧上。卷簧27a偏压叶片支撑板22(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因此叶片支撑板22的侧表面相对于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倾斜。
叶片执行板24的一端通过螺钉25b安装在托架板25上,因此叶片执行板24可围绕螺钉25b摆动预定的角度。叶片执行板24具有弯曲部分24a,弯曲部分24a向下延伸通过形成于托架板25上的开口25a。当叶片执行板24左右摆动时,弯曲部分24a在开口25a内相对的两侧之间移动。因此,叶片执行板24的摆动角度受到开口25a的限制。
当叶片执行板24沿图3中左手侧方向摆动,直到弯曲部分24a紧靠开口25a的一侧时,叶片执行板24在叶片支撑板22下面滑动,紧靠叶片支撑板22的下表面,从而抵抗卷簧27a的偏压力将叶片支撑板22移动到直立位置,或直立姿态,在该位置上连接到叶片支撑板22上的清洁叶片21大致上垂直于打印头5的打印表面5a。
相反,如果叶片执行板24沿相反方向、图3中的右手侧方向摆动,直到弯曲部分24a紧靠开口25a的另一侧,叶片执行板24从叶片支撑板22上滑开,从而使得卷簧27a将叶片支撑板22偏压回倾斜位置(倾斜姿态),在该位置清洁叶片21相对于喷墨表面5a倾斜。
应当知道,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的擦拭单元位于初始位置(待用位置,擦拭停止位置),该初始位置位于图3中的左手侧,而用虚线表示的擦拭单元位于擦拭开始位置,该位置位于图3中的右手侧。初始位置和擦拭开始位置上的细节将在下文中描述。
回到图2,各齿条29固定到托架26的所述侧上。各齿条29与一小齿轮45相啮合。因此,当小齿轮45沿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托架26就沿引导轴28水平地前后(图2中的左右方向)运动,其中引导轴28安装在基板32上。注意,尽管另一引导轴设置在清洁装置6的左侧,图2到4中仅示出一个引导轴28。
在图4中,第一吸收器31由第一吸收器支撑件37支撑,从而相对垂直于喷墨表面5a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预定的角度。调节第一吸收器支撑件37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得当擦拭单元位于初始位置并且清洁叶片21处于倾斜位置时,清洁叶片的整个侧表面与第一吸收器31相接触。第一吸收器31清除粘附在清洁叶片21侧表面上的墨水,从而使清洁叶片21保持较高的擦拭能力。
多个吸收器排放口37a设置在第一吸收器支撑件37上,靠近第一吸收器31的下部,用于从第一吸收器31中吸出墨水,尽管图4中只示出一个排放口。吸收器排放口37a的数目等于喷嘴组的数目或使用的彩色墨水的数目,即,在本实用新型中为四个。吸收器排放口37a沿大致上平行于打印头的喷墨表面5a的方向,并且大致上垂直于擦拭单元移动的方向布置成一条直线。
第二吸收器支撑件36在第二吸收器30能被清洁叶片21的顶部所擦拭的位置上支撑第二吸收器30,其中清洁叶片21在保持处于直立位置的同时在第二吸收器30下面水平移动。第二吸收器30清除粘附到清洁叶片21顶部的墨水,因此清洁叶片21可有效地擦拭喷墨表面5a。
注意,第一和第二吸收器支撑件37和36通过螺钉固定到吸收器支撑板35。
清洁装置6还包括四个盖元件23(仍然见图2),其各对应于C(青色)墨水、M(紫色)墨水、Y(黄色)墨水和K(黑色)墨水的其中一个。各盖元件23用来盖住包括与对应的彩色墨水相连接的喷嘴组的打印头5喷墨表面5a的一个区域。
各盖元件23设置有形成于其底端的盖排放口23a(见图3)。从打印头5中吸出的墨水以及容纳在盖元件23中的墨水通过盖排放口23a排出。
如图4所示,固定在盖支撑杆54顶端的盖支撑件55支撑盖元件23。凸轮随动件56转动地设置在盖支撑杆54的底端。凸轮随动件56跟随偏心凸轮53的外缘运动,偏心凸轮53受凸轮转动齿轮52的驱动而旋转。
凸轮转动齿轮52总是与传动齿轮51相啮合。传动齿轮51与盖齿轮43同心连接从而与其一体旋转。如果盖齿轮43与主驱动行星齿轮44相啮合并受其驱动,则驱动力就传递到偏心凸轮53上。结果,偏心凸轮53旋转,盖元件23上下移动。
接下来,将参照图2到4描述主驱动单元和主驱动力传输单元的结构。
主驱动单元和主驱动力传输单元包括一主驱动马达40,一主驱动马达齿轮41,一传动齿轮42,盖齿轮43,主驱动行星齿轮44,小齿轮45,以及主驱动切换臂46。
主驱动马达40是主驱动单元的动力源。主驱动马达齿轮41连接到主驱动马达齿轮41的主轴上,并且总是与传动齿轮42相啮合。而且,传动齿轮42总是与主驱动行星齿轮44相啮合。因此,传动齿轮42和主驱动行星齿轮44都随着主驱动电机40的旋转而旋转。
主驱动切换臂46在其一端可摆动地与传动齿轮42的轴相连接。主驱动切换臂46在其中心转动地支撑主驱动行星齿轮44。而且主驱动切换臂46设置有形成于其另一端上的U形沟槽。U形沟槽中容纳偏心凸轮50。因此,在偏心凸轮50旋转时,主驱动切换臂如图4中虚线所示那样上下摆动。
当偏心凸轮50把主驱动切换臂46抬起时,主驱动行星齿轮44就与小齿轮45相啮合。在这种情况下,主驱动电机40产生的驱动力通过小齿轮45传递到齿条29,从而水平地或在初始位置与擦拭开始位置之间移动托架26。应该知道的是,由于驱动力通过上述的齿轮机构传递,因此可精确地控制擦拭单元的运动和位置。
如果偏心凸轮50把主驱动切换臂46向下移动,那么主驱动行星齿轮44就与盖齿轮43相啮合。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力从主驱动马达40通过盖齿轮43、传动齿轮51和凸轮旋转齿轮52传递到偏心凸轮53。偏心凸轮53旋转,从而使盖元件23上下移动。
接下来,将参照图2、4和5描述Y墨水泵驱动单元和加盖切换单元的构造。
如图5所示,Y墨水泵驱动单元和加盖切换单元包括Y墨水马达69、Y墨水马达齿轮66、Y墨水切换臂67、Y墨水行星齿轮65、Y墨水泵齿轮68、Y墨水皮带62、Y墨水传动齿轮64、Y墨水传动滑轮63、主驱动切换滑轮60(见图2),主驱动切换滑轮传感器61(见图2),以及Y墨水泵(未示出)。
参照图5,Y墨水马达69是Y墨水泵驱动单元和加盖切换单元的动力源。Y墨水马达齿轮66连接到Y墨水马达69的主轴上。Y墨水马达齿轮66始终与Y墨水行星齿轮65相啮合。Y墨水切换臂67可转动地支撑Y墨水行星齿轮65。Y墨水切换臂67可转动地安装到Y墨水马达69的主轴上。因此,如果Y墨水马达69分别沿正向和反向转动,则Y墨水切换臂67可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摆动,并且选择性地与Y墨水泵齿轮68和Y墨水传动齿轮64的其中一个相啮合。如果Y墨水马达69沿图5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则Y墨水行星齿轮65与Y墨水泵齿轮68相啮合,从而启动Y墨水泵(未示出)。如果Y墨水马达69沿图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则Y墨水行星齿轮65与Y墨水传动齿轮64相啮合。
Y墨水传动滑轮63与Y墨水传动齿轮64同心连接,Y墨水皮带62包绕到Y墨水传动滑轮63上。Y墨水皮带62还包绕到主驱动切换滑轮60(见图2)上。因此,如果Y墨水传动齿轮64旋转,驱动力通过Y墨水传动滑轮63和Y墨水皮带62传递到主驱动切换滑轮60。结果,主驱动切换滑轮60转动,连接到其上的偏心凸轮50(见图4)也转动。偏心凸轮50的转动引起主驱动切换臂46上下移动。
主驱动切换滑轮传感器61检测主驱动切换滑轮60的旋转位置,进而检测偏心凸轮50的旋转位置。基于主驱动切换滑轮传感器61的输出可控制主驱动切换臂46的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2和5描述C墨水泵驱动单元和阀切换单元的结构。
C墨水泵驱动单元和阀切换单元包括C墨水马达89、C墨水马达齿轮86、C墨水切换臂87、C墨水行星齿轮85、C墨水阀121(见图6B)、C墨水泵齿轮88、阀驱动皮带82、C墨水传动齿轮84、C墨水传动滑轮83、阀切换滑轮80、阀切换滑轮传感器81,以及未示出的C墨水泵。
