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804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相对被记录用纸进行双面(两面)记录的双面记录装置,该被记录用纸由用纸翻转部进行表背面翻转,另外,还涉及一种具有送纸辊、记录部、及用纸翻转部的双面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对于由喷嘴记录装置进行自动双面记录的装置,实施或提出了几种方式。其中,对被记录用纸的表面的记录结束后,相对此前使输送方向逆转,将被记录用纸送入到表背面翻转装置,结束翻转动作后,再次由同一用纸输送部对被记录用纸进行输送,由同一记录部对被记录用纸的背面进行记录。
在这些方式中,如公开于USP6332068的发明那样,上述表背面翻转装置配置于送纸辊的上游侧,由设于上下的2个翻转辊使被记录用纸的前进方向翻转180度。另外,如日本特开2002-067407公开的那样,上述表背面翻转装置配置于送纸辊的上游侧,主要由进行翻转的大直径的辊和辅助的小直径的辊使被记录用纸的前进方向翻转180度。
然而,在上述已有技术例中存在几个制约。
即,在USP6332068所示的发明中,在连接送纸辊与供纸辊的用纸输送路径的延长线上没有通往表背面翻转装置的用纸输送路径,所以,即使想要使厚度大、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在表背面翻转装置侧的通纸路径通过,也不能实现。
或者,在日本特开2002-067407公开的发明中,在连接排纸辊与送纸辊的用纸输送路径的大体延长线上存在表背面翻转装置,但该用纸输送路径曲行,与上述同样,不能使厚度大、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在表背面翻转装置侧的用纸路径通纸。另外,表背面翻转装置的辊集中到连接排纸辊与送纸辊的用纸输送路径的上方,确保必要的用纸输送路径长度时,不得不朝上方和后方扩大装置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记录装置,该双面记录装置构成简单,不会导致装置尺寸的扩大,在安装用纸翻转装置的状态下,对厚度大的被记录媒体和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也可通纸,提高操作性。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记录装置,该双面记录装置具有送纸辊、记录部、及用纸翻转部;其中,具有从上述送纸辊经过上述用纸翻转部再次返回到上述送纸辊的第1通纸路径和在上述送纸辊的上游侧大体以直线状延伸的第2通纸路径,上述第1通纸路径和上述第2通纸路径相互共有一部分。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示意(模式)透视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示意侧断面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夹紧辊压接分离机构的示意透视图。
图4A、4B、及4C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夹紧辊压接分离机构的示意侧断面图。
图5A和5B为示意地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PE传感器升降机构的侧断面图。
图6A和6B为示意地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通纸导向件升降机构的侧断面图。
图7为示意地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导向轴升降机构的透视图。
图8A、8B、及8C为示意地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导向轴升降机构的侧断面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提升凸轮轴的驱动机构的示意透视图。
图10A、10B、10C、及10D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提升机构的各位置的状态的示意侧断面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提升机构的动作状态的时序图。
图12A、12B、及12C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被记录媒体的反送开始时状态(再输送状态)的示意侧断面图。
图13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自动双面单元(自动翻转部、用纸翻转部)的构成的示意侧断面图。
图14A及14B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自动双面单元内的挡板的动作的侧断面图。
图15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自动双面单元驱动机构的示意侧断面图。
图16A、16B、16C、16D、16E、及16F为依次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自动双面单元驱动机构的动作状态的示意侧断面图。
图17A、17B、17C、17D、及17E为依次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自动双面单元驱动机构的另一动作状态的示意侧断面图。
图18A、18B、及18C为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中使用薄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的背面前端对齐动作的示意侧断面图。
图19A、19B、及19C为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中使用厚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的背面前端对齐动作的示意侧断面图。
图20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自动双面记录动作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2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控制电路构成的示意框图。
图2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双面记录装置的自动双面单元的另一构成例的示意侧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实施形式。在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图1为示出适用了本发明的双面记录装置的一实施形式的整体构成的示意透视图,图2为从图1中的箭头A方向观看的示出一实施例的双面记录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示意侧断面图。图1和图2所示记录装置示出排出墨水(インク)对被记录媒体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场合。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被记录用纸(记录用纸)为被记录媒体的代表例,所以,虽然有时在应使用广义的被记录媒体时将其称为被记录用纸或用纸,但这并不意味着将被记录媒体的范围限制为用纸(记录用纸)。
在图1和图2中,标号1为记录单元本体,标号2为自动双面单元(用纸翻转部、自动翻转部),标号10为支承记录单元本体1的构造的机架,标号11为排出墨水进行记录的记录头,标号12为储存供给到记录头11的墨水的墨水槽,标号13为保持着记录头11和墨水槽12进行扫描(主扫描/走查)的行走托架,标号14为对行走托架13进行导向支承的导向轴,标号15为与导向轴14平行地对行走托架13进行导向支承的导轨,标号16为用于驱动行走托架13的行走托架皮带(定时皮带),标号17为通过皮带轮驱动行走托架皮带16的行走托架电动机,标号18为用于检测行走托架13的位置的代码条,标号20为与行走托架电动机17的皮带轮对置地张设行走托架皮带16的空转皮带轮。
标号21为输送被记录用纸的送纸辊,标号22为由送纸辊21推压而从动的夹紧辊,标号23为可回转地保持夹紧辊22的夹紧辊支架,标号24为将夹紧辊22压接于送纸辊21的夹紧辊弹簧,标号25为固定于送纸辊21的供纸辊皮带轮,标号26为用于驱动送纸辊21的LF电动机,标号27为用于检测送纸辊21的回转角度的代码轮,标号29为与记录头11对置地支承被记录用纸的压纸构件。
标号30为用于与送纸辊21协同动作输送被记录媒体的第1排纸辊,标号31为设于第1排纸辊30下游侧的第2排纸辊,标号32为作为与第1排纸辊30对置地保持被记录用纸的回转体的第1压紧正齿轮列(拍车列),标号33为作为与第2排纸辊31对置地保持被记录用纸的回转体的第2压紧正齿轮列,标号34为可回转地保持第1压紧正齿轮列32和第2压紧正齿轮列33的压紧正齿轮基座,标号36为主维护单元,用于防止记录头11的孔堵塞(排出口和喷嘴的孔堵塞),维持恢复墨水排出性能,在更换墨水槽12时使墨水遍布到记录头的墨水流路,标号37为堆放被记录用纸并在记录动作时每次1张地将其供给到记录部的自动供纸部的主ASF(自动供纸器)。
在图1和图2中,标号38为成为主ASF37的基座的ASF基座,标号39为接触于载置的被记录用纸地进行输送的供纸辊,标号40为在同时输送了多张被记录用纸时将其一张一张地分离的分离辊,标号41为载置被记录用纸并朝供纸辊39施加弹性力的压板,标号42为设在压板41上并且可在被记录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任意位置固定的侧导向件,标号43为使在供纸动作时超越到供纸辊39与分离辊40的啮入部前方的被记录用纸的前端返回到预定位置的返回爪,标号44为将来自主ASF37的被记录用纸的通纸方向限制在1个方向的ASF挡板。
标号50为与ASF行星齿轮49接合的提升输入齿轮,标号51为在对来自提升输入齿轮50的动力减速的同时进行传递的提升减速齿轮列,标号52为与提升凸轮轴直接连接的提升凸轮齿轮,标号55为用于朝单侧对导向轴14施加弹性力的导向轴弹簧,标号56为导向轴齿轮53的凸轮滑动的导向斜面,标号58为使夹紧辊支架23等上升的提升凸轮轴,标号70为用于朝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的啮入部引导被记录用纸的前端的通纸导向件,标号72为支承记录单元本体1整体的底座,标号301为集中控制部的控制基板。
图21为示出驱动适用了本发明的记录装置整体的驱动装置的框图。在图21中,标号19为读取搭载于行走托架13的代码条18的CR(行走托架)编码传感器,标号28为用于读取安装于机架1的代码轮27的LF编码传感器,标号46为驱动主ASF37的ASF电动机,标号67为检测PE传感器杠杆66的动作的PE传感器,标号69为检测提升凸轮轴58的动作的提升凸轮传感器,标号130为检测自动双面单元2的装拆的双面单元传感器。
