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58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记录介质的两面均形成优质和均匀图像的热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在记录介质的两面均印刷图像,通常在面对记录介质两面的位置提供两个记录头。但是,在该情况中,这样的成像装置变得相对昂贵。在双面印刷的另一方法中,提供一个记录头且设计记录头来轮流面对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面。在该情况中,可考虑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固定记录头而反转记录介质。第二种方法是将记录头移动至面对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面的位置。但是这两种方法也是昂贵的,其具有复杂的传送路径且通常不能在介质的两面印刷均匀的图像。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简化的传送路径的改进的并且相对廉价的热成像装置,该装置能够在记录介质的两面均形成优质和均匀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解决至少上述的问题和/或缺点且提供至少下述的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具有一个记录头的热成像装置,其中可以通过交替移动记录头到面对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面的第一和第二位置来实现双面印刷。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支撑记录介质的压辊(platen roller)的热成像装置。记录介质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和第二面。记录头包括将热施加到记录介质以用于成像的加热部分。传送部分传送记录介质。当记录头定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彼此对称,该基准线穿过传送部分和压辊的中心。
记录头的旋转中心可以定位于从压辊的中心沿基准线偏心一距离的位置,该距离相应于加热部分相对于连接压辊的中心和加热部分的标准线的位置偏移。
第二位置可以定位于从第一位置旋转约180°的位置。
传送部分可包括驱动辊和从动辊,其彼此接合旋转,并且基准线为连接压辊的中心与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接触部分的线。
成像装置可还包括第一路径,记录介质最初经过第一路径供给;和第二路径,其中设置了记录头和压辊。第三路径从第一和第二路径会聚的连接部分分支。在印刷完成之后记录介质经过第三路径排出。传送部分设置于连接部分中,且在第一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以在其上形成图像或在第二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以匹配印刷起始位置。
成像装置可还包括一对具有内周部分和外周部分的轴套,内周部分可旋转地支撑压辊,外周部分从内周部分偏心了在加热部分的第一位置处的位置偏移。一对支撑支架可旋转地设置于轴套的外周部分。支撑支架支撑记录头的两端,一轴具有耦接到记录头的一端和插入形成于支撑支架的通孔的另一端。马达旋转一旋转凸轮。旋转凸轮推动轴来旋转支撑支架。
轴套可以还包括第二外周部分,其与第一外周部分同心,其中旋转凸轮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二外周部分中。
成像装置可还包括第一和第二锁定槽,其设置于支撑支架上。锁定构件选择性地耦接到第一和第二锁定槽来将记录头锁定于面对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面的位置。第一弹性件在一方向上弹性地偏压锁定构件,用于耦接第一和第二锁定槽。第二弹性件在一方向上弹性地偏压记录头,用于与压辊接触。记录头耦接到支撑支架,使得记录头在一方向移动而与压辊接触,或在一方向上与压辊分离。通孔形成为大致弧形形状,其中心位于记录介质的旋转轴上。当锁定构件锁定到第一和第二锁定槽时,旋转凸轮与轴接触使得记录头移动而与压辊接触或与压辊分离。当锁定构件从第一或第二锁定槽脱开时,旋转凸轮移动而与轴接触且旋转支撑支架。
本发明的其它目标、优点和显著的特征将从以下的详细描述并结合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明显。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的描述,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和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热成像装置的视图;图3和4示出图1和2的记录头的旋转中心;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成像装置的透视图;图6是沿图5的线I-I’所取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记录头的旋转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8A到8I是示出记录头的旋转操作的视图;且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截面图。