C墨水马达89是C墨水泵驱动单元和阀切换单元的动力源。C墨水马达89的主轴设置有C墨水马达齿轮86,C墨水马达齿轮86总是与C墨水行星齿轮85相啮合。C墨水切换臂87可转动地支撑C墨水行星齿轮85。C墨水切换臂87可转动地安装到C墨水马达89的主轴上。当C墨水马达89分别沿正向和反向旋转时,C墨水切换臂87就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摆动,并选择性地与C墨水泵齿轮88和C墨水传动齿轮84的其中一个相啮合。如果C墨水马达89沿图5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C墨水行星齿轮85与C墨水泵齿轮88相啮合并启动C墨水泵(未示出)。如果C墨水马达89沿图5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则C墨水行星齿轮85与C墨水传动齿轮84相啮合。
C墨水传动滑轮83与C墨水传动齿轮84同心连接,阀驱动皮带82包绕到C墨水传动滑轮83上。阀驱动皮带82还包绕到阀切换滑轮80(见图2)上。因此,如果C墨水传动齿轮64旋转,则驱动力通过C墨水传动滑轮83和阀驱动皮带82传递到阀切换滑轮80。结果,阀切换滑轮80转动,连接到其上的偏心凸轮104(见图6B)也转动。如将在下文中描述的,旋转偏心凸轮104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第一、第二和第三阀机构(101、102、103)。
阀切换滑轮传感器81检测阀切换滑轮80的旋转位置,进而检测偏心凸轮104的旋转位置。基于阀切换滑轮传感器81的输出可控制偏心凸轮104的旋转位置,进而控制第一到第三阀(101、102、103)的打开/关闭。
应该注意到,M(紫色)墨水马达和由它驱动的M墨水泵,以及K(黑色)墨水马达和由它驱动的K墨水泵也安装在基板32上,但在图中未示出。
接下来,将参照图6A和6B描述阀单元100的总体结构,其中阀单元100通过管或流动通道与擦拭单元和加盖单元相连接。
图6A示意地示出清洁装置6的废墨排出通道系统,以及用于控制其中流动的阀单元100。
废墨排出通道系统包括四组第一、第二和第三流动通道和四个传统抽吸泵130(只示出一组第一到第三流动通道和泵130)。各第一流动通道形成于其中一个盖排放口23a与其中一个泵130之间,各第三流动通道形成于其中一个吸收器排放口37a与其中一个泵130之间。各第二流动通道在其一端连接到其中一个盖排放口。各第二流动通道的另一端向大气敞开。
阀单元100打开/关闭第一到第三流动通道,从而决定废墨应通过哪条流动通道流出。阀单元100包括用于同时打开/关闭四条第一流动通道的第一阀机构101、用于同时打开/关闭四条第二流动通道的第二阀机构102,以及用于同时打开/关闭四条第三流动通道的第三阀机构103。阀单元100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到第三阀机构(101、102、103)的偏心凸轮104,以及用于容纳上述各元件的壳体105。
第一、第二和第三流动通道由第一到第五柔性管(111、112、113、114、116)以及第一和第二接头115、117形成。第一、第二和第三管111、112和113各自穿过第一、第二和第三阀机构(101、102、103)。
第三管113在其一端与吸收器排放口37a相连接。第四管114与盖排放口23a相连接,第五管116与泵130相连接。第四管114还通过形成为Y形状的第一接头115与第一和第二管111和112相连接,第五管116通过同样形成为Y形状的第二接头117与第一和第三管111和113都相连接。第二管112未连接到第一接头115上的一端向大气敞开。第一、第四和第五管(111、114、116)限定第一流动通道。第二和第四管(112、114)限定第二流动通道。而且,第三和第五管(113、116)限定第三流动通道。
注意,第六管131连接到泵130的排放开口。吸入到泵130中的废墨从其中排出,通过第六管131排放到废墨集中装置8(见图1)中。
图6B是图6A中所示第一阀机构101的俯视图。如图6B所示,第一阀机构101包括四个阀,即,Y墨水阀120、C墨水阀121、M墨水阀122和K墨水阀123。各阀对应于不同的彩色墨水,或各盖排放口23a。各阀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同时启动。而且,第二和第三阀机构102和103具有与第一阀机构101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只描述第一阀机构101的一个阀的结构,而省略对其它阀和其它阀机构(102、103)的描述。
如图6A所示,第一阀机构101包括阀体106、阀活塞107、金属轴108和压缩弹簧109。
阀体106设置有孔,阀活塞107滑动地容纳在该孔中。具有直径大于阀活塞107的直径的圆盘连接到阀活塞107的底部,其用作跟随偏心凸轮104的外缘运动的凸轮随动件107c。压缩弹簧109位于阀体106与凸轮随动件107c之间。压缩弹簧109向偏心凸轮104偏压凸轮随动件107c。
第一矩形孔107b形成于阀活塞107,从而使得由乙烯树脂制成的第一管111穿过阀活塞107。而且,第二矩形孔107a沿垂直于第一矩形孔107b的方向形成于阀活塞107上。金属轴108穿过第二孔107a。因此,金属轴108靠近并垂直于第一管111。金属轴108的尺寸大于形成于阀体106上的孔的直径。因此,即使在阀活塞107将金属轴108向下压的情况下,其也不会穿过阀体106上的孔。
当偏心凸轮104旋转时,阀活塞107上下移动。当偏心凸轮104没有将阀活塞107向上移动,并且阀活塞107位于其靠下的位置时(如图6A中第二和第三阀机构102和103所示),金属轴108压迫第一管111从而将其封闭。相反,当偏心凸轮104克服压缩弹簧109的偏压力而抬起阀活塞107时,金属轴108释放第一管111。因此,第一管111打开。
接下来,将参照图7A到7C描述由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6实施的清洁操作。清洁装置6的清洁操作包括清洗操作(见图7A)和清洗操作之后执行的擦拭操作(见图7B和7C)。
在图7A所示清洗操作中,将盖元件23抬起以便盖住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或盖住打印头5的各个喷嘴组,如图7A中虚线所示。
然后,对喷嘴进行清洗。即,沿相反方向驱动C墨水马达89(见图5),因此C墨水行星齿轮85与C墨水传动齿轮84相啮合,C墨水马达89产生的驱动力通过切换滑轮80、83和驱动皮带82(见图2和6A)传递到偏心凸轮104上。使偏心凸轮104转动从而克服压缩弹簧109的偏压力将第一阀机构101的阀活塞107向上移动。结果,管压迫轴108停止压迫第一管111,并且盖排放口23a与泵130流体连通。然后,启动泵130从而将残留在打印头5喷嘴中的墨水吸出,并用盖元件23将墨水容纳。
然后,使泵130停止一段时间,从而使得容纳在盖元件23中的墨水流向盖元件23的底部。
然后,再次反向驱动C墨水马达89,从而旋转偏心凸轮104使得第二阀机构102的阀活塞107向上移动,从而打开第二管112。结果,盖排放口23a通过第二流动通道与大气相通。同时,使第一阀机构101的阀活塞向下移动,并且关闭第一管111。
然后,使盖元件23稍微下移,从而在盖元件23与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之间形成间隙。然后,再次反向驱动C墨水马达89,因此第一阀机构101的阀活塞107再次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当第二管112关闭时第一管111打开。然后,启动泵130从而通过盖排放口23a吸收盖元件23中的废墨。经过预定一段时间,使泵130停止,或停止抽吸,并使盖23下移到图7A中实线所示的起始位置。
经过上述清洗操作后,进行图7B和7C所示的擦拭操作。
如图7B中虚线所示,擦拭单元初始定位于初始位置(1)或在初始位置(1)等候,其中初始位置(1)位于图7B中的左手侧,清洁叶片21以预定的角度倾斜紧靠在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上。在这种状态下,清洁叶片21的侧表面与第一吸收器31相接触。