在图21中,标号302为驱动主维护单元36的PG电动机,标号303为检测主维护单元36的动作的PG传感器,标号305为检测主ASF37的动作的ASF传感器,标号307为驱动记录头11的记录头驱动器,标号308为将记录数据送到本记录装置的主机,标号309为起到电连接主机308与本记录装置的媒介作用的I/F(接口),标号310为控制本记录装置发出控制指令的CPU,标号311为写入控制数据等的ROM,标号312为作为展开记录数据等的区域的RAM。
在这里,参照图1、图2、及图21说明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大体内容,各部的动作在后面说明。首先,说明一般的串行(シリアル)扫描型的记录装置的构成。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大体包括供纸部、用纸输送部、记录部、记录头维护部、及自动翻转部(自动双面单元部)。如从主机308送出记录数据,通过接口(I/F)309将数据存储于RAM312上,则CPU310发出记录动作开始指令,开始记录动作。
当开始记录时,先进行供纸动作。主ASF(自动供纸器)与供纸部相当。该供纸部由自动供纸部构成,该自动供纸部从载置在压板41上的多张的被记录用纸每次1张地拉出被记录用纸将其送到用纸输送部。在供纸动作开始时,ASF电动机46朝正方向回转,其动力经过齿轮列使保持压板41的凸轮回转。当ASF电动机46的回转使凸轮脱开时,压板41由图中未示出的压板簧的作用朝供纸辊39施加弹性力。同时,供纸辊39朝输送被记录用纸的方向回转,所以,开始最上面位置的被记录用纸的输送。此时,在供纸辊39与被记录用纸间的摩擦力和被记录用纸相互的摩擦力的某些条件下,可能同时送出多张被记录用纸。
在该场合,朝与被记录用纸输送方向相反方向具有预定的返回转矩的分离辊40压接在供纸辊39产生作用,该分离辊40起到将最处于供纸辊39侧的被记录用纸以外的被记录用纸推回到原来的压板上的作用。另外,当ASF供纸动作结束时,由凸轮的动作使分离辊40从与供纸辊39的压接状态解除,离开预定的距离,此时,为了确实地将被记录用纸推回到压板上的预定位置,返回爪43回转,起到其作用。由以上那样的动作仅将1张被记录用纸输送到用纸输送部。
当从主ASF37输送1张被记录用纸时,被记录用纸的前端接触于由ASF挡板弹簧朝妨碍通纸路径的方向施加弹性力的ASF挡板44,但将ASF挡板44推开通过。当被记录用纸的记录动作结束、被记录用纸后端通过ASF挡板44时,ASF挡板44返回到原来的弹性力施加状态将通纸路径关闭,所以,即使被记录用纸朝相反方向输送也不会返回到主ASF37侧。
从供纸部输送的被记录用纸朝作为用纸输送部的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的啮入部输送。夹紧辊22的中心相对送纸辊21的中心在接近第1排纸辊30的方向存在一些偏移地安装,所以,插入被记录用纸的切线方向角度比水平稍倾斜。因此,在由夹紧辊支架23和导向构件(通纸导向件)70形成的通纸路径形成角度地输送被记录用纸,以将用纸前端确实地朝啮入部引导。
由主ASF37输送的用纸接触于停止状态的送纸辊21的啮入部。此时,由主ASF37输送比预定的通纸路径长度稍长的距离量,从而在供纸辊39与送纸辊21间形成用纸的曲面(ル-プ)。由该曲面要恢复笔直的力将用纸前端推压到送纸辊21的啮入部,用纸前端仿送纸辊21的外形而变平行,结束所谓的对齐动作。对齐动作结束后,被记录用纸在朝正方向(朝第1排纸辊30前进的方向)移动的方向使LF电动机26开始回转。此后,供纸辊39切断驱动力,由被记录用纸带着回转。在该时刻,被记录用纸仅由送纸辊21和夹紧辊22输送。被记录用纸每次进行预定换行量地朝正方向前进,沿设于压纸构件29的肋前进。
被记录用纸前端逐渐到达第1排纸辊30和第1压紧正齿轮列32的啮入部及第2排纸辊31和第2压紧正齿轮列33的啮入部,但第1排纸辊30与第2排纸辊31的周速(周向速度)与送纸辊21的周速大体相等地设定,而且从送纸辊21由齿轮列连接第1排纸辊30和第2排纸辊31,所以,第1排纸辊30和第2排纸辊31与送纸辊21同步地回转,为此,被记录用纸不松弛或被拉伸地输送。由这些辊形成的第1排纸辊对和第2排纸辊对构成1对排纸辊对。
记录部主要由作为记录单元的记录头11和行走托架13构成,该记录头11根据记录数据在被记录用纸进行记录,该行走托架13搭载记录头11,朝与被记录用纸输送方向交叉(通常直交)的方向进行扫描(移动)。行走托架13由固定于机架10的导向轴14和作为机架10的一部分的导轨15导向支承,通过张设于行走托架电动机17与空转皮带轮20间的行走托架皮带16传递行走托架电动机17的驱动力,从而往复移动。
在记录头11形成与墨水槽12连接的多个墨水流路,墨水流路连通到配置于与压纸构件29相对的面(排出口面)的排出口。在形成排出口列的多个排出口的各内部配置墨水排出用的执行元件。作为该执行元件,例如利用由电热变换体(发热元件)形成的液体的膜沸腾压力的执行元件和压电(ピエゾ)元件等电机械变换体等得到使用。
作为记录装置,在使用上述那样的记录头11的喷墨记录装置中,通过柔性平形电缆73将记录头驱动器307的信号传递到记录头11,从而可相应于记录数据排出墨水滴。另外,通过由搭载于行走托架13的CR(行走托架)编码器19读取张设于机架10的代码条18,可按适当的时刻朝被记录用纸排出墨水滴。这样,当结束1行的记录时,由用纸输送部按必要量输送被记录用纸。通过反复实施该动作,从而可在被记录用纸全面进行记录动作。
记录头维护部通过防止记录头11的排出口的孔堵塞或消除记录头11的排出口面由纸粉等的污染,将记录头11的记录动作维持恢复为正常状态。作为用于该目的的恢复机构,例如可使用覆盖排出口的加盖机构,在加盖状态下从排出口吸引排出墨水的吸引恢复机构,擦拭清扫排出口的周边部的擦拭机构等。
即,在行走托架13的待机位置与记录头11对置地设置的主维护单元36由加盖机构、擦拭机构、吸引恢复机构等构成,该加盖机构具有接触于记录头11的排出口面保护排出口的盖,该擦拭机构具有清扫排出口面的擦拭构件,该吸引恢复机构具有连接于盖、在盖内产生负压的吸引泵。当为了应更新记录头11的排出口内的墨水而吸出墨水时,将盖推压到排出口面,驱动吸引泵,使盖内为负压,从而吸引排出墨水。另外,在吸引墨水后,如墨水附着于排出口面或纸粉等异物附着于排出口面,则为了将其除去,使擦拭器接触于排出口面平行地移动,从而可擦拭排出口面将附着物除去。
以上为记录装置的大体构造,下面详细说明包含作为用纸翻转部或自动翻转部的自动双面单元2的构成在内的本实施例特有的构成。
首先,根据图2说明被记录用纸的通过路径。在图2中,标号104为切换挡板,该切换挡板由可回转地受到支承的用于决定被记录用纸的通纸方向的可动挡板构成,标号106为可回转地受到支承、在被记录用纸从自动双面单元2出来时开闭的出口挡板,标号108为作为在自动双面单元2内输送被记录用纸的翻转辊的双面辊A,标号109为作为在自动双面单元2内输送被记录用纸的翻转辊的双面辊B,标号112为随双面辊A108从动的双面夹紧辊A,标号113为随双面辊B109从动的双面压紧辊B。
当记录动作开始时,从载置于主ASF37的多张被记录用纸由供纸辊39的作用每次1张地供给被记录用纸,输送到送纸辊21。夹持于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的被记录用纸被朝图2中的箭头a方向输送。在实施双面记录的场合,结束表面记录后,被记录用纸在设于主ASF37下方的水平通道内朝图2中的箭头b方向输送。作为自动翻转部的自动双面单元2配置于主ASF37的后方,所以,被记录用纸从水平通道被引导至自动双面单元2内,朝图2中的箭头c方向输送。
在自动双面单元2内,被记录用纸由双面辊B109与双面夹紧辊B113夹持着转换前进方向转换,进一步由双面辊A108与双面夹紧辊A112夹持着朝图2中的箭头d方向输送,最终使前进方向改变180度,返回到水平通道。在水平通道内沿图2中的箭头a方向输送的被记录用纸再次由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夹持,实施背面的记录。如上述那样,结束了表面记录后的被记录用纸由处于主ASF37下方的水平通道和处于主ASF37后方的自动双面单元2进行表背面翻转后再次对背面进行记录,自动地在表背面进行记录。
在这里,说明表面(第1面,表面)记录时的记录范围。记录头11在送纸辊21与第1排纸辊30间具有排出口区域(记录区域,墨水排出区域)N,但由于墨水流路在排出口的配置限制和在使墨水排出的执行元件(排出能量发生单元)的配置限制等的原因,通常使得在紧靠送纸辊21的啮入部附近的排出口区域N的配置较困难。因此,在被记录用纸由送纸辊21和夹紧辊22夹持的范围中,记录仅可进行到在送纸辊21的啮入部的下游侧离开图2所示长度L1的范围。
为了减少该表面的下端空白区域,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记录继续进行到被记录用纸从送纸辊21的啮入部脱离、仅由第1排纸辊30和第2排纸辊31夹持着输送的部分。这样,可进行记录动作直到表面的下端空白为零。然而,当要从该状态朝上述图2中的箭头b方向输送被记录用纸时,不能(或难以)将被记录用纸引导至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的啮入部,可能发生所谓的用纸堵塞。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这样的用纸堵塞,由以下说明的机构使夹紧辊22从送纸辊21释放(离开),形成预定的间隙,将被记录用纸端部拉入到该间隙,然后再次将夹紧辊22压接于送纸辊21,从而可朝图2中的箭头b方向输送被记录用纸。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特征构成的夹紧辊22的释放机构、用纸检测杠杆(PE传感器杠杆)66的释放机构、夹紧辊弹簧24的压力调整机构、导向构件(用纸导向件)70的升降机构、及行走托架13的升降机构。
如上述那样,为了再次将被记录用纸拉入,使夹紧辊22从送纸辊21释放(离开)地动作,但为了在将被记录用纸再次拉入后使被记录用纸的表背面翻转,除此以外还具有几个机构。
其中一个为作为用纸检测杠杆的PE传感器杠杆66的释放机构。通常的PE传感器杠杆66在被记录用纸朝正向行进时可正确地检测被记录用纸的前端和后端的位置地相对被记录用纸的纸面按预定角度摆动地安装。这样设定带来一些技术问题,即,在用纸朝反向行进的场合,将被记录用纸端部挂住,或PE传感器杠杆66的前端咬入到输送过程中的被记录用纸。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被记录用纸的表背面翻转工序的途中,从通纸面释放PE传感器杠杆66,不接触于被记录用纸。
上述PE传感器杠杆66的释放机构不一定需要,也可置换成其它机构或构成。即,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手段,在PE传感器杠杆66的前端设置滚轮等,即使被记录用纸朝反向前进,也可采用通过滚轮回转从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手段。另外,也可采用这样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手段,即,PE传感器杠杆66的摆动角度大,当被记录用纸朝反向输送时,PE传感器杠杆66摆动与通常相反的方向的角度。