可以理解,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描述中所界定的内容,诸如详细结构和元件用于帮助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作出各种改变和修饰。而且,为了清晰和简洁,省略了对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视图。参考图1和2,成像装置具有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通过所述路径传送记录介质10。第一路径是记录介质10经由其向第二路径传送的供给路径。第二路径是经由其在记录介质10上执行印刷的路径。第三路径从接近第一和第二路径会聚的连接部分的一点分支。第三路径是在印刷期间或当图像完全印刷在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面时经由其排出记录介质10的路径。
记录介质导向件45设置与第一和第三路径之间。记录介质导向件45将通过第一路径供给的记录介质10引导向第二路径,且还在印刷期间将记录介质10从第二路径引导到第三路径。传送部分40按照顺序将传送记录介质10从第一路径传送到第二路径,从第二路径传送到第三路径,且从第三路径传送到第二路径。
优选地用于成像装置的记录介质10可以具有如图9所述的结构。记录介质10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面的基片11和形成于第一和第二面上的彩色墨层12和13。每个墨层12和13可以具有单色的单层结构或两个或更多颜色的多层结构。例如,形成于第一面的墨层12可以设置有黄和洋红的两个叠层,且形成于第二面上的墨层13可以设置有青色的单层。
成像装置使用记录介质10用于双面印刷,其通过相对于第一和第二面进行的成像而产生彩色图像。热成像装置被提供且具有记录头51,其包括加热记录介质10来形成图像的加热部分59。
包括记录头51和压辊52的成像部分50设置于第二路径上。压辊52面对记录头51来支撑记录介质10且对其施加压力。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记录头51围绕压辊52旋转且移动到分别面对记录介质10的第一和第二面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为此,成像装置包括支撑支架53。记录头51锁定于支撑支架53。齿轮53a设置于支撑支架53的外周。马达104包括与齿轮53a接合的蜗轮105。马达104旋转支撑支架53。记录头51经过压辊52的周边且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如图1和2所示。
当记录介质10没有沿第二路径定位时可以实现记录头51的移动。例如,在从第一路径供给记录介质10之前,或当在第一面印刷之后记录介质10被传送到第三路径时,记录介质10不返回到第二路径。
包括排出辊61和与其接合的空转辊62的排出部分60设置于第三路径以排出记录介质10。拾取辊63和排出辊61彼此接触且由一个驱动马达(未显示)驱动。
从盒70拾取记录介质10且通过第一路径供给到传送部分40。传送部分40在第二方向A2上传送记录介质10,使得记录介质10供给到第二路径。如图1所示,记录头51位于第一位置且面对记录介质10的第一面。当记录介质10位于印刷起始位置时,传送部分40再次在第一方向A1上传送记录介质10。在此期间,记录头51加热记录介质10的第一面,由此在其上印刷图像。在完成第一面上的印刷之后,马达104旋转支撑支架53,使得记录头51移动到面对记录介质10的第二面的第二位置。传送部分40在第二方向A2上传送记录介质10,使得记录介质10供给到第二路径。当记录介质10位于印刷起始位置时,传送部分40在第一方向A1上传送记录介质10。在此期间,执行在记录介质10的第二面上的印刷。在完成记录介质10的第二面上的印刷之后,通过排出部分60将记录介质10排出成像装置。如果马达104反向旋转,记录头51再次返回第一位置。
如图9所示,记录介质的基片11可以由透明材料形成。可以在一墨层,例如墨层12上形成不透明层。另外,在墨层13中,青、洋红和黄色图像可以彼此重叠,由此在墨层13上呈现全色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热成像装置可以用于双面印刷,即,在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面均形成图像。如果基片11由不透明材料形成,则通过在第一和第二面上形成不同的图像,可实现双面印刷。
为了获得优质的彩色图像,第一和第二面的印刷起始位置必须正确地彼此匹配。于是在第一和第二面上印刷的黄、洋红和青色图像必须正确地重叠。当记录头51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59和压辊52之间的接触状态必须相同。如此,则在第一和第二面时印刷的图像质量会均匀。因此可以获得优质图像。