清洗操作完成后,擦拭单元从初始位置(1)移动到图7B中实线所示的擦拭开始位置(3)。在上述移动过程中,如虚线表示的位置(2)所示,擦拭单元经过打印头5,但是,清洁叶片21的顶部不与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相接触,这是因为清洁叶片21是倾斜的,并且其顶部保持在比喷墨表面5a低的位置。
当擦拭单元接近擦拭开始位置(3)时,叶片操作板24的弯曲部分24a靠近从基板32顶部向上伸出的第一突起33。第一突起33推动弯曲部分24a从形成于托架板25上的开口25a的后侧移动到前侧(在图7B中从右手侧到左手侧)。因此,叶片执行板24向叶片支撑板22移动,并抵靠形成于叶片支撑板22下端的抵接部分22a。结果,叶片支撑板22沿图7B中的顺时针方向绕支撑销27b摆动。当弯曲部分24a到达开口25a的前侧(图7B中的左手侧)时,叶片支撑板22的前侧、进而清洁叶片21位于直立位置(即,垂直于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支撑清洁叶片21)。
将擦拭装置在擦拭开始位置保持预定一段时间。
然后,如图7C所示,擦拭装置从擦拭开始位置(3)向初始位置(1)移动,并且清洁叶片21保持在直立位置。当擦拭单元在打印头5下面移动时,如虚线表示的位置(4)所示,清洁叶片21的顶部与喷墨表面5a相接触并被弯曲。清洁叶片21弯曲的顶部在喷墨表面5a上擦拭,从而将墨水从喷墨表面5a上擦掉。
在清洁叶片21的弯曲顶部刚从喷墨表面5a上离开前,立即使擦拭单元停止,在经过预定一段时间后重新移动擦拭单元。通过以上述方式操作擦拭单元,可以防止由于清洁叶片21弯曲顶部较强的回弹而引起的墨水散射。
进一步将擦拭单元向初始位置(1)移动。在擦拭单元到达所述初始位置前,清洁叶片21的顶部与由毛毡、无纺布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第二吸收器30的下表面相接触(见虚线表示的位置(5)所示的擦拭单元)。因此,在擦拭单元接近初始位置(1)的过程中,清洁叶片21的顶部在第二吸收器30上擦拭预定一段时间,第二吸收器30将粘附在清洁叶片21顶部的墨水吸收或擦拭掉。
当擦拭单元向初始位置(1)进一步移动时,形成于基板32上的第二突起34抵靠叶片执行板24的弯曲部分24a,从而将弯曲部分24a从托架板25的开口25a的前侧推动到其后侧(从图7C中的左手侧到右手侧)。结果,叶片执行板24从叶片支撑板22上滑开,其中叶片执行板24支撑处于直立位置的叶片支撑板22。因此,叶片支撑板22由于卷簧27a的偏压力而沿图7C的逆时针方向围绕支撑销27b摆动,从而使得清洁叶片21处于倾斜位置。
最后,擦拭单元到达初始位置(1),并且清洁叶片21与第一吸收器31在几乎全部侧表面上相接触。因此,第一吸收器31吸收粘附到清洁叶片21侧表面上的墨水。注意,清洁叶片21位于第一吸收器上面,因此由于重力的作用,第一吸收器31可有效地吸收所述墨水。
值得注意的是,将清洁叶片在直立和倾斜位置之间移动不需要清洁过程以外的时间。因此全部清洁过程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由于清洁叶片21在直立和倾斜位置之间的移动由分别位于擦拭开始位置和擦拭单元的初始位置附近的第一和第二突起33、34引起,因此当清洁叶片接近初始或擦拭开始位置时,或在擦拭单元改变其移动方向之前,可以可靠地将清洁叶片21移动到所需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吸收器30下表面的一部分与第一吸收器3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因此,第二吸收器30吸收的墨水由于渗透和重力的作用而逐渐移动到第一吸收器31中。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吸收器31和30是单独的元件,它们也可整体地相互连接。
通过位于邻近第一吸收器31下端的吸收器排放口37a,将容纳在第一吸收器31中的墨水、进而容纳在第二吸收器30中的墨水吸出。即,反向驱动C墨水马达89从而旋转偏心凸轮104(见图6A),直到第三阀机构103的阀活塞107克服压缩弹簧109的偏压力向上移动。结果,第三阀机构103的金属轴108停止压迫第三管113,从而使得吸收器排放口37a通过第三流动通道与泵130流体连通。然后,启动泵130以便通过抽吸经过吸收器排放口37a从第一吸收器31中(并从第二吸收器30中)清除废墨。通过这种方式,第一和第二吸收器31、30的从清洁叶片21上清除墨水的能力与进行清洁操作的次数无关。
如图7C所示,清洁叶片21覆盖了第一吸收器31除了其下端附近以外的侧表面。换句话说,第一吸收器31接近吸收器排放口37a的下端部分没有被清洁叶片21所覆盖。因此,当启动泵130以便通过吸收器排放口37a抽吸废墨时,形成一股空气流,该空气流在第一吸收器31下端部透过第一吸收器31。因此,由于重力的作用,可有效清除向下移动到第一吸收器31下端部的废墨。
然后,托架4移动到设置在喷墨打印机1左侧的冲刷单元7(见图1),打印头5开始排放(或冲刷)预备墨水,即将墨水排放到冲刷单元7中。因此,反向驱动C墨水马达89以便旋转偏心凸轮104,直到第二阀机构102的阀活塞107克服压缩弹簧109的偏压力向上移动。结果,金属轴108停止压迫第二管112,并使得盖排放口23a通过第二流动通道与大气流体连通。
然后,托架4移回到盖元件23上面,并且盖元件23再次盖住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而且,再次反向驱动C墨水马达以便移动偏心凸轮104,直到第三阀机构103的阀活塞107向上移动从而打开第三管113。因此,吸收器排放口37a通过第三流动通道与泵130流体连通。
以下将参照图4描述前述各单元的操作以及启动所述单元方法。
图4示出位于初始位置的擦拭单元,而且打印头5位于盖元件23上面。盖元件位于其最下端。可向上移动盖元件从而盖住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各盖元件在其底部设置有盖排放口23a,用于排放废墨。擦拭单元的清洁叶片21在其侧表面上与第一吸收器31相接触。第一吸收器31的顶部与第二吸收器30紧密接触,其中第二吸收器30用于去除粘附在清洁叶片21顶部的墨水。
主驱动马达40固定到基板32上。由主驱动马达40产生的驱动力通过主驱动马达齿轮41和传动齿轮42传递到主驱动行星齿轮44上,主驱动马达齿轮41设置在主驱动马达40的主轴上。
如果主驱动切换臂46向上移动,则主驱动行星齿轮44与小齿轮45相啮合,从而转动小齿轮45。接着,小齿轮45移动齿条29进而移动托架26。托架26移动的方向取决于主驱动马达是沿其正向还是沿其反向驱动。
相反,如果主驱动切换臂46向下移动,则主驱动行星齿轮44与盖齿轮43相啮合。主驱动马达40产生的驱动力从盖齿轮43通过传动齿轮51传递到凸轮旋转齿轮52上,其中传动齿轮51与盖齿轮43同轴。偏心凸轮53固定到凸轮旋转齿轮52的旋转轴线上。因此,偏心凸轮53与凸轮转动齿轮52整体转动。当偏心凸轮53转动时,凸轮随动件56通过跟随偏心凸轮53的外缘运动而上下移动。结果,盖支撑杆54的一端连接到凸轮随动件54上,盖支撑件55连接到盖支撑杆54的另一端,安装在盖支撑件55上的盖元件23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当主驱动马达40沿一个方向转动时,盖元件23向上移动以便盖住喷墨表面5a,当主驱动马达40沿另一方向旋转时,盖元件从喷墨表面5a向下移动或远离喷墨表面5a。盖元件23的当前位置可基于传感器(未示出)的输出而测量出。所述传感器探测凸轮旋转齿轮52的旋转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4和5描述上下移动主驱动切换臂46的机构及其操作。
如图5所示,Y墨水马达69安装在基板32内侧。Y墨水马达齿轮66固定在Y墨水马达69的主轴上。Y墨水切换臂67可转动地安装在Y墨水马达69的主轴上,因而可左右摆动。Y墨水切换臂67可转动地支撑Y墨水行星齿轮65。Y墨水行星齿轮65也与Y墨水马达齿轮66相啮合。