另一个为夹紧辊弹簧24的压力调整机构,即用于改变将夹紧辊22压接于送纸辊21的压力(弹性力)的压力调整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释放夹紧辊22,使夹紧辊支架23整体回转而释放地构成。在将夹紧辊22压接于送纸辊21的状态下,由于用夹紧辊弹簧24推压夹紧辊支架23,所以,当使夹紧辊支架23朝释放方向回转时,夹紧辊弹簧24的压力朝增大的方向变化,存在用于释放夹紧辊支架23的负荷增大和作用于夹紧辊支架23自身的应力增大等问题。为了防止这一问题,设置当夹紧辊支架23释放时减少夹紧辊弹簧24的压力的机构(压力调整机构)。
另一个为通纸导向件的升降机构。通纸导向件70构成第1通纸路径与第2通纸路径的共有部分的一部分,该第1通纸路径对从自动给纸部(主ASF)37输送的被记录用纸进行导向,该第2通纸路径对输送到由双面单元2构成的自动翻转部或从自动翻转部送来的被记录用纸进行导向。该通纸导向件70通常为了将从主ASF37供给的被记录用纸引导至送纸辊21,位于从水平通道稍抬起一些角度的场所(图2所示状态),以顺利地将被记录用纸引导至如上述那样从水平形成一些角度的LF送纸辊21的啮入部。然而,当在该状态下朝图2中的箭头b方向输送被记录用纸时,被记录用纸可能再次被引导至主ASF37,所以,为了防止这一问题,最好为使通纸导向件70变水平地改变角度的构成,以可顺利地引导至水平通道。为此,设置使作为导向构件的通纸导向件70上下移动的升降移动机构。
最后一个为行走托架13的升降机构。当夹紧辊支架23为释放状态时,夹紧辊支架23的前端接近行走托架13,所以,该升降机构用于防止两者接触而使行走托架13不能朝主扫描方向移动。为此,设置用于与夹紧辊支架23的释放动作同步地使行走托架13上升的升降机构。另外,该行走托架13的升降机构也可用于其它用途,例如,为了在对厚的被记录用纸进行记录时防止记录头11与被记录用纸接触,也可在出于退避的目的使记录头11移动时利用。
以下详细说明上述5个机构。
图3为示出夹紧辊释放机构、PE传感器杠杆释放机构、夹紧辊弹簧压力调整机构、及通纸导向件升降机构的大体构成的示意透视图。
在图3中,标号59为接触于夹紧辊支架23的夹紧辊支架推压凸轮,标号60为成为夹紧辊弹簧24的作用点的夹紧辊弹簧推压凸轮,标号61为接触于PE传感器杠杆66的PE传感器杠杆推压凸轮,标号62为示出提升凸轮轴58的角度的提升凸轮轴遮蔽板,标号65为接触于通纸导向件70的通纸导向件推压凸轮,标号66为接触于被记录用纸地检测前端和后端的PE传感器杠杆,标号67为由PE传感器杠杆66透射/遮蔽的PE传感器,标号68为朝预定方向对PE传感器杠杆66施加弹性力的PE传感器杠杆弹簧,标号69为由提升凸轮轴遮蔽板62透射/遮蔽的提升凸轮传感器,标号71为朝预定方向对通纸导向件70施加弹性力的通纸导向件弹簧。
夹紧辊释放机构、PE传感器杠杆释放机构、夹紧辊弹簧压力调整机构、及通纸导向件升降机构由提升凸轮轴58的回转驱动。在本实施例的机构中,在提升凸轮轴58分别固定夹紧辊支架推压凸轮59、夹紧辊弹簧推压凸轮60、PE传感器杠杆推压凸轮61、通纸导向件推压凸轮65,所以,各凸轮与提升凸轮轴58回转1周同步地动作构成。在这里,提升凸轮轴58的初期角度和1周回转通过遮蔽或透射提升凸轮传感器69而识别。本发明的宗旨不限于这样的构成,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分别独立地驱动的机构。
下面,说明各机构的动作。
图4A~图4C为示意地示出夹紧辊释放机构和夹紧辊弹簧压力调整机构的动作的局部侧面图。图4A示出夹紧辊支架推压凸轮59处于初期位置、夹紧辊22为压接于送纸辊21的状态、夹紧辊弹簧24的压力处于标准状态的场合。夹紧辊支架23通过该夹紧辊支架轴23a由机架10的轴承部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在预定角度范围可摆动地构成。在夹紧辊支架23的一端可回转地支承夹紧辊22,在另一端设置与夹紧辊支架推压凸轮59接触的区域。
在图4A中,夹紧辊弹簧24为受扭螺旋弹簧,作为力点将一端接触于夹紧辊支架23的夹紧辊22侧,由夹紧辊弹簧推压凸轮60支承另一端,由机架10的支承部支承弹簧中间部。按照这样的支承形式,由预定压力将夹紧辊22压接于送纸辊21。在该状态下,如使送纸辊21的回转驱动机构动作,则可输送夹持于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的啮入部的被记录用纸。
图4B示出夹紧辊22处于释放(离开)的状态而且夹紧辊弹簧24为减力状态的场合。即,提升凸轮轴58朝图4A~图4C中的箭头a方向回转,从而将夹紧辊支架推压凸轮59接触于夹紧辊支架23,使夹紧辊支架23逐渐朝图4中的箭头b方向回转,夹紧辊22从送纸辊21释放(离开)。另外,在图4B的状态下,夹紧辊弹簧推压凸轮60的与夹紧辊弹簧24的接触面成为小半径部,夹紧辊弹簧24的扭转角度θ2变得比图4A时的角度θ1大,为此,弹簧加力减小,成为基本上不在夹紧辊支架23加力的状态。这样,成为在夹紧辊支架23基本不作用应力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间形成预定量的间隙H,即使对于大体导向的被记录用纸,也可将其前端容易地插入到啮入部。
图4C示出夹紧辊22与图4A同样地压接于送纸辊21但为压接力较弱的轻压接状态的场合。在图4C的状态下,提升凸轮轴58进一步朝图4A~图4C中的箭头a方向回转,从而解除夹紧辊支架推压凸轮59与夹紧辊支架23的接触,夹紧辊支架23朝图4A~图4C中的箭头c方向回转,返回到原来的状态,夹紧辊弹簧推压凸轮60的与夹紧辊弹簧24的接触面成为图4A的场合与图4B的场合的中间的半径。
这样,由于夹紧辊弹簧24的扭转角度θ3为比图4A的角度θ1小一些的状态,所以,将夹紧辊22压接于送纸辊21的力稍变小。按照这样的构成,当将比通常厚的被记录用纸夹持于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之间时,夹紧辊弹簧24的扭转角度比通常大,这样,可防止相对夹紧辊支架23的发生加力增大。因此,即使为通常的厚度的被记录用纸,即使在厚被记录用纸的场合,也可使送纸辊21的轴损形成的回转负荷正常化。
经过以上状态,使提升凸轮轴58回转1周时,夹紧辊释放机构和夹紧辊弹簧压力调整机构返回到图4A的状态,成为标准状态。
图5A、图5B为示意地示出PE传感器杠杆升降机构的动作的部分侧面图。图5A示出PE传感器推压凸轮61处于初期位置、PE传感器杠杆66成为自由状态的场合。PE传感器杠杆66由机架10的轴承部对其PE传感器杠杆轴66a进行支承,从而可自由回转地受到支承。在该图5A的状态下,PE传感器杠杆66由PE传感器杠杆弹簧68的作用朝图示位置施加弹性力,PE传感器杠杆66的遮蔽板部遮蔽PE传感器67。当从该状态使被记录用纸通过PE传感器杠杆66的部位时,PE传感器杠杆66朝图5A、图5B中的顺时针方向回转,PE传感器67成为透射状态,可检测存在被记录用纸这一情况。根据该遮光和透射的状态,可检测被记录用纸的前端和后端。
图5B为示意地示出PE传感器杠杆66被锁定的状态的部分侧面图。在图5B中,PE传感器杠杆推压凸轮61朝箭头a方向回转,将PE传感器杠杆66的凸轮随动部抬起,朝箭头b方向回转。在该状态下,PE传感器杠杆66的用纸检测部隐蔽到夹紧辊支架23的内侧,即使在通道存在被记录用纸,被记录用纸与PE传感器杠杆66也不接触。因此,即使在该状态下朝图2中的箭头b方向输送被记录用纸,被记录用纸也不接触于PE传感器杠杆66造成堵塞。
图6A、图6B为示意地示出通纸导向件升降机构的动作的部分侧面图。图6A示出通纸导向件70为上升状态的场合。在图6A中,通纸导向件70由通纸导向件弹簧71朝被抬起的方向施加弹性力,接触于图中未示出的限位部而定位。通过作为该弹性构件的通纸导向件弹簧71的作用,在从主ASF供给的被记录用纸通过的场合,通纸导向件70保持该姿势(上升状态)。但是,在作用比通常大的力的场合,通纸导向件70可反抗通纸导向件弹簧71的弹簧力下降地构成。
图6B示出通纸导向件70为下降状态的场合。在图6B中,固定于提升凸轮轴58的通纸导向件推压凸轮65朝图6A、图6B中的箭头a方向回转,通纸导向件推压凸轮65接触于作为通纸导向件70的一部分的通纸导向件凸轮随动部70a逐渐推压。这样,使通纸导向件70朝图6A、图6B中的箭头b方向回转,反抗通纸导向件弹簧71的弹簧力将其推下。在该状态下,面向通纸导向件70的通纸通道的面的部分变得大体水平,通纸通道基本完全变直。这样,在图2中,当用纸被从送纸辊21朝箭头b方向输送时,被记录用纸可水平地输送,被记录用纸表面的已进行记录的部分不会被推压到通纸通道上方。
图7为示出行走托架升降的示意透视图。在图7中,标号14a为安装于导向轴14的右导向轴凸轮,标号14b为安装于导向轴14的左导向轴凸轮,标号53为连接提升凸轮齿轮52和与右导向轴凸轮14a成一体的齿轮的凸轮空转齿轮。导向轴14如图1所示那样,支承于机架10的两侧面,图中未示出的上下方向的导向长孔与导向轴14配合,在图7中的箭头Z方向自由移动,但图7中的箭头X方向和Y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在图7所示机构中,通常导向轴14由导向轴弹簧74朝下方(与箭头Z相反的方向)施加弹性力,但当凸轮空转齿轮53回转时,右导向轴凸轮14a和左导向轴凸轮14b与导向斜面56接触,从而使导向轴14回转着朝上下方向移动。
图8A~图8C为示意地示出行走托架升降机构的动作的部分侧面图。图8A示出行走托架13处于作为标准位置的第1行走托架位置的场合。在该状态下,导向轴14接触于机架10的导向长孔57的下限定位,导向轴凸轮14a与导向斜面56不接触。
图8B示出行走托架13移动到稍高的第2行走托架位置的状态。由提升凸轮轴58的回转使固定于提升凸轮轴58的提升凸轮齿轮52回转时,通过与提升凸轮齿轮52接合的凸轮空转齿轮53使导向轴凸轮齿轮14c回转。由该导向轴凸轮齿轮14c的回转使由导向轴14导向支承的行走托架13从第1行走托架位置朝第2行走托架位置移动(上升)。此时,当使提升凸轮齿轮52和导向轴凸轮齿轮14c为相同齿数时,提升凸轮轴58与导向轴14朝相同方向回转相同角度。在不按完全相同的角度回转的场合,则提升凸轮齿轮52与凸轮空转齿轮53固定回转轴,而导向轴凸轮齿轮14c随着作为回转轴的导向轴14自身上下移动,改变齿轮间距离。
如以上那样,当提升凸轮轴58朝图8A~图8C中的箭头a方向回转时,导向轴14也朝图8中的箭头b方向回转。按照该回转,导向轴凸轮14a、14b接触于固定的导向斜面56,导向轴14的移动方向如上述那样由机架10的导向长孔57仅在上下方向进行限制,所以,导向轴14朝第2行走托架位置移动。该第2行走托架位置适合在这样的场合设定,即,被记录用纸的变形大,在第1行走托架位置被记录用纸与记录头11接触。
图8C示出行走托架13处于最高的第3行走托架位置的场合。提升凸轮轴58从第2行走托架位置进一步回转时,导向轴凸轮14a、14b的凸轮面的半径增大,导向轴14朝更高位置移动。该第3行走托架位置适合于使用比通常更厚的被记录媒体(被记录用纸)的场合等。
以上为5个机构,即夹紧辊释放机构、PE传感器杠杆释放机构、夹紧辊弹簧压力调整机构、及通纸导向件升降机构的详细说明。
图9为示意地示出提升凸轮轴的驱动机构的透视图。下面,说明提升凸轮轴58的驱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提升凸轮轴58的驱动源通过驱动主ASF37的ASF电动机46的回转方向和回转量的控制适当地使主ASF37动作,或使提升凸轮轴58动作。
在图9中,标号46为作为驱动源的ASF电动机(为了示出齿轮类切取上半部进行显示),标号47为位于安装在ASF电动机46的齿轮的下一级的ASF振子臂,标号48为安装于ASF振子臂47中心的ASF太阳齿轮,标号49为安装于ASF振子臂47端部并与ASF太阳齿轮48接合的ASF行星齿轮,标号63为固定于提升凸轮轴58的振子锁定凸轮,标号64为作用于振子锁定凸轮63产生摆动的振子锁定杆。