为了正确地匹配第一和第二面的印刷起始位置且使得加热部分59和压辊52的接触状态彼此相同,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59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L1对称。其中,该基准线L1是连接传送部分40和压辊52的中心52a的线。在该情况中,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一位置时,加热部分59和传送部分40之间的距离与当记录头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59和传送部分40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可以相对容易地匹配印刷起始位置。传送部分包括一对旋转接合辊41和42。这时,基准线L1是连接辊41和42的接触部分40a和压辊52的中心52a的线。
更详细地,如果当记录头51位于第一位置时,传感器43探测从第一路径供给的记录介质10的前端,则传送部分40在第二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10持续预定的时间。此刻,记录介质10到达印刷起始位置。而且,如果当记录头51位于第二位置时,传感器43探测从第三路径供给的记录介质10的前端,则传送部分40在第二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10持续预定的时间。此刻,记录介质10到达印刷起始位置。如图1和2的虚线所示,如果传感器43位于压辊52的入口侧,当记录头51位于第一位置时,传感器43探测从第一路径供给的记录介质10的一端时,则传送部分40在第二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10持续预定的时间。记录介质10到达印刷起始位置。而且,如果当记录头51位于第二位置时,传感器43探测从第三路径供给的记录介质10的一端时,则传送部分40在第二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10持续预定的时间。此刻,记录介质10到达印刷起始位置。因此,印刷起始位置可以通过简单的控制方法精确地匹配。
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记录头51围绕压辊52旋转且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因此,优选地记录头的旋转中心定位于压辊52的中心52a。例如,如果记录头51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彼此分开约180°,则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一位置时,加热部分59必须正确地定位于穿过压辊52的中心52a的线L2上,如图3的虚线所示。即使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59定位于穿过压辊52的中心52a的线L2,使得位置相对于基准线L1对称。
但是,加热部分59可能由于成像装置的元件的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具有位置偏移B。即,如图3的实线所示,当记录头51位于第一位置时,加热部分59可能未对准于穿过压辊52的中心52a的线L2。如果记录头51围绕压辊52的中心52a旋转180°且定位于第二位置,则加热部分59的位置是相对于压辊52的中心52a与加热部分位于第一位置的点对称的点。这在图3中由剖面线示出。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一位置时加热部分59和传送部分40之间的距离与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59和传送部分40之间的距离不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将记录头51的旋转中心RC的位置沿基准线L1移动距离为加热部分59的位置偏移B。即,如图3所示,记录头51的旋转中心51从压辊52的中心52a沿基准线L1移动了位置偏移B。如此,则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一位置时加热部分59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L1与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59的位置对称。因此,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一位置时加热部分59和传送部分40之间的距离与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59和传送部分40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成像装置的元件的制造和装配误差在稳定化步骤中变得固定。于是,加热部分59的位置偏移B变得固定且记录头51的旋转中心RC的位置也变得固定。