如果Y墨水马达69沿正向摆动,则Y墨水切换臂67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结果Y墨水行星齿轮65与Y墨水泵齿轮68相啮合,从而将Y墨水马达69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Y墨水泵齿轮68上,从而启动Y墨水泵(未示出)。
相反,如果Y墨水马达69沿反向转动,则Y墨水切换臂67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并且Y墨水行星齿轮65与Y墨水传动齿轮64相啮合。结果,Y墨水马达69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Y墨水传动滑轮63、Y墨水皮带62、主驱动切换滑轮60上(见图4),并最终传递到偏心凸轮50上,其中Y墨水传动滑轮63与Y墨水传动齿轮64的旋转轴线同轴。当偏心凸轮50转动时,主驱动切换臂46上下移动。因此,可选择操作其中一个擦拭单元和加盖单元。
注意,偏心凸轮50的旋转位置由主驱动切换滑轮传感器61(见图2)测量出,并可用于控制偏心凸轮50的旋转。
接下来,将参照图5、6A和6B描述选择性地打开/关闭阀单元100其中一个阀机构的机构及其操作。
如图5所示,C墨水马达89安装在基板32内侧。C墨水马达齿轮86固定在C墨水马达89的主轴上。C墨水切换臂87可转动地安装在C墨水马达89的主轴上,因而可左右摆动。C墨水切换臂87可转动地支撑C墨水行星齿轮85,C墨水行星齿轮85与C墨水马达齿轮86相啮合。
如果C墨水马达89沿正向转动,则C墨水切换臂87沿顺时针方向摆动,因此C墨水行星齿轮85与C墨水泵齿轮88相啮合。因此,将C墨水马达89产生的驱动力启动C墨水泵。
相反,如果C墨水马达89沿反向驱动,则C墨水切换臂87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因此C墨水行星齿轮85与C墨水传动齿轮84相啮合。结果,C墨水马达89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C墨水传动滑轮83、阀驱动皮带82、阀切换滑轮80上(见图2),并最终传递到偏心凸轮104上(见图6B),其中C墨水传动滑轮83与C墨水传动齿轮84的旋转轴线同轴。被提供了驱动力的偏心凸轮104转动,从而依次打开/关闭第一到第三阀机构101、102、103。换句话说,当一个阀机构打开时,另外两个阀机构一律关闭。
注意,偏心凸轮104的旋转位置由阀切换滑轮传感器81测量出。基于阀切换滑轮传感器81的检测对偏心凸轮104的旋转进行控制,因此当所需阀机构打开时,偏心凸轮104停止旋转。
接下来,将参照图8描述整个清洁装置的操作。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6总体操作的时间图表。图8中的竖直轴线表示各马达(主驱动马达40、Y墨水马达69、C墨水马达89、M墨水马达、K墨水马达)是否处于暂停或沿正向或反向旋转的状态。竖直轴线还表示预备排放墨水的的出现,以及盖元件23的位置(上/下)。水平轴线依次表示在清洁装置6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T1到T19)。注意,水平轴线上各个情况之间的间隔不对应各个情况之间的实际时间间隔。
在执行完打印操作后,打印头5从打印区移动到清洁装置6上方的位置,该位置被称为原位置或维护位置。在原位置处,通常用盖元件23盖住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以便防止打印头5变干。当打印头5位于原位置,并且喷墨表面用盖元件23盖住时,需要进行打印头5的清洗。一般来说,当打开打印机1的主开关时需要进行打印头5的清洗。当需要进行清洗时,清洁装置6开始进行如图8所示的操作。
首先,反向旋转C墨水马达89从而打开第一阀机构101,并将盖元件23的各排放口23a连接到四个泵130中的相应一个泵上(T1),其中各排放口对应于不同的彩色墨水。
然后,正向驱动Y、C、M、K墨水马达中的各个马达,从而启动相应的泵130,并且通过各盖元件23从打印头5的各喷嘴中将墨水吸出,所述吸收进行预定一段时间(T2)。这样,就把可能会引起喷嘴阻塞的污物清除掉。
然后,使各泵130停止预定一段时间(T3),从而使得容纳在各盖元件23中的墨水沿盖元件23的内壁流向各盖元件23的底部或最靠下的位置,其中盖元件23的内壁形成为漏斗形状。
在T4,反向运转C墨水马达89从而打开第二阀机构102并使得各盖元件23的盖排放口23a与大气流体连通。
然后,反向驱动主驱动马达40从而旋转偏心凸轮53,因此盖元件23略微下移,盖元件23与打印头5之间形成间隙(T5)。注意,在该步中盖元件23中的压强保持恒定,因为盖排放口23a与大气流体连通,而且当盖元件23从打印头5上脱开时,盖元件23内的压力不会降低。因此,盖元件23可容易地从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上脱开。而且,当盖元件23从打印头5上脱开时,不会吸出打印头5的喷嘴中的墨水。
然后,反向运转C墨水马达89,从而驱动偏心凸轮104直到第一阀机构101打开,因此各盖元件23的盖排放口23a再次连接到对应的泵130上(T6)。
然后,正向驱动Y、C、M和K墨水马达中的各马达,从而启动各泵130(T7),从而将残留在各盖元件23中的墨水吸出。
在T8,再次反向驱动主驱动马达40,从而将盖元件23下移到其最靠下的位置。
然后,反向驱动Y墨水马达69以便旋转偏心凸轮50,从而将主驱动切换臂46向上摆动(T9)。结果,主驱动行星齿轮44与小齿轮45相啮合,托架26进而擦拭单元根据主驱动马达40的转动而左右移动。
在T10,正向驱动主驱动马达40,因此擦拭单元从其初始位置移动到擦拭开始位置(见图7B)。在这步中,清洁叶片21保持在其如结合图7B所描述的倾斜位置。因此,清洁叶片21经过打印头5而不与喷墨表面5a相接触。而且,如结合图7B所描述的那样,当擦拭单元接近擦拭开始位置时,清洁叶片21移动到其直立位置。
在T11和T12,反向旋转主驱动马达40以便将托架26从擦拭开始位置移动到其初始位置。因清洁叶片21保持在直立位置,所以当清洁单元经过打印头5时,清洁叶片21的顶部擦拭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从而将喷墨表面5a擦拭干净。
应注意,擦拭单元在清洁叶片21刚要离开喷墨表面5a前应立即停止(见步骤T11与T12之间的过渡期),从而在清洁叶片21从喷墨表面5a上释放时,防止由于清洁叶片21弯曲顶部的回弹而引起的墨水散射。
然后,重新启动清洁单元以便向其初始位置移动(T12)。这次,清洁单元在第二吸收器30下面移动,清洁叶片21的顶部在第二吸收器30的下表面上擦拭。而且,当擦拭单元接近初始位置时,清洁叶片2 1移动到其倾斜位置,因此当擦拭单元停止在初始位置上时,清洁叶片21的前表面与第一吸收器31相接触。
在T13处,反向运转C墨水马达89以便打开第三阀机构103,从而使吸收器排放口37a与泵130相连接。
在T14处,通过反向驱动Y墨水马达而向下摆动主驱动切换臂46,因此主驱动行星齿轮44与传动齿轮51相啮合。因此,如果驱动主驱动马达40,侧偏心凸轮53旋转,并且盖元件23上下移动。
在T15处,Y、C、M、K墨水马达都沿正向受到驱动,以便通过吸收器排放口37a从第一和第二吸收器31、30中吸收墨水。
在T16处,反向运转C墨水马达89以便打开第二阀机构102。因此,盖排放口23a通过第二流动通道与大气流体连通。
同时,打印头5移动到冲刷单元7上方,执行预备墨水排放(T16)。执行该预备墨水排放的目的是将在T11的擦拭操作过程中被清洁叶片推入到喷嘴中的污物冲出,从而防止喷嘴被这种污物阻塞。预备排放完成后,打印头5回到盖元件23的上方。
在T17处,正向运转主驱动马达40,以便将盖元件23移动到其最高位置,即,移动到盖元件23盖住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的位置。应注意,因为盖排放口23a与大气流体连通,在该步骤中盖元件23中的压力保持恒定,而且当盖元件23压到打印头5上时,盖元件23内的压力不会升高。因此,盖元件23可容易地连接到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上。而且,当盖元件23盖住喷墨表面5a时,不会将打印头5的喷嘴中的墨水推回到喷嘴5中。