如上述那样,根据ASF电动机46的回转方向决定驱动力传递方向,但在以使提升凸轮轴58动作为目的的场合,使ASF电动机46朝图9中的箭头a方向回转。这样,安装于ASF电动机46齿轮使ASF太阳齿轮48回转。ASF太阳齿轮48与ASF振子臂47按预定摩擦力可回转地接合,所以,ASF振子臂47朝ASF太阳齿轮48的回转方向(图9中的箭头b方向)摆动。这样,ASF行星齿轮49与下一级的提升输入齿轮50接合。这样,ASF电动机46的驱动力通过提升减速齿轮列51传递到提升凸轮齿轮52。此时,ASF振子臂47朝图9中的箭头b方向摆动,成为送往用于驱动自动供纸部即主ASF37的齿轮列的驱动力被切断的状态。
相反,在驱动作为自动供纸部的主ASF37的场合,通过使ASF电动机46朝与图9中的箭头a相反方向回转,从而使ASF振子臂47与上述相反地朝与图9中的箭头b相反的方向摆动。这样,解除ASF行星齿轮49与提升输入齿轮50的接合,设于ASF振子臂47的另一ASF行星齿轮49与主ASF37侧的齿轮列接合,驱动主ASF37。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ASF电动机46使用所谓的步进电动机,对其进行开环控制。另外,当然也可在直流电动机等使用编码器进行闭环控制。
其中,在将行星齿轮机构用于驱动力传递的场合,当被驱动侧成为负的负荷时,振子锁定杆64移动,齿轮的接合脱开,存在被驱动侧的相位比驱动源提前,发生所谓的先转的可能性。为此防止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配置振子锁定凸轮63和振子锁定杆64。在提升凸轮轴58处于预定角度范围的场合,由振子锁定凸轮63的凸轮面形状使振子锁定杆64朝图9中的箭头c方向摆动,振子锁定杆64接合于ASF振子臂47,不能返回到驱动主ASF37一侧地固定。这样,ASF行星齿轮49成为时常与提升输入齿轮50啮合的状态,所以,ASF电动机46和提升凸轮轴58时常同步地回转。
另外,当振子锁定凸轮63返回到预定角度范围时,振子锁定杆64返回到与图9中的箭头c相反的方向,解除ASF振子臂47的锁定,如使ASF电动机46反转,则恢复到可将驱动传递到主ASF侧的状态。
按照以上说明的提升凸轮轴58的驱动机构,可进行夹紧辊22的释放、PE传感器杠杆66的锁定、夹紧辊弹簧24的压力调整、通纸导向件70的升降动作、行走托架13的升降动作。以下将上述5种可动机构统称为提升机构。
下面说明这5种提升机构如何相关地动作。图10A~图10D为示出行走托架13、夹紧辊22、PE传感器杠杆66、通纸导向件70的动作的示意部分侧面图。
图10A示出提升机构处于第1位置的场合。在该状态下,夹紧辊22处于压接于送纸辊21的状态,PE传感器杠杆66处于自由状态,夹紧辊弹簧24(图4A~图4C)按通常压力压接,通纸导向件70处于上升状态,行走托架13处于第1行走托架位置。
该图10A的状态为使用通常的被记录用纸的记录动作的位置或用于在自动双面单元2的被记录用纸翻转后的对齐等的位置。行走托架13可沿导向轴14移动地受到导向支承,通过使导向轴14沿形成于机架10的导向长孔57上下移动,从而使行走托架13上下移动。
图10B示出提升机构处于第2位置的场合。在该状态下,夹紧辊22处于压接于送纸辊21的状态,PE传感器杠杆66处于自由的状态,夹紧辊弹簧24在通常压力下压接,通纸导向件70处于上升状态,行走托架13处于第2行走托架位置。这与提升机构的第1位置相比,仅行走托架13的高度位置不同。该状态为用于清除被记录用纸的变形大、消除被记录用纸与记录头11摩擦的问题的位置,或为在使用具有一些厚度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等使用的位置。
图10C示出提升机构处于第3位置的场合。在该状态下,夹紧辊22处于从送纸辊21释放、空出预定间隙的状态,PE传感器杠杆66退避到上方,处于锁定状态,夹紧辊弹簧24处于减弱压接力的状态,通纸导向件70处于下降的状态,行走托架13处于最高的第3行走托架位置。与提升机构的第2位置相比,整个状态变化,通纸通道平直地开放,成为可拉入被记录用纸的状态。该状态为在这样的场合等使用的位置,即,被记录用纸的表面记录结束后朝图2中的箭头b方向输送被记录用纸的场合和插入厚度大的被记录媒体的场合等。
图10D示出提升机构处于第4位置的场合。在该状态下,夹紧辊22压接于送纸辊21,PE传感器杠杆66退避到上方,处于锁定状态,夹紧辊弹簧24按稍弱的压力压接,通纸导向件70处于下降状态,行走托架13处于最高的第3行走托架位置。该状态与提升机构的第3位置相比,夹紧辊22返回到压接状态,夹紧辊弹簧24按稍弱的压力压接地变化。该状态为在这样的场合使用的位置,即,自动双面记录时的被记录用纸再拉入后朝自动双面单元2输送被记录用纸的场合和使用厚度较大的被记录媒体进行记录的场合。
在本实施例中,鉴于记录装置的动作,作为一例,通过限定为图10A~图10D所示那样的4种提升机构的位置而简化机构。即,提升凸轮轴58在回转1周期间,按第1位置→第2位置→第3位置→第4位置→第1位置进行循环改变位置。即,本发明的宗旨不限于此,也可使各机构要素适当独立动作地构成。另外,夹紧辊弹簧24的压力调整机构不一定必须,在夹紧辊支架23的刚性充分高的场合或LF电动机26的负荷变动不成为问题的场合可省略。另外,根据主ASF37的配置等,即使通纸导向件70水平,只要为可将被记录用纸前端顺利地引导至送纸辊21的啮入部的机构,则也可没有通纸导向件70的升降机构。
图11为示出提升机构的动作状态的时序图。为了更易于理解图4A~图10D说明的内容,使用图11的时序图再次进行说明。图11的横轴以360度的范围示出提升凸轮轴58的角度,纵轴示出各机构要素和其位置。在图11中,通过使提升凸轮轴58和导向轴14同步地动作,从而由提升凸轮传感器69(图3)检测提升凸轮轴58的角度,控制ASF电动机46(图21)的回转角度,即可使多个机构同步工作。
以上为提升机构的动作的说明。
图12A~图12C为在被记录用纸的表面(第1面)的记录结束后再次将被记录用纸拉入到送纸辊21的啮入部的过程的示意侧面图。下面,参照图12具体说明如何进行自动双面记录。
图12A示出作为被记录媒体的被记录用纸4的表面记录结束、被记录用纸4由第1排纸辊30与第1压紧正齿轮列32及第2排纸辊31与第2压紧正齿轮列33夹持的状态。此时,提升机构处于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状态。如上述那样,当在该状态之前使被记录用纸4前进而进行记录时,可使记录头11的排出口列(排出喷嘴列)与被记录用纸4的后端部完整地相对,所以,可在被记录用纸4不形成下端空白地记录。
然后,使提升机构移动到图12B所示那样的第3位置,在夹紧辊22与送纸辊21间空开预定量的大间隙,这样,即使被记录用纸4的后端多少有些起伏,或朝上翘曲,也可容易地拉出。此时,夹紧辊支架23与行走托架13不会干涉,所以,行走托架13可位于主扫描方向的任何位置。
图12B示出这样的状态,即,从图12A的状态使第1排纸辊30朝图示箭头方向回转从而朝图2中的箭头b方向输送被记录用纸4(以下将朝该方向输送被记录用纸4称为反送/反馈),使其移动到夹紧辊22下,在该处使其停止。在该状态下使其停止的理由在于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采用湿式的喷嘴记录方式。即,被记录用纸4的完成记录的面(图12A~图12C中的上面)在刚进行记录动作后处于由墨水湿润的状态,当立即由夹紧辊22与送纸辊21压接时,将墨水转印于夹紧辊22,该墨水可能再次再转印到被记录用纸4而在被记录用纸4产生污迹。
墨水是否转印到夹紧辊22,换言之,打入到被记录用纸4的墨水是否干燥,由多个条件决定。即,被记录用纸的种类,使用墨水的种类,使用墨水的重合打入方法,使用墨水的单位面积的打入量(例如记录数据的单位面积的密度),进行记录动作的环境温度,进行记录动作的环境湿度,进行记录动作的环境的气体的流速等条件。概略地说,当使用在表面具有墨水受容层、迅速将墨水引导至内部的被记录用纸时,墨水易于快速干燥。另外,如使用染料等墨水的粒子小、易于渗透到被记录用纸的内部的墨水,则易于快速干燥。另外,通过使用化学反应的墨水,形成通过重合于被记录用纸表面从而固化的墨水系统,则易于快速干燥。
另外,如减少单位面积打入的墨水量,则易于快速干燥。另外,如提高进行记录动作的环境的温度,则易于快速干燥。另外,如降低进行记录动作的环境的湿度,则易于快速干燥。另外,如增大进行记录动作的环境的气体流速,则易于快速干燥。如以上那样根据几个条件决定必要的干燥时间,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预定的墨水系统按一般的使用条件(一般的被记录用纸,一般的记录动作环境)进行记录时,将必要的干燥时间指定为标准值,根据可预测的条件改变干燥时间。
该可预测的条件为单位面积的打入墨水量,此外,如并用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环境湿度检测装置、环境风速检测装置等,则可更细致地预测干燥待机时间。例如,将从主机308(图21)接受到的数据存储于RAM312(图21),计算单位面积的打入墨水量,将其最大值与记述于ROM311(图21)的预定阈值比较,可决定干燥待机时间。即,通过在单位面积的打入墨水量的最大值较大的场合延长干燥待机时间,相反在较小的场合,缩短干燥待机时间,从而可使按照记录模式的干燥待机时间最佳化。
另外,根据用于记录的墨水的种类为染料系墨水还是为颜料系墨水,干燥待机时间也不同,由于染料系墨水的场合易于干燥,所以缩短干燥待机时间,由于颜料墨水的场合不易干燥,所以延长干燥待机时间。另外,当周围温度高时,由于易于干燥,所以,缩短干燥待机时间,当周围温度低时,不易干燥,所以,延长干燥待机时间。另外,当周围湿度较高时,由于不易干燥,所以,延长干燥待机时间,当周围湿度低时,由于易于干燥,所以缩短干燥待机时间。另外,在表面具有墨水受容层、将打入的墨水立即取入到用纸的内部那样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由于被记录用纸表面易于干燥,所以缩短干燥待机时间,在憎水性强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由于不易干燥,所以延长干燥待机时间。
虽然也可在图12A的位置干燥待机,但最好不这样,而是将被记录用纸4反送到图12B的位置待机,其原因主要在于被记录用纸4的变形。即,在由湿式的喷嘴处理在被记录用纸进行记录的场合,被记录用纸吸收水分,用纸的纤维膨胀,被记录用纸可能伸长。对于某些记录的图案,在用纸可能出现伸长的部分和不伸长的部分,在这样的场合,特别明显地形成纸面凹凸。凹凸的量主要依存于被记录用纸开始吸收水分后的时间,随着经过一定的时间,凹凸量增加,收敛为预定的变形量。
当时间经过、用纸端部的变形量增大时,即使夹紧辊22从送纸辊21离开而释放,用纸端部也可能与夹紧辊22干涉,引起堵塞。为了防止这一问题,记录结束后,在被记录用纸的凹凸变形未增大之前进行反送,使被记录用纸移动到夹紧辊22下。基于以上的原因,将被记录用纸4的表面后端反送到图12B的位置,被记录用纸的完成记录的部分等候干燥。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离开时的两者的间隙设定得比被记录用纸的第1面(表面)记录后的被记录用纸的变形大。