旋转中心RC的这样的移动不限于记录头51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彼此分开180°的情况。例如,如图4中所示,当记录头51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彼此分开约120°时,从压辊52的中心52a沿基准线L1相对于标准线(normal line)L3间隔加热部分59的位置偏移B的位置成为记录头51的旋转中心RC。这里,标准线L3是记录头51定位于第一位置时连接压辊52的中心52a和加热部分59的线。
在图1和2中,支撑支架53围绕与压辊52的中心52a间隔位置偏移B的位置旋转。
为了在记录介质10的两面上形成图像,记录头51围绕压辊52旋转且记录介质10通过直线路径往复运动两次。因为记录介质10沿非常简单的路径传送且在记录介质10的两面进行印刷,所以记录介质10堵塞的可能性比较低。而且,记录头51的旋转中心RC从压辊52的中心偏心移动了加热部分的位置偏移B。因此,当加热部分5 1定位于第一位置时加热部分59的位置与当记录头5 1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59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L1对称。通过简单的控制方法,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印刷起始位置可以正确地匹配。于是,可以获得优质彩色图像。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热成像装置的透视图。图6是沿图5的线I-I’所取的截面图。图7是记录头的旋转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5和6,框架100包括底座101和在底座101的两边竖直设置的两个侧板102和102a。其中装载有记录介质10的盒70安装于框架100的一侧。用于从盒70拾取记录介质10的拾取辊63设置于盒70的上侧。排出部分60设置于拾取辊63的上侧,用于排出打印好的记录介质。排出部分60包括排出辊61和与其接合的空转辊62。在该实施例中,拾取辊63和排出辊61彼此接触且由一个驱动马达(未显示)驱动。驱动马达(未显示)可耦接到侧板102a。记录头51和压辊52设置于两个侧板102和102a之间与排出部分60的相对的一侧。传送部分40传送记录介质10。传送部分40包括一对辊41和42,其彼此弹性地接合。驱动马达的扭矩仅传送到辊41和42之一且另一辊被驱动。
如图1和2所示,上述的结构界定了从盒70到传送部分40的第一路径,从传送部分40到成像部分50的第二路径,盒从传送部分40到排出部分60的第三路径。记录介质导向件45分开第一路径和第三路径。
参考图7,在记录头51的侧部51a提供绞轴81,且绞孔(hinge hole)82形成于支撑支架53。绞轴81插入绞孔82使得记录头51围绕支撑支架53的绞孔82旋转。旋转导向件103耦接到支撑支架53。第二弹性件83在一方向上弹性地偏压记录头51使其接触压辊52。如图7所示,其一端耦接到记录头51并且另一端耦接到包围压辊52的盖103的拉力螺旋弹簧可以用作第二弹性件83。
轴84的一端耦接到记录头51且另一端插入形成于支撑支架53的通孔85。优选地,通孔85形成为长开口形状,以允许记录头51在一方向上移动而与压辊52接触或在一方向上移动而从压辊52分开。而且,优选地,通孔85形成为中心围绕绞孔82的大致弧形的形状。记录头51通过其围绕绞孔82的旋转而移动而与压辊52接触并从压辊52分开。在该实施例中,压辊52不直接耦接到驱动马达(未显示)。当记录介质10通过传送部分40供给时,压辊52移动而与记录介质10接触使得它被驱动和旋转。当然,压辊52也可以直接连接到驱动马达(未显示)。
如图3和4所述,还设置一对轴套90,且轴套90包括旋转中心移动了位置偏移B第一外周部分92和内周部分91。压辊52的中心52a插入内周部分91。第一外周部分92旋转地插入形成于支撑支架53的支撑孔86内。轴套90还包括第二外周部分94,第二外周部分94的中心与第一外周部分92的中心相同。旋转凸轮95旋转地耦接到第三外周部分94。旋转凸轮95包括齿轮96和与轴84接触的凸轮97。马达(图5中的104)包括与齿轮95接合的蜗轮105。马达104耦接到支架106且支架106耦接到侧板102。轴套90的第二外周部分93插入形成于侧板102的孔107中,并且第三外周部分94的一段由支架106支撑。支架106防止旋转凸轮95从第三外周部分94脱开。优选地,第一外周部分92的中心等同于第三外周部分93的中心。由于该结构,支撑支架53和旋转凸轮95可以共心地设置。该旋转中心成为记录头51的旋转中心RC。支撑支架53具有圆形外周87,且第一和第二锁定槽88和89设置于外周87上彼此分开约180°。锁定构件20旋转地耦接到侧板102。第一弹性件25在一方向上施加弹性力到锁定构件20,使其耦接到第一和第二锁定槽88和89。在该实施例中,锁定构件20通过旋转凸轮95从第一和第二锁定槽88和89脱开,且通过第一弹性件25的弹性力锁定于第一和第二锁定槽88和89上。锁定构件20具有用于锁定第一和第二锁定槽88和89的突部21以及用于抵触旋转凸轮95的凸轮97的抵触部分22。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支撑支架53旋转地耦接到侧板102a上。支撑支架53围绕与压辊52的中心52a间隔位置偏移B的位置旋转。