在T18处,反向运转C墨水马达,以便打开第三阀机构103。因此,吸收器排放口37a通过第三流动通道与泵130流体连通。
然后,清洁装置准备好进行下一次清洁操作(T19)。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清洁装置6中,泵130既从盖元件23中又从第一墨水吸收器31中吸取墨水。因此,清洁装置6不需要设置很多抽吸泵。而且,泵130一次只能从盖元件23和第一墨水吸收器31中的一个吸收墨水。因此,清洁装置不需要设置具有较高功率的泵。
图9A到9C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6进行清洁过程的变型。在该变型中,擦拭单元开始时位于初始位置(1),其中清洁叶片21位于其倾斜位置(图9A)。然后,擦拭单元移动到擦拭开始位置(3)。因清洁叶片21保持在其倾斜位置,因此当擦拭单元经过打印头5时,清洁叶片21的顶部不与喷墨表面5a相接触(见图9中虚线所示的位置(2))。
到达擦拭开始位置后,擦拭单元停止在那里,并且清洁叶片21位于其直立位置,如图9B中的实线所示。同时,盖元件23上移盖住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如图9B中的虚线所示,并且进行结合图7A所描述的清洗操作。清洗操作完成后,盖元件23下移到如图9B中实线所示的其最下的位置,从而为擦拭单元让路。
然后,擦拭单元朝向初始位置(1)移回,并且清洁叶片21保持在其直立位置。当擦拭单元经过打印头5时,清洁叶片21顶部在喷墨表面5a上擦拭从而将喷墨表面5a擦拭干净(见图9C中虚线所示的位置(4))。
应注意,在清洁叶片21刚要离开喷墨表面5a之前,擦拭单元停止一段时间,从而防止由于清洁叶片21顶部的强力反弹而引起的墨水散射。
然后,擦拭单元再次启动,并在第二吸收器30下面朝向初始位置(1)移动(见图9C中虚线所示的位置(5))。因清洁叶片21保持在其直立位置,因此清洁头的顶部在第二吸收器30的下表面上擦拭。因此,第二吸收器30将粘附在清洁叶片21顶部的墨水去除。
在擦拭单元刚要到达起始位置(1)时,清洁叶片21回到其倾斜位置。因此,当擦拭单元位于起始位置(1)时,清洁叶片21的整个侧表面与第一吸收器31相接触,如图9C中的实线所示,第一吸收器31吸收粘附在清洁叶片21上的墨水。
图10是清洁装置进行图9A至9C中所示方式的清洁操作的时间图表。图10所示时间图表与图8所示时间图表除了以下两点以外基本上相同。第一点区别在于删除步骤T10。第二点区别在于在步骤T1之前实施附加步骤T31到T37。
因此,图10所示的清洁过程开始于反向运转C墨水马达89,以便打开第二阀机构102,并使得各盖元件23的盖排放口23a与大气流体连通。
然后,反向驱动主驱动马达40从而旋转偏心凸轮53,因此盖元件23下移到其最靠下的位置(T32)。
然后,反向驱动Y墨水马达69,以旋转偏心凸轮50,从而将主驱动切换臂46向上摆动(T33)。因此,主驱动行星齿轮44与小齿轮45相啮合。这样,托架26、进而擦拭单元随着主驱动马达40的旋转而左右移动。
在T34处,托架26、然后清洁叶片21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擦拭开始位置。这通过正向驱动主驱动马达40而实现。应注意,在该步中,清洁叶片21保持在其倾斜位置。还应注意,当擦拭单元接近擦拭开始位置时,清洁叶片21移动到其直立位置。
然后,正向运转主驱动马达40,从而把盖元件23移动到其最靠上的位置,即,移动到盖元件23与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紧密接触的位置(T36)。
执行完步骤T37之后,依次执行步骤T1到T9以及步骤T11到T19。但是,因为已经结合图8对这些步骤进行过描述,因此省略对这些步骤的详细描述。
图11A到11C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装置6进行的清洁过程的另一种变型。
在这种变型中,开始时擦拭单元位于其最靠后的位置或擦拭开始位置(11),如图11A所示。注意,在该阶段中清洁叶片21处于其直立位置。
在擦拭单元处于擦拭开始位置(11)的时候,盖元件23上移从而盖住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如图11A中的虚线所示,并且执行结合图7A所描述的清洗操作。清洗操作完成后,盖元件23下移到图11A中实线所示的其最靠下的位置,从而为擦拭单元让路。
然后,擦拭单元向第一吸收器31、或擦拭结束位置移动,其中清洁叶片21保持在其直立位置(见图11B)。因此,当擦拭单元经过打印头5时,清洁叶片21的顶部在喷墨表面5a上擦拭,从而将喷墨表面5a擦拭干净(见图11B中虚线所示的位置(12))。
在清洁叶片21刚要离开喷墨表面5a之前,擦拭单元停止预定一段时间,从而防止由于清洁叶片21的回弹而引起的墨水散射。
然后擦拭单元重新启动并在第二吸收器30下面移动,并且清洁叶片21顶部在第二吸收器30上擦拭(见图11B中虚线所示的位置(13))。
然后,擦拭单元到达第一吸收器31或擦拭结束位置(见图11B中实线所示的位置(14))。在擦拭结束位置,清洁叶片21位于其倾斜位置,因此其整个侧表面紧靠在第一吸收器31上。擦拭单元在位置(14)上保持一段时间,从而使得第一吸收器31将清洁叶片21上的墨水清除掉。然后,擦拭单元回到如图11C所示的擦拭开始位置(11)。在回到擦拭开始位置的过程中,清洁叶片21保持在倾斜位置。因此,当擦拭单元经过打印头5时,清洁叶片21不与喷墨表面5a接触。
当擦拭单元接近擦拭开始位置(11)时,清洁叶片21回到其直立位置,擦拭单元在擦拭开始位置(11)上准备好进行下一次清洁操作,并且清洁叶片21处于直立位置,如图11C中的实线所示。
图12是清洁装置进行图11A到11C所示方式的清洁操作的时间图表。图12所示的时间图表基本上与图8所示的时间图表相同,除了步骤T10从步骤T9与T11之间挪到步骤T14与T15之间。因此,不对图12所示的时间图表进行详细描述。
尽管与本实用新型特定实施例相结合而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了描述,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
例如,可通过移动打印头5,同时保持清洁叶片21不动,而将残留在喷墨表面的墨水擦除,而不是象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那样,相对于不动的打印头5移动清洁叶片21。在这种情况下,擦拭单元这样构造,即使得叶片执行板24随着打印头5的运动而朝向叶片支撑板22移动,或离开叶片支撑板,因此清洁叶片21在适当的时限内在其倾斜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移动。更具体地说,当打印头5向擦拭开始位置移动时,清洁叶片21保持在其倾斜位置,因此清洁叶片21的顶部不与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相接触。然后,当打印头5到达擦拭开始位置时,叶片执行板24在叶片支撑板22下面滑动。结果,清洁叶片21移动到其直立位置,在该位置上其顶部的位置足够高,从而能与打印头5的喷墨表面5a相接触。然后,打印头5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清洁叶片21的顶部在喷墨表面5a上擦拭,从而清除残留在那里的墨水。完成擦拭后,或打印头5离开清洁叶片21后,叶片执行板24从叶片支撑板22上滑开,从而使清洁叶片21回到其倾斜位置。
应注意,在上述情况中,可邻近清洁叶片21设置墨水吸收器,如第一吸收器31,从而在清洁叶片21位于倾斜位置时与其相接触,以便清除粘附在其上的墨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移动擦拭单元因而清洁叶片21擦拭喷墨表面5a。在清洁叶片21刚要离开喷墨表面5a之前,擦拭单元停止一段时间。然后擦拭单元开始以与以前同样的速度移动。擦拭单元如上述停止并重起,目的是为了防止当清洁叶片21离开喷墨表面5a时,由清洁叶片21的弯曲顶部回弹而引起的墨水散射。