图12C示出朝自动双面单元2输送被记录用纸4的状态。即使被记录用纸4的完成记录的部分干燥,压接于夹紧辊22,一旦成为墨水不转印到夹紧辊22的状态,则使提升机构转移到图10D所示那样的第4位置,由夹紧辊22与送纸辊21夹持被记录用纸4。在该状态下驱动送纸辊21,反送被记录用纸4。此时,PE传感器杠杆66回转到上方锁定,所以,PE传感器杠杆66的前端不会被咬入到被记录用纸4,或擦到完成记录的部分而产生剥离。
另外,由于通纸导向件70处于下降状态,所以,其通纸面大体水平,可朝自动双面单元2笔直地输送被记录用纸4。在本实施例中,通纸导向件70基本上为提升状态,但本发明的宗旨不受此约束,也可将通纸导向件的通常状态形成为下降状态。即,也可使通常的待机状态为提升机构的第3位置或第4位置,当从主ASF37进行供纸动作时,移动到第1位置地构成。通过这样构成,当从排纸辊侧插入刚性强的被记录媒体时,可顺利地插入。
以上为被记录用纸4的表面记录结束后向自动双面单元2输送的过程的说明。
图13为示意地示出自动双面单元2的通纸通道和输送用辊的设置状态的侧断面图。下面,参照图13说明自动双面单元2的内部的被记录用纸输送形式。
在图13中,标号101为构成自动双面单元2的构造体和用纸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双面单元构架,标号102为固定于双面单元构架101的内部用于构成用纸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内导向件,标号103为可自由开闭地配置于双面单元构架101后方构成用纸输送路径一部分的后盖,标号105为朝预定方向对切换挡板104施加弹性力的切换挡板弹簧,标号107为朝预定方向对出口挡板106施加弹性力的出口挡板弹簧,标号110为作为双面辊A108的橡胶部分的双面辊橡胶A,标号111为作为双面辊B109的橡胶部分的双面辊橡胶B。
当从图12C的状态将被记录用纸4输送到自动双面单元2时,出口挡板106由出口挡板弹簧107的作用朝图13所示位置施加弹性力,所以,导入线路唯一地决定。为此,被记录用纸4朝图13中的箭头a方向前进。然后,被记录用纸4接触于切换挡板104,在可进行通常的双面记录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切换挡板104不回转地设定切换挡板弹簧105的负荷,所以,被记录用纸4沿切换挡板104与双面单元构架101间的通纸路径前进。被记录用纸4的完成记录的面(表面)在该状态下接触于双面辊B109的双面辊橡胶B111,未记录面(背面)接触于由高润滑性的高分子树脂形成的双面夹紧辊B113,按该方向夹持于两者之间。
此时,由后述的驱动机构使双面辊A108、双面辊B109与送纸辊21的周速大体相同地设定,所以,不在被记录用纸4与双面辊B109间产生打滑地输送。另外,通过使周速大体相同,不会成为被记录用纸4松弛或受到张力作用的状态。当由双面辊B109改变前进方向时,被记录用纸4沿后盖103前进,同样夹持于双面辊A108的双面辊橡胶A110与双面夹紧辊A112之间。
再次由双面辊A108改变前进方向,朝图13中的箭头b方向输送被记录用纸4。这些双面辊A108和双面辊B109构成使被记录用纸4的表背面或输送方向反转的翻转辊。如被记录用纸4在该状态下前进,则被记录用纸4的前端接触于出口挡板106。出口挡板106由非常弱的负荷的出口挡板弹簧107施加弹性力,所以,被记录用纸4自身推开出口挡板106,从自动双面单元2出来。被记录用纸4的前进方向前端从出口挡板106出来时,被记录用纸4的前进方向后端已通过出口挡板106下地设定自动双面单元2内的通纸通道长度,所以,被记录用纸4的自身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不会相擦。
下面说明详细的流程图。当在被记录用纸4的表面进行记录时,可由PE传感器杠杆66测定被记录用纸长度,所以,当插入比从送纸辊21到双面辊B109的距离或从双面辊A108到送纸辊21的距离短的被记录用纸,或比从自动双面单元2的出口挡板106绕一周后返回到出口挡板106的距离长的被记录用纸时,在表面记录结束的阶段发出警告,不向自动双面单元2输送被记录用纸4地排纸。
在这里,说明使被记录用纸4的完成记录的面朝向双面辊橡胶A110和双面辊橡胶B111侧地输送的理由。双面辊橡胶A110和双面辊橡胶B111为驱动侧,双面夹紧辊A112和双面夹紧辊B113为从动侧,所以,被记录用纸4跟随着驱动侧辊输送,从动侧由与被记录用纸4的摩擦力回转。此时,支承双面夹紧辊A112和双面夹紧辊B113的回转轴的轴损如非常小即可,但在由于某种原因使轴损上升的场合,可能在被记录用纸4与双面夹紧辊A112或双面夹紧辊B113之间产生打滑。记录于被记录用纸4的部分虽然干燥到不由与辊的接触而转印墨水的程度,但在受擦的场合墨水可能从被记录用纸4的表面剥离。
如被记录用纸4的完成记录的面接触于双面夹紧辊A112和双面夹紧辊B113侧,在与其辊之间打滑,则存在完成记录面的墨水剥离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如本实施例那样,将驱动侧构件接触于完成记录的面侧(表侧),将从动构件接触于未记录面(背面)地配置。
另外,作为配置上的别的理由,可列举以下理由。
即,驱动侧的双面辊A108或双面辊B109由被记录用纸4的弯曲半径制约,所以,不能达到某程度以下的直径,但双面夹紧辊A112和双面夹紧辊B113可能小直径化,所以,为了紧凑地设计自动双面单元2,多将双面夹紧辊A112和双面夹紧辊B113设计成小直径。
另外,虽然墨水基本上不从被记录用纸4的完成记录的面转印到辊侧,但可能每次转印很少量,接触于完成记录的面的辊逐渐由墨水污染。小直径化的辊的场合,辊外周与被记录用纸接触的频度增大,所以,与大直径的辊相比污损的速度增大,所以,小直径辊可以说对污染不利。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从装置小型化和辊的污损的观点考虑,在接触于被记录用纸的完成记录的面(表面)一侧配置直径大的双面辊A108和双面辊B109。
另外,作为配置上的别的理由,还可列举出以下理由。
即,在由单方受到驱动的1对辊夹持和输送用纸的场合,为了使输送量正确,在驱动侧采用摩擦系数高的材质,在从动侧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质,为了获得啮入部的面积,多使任一方为弹性材料。通常由较低的成本获得高摩擦系数,将富有弹性的橡胶类材料(橡胶状弹性材料)作为驱动侧材质。另外,为了增大输送力,常采取对包含弹性材料等的橡胶类的表面进行研磨从而有意形成研磨目微小的凹凸的手段。在该场合,一般由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小的高分子树脂制作从动侧。
在比较带有微小凹凸的橡胶类与平滑的高分子树脂的表面的场合,如使其接触于记录用纸的完成记录的面,则都附着墨水的污物,但在带有微小凹凸的橡胶类的场合,由于污物由其凹凸保持,所以,较少将污物再次转印到被记录用纸,而在平滑的高分子树脂的场合,污物有时剥离而再转印到被记录用纸,所以,可以说使橡胶类接触于被记录用纸的完成记录的面有利。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接触于被记录用纸的完成记录的面的一侧配置橡胶类材料的辊,在接触于未记录面的一侧配置高分子树脂材料的辊。
以上为用于对通常的被记录用纸进行双面记录的翻转动作的说明。
下面,说明不进行自动双面记录、希望在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进行记录的场合的自动双面单元2的动作。作为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例如假想将厚度2mm~3mm那样的厚纸或圆板状或异形的被记录媒体载置到预定托盘进行输送的场合。这样的被记录媒体由于刚性高,所以,不能弯曲到仿自动双面单元2的双面辊直径的程度,所以,不能进行自动双面记录,但可能存在希望在将自动双面单元2安装于记录装置的状态下进行这样的被记录媒体的状况。在被记录媒体的刚性高的场合,也不能利用主ASF37供纸,所以,在该场合,由于使用平直的通纸通道,所以,从排纸辊侧朝送纸辊21侧供给被记录媒体。下面说明此时的自动双面单元2的动作。
图14A、图14B为说明切换挡板104的动作的示意侧断面图。图14A示出使用上述的通常的被记录用纸(被记录媒体)进行自动双面记录的场合的状态。此时切换挡板弹簧105反抗被记录用纸4的推压力继续用弹性力将切换挡板104推压到限位部,所以,被记录用纸4被引导到翻转的通纸通道。
图14B示出使用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的场合的状态。当将刚性高的被记录用纸4输送到自动双面单元2时,被记录媒体通过出口挡板106下接触于切换挡板104。切换挡板弹簧105设定为当插入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推压切换挡板104时由其推压力使切换挡板104退避的程度的弹簧负荷,所以,随着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的前进,朝图14B中的逆时针方向(箭头方向)回转而退避。为此,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被引导至设于双面辊A108与双面辊B109之间的作为第2通纸通道的退避通道131。在与后盖103的退避通道131相当的部位开设孔(开口),所以,即使在使用长尺寸的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的场合,也不与自动双面单元2干涉而限制输送。
本发明的宗旨不由参照图14B说明的上述构成限制。即,在实施本发明时,不必在上下2个双面辊108、109间设置退避通道131,也可如以下那样构成。
图22为在大体水平通道的上方配置大直径的双面辊构成的自动双面单元的示意侧断面图。在图22中,切换挡板104由图中未示出的切换挡板弹簧朝图22所示位置施加弹性力,其切换挡板弹簧的弹簧力(推压力)设定为当刚性高的被记录用纸接触时切换挡板104可回转的那样的负荷。在图22中,也分别由相同标号示出与图13和图14A、图14B中的各部分对应的部分,其详细内容参照上述说明,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因此,在刚性低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由双面辊A108的图22中的箭头c方向的回转使被记录用纸朝图22中的箭头a方向前进,但在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的场合,将切换挡板104推开,朝图22中的箭头b方向的退避通道131前进。这样,即使使用长尺寸的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也不会与自动双面单元干涉而限制输送。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自动双面单元中,不拆除自动双面单元,也可对刚性高、不能弯曲的被记录媒体进行单面记录。
以上为具有2个通纸通道的自动双面单元2的说明。
下面说明自动双面单元2的辊类的驱动机构。
图15为从与图2相反侧观看适用了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一实施例(图1)示出自动双面单元2的辊类的驱动机构构成的示意侧断面图。