应注意,通过改变主驱动马达40的驱动条件,例如通过降低施加到其上的电压,或在主驱动马达40是步进马达的情况下,通过向步进马达提供减少的驱动脉冲,可控制擦拭单元重起后的运行速度,使其小于以前的速度。当擦拭单元重起后的运行速度降低后,散射墨水的量也减少。擦拭单元运行速度的降低,也使得第二吸收器30除了仅擦拭所述顶部外,还吸收粘附在清洁叶片21顶部的墨水。但是,因为应尽可能缩短清洁需要的时间,在考虑到第二吸收器30的墨水吸收能力的情况下,擦拭单元重起后的运行速度应尽可能快(只要第二吸收器能令人满意地从清洁叶片21上清除墨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清洁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的清洁装置,包括设置有清洁叶片的清洁单元;及承载所述清洁单元的行进单元,所述行进单元往复移动,从而实施打印头的清洁循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行进单元沿一个方向移动时,所述清洁单元支撑所述清洁叶片,使其垂直于打印头的喷墨表面,从而清洁所述喷墨表面,当所述行进单元沿相反方向移动时,所述清洁叶片相对于所述喷墨表面倾斜,从而避免在所述喷墨表面上擦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单元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待用位置,在该位置上所述清洁单元处于待用状态,并且所述清洁叶片相对于所述喷墨表面倾斜,其中所述清洁单元在就要到达所述第二位置并改变运动方向时,使得所述清洁叶片垂直于所述喷墨表面,通过用支撑为垂直于所述喷墨表面的所述清洁叶片的顶部擦拭所述喷墨表面,所述清洁单元经过并清洁所述喷墨表面,所述清洁单元在就要到达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清洁叶片相对于所述喷墨表面倾斜,并停留在所述第一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清洁叶片将所述喷墨表面清洁完毕后,就要离开所述喷墨表面时,所述行进单元使所述清洁单元暂时停止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为待用位置,在该位置上所述清洁单元处于待用状态,并且所述清洁叶片被支撑为垂直于所述喷墨表面,其中所述清洁单元通过用支撑为垂直于所述喷墨表面的所述清洁叶片的顶部擦拭所述喷墨表面,而经过并清洁所述喷墨表面;在就要到达所述第二位置并改变移动方向时,使得所述清洁叶片相对于所述喷墨表面倾斜;经过所述喷墨表面,并且所述清洁叶片处于倾斜状态,从而避免所述清洁叶片擦拭所述喷墨表面;在就要到达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清洁叶片垂直于所述喷墨表面;和停留在所述第一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清洁叶片将所述喷墨表面清洁完毕后,就要离开所述喷墨表面时,所述行进单元使所述清洁单元暂时停止运动,然后使所述清洁单元重新开始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是第一待用位置,在该位置上所述清洁单元处于待用状态,并且所述清洁叶片相对于所述喷墨表面倾斜,其中所述第二位置是第二待用位置,在该位置上所述清洁单元处于待用状态,并且所述清洁叶片垂直于所述喷墨表面,和其中所述清洁单元在就要到达所述第二位置时,使所述清洁叶片垂直于所述喷墨表面;停留在所述第二位置;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通过用支撑为垂直于所述喷墨表面的所述清洁叶片的顶部擦拭所述喷墨表面,而经过并清洁所述喷墨表面;在就要到达所述第一位置时,使得所述清洁叶片相对于所述喷墨表面倾斜;并停留在所述第一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清洁叶片将所述喷墨表面清洁完毕后,就要离开所述喷墨表面时,所述行进单元使所述清洁单元暂时停止运动,然后使所述清洁单元重新开始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固定到所述清洁装置基板上的引导轴;滑动地安装到所述引导轴上从而沿所述引导轴往复移动的托架;固定到所述托架上从而与所述托架整体移动的托架板;支撑所述清洁叶片的叶片支撑板;固定到所述托架板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叶片支撑板,从而使得所述叶片支撑板围绕垂直于所述托架移动方向的轴线摆动预定的角度;由所述托架板支撑从而可摆动预定角度的叶片执行板,所述叶片执行板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抵靠所述叶片支撑板,进而使其垂直于所述喷墨表面,所述叶片执行板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便移开,从而使得所述叶片支撑板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设置有第一和第二突起,其中,当所述托架往复移动时,所述第一和第二突起推动所述叶片执行板使其分别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单元包括固定到所述清洁装置基板上的引导轴;滑动地安装到所述引导轴上从而沿所述引导轴往复移动的托架;固定到所述托架上的齿条;与所述齿条相啮合从而将驱动力传递到齿条上的小齿轮;以及固定到所述基板上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沿正向和反向转动所述小齿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清洁叶片对打印头清洁完毕后,将粘附到所述清洁叶片上的墨水清除的墨水吸收器,所述墨水吸收器和所述清洁叶片相互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吸收器包括用于从所述清洁叶片顶部清除墨水的第一吸收器部分;及用于从所述清洁叶片的一个侧面上清除墨水的第二吸收器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器部分这样设置,从而使得在所述行进单元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清洁叶片的顶部在所述第一吸收器部分上擦拭预定一段时间,当所述顶部在所述第一吸收器部分上擦拭时,所述第一吸收器部分从所示清洁叶片的所述顶部上清除墨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这样设置,从而在所述清洁叶片在所述第一位置相对于所述喷墨表面倾斜时,使得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与所述清洁叶片的几乎整个侧表面紧密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清洁叶片与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相接触时,所述清洁叶片位于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上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器部分与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相接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吸收器部分中的墨水渗入到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吸收器部分整体形成为一个元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下端部分附近的吸收器排放口,所述吸收器排放口面对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与所述清洁叶片接触的所述侧相对的一侧,所述吸收器排放口排出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中的墨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吸收器排放口上的泵,从而从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通过所述吸收器排放口抽吸墨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吸收器部分经过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延伸到所述吸收器排放口的墨水排放流动路径。