在图15中,标号115为从LF电动机26将动力传递到双面太阳齿轮116的双面传送齿轮列,标号116为处于双面振子臂的中心的双面太阳齿轮,标号117为可以双面太阳齿轮116为回转中心摆动的双面振子臂,标号118为安装于双面振子臂117并与双面太阳齿轮116接合的双面行星齿轮A,标号119为处于相同状态的双面行星齿轮B。
在图15中,标号120为通过空转齿轮与双面太阳齿轮116接合的螺旋槽齿轮,标号121为与双面行星齿轮接合的翻转延迟齿轮A,标号122为处于与翻转延迟齿轮A121相同轴的翻转延迟齿轮B,标号123为施加翻转延迟齿轮A121与翻转延迟齿轮B122间相对的弹性力的翻转延迟齿轮弹簧,标号124为连接2个双面辊齿轮的双面辊空转齿轮,标号125为固定于双面辊A108的双面辊齿轮A,标号126为固定于双面辊B109的双面辊齿轮B,标号127为接合于螺旋槽齿轮120的槽进行摆动的止动臂,标号128为使止动臂127对中的止动臂弹簧,标号132为安装于双面振子臂117的双面振子臂弹簧。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双面单元2的驱动力从驱动送纸辊21的LF电动机26获得。通过这样构成,当送纸辊21与双面辊A108或双面辊B109协同动作输送被记录用纸时,可使起动停止的时刻和被记录用纸输送速度基本完成同步,采用这样的构成较适合。
来自LF电动机26的驱动力通过双面传送齿轮列115传递到双面太阳齿轮116。在双面太阳齿轮116安装可自由摆动的双面振子臂117,另外,在双面振子臂117安装双面行星齿轮A118和双面行星齿轮B119。
在双面太阳齿轮116与双面振子臂117之间作用适度的摩擦力地构成,所以,双面振子臂117按照双面太阳齿轮116的回转方向摆动(摇动)。在这里,如在送纸辊21朝排纸方向输送被记录用纸时使LF电动机26回转的方向为正向,朝自动双面单元2侧输送被记录用纸时的回转方向为反向,则当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时,双面太阳齿轮116朝图15中的箭头a方向回转。随着双面太阳齿轮116回转,双面振子臂117也基本上朝图15中的箭头a方向摆动。
这样,双面行星齿轮A118接合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使双面辊空转齿轮124回转。随着双面辊空转齿轮124的回转,双面辊齿轮A125朝图15中的箭头c方向回转,同样双面辊齿轮B126朝图15中的箭头d方向回转。图15中的箭头c方向和箭头d方向分别为双面辊A108和双面辊B109在自动双面单元2内输送被记录用纸的方向。
当LF电动机26朝反向回转时,双面太阳齿轮116朝图15中的箭头b方向回转。随着双面太阳齿轮116回转,双面振子臂117基本上朝图15中的箭头b方向摆动。这样,双面行星齿轮B119接合于翻转延迟齿轮A121。翻转延迟齿轮A121与翻转延迟齿轮B122从相对的轴向面相互凸出有凸起,当考虑固定翻转延迟齿轮B122时,使翻转延迟齿轮A121回转1周,则凸起相互啮合,起到离合器的作用。
在双面行星齿轮B119与翻转延迟齿轮A121接合之前,翻转延迟齿轮A121与翻转延迟齿轮B122之间由翻转延迟齿轮弹簧123朝上述凸起相互离开的方向施加弹性力,所以,在翻转延迟齿轮A121开始回转后大体回转1周后,翻转延迟齿轮B122开始回转。这样,从LF电动机26朝反转方向开始回转到翻转延迟齿轮B122开始回转的期间成为双面辊A108和双面辊B109停止的延迟期间。
当翻转延迟齿轮B122回转时,通过双面辊空转齿轮124使双面辊齿轮B朝图15中的箭头c方向回转,使双面辊齿轮B朝图15中的箭头d方向回转。这为与使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时的回转方向相同的方向。通过这样的机构,可与LF电动机26的回转方向无关地使双面辊A108和双面辊B109时常朝被记录用纸输送方向回转。
在这里,说明螺旋槽齿轮120的作用。螺旋槽齿轮120在外周形成齿轮面,在单方的端面形成凸轮,该凸轮形成在最内周和最外周具有无限轨道的螺旋状的槽。该螺旋槽齿轮12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空转齿轮与双面太阳齿轮116直接连接,所以,在与双面太阳齿轮116相同的方向同步地回转。在螺旋槽齿轮120的槽接合作为止动臂127的一部分的随动销127a,所以,随着螺旋槽齿轮120的回转,止动臂127摆动。例如,螺旋槽齿轮120朝图15中的箭头e方向回转时,随动销127a被拉入到内周,所以,止动臂127朝图15中的箭头g方向摆动。即使螺旋槽齿轮120这样继续朝图15中的箭头e方向回转,随动销127a也进入到最内周的无限轨道,所以,止动臂127在预定位置停止。
相反,当螺旋槽齿轮120朝图15中的箭头f方向回转时,随动销127a朝外周移动,所以,止动臂127朝图15中的箭头h方向摆动。同样,当螺旋槽齿轮120继续朝图15中的箭头f方向回转时,随动销127a进入到最外周的无限轨道,止动臂127在预定位置停止。将止动臂127的移动范围中央附近作为中心地对中的止动臂弹簧128安装于止动臂127,以当螺旋槽齿轮120的回转方向变化时,可从最外周和最内周的无限轨道顺利地移动到螺旋状槽。
进行这样的动作的止动臂127作用在安装于双面振子臂117的双面振子臂弹簧132。双面振子臂弹簧132安装于双面振子臂117,为朝止动臂127方向伸长的弹性构件。另外,双面振子臂弹簧132的前端时常位于止动臂127的螺旋槽齿轮120的中心方向。
按照这样的位置关系,当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时,产生以下那样的作用。即,LF电动机26朝反向回转,将被记录用纸4输送到自动双面单元2,使表背面翻转,被记录用纸4返回到送纸辊21,此时,对于螺旋槽齿轮120,止动臂127在最外周的无限轨道回转。此后,当使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进行背面的记录时,止动臂127朝螺旋槽齿轮120的内周移动。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时,双面振子臂117朝图15中的箭头a方向摆动而传递动力,所以,在止动臂127朝向内周的途中,与双面振子臂弹簧132接触。
当LF电动机26进一步朝正向回转时,止动臂127进一步朝内周移动,使双面振子臂弹簧132进行弹性变形,所以,双面振子臂117根据在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的齿面相互啮合时作用于压力角方向的力和使双面振子臂117朝图15中的箭头a方向摆动的力与双面振子臂弹簧132的反弹力的平衡决定双面振子臂117的姿势。本实施例的场合,由于将双面振子臂弹簧132的反弹力设定得较小,所以,即使止动臂127进入到最内周的无限轨道的位置,只需使双面振子臂弹簧132进行弹性变形,即可继续进行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间的动力传递。
即使LF电动机26的动作成为由间歇的驱动反复进行回转和停止时的停止状态,也由于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的齿面保持相互重合,所以,两者的啮合不会脱开。然而,当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的记录结束、不需要向自动双面单元2传递驱动时,从LF电动机26的负荷降低这一点考虑,最好切断驱动。因此,在希望切断驱动传递的场合,实施以下手段。
即,在止动臂127进入到最内周的无限轨道、双面振子臂弹簧132进行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使LF电动机26朝反向仅进行少量回转。在双面振子臂弹簧132的反弹力的作用下,存在双面振子臂117朝图15中的箭头b方向回转的倾向,但由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的齿面相互重合对其进行阻止,由于从该状态施加解除齿面相互的重合的方向的回转,所以,双面振子臂117一下朝图15中的箭头b方向回转。
当双面振子臂117一度朝图15中的箭头b方向回转时,进行了弹性变形的双面振子臂弹簧132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所以,即使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也由于双面振子臂弹簧132与止动臂127也干涉,所以,双面振子臂117不能摆动到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啮合的位置。因此,如从该状态不经过预定量的LF电动机26的反向回转,则驱动力不传递到自动双面单元2内的双面振子臂117以后。直到双面振子臂117的驱动仅是使齿轮列回转,所以,作用于LF电动机26的负荷非常少,与未设置自动双面单元2的场合的负荷基本没有差别。
从止动臂127处于最内周的无限轨道的状态使LF电动机26朝反向回转时,在双面振子臂弹簧132与止动臂127间不产生任何作用,所以,可如上述那样朝翻转延迟齿轮A121传递驱动。
以上为自动双面单元2的辊类驱动机构的示意说明。
图16A~16F为用于说明图15的自动双面单元2的辊类驱动机构的动作的示意侧断面图,图20为示出自动双面记录的动作程序的流程图。
下面,并用图20的流程图说明自动双面单元2的辊类驱动机构的动作和自动双面记录的动作的详细内容。
在图16和图20中,当开始自动双面记录时,在步骤S1进行被记录用纸4的供纸。例如,从主ASF37等朝送纸辊21供给被记录用纸4。然后,由步骤S2进行表面的记录。这为与仅单面的记录的场合同样的动作。此时的辊类驱动机构的状态为图16A所示状态。
图16A示出对自动双面单元2的驱动机构进行初始化后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过程中的状态。即,示出自动双面记录时的表面记录动作中和不使用自动双面记录的通常的记录动作中等状态。止动臂127的随动销127a处于螺旋槽齿轮120的最内周的无限轨道,所以,双面振子臂117要朝图15中的箭头a方向摆动时,双面振子臂117接触于止动臂127,不能进一步回转,双面行星齿轮A118不能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接合,所以,来自LF电动机26的驱动力不传递到双面辊齿轮A125和双面辊齿轮B126。在该状态下,受到双面夹紧辊A112或双面夹紧辊B113的压力发生轴损的双面辊A108或双面辊B109不回转,所以,LF电动机26受到的负荷少。
然后,由步骤S3在表面记录结束时确认是否由PE传感器67检测到被记录用纸后端。此时,如PE传感器67检测到存在被记录用纸4,则由于还未检测到被记录用纸4的表面后端,所以,在步骤S4仍使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被记录用纸4的表面后端通过PE传感器杠杆66,移动到进一步前进了一小点的位置p2。然后,在步骤S5,根据从由PE传感器67检测到被记录用纸4的表面前端后到检测到表面后端的期间输送被记录用纸4的量,计算被记录用纸4的长度。
如上述那样,在被记录用纸4的长度比预定长度L1短的场合,从送纸辊21到双面辊B109或从双面辊A108到送纸辊21的输送期间不到达辊,所以,需要从自动双面记录动作排除。另外,在被记录用纸4的长度比预定长度L2更长的场合,被记录用纸的完成记录的面在从送纸辊21到自动双面单元2的通纸通道中相互交叉,不理想,所以,需要从自动双面记录动作排除。在该条件下,当判断从自动双面记录动作排除的场合,前进到步骤S6,使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直接对被记录用纸4进行排纸。在适合条件的场合,前进到步骤S7,使提升机构处于第3位置释放夹紧辊22。
然后,在步骤S8中,确认被记录用纸4的表面后端是否已输送到夹紧辊22近旁的位置p1的下游侧。在已送到下游侧的场合,当已使夹紧辊22恢复为压接状态时,由步骤S9使LF电动机26朝反向回转而反送,直到表面后端到达p1,以夹持于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此时的辊类驱动机构的状态为图16B所示状态。另外,从步骤S2到步骤S8,尽可能不停止动作,如上述那样,最好在被记录用纸4变形之前实施步骤S9。在表面后端处于p1上游侧的场合,如在该状态下压接夹紧辊22,则可确实地夹持被记录用纸,所以,直接前进到步骤S10。
图16B示出LF电动机26的反向回转刚开始后的状态。即,在自动双面记录的表面记录结束后刚开始反送之后或为了调整从主ASF37供纸后的头部伸出量而使LF电动机26逆转的场合等。此时,对双面振子臂117朝图15中的箭头b方向摆动没有任何妨碍,所以,双面行星齿轮B119接合于翻转延迟齿轮A121。与此相随,翻转延迟齿轮A121开始回转,但在约回转1周之前不将驱动力传递到翻转延迟齿轮B122,所以,双面辊空转齿轮124不回转,双面辊A108和双面辊B109不动作。
因此,在该状态下,LF电动机26接受的负荷还较少。设定这样的状态的原因在于,当在自动双面记录的场合反送被记录用纸4时,从送纸辊21到双面辊B109存在距离,所以,被记录用纸4的前端到达双面辊B109之前不需要双面辊B109回转。另外,如上述那样,在通常记录的场合的头部伸出量调整时等,用于防止双面辊A108或双面辊B109不必要地回转。
在步骤S10,设定被记录用纸4的表面的记录完成后的墨水干燥之前待机的时间。必要干燥时间如上述那样根据几个原因变动,所以,干燥待机时间t1可为可变的参数。具体地说,根据被记录用纸的种类、墨水种类、墨水的重叠打入方法、墨水的单位面积的打入量、环境温度、环境风速等条件决定t1。
然后,在步骤S11使提升机构处于第4位置。这样,由送纸辊21和夹紧辊22再次夹持被记录用纸4。
然后,在步骤S12设置干燥待机时间t2。这在由步骤S10实施干燥待机时间t1的场合也可不使用,作为t2=0,也可前进到下一步骤。使用t2的原因在于,例如在不对被记录用纸4的后端部进行记录动作、存在空白部分的场合,此时在步骤S10作为t1=0立即将夹紧辊22压接于空白部分地控制,也没有任何障碍。然而,当直接进行反送地进行被记录用纸4的输送时,存在干燥前的墨水转印到夹紧辊22的可能性,所以,在这里使用干燥待机时间t2即可。
然后,在步骤S13使LF电动机26朝反向回转,按预定量x1反送被记录用纸。在该步骤,将被记录用纸4输送到自动双面单元2,使其表背面翻转。当该步骤结束时,背面前端返回到送纸辊21稍前面的位置。此前的辊类驱动机构的状态为图16C所示状态。
图16C示出使LF电动机26进一步持续朝反向回转的场合的状态。即,为反送被记录用纸4、在自动双面单元2翻转期间的状态。图16B的状态以后翻转延迟齿轮A121大体回转1周时,翻转延迟齿轮A121的朝轴向凸出的凸起接合于对置地设置的翻转延迟齿轮B122的凸起,翻转延迟齿轮A121与翻转延迟齿轮B122成一体地开始回转。翻转延迟齿轮B122开始回转时,翻转延迟齿轮B122时常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接合,所以,双面辊空转齿轮124和双面辊齿轮A125、双面辊齿轮B126回转。这样,双面辊A108朝图15中的箭头c方向回转,双面辊B109朝图15中的箭头d方向回转。
下面,说明将背面前端夹持于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的啮入部时的所谓对齐动作。先根据在步骤S14现在使用的被记录用纸4是刚性弱的薄用纸还是为刚性强的厚用纸切换控制。被记录用纸4的刚性判断可根据使用者用打印机驱动程序等设定的记录用纸的种类判断,也可使用测定被记录用纸的厚度的检测单元判断。在这里分成2个控制是因为被记录用纸的刚性不同时使被记录用纸4挠曲形成曲面时的特性也不同。
首先,说明刚性较弱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图18A~图18C为示意地示出使用薄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的背面前端对齐动作的侧断面图。在图20和图18A~图18C中,由在步骤S13的LF电动机26的反向回转进行图18A的用纸翻转输送。当步骤S13结束时,被记录用纸背面前端大体返回到通纸导向件70的近旁。在为薄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接下来前进到步骤S15。在步骤S15,使提升机构动作,转移到第1位置。这样,使通纸导向件70上升。
图18B示出步骤S15结束的状态。如上述那样,相对送纸辊21的中心使夹紧辊22的中心具有一些偏移地配置于第1排纸辊30侧,所以,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的啮入部相对输送被记录用纸4的大体水平线具有一些角度。在进行对齐动作之前,使通纸导向件70返回到上升位置,从而可将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前端顺利地引导至该倾斜的啮入部。然后,在步骤S16,使LF电动机26朝反向回转,进一步朝送纸辊21输送被记录用纸4。然后,在步骤S17中,由PE传感器67检测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前端。一旦检测到背面前端,则前进到步骤S18。
然后,在步骤S18中,仅按距离x2输送被记录用纸4,该距离x2比从PE传感器67检测到背面前端位置到送纸辊21的距离稍大。这样,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前端到达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的啮入部,进一步多余地输送的量使被记录用纸4挠曲,形成曲面。图18C示出步骤S18结束时的状态。通过使通纸导向件70为上升位置,从而使通纸通道的高度方向间隙减少,但由于被记录用纸4的刚性较低,所以,曲面容易形成,推压用纸,所以,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前端部仿着持续逆转的送纸辊21与夹紧辊22的啮入部、变得与送纸辊21平行,完成所谓的对齐动作。然后,在步骤S19,使LF电动机26的回转方向变为正向回转,由啮入部夹持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前端,仅按预定距离x3输送,完成背面记录开始的准备。
下面,说明刚性较强的厚被记录用纸(被记录媒体)的场合。图19为示出使用厚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的背面前端对齐动作的示意侧断面图。图19A与图18A同样示出步骤S13的途中的状态,图19B示出步骤S13结束时的状态。
然后,在步骤S20中,保持通纸导向件70下降位置状态地使LF电动机26朝反向回转,仅按距离x4输送被记录用纸4,该距离x4比从在步骤S13停止位置的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前端到送纸辊21的啮入部的距离稍大。这样,与薄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同样,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前端到达逆转的送纸辊21的啮入部,按进一步推入用纸的量形成曲面,所以,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前端变得与送纸辊21平行,对齐动作结束。图19C示出步骤S20结束时的状态。
然后,在步骤S21,使LF电动机26的回转方向为正向,由啮入部夹持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前端,仅按预定距离x3输送,准备开始背面记录。在步骤S19或步骤S21,使此前进行反向回转的LF电动机26的回转方向变为正向回转。此时,双面振子臂17朝图15中的箭头a方向摆动。这样,双面行星齿轮B119与翻转延迟齿轮A121的接合脱开。当LF电动机26进行反向回转时,翻转延迟齿轮A121与翻转延迟齿轮B122由凸起进行接合,但在同时,夹持于两者间的作为受扭螺旋弹簧的反转延迟弹簧124成为受到压缩的状态,翻转延迟齿轮A121成为自由状态,反转延迟弹簧124伸长,所以,翻转延迟齿轮A121大体反转1周,返回到初期状态。
然后,在步骤S22中,使提升机构处于第1位置,完成背面记录开始的准备。在这里,说明了当使用厚被记录用纸时在进行对齐动作期间使通纸导向件70处于下降位置的理由。在与薄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同样如图18C所示那样生成曲面的场合,由于被记录用纸的刚性强,所以,从达到啮入部之前沿夹紧辊支架23输送被记录用纸4。这样,被记录用纸到达啮入部后,即使进一步输送生成曲面,曲面生成空间也已不存在,不能生成曲面。为此,可能存在不能很好地进行对齐的场合。
另外,当不生成曲面时,同时在双面辊A108与送纸辊21之间夹持的被记录用纸不形成松弛。这样,如本实施例那样,在双面辊类驱动机构使用双面振子臂117那样的机构的场合,在从步骤S20的LF电动机26的反转到步骤S21的LF电动机26的正转期间,需要双面振子臂117摆动的时间,在此期间,双面辊A108和双面辊B109停止。
送纸辊21由于直接与LF电动机26连接,为此,没有该停止期间,所以,用纸输送速度产生矛盾。如存在被记录用纸的松弛,则在实施步骤S21过程中按消除其松弛的量可吸收用纸输送速度的矛盾,但在没有松弛的场合,不能吸引用纸输送速度的矛盾,虽然送纸辊21侧要强行输送被记录用纸,但被记录用纸4的后方夹持于双面辊A108,所以,可能发生实际上不输送的事态。这样,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前端的输送量紊乱,成为比假想短的背面上端空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通过使通纸导向件70处于下降位置,可充分消除与夹紧辊支架23的高度方向间隙,确保曲面生成空间。这样,在使用刚性较高的厚被记录用纸的场合,也可进行良好的对齐动作。
然后,在步骤S23进行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的记录。此时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后端部大体还由双面辊A108夹持。如就这样停止双面辊A108的回转,则成为朝后方拉被记录用纸的负荷,所以,存在用纸输送精度恶化的危险,不理想。因此,至少在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后端部由双面辊A108夹持期间双面辊A108的驱动继续地构成。此时的双面辊类驱动机构的状态为图16D所示那样的状态。