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盖住所述喷墨表面至少一部分并容纳从所述打印头排放的墨水的盖元件,所述盖元件设置有盖排放口,用于排放容纳在所述盖元件中的墨水;及与所述盖排放口和所述吸收器排放口相连接从而与所述盖排放口和所述吸收器排放口流体连通的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通过抽吸经过所述盖排放口和所述吸收器排放口分别从所述盖元件和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分清除墨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包括泵;在所述盖排放口和所述泵之间延伸的盖流动通道;在所述吸收器排放口与所述泵之间延伸的吸收器流动通道;及切换系统,其选择性地使得所述盖流动通道与所述吸收器流动通道中的一个与所述泵流体连通。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流动通道和所述吸收器流动通道都是由柔性管制成,并且其中所述切换系统包括通过压迫/释放所述盖流动通道而关闭/打开所述盖流动通道的盖阀;通过压迫/释放所述吸收器流动通道而关闭/打开所述吸收器流动通道的吸收器阀;偏心凸轮,其驱动所述盖阀和所述吸收器阀,从而选择性打开所述盖流动通道和所述吸收器流动通道中的其中一个。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还包括排放流动通道,所述排放流动通道在其一端与所述盖排放口相连接,在其另一端向大气敞开。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流动通道由柔性管制成,且其中所述切换系统还包括通过压迫/释放所述排放流动通道而关闭/打开所述排放流动通道的排放阀;及其中所述偏心凸轮驱动所述盖阀、所述吸收器阀和所述排放阀从而选择性地打开所述盖流动通道、所述吸收器流动通道和所述排放流动通道的其中一个。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盖元件向所述喷墨表面移动或移动离开所述喷墨表面,且其中,在所述盖元件向所述喷墨表面移动或移动离开所述喷墨表面时,所述排放流动通道打开。
27.一种用于清洁喷墨打印机打印头的喷墨表面的清洁装置,包括用其顶部擦拭所述喷墨表面的清洁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清洁叶片的叶片支撑件,所述叶片支撑件在第一和第二叶片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清洁叶片在所述第一叶片位置与所述喷墨表面相接触,从而擦拭所述喷墨表面,而在所述第二叶片位置所述清洁叶片与喷墨表面分离;及具有相对于所述喷墨表面倾斜的侧表面的第一墨水吸收器,所述侧表面与处于所述第二叶片位置上的所述清洁叶片相接触,从而清除粘附在所述清洁叶片上的墨水。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支撑件绕平行于所述喷墨表面的轴线可转动地支撑,且其中所述叶片支撑件向所述喷墨表面摆动,从而使所述清洁叶片位于所述第一叶片位置,并摆动离开所述喷墨表面,从而使所述清洁叶片位于所述第二叶片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示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叶片支撑件附近的叶片执行件,所述叶片执行件可朝向或离开所述叶片支撑件移动,所述叶片执行件通过朝向所述叶片支撑件移动并在其下方滑动而使得所述叶片支撑件摆动到所述第一叶片位置,所述叶片执行件通过离开所述叶片支撑件移动而使所述叶片支撑件摆动到所述第二叶片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叶片在所述第一叶片位置上垂直于所述喷墨表面,并在所述第二叶片位置上相对于所述喷墨表面倾斜。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叶片在所述第二叶片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墨水吸收器上方。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叶片位置的所述清洁叶片在所述清洁叶片的几乎整个侧表面上与所述第一墨水吸收器相接触。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擦拭开始位置与擦拭结束位置之间承载所述叶片支撑件的托架,其中,当所述托架从所述擦拭开始位置向所述擦拭结束位置移动时,所述叶片支撑件使得所述清洁叶片保持在所述第一叶片位置,从而使得所述清洁叶片擦拭打印头的所述喷墨表面,且其中,当所述托架从所述擦拭结束位置向所述擦拭开始位置移动时,所述叶片支撑件使得所述清洁叶片保持在所述第二叶片位置,从而防止所述清洁叶片与所述喷墨表面相接触。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致上平行于打印头的所述喷墨表面设置的引导轴,所述托架沿所述引导轴在所述擦拭开始位置与所述擦拭结束位置之间移动;固定到所述托架上的齿条;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机构;及连接到所述齿轮机构上的马达,从而驱动所述托架沿所述引导轴在所述擦拭开始位置与所述擦拭结束位置之间移动。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邻近所述叶片支撑件设置的叶片执行件,其可朝向或离开所述叶片支撑件移动;第一抵接件,用于在所述托架接近所述擦拭开始位置时,抵靠所述叶片执行件,从而向所述叶片支撑件移动所述叶片执行件;及第二抵接件,用于在所述托架接近所述擦拭结束位置时,抵靠所述叶片执行件,从而使所述叶片执行件移动离开所述叶片支撑件;其中,使所述叶片支撑件绕平行于所述喷墨表面的轴线转动地支撑;且其中当所述叶片执行件向所述叶片支撑件移动时,所述叶片执行件使得所述叶片支撑件摆动到所述第一叶片位置,当所述叶片执行件移动离开所述叶片支撑板时,所述叶片执行件使得所述叶片支撑件摆动到所述第二叶片位置。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抵接件分别邻近所述擦拭开始位置和所述擦拭结束位置设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致上平行于所述打印头的所述喷墨表面安装到所述托架上的托架板;及固定到所述托架板上的支架,并且所述支架的安装部分垂直于所述喷墨表面设置,其中所述叶片支撑件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支架的所述安装部分,从而可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叶片位置之间摆动,且其中所述叶片执行件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托架板上,从而可在所述托架板上方朝向或离开所述叶片支撑件滑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板设置有开口,且其中所述叶片执行件具有突起,所述突起穿过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和第二抵接件在所述突起处与所述叶片执行件相接触,并在所述开口的两相对侧之间移动所述突起。
39.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墨水吸收器,其设置在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擦拭结束位置之间,从而与经过所述第二墨水吸收器并保持在所述第一叶片位置上的所述清洁叶片的所述顶部相接触。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墨水吸收器的位置邻近所述第一墨水吸收器,且其中,当所述清洁叶片接近所述擦拭结束位置时,所述清洁叶片的所述顶部在所述第二墨水吸收器上擦拭。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墨水吸收器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墨水吸收器相接触。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墨水吸收器与所述第一墨水吸收器形成为一体。
4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与所述清洁叶片相接触的所述侧表面相对的一侧上、形成在所述第一墨水吸收器的下端部分附近的吸收器排放口,所述第一墨水吸收器吸收的墨水可通过所述吸收器排放口排放。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吸收器排放口上从而通过抽吸从所述第一墨水吸收器排放墨水的抽吸泵。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叶片在所述第一墨水吸收器的所述下端部分以外的部分处与所述第一墨水吸收器相接触。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盖住所述喷墨表面至少一部分并容纳从所述喷墨表面排放的墨水的盖元件,所述盖元件设置有盖排放口,用于排放容纳在所述盖元件中的墨水;单抽吸泵;及连接机构,用来选择性地将所述盖排放口和所述吸收器排放口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单抽吸泵相连接。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在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盖排放口上的第一吸入管;在其一端连接到所述吸收器排放口上的第二吸入管;在其一端连接到所述泵上、在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吸入管上的泵管;及阀系统,设置给所述第一和第二吸入管,从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和第二吸入管。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系统包括分别设置给所述第一和第二吸入管的第一和第二吸入管阀;及阀致动器,其选择性地打开所述第一和第二吸入管阀的其中一个。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致动器包括偏心凸轮,该偏心凸轮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启动所述第一和第二吸入管泵。
50.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在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盖排放口上、在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泵上的第一流动通道;设置给所述第一流动通道从而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的第一阀机构;在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盖排放口上、其另一端向大气敞开的第二流动通道;设置给所述第二流动通道从而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的第二阀机构;在其一端连接到所述吸收器排放口上、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泵上的第三流动通道;设置给所述第三流动通道从而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三流动通道的第三阀机构;及阀致动器,其选择性地打开所述第一到第三阀机构的其中一个。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元件朝向或离开所述打印头移动,从而盖住或露出所述喷墨表面,且当所述盖元件朝向或离开所述喷墨表面移动时,所述阀致动器打开所述第二阀。
5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盖住所述打印头的所述喷墨表面至少一部分并容纳清洗过程中从所述打印头排放的墨水的盖元件,其中所述盖元件在所述清洗操作过程中盖住所述喷墨表面,在所述清洗操作后从所述喷墨表面上移走,且其中所述托架在所述擦拭开始位置与所述擦拭结束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在所述盖元件从所述喷墨表面上移开后,使得所述清洁叶片擦拭所述喷墨表面。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停留在所述擦拭结束位置上,直到所述盖元件从所述喷墨表面上移开。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停留在所述擦拭开始位置上,并且所述清洁叶片位于所述第一叶片位置上,直到所述盖元件从所述喷墨表面上移开。
5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盖住所述打印头的所述喷墨表面至少一部分并容纳清洗过程中从所述打印头排放的墨水的盖元件,其中所述盖元件在所述清洗操作过程中盖住所述喷墨表面,在所述清洗操作后从所述喷墨表面上移走,且其中所述托架从所述擦拭结束位置移动到所述擦拭开始位置;停留在所述擦拭开始位置,并且所述清洁叶片位于所述第一叶片位置,直到进行所述清洗操作;然后移回所述擦拭结束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清洁喷墨打印机打印头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设置有清洁叶片的清洁单元,及承载所述清洁单元的行进单元。行进单元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实施打印头的清洁循环。当行进单元沿一个方向移动时,清洁单元支撑清洁叶片并使其垂直于打印头喷墨表面,从而清洁喷墨表面。而且,当行进单元沿相反方向移动时,清洁叶片相对于喷墨表面倾斜,从而避免在所述喷墨表面上擦拭。
文档编号B41J2/165GK2738992SQ0324650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9日
发明者冈本次男, 浅野武志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