图16D为示出被记录用纸的翻转动作后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过程中的自动双面单元2的辊类驱动机构的动作状态的示意侧面图。即,当LF电动机26从图16C的状态朝正向回转时,双面振子臂117朝图15中的箭头a方向摆动。此时,止动臂127朝图15中的箭头h方向摆动,即使双面振子臂117朝图15中的箭头a方向摆动,双面振子臂弹簧132也不接触于止动臂127,所以,双面行星齿轮A118接合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传递驱动力。
此后,当LF电动机26的正向回转继续时,随动销127a被引导至螺旋槽齿轮120朝内周移动,止动臂127朝图15中的箭头g方向摆动。在摆动的途中,止动臂127接触于双面振子臂弹簧132,使双面振子臂弹簧132变形。该双面振子臂弹簧132的变形产生的反力在双面振子臂117作用使其朝图15中的箭头b方向摆动的力,但在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间传递驱动过程中,齿轮齿面相互啮合的力一方较强,所以,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的接合不解除,驱动继续。图16D示出该状态。
另外,如上述那样,即使在进行伴随着回转、停止的间歇驱动的场合,由于齿轮的齿面相互重合,所以,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的接合不会解除。当被记录用纸4背面的记录动作继续、使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时,随动销127a到达螺旋槽齿轮120的最内周部。此时的双面辊类驱动机构的状态为图16E所示状态。此时,双面振子臂弹簧132成为最大位移的状态,但即使这样,齿面相互啮合的力也比使双面振子臂117摆动的力大地设定双面振子臂弹簧132的负荷,所以,只要继续使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则齿轮相互的接合不会解除。为此,如被记录用纸4背面的记录动作结束,则前进到步骤S24。
然后,在步骤S24实施将被记录用纸4排出到图中未示出的排纸托盘上的排纸动作。实施该排纸动作时,继续LF电动机26的正向回转,从而将朝记录单元本体1外输送记录用纸4。
然后,在步骤S25中,检查背面前端绝对位置。这是由于在使用短的被记录用纸的场合,随动销127a不到达螺旋槽齿轮20的最内周。在该场合,通过使LF电动机26回转预定长度量,从而当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记录动作结束时,随动销127a必定来到螺旋槽齿轮120的最内周。
然后,在步骤S26中,实施双面辊类驱动机构的初始化。如上述那样,通过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的接合保持双面振子臂弹簧132加载的力,所以,使LF电动机26朝反向回转微小量即可解除接合。即,当使LF电动机26朝反向回转时,双面振子臂117要朝图15中的箭头b方向摆动,所以,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的接合解除,已加载的双面振子臂弹簧132由恢复到原有状态的力一下朝图15中的箭头b方向摆动。此时的双面类驱动机构的状态为图16F所示状态。
在该状态下,双面振子臂弹簧132的姿势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所以,在LF电动机26从该处朝正向回转的场合,双面振子臂117要朝图15中的箭头a方向摆动,但由于随动销127a进入到螺旋槽齿轮120的最内周近旁,所以,双面振子臂弹簧132接触于止动臂127,双面行星齿轮A118不能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接合。即使LF电动机26进一步朝正向回转,随动销127a也继续在螺旋槽齿轮120的最内周回转,所以,不会驱动双面辊A108和双面辊B109。如上述那样,翻转延迟齿轮A121由步骤S19或步骤S21进行初始化,所以,由该步骤S26结束双面辊类驱动机构的所有初始化。
这样,结束自动双面记录动作。在连续地实施自动双面记录动作的场合,反复进行相同程序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由双面振子臂弹簧132的作用在双面振子臂117与止动臂127间实施弹性接触关系,但本发明的宗旨不限于此,也可如以下那样构成。
图17A~图17E与图16A~图16F同样为示出自动双面单元2的辊类驱动机构的动作状态的示意侧断面图。图17A~图17E的双面振子臂117具有弹性少的臂,处于该臂与止动臂127可接触的关系。以下简单说明该构成的动作。
图17A~图17C的动作与图16A~图16C的动作同样,所以,在这里省略其说明。
图17D示出止动臂127朝螺旋槽齿轮120的内周方向移动、与双面振子臂117的臂接触的状态。双面振子臂117的臂没有太多的弹性,所以,当由止动臂127推压时,作用朝图15中的箭头b方向使双面振子臂117的力。该力朝解除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的接合的方向作用。
要使接合解除的力与作用于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的齿面间的压力和齿轮的齿面的弹性和打滑力平衡,但不久随着随动销127a朝内周移动,解除接合的力增大,超过齿面间的力,强制地解除双面行星齿轮A118与双面辊空转齿轮124的接合。在解除接合的同时,双面辊A108和双面辊B109的回转停止。图17E示出该状态。使该辊的回转停止的时刻在步骤S23中在被记录用纸4的背面后端通过双面辊A108后的适当的时期进行。
在齿轮的接合解除以后,即使LF电动机26朝正向回转,也由止动臂127妨碍双面振子臂117朝图15中的箭头a方向摆动,所以,在LF电动机26朝反向回转之前不驱动自动双面单元2。另外,与第1实施例同样,由于翻转延迟齿轮A121也在步骤S19或步骤S21形成,所以,在该时刻自动双面单元2的辊类驱动机构的初始化结束。这样,在背面的记录动作过程中可消除使双面辊A108和双面辊B109回转的负荷,可降低LF电动机26的回转负荷。
以上为自动双面单元2的辊类驱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宗旨不限于此,也可形成改变提升机构的位置的控制。即,在上述场合,在通常待机状态下通纸导向件70为上升状态,但也可使其为下降状态。具体地说,形成追加了这样的控制的构成,该控制通常使提升机构处于第3位置,在步骤S1之前使提升机构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另外,也可形成追加这样的控制的构成,该控制在步骤S26后,使提升机构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3位置。在这样构成的场合,在待机状态夹紧辊22成为释放状态,所以,对从排纸辊侧供给厚纸时等较适合。以上为沿着示出动作程序的流程图的自动双面记录动作的说明。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以一边使作为记录单元的记录头朝主扫描方向移动一边记录的串行型的记录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在覆盖被记录材料整个宽度或一部分的长度的线型记录单元仅由副扫描(送纸)进行记录的线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场合,也可同样适用,可获得同样效果。
另外,本发明可与记录单元的数量无关地自由实施,除了使用1个记录单元的记录装置外,在设置了使用不同颜色的墨水的多个记录单元的彩色记录用的记录装置、或设置了使用同一色彩但浓度不同的墨水的多个记录单元的灰度记录用的记录装置、及组合它们的记录装置的场合,也可同样适用,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在记录装置为喷嘴记录装置的场合,使用将记录头与墨水槽一体化的可更换的记录头盒的构成,使记录头与墨水槽另成一体,由墨水供给用的管等连接其间的构成等,记录头与墨水槽的配置构成为任何场合,也可同样适用,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在记录装置为喷墨记录装置的场合,除了设置利用热能排出墨水的方式的喷嘴记录头的记录装置外,例如对使用压电元件等电机构变换体等排出墨水的方式的喷嘴记录头的记录装置等使用其它墨水排出方式的喷嘴记录装置同样也可适用,可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发明的双面记录装置,相互共有翻转作用的通纸路径与高刚性被记录媒体用的通纸路径的一部分,并选择地使用两通纸路径,所以,构成简单,不会导致装置尺寸的扩大,在安装用纸翻转装置的状态下,对厚度大的被记录媒体和刚性高的被记录媒体也可通纸,可提供高操作性的双面记录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面记录装置,具有送纸辊、记录部、用纸翻转部;其特征在于具有从上述送纸辊经过上述用纸翻转部再次返回到上述送纸辊的第1通纸路径,和在上述送纸辊的上游侧大体以直线状延伸的第2通纸路径,上述第1通纸路径和上述第2通纸路径相互共有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通纸路径这样形成维持邻接于上述送纸辊地配置的上述记录部的被记录媒体的姿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动挡板,该可动挡板配置于上述共有的通纸路径部分,用于选择上述第1通纸路径和上述第2通纸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挡板通常将被施加弹性力,以将记录媒体引导至上述第1通纸路径,当具有预定以上的刚性的被记录媒体通过时退避,将被记录媒体引导至上述第2通纸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通纸路径配置于上述用纸翻转部内的2个翻转辊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双面记录装置,可选择使用翻转作用的通纸路径与高刚性被记录媒体用的大体直线状的通纸路径,不会由简单的构成导致装置尺寸的扩大,在安装用纸翻转装置的状态下对高刚性或厚的被记录媒体也可自动、确实地通纸。具有从送纸辊(21)经过上述用纸翻转部(2)再次返回到送纸辊的第1通纸路径和在送纸辊的上游侧大体以直线状延伸的第2通纸路径(131),第1通纸路径和第2通纸路径的一部分由共有通纸路径构成,在共有通纸路径配置可切换通纸路径用的切换挡板(104)。
文档编号B41J13/00GK1537727SQ2004100329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8日
发明者大桥哲洋, 吉川淳一, 谷黑昌宏, 岩仓广弥, 一, 宏, 弥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