图8A到8I是示出记录头的旋转操作的截面图。虽然未详细示出,旋转凸轮97和支撑支架53的旋转中心与压辊52的中心间隔位置偏移B。现将参考图1到4和图8A到8I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热成像装置的印刷操作。
参考图8A,记录头51通过压力移动而与压辊52接触。另外,锁定构件20的突部21与第一锁定槽88接合。于是,记录头51锁到第一位置。从供给盒70通过拾取辊63供给记录介质10,且通过第一路径传送记录介质10到传送部分40。在记录介质10被传送到第二路径之前,或在记录介质10被拾取辊63拾取之前,优选地记录头51从压辊52分开。
参考图8B,旋转凸轮95在箭头“C1”指示的方向上旋转且凸轮97推动轴84。支撑支架53不旋转,因为锁定构件20的突部21锁到第一锁定槽88。当轴84沿通孔85被推动时,在箭头“D1”指示的方向上,记录头51围绕绞孔82旋转。因此,记录头51与压辊52分开。此刻,传送部分40将记录介质10传送向第二路径。因为记录头51从支撑构件52分开,即使当压辊52不旋转时,记录介质10不受阻力地进入记录头51和压辊52之间。
如果传感器43探测到记录介质10的前端且在预定时间之后记录介质10传送到预定印刷起始位置,传送部分40停止传送记录介质10。参考图8C,旋转凸轮95在箭头“C2”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因为锁定构件20的突部21锁到第一锁定槽88,所以支撑支架53不旋转。由于第二弹性件83的弹性力,记录头51围绕绞孔82在箭头“D2”指示的方向上旋转。于是,记录头51弹性地接触压辊52。
然后,传送部分40开始将记录介质10传送向第三路径。通过在记录介质10的第一面上施加热,记录头51印刷图像,诸如洋红或黄色图像。根据记录头5 1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可以选择性地再现洋红色和黄色。例如,可以在高温和短加热时间的条件下再现洋红色,而可以在低温和相对长的加热时间的条件下再现黄色。当在记录介质10的第一面上的印刷完成之后,记录介质10从第二路径离开且定位于第三路径。传送部分40停止传送记录介质10。
然后,执行将记录介质10移动向第二位置的操作来在记录介质10的第二面上印刷图像。参考图8D,旋转凸轮95在箭头“C2”的方向上旋转,凸轮97推动抵触部分22使得锁定构件20在箭头“E1”的方向上旋转。突部21从第一锁定槽88脱开且支撑支架53被松开以自由旋转。因此,当凸轮97在箭头“C2”指示的方向上连续旋转时,凸轮推动轴84,且支撑支架53在箭头“C2”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如图8E所示,而记录头51在箭头“D1”指示的方向分开。当支撑支架53在箭头“C2”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凸轮97推动轴84使得记录头51稍稍从压辊52分开。当完成凸轮97和抵触部分22的抵触之后,通过第一弹性件25的弹性力锁定构件20保持与支撑支架53的外周87接触。
参考图8F,如果支撑支架53旋转约180°,则第一弹性件25的弹性力导致锁定构件20在箭头“E2”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因此,突部21锁到第二锁定槽89。而且支撑支架53锁被定且因此不旋转。记录头51到达面对记录介质10的第二面的第二位置。记录头5 1的旋转中心从压辊52的中心52a偏心距离为加热部分59的位置偏移B。因此,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一位置时加热部分59的位置与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59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L1对称。因此,当记录头51定位于第一位置时加热部分59和传送部分40之间的距离与当记录头5 1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59和传送部分40之间的距离相同。
如果旋转凸轮95在箭头“C2”指示的方向上继续旋转,则因为突部21锁到第二锁定槽89,支撑支架53不旋转。参考图8G,轴84沿通孔85被推动且记录头51从压辊52分开。
在该状态中,传送部分40从第三路径到第二路径传送记录介质10。当传感器43探测记录介质10的前端时,记录介质10在经过相同的时间之后到达印刷起始位置,且传送部分40停止传送记录介质10。如果旋转凸轮95在箭头“C1”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则因为突部21锁到第二锁定槽89支撑支架53不旋转。而轴84沿通孔85向后移动,如图8H所示,且记录头51移动而与压辊52接触。
传送部分40再次将记录介质10传送向第三路径。通过对其施加热,记录头51在记录介质10的第二面上形成青色图像。在第一和第二面上的印刷完成之后,记录介质10通过排出部分60排出成像装置。
参考8I,当印刷操作完成之后,旋转凸轮在箭头“C1”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凸轮97推动抵触部分22使得锁定构件20在箭头“E1”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在该情况中,突部21从第二锁定槽89分开且支撑支架53自由旋转。如果凸轮97推动轴84,则支撑支架53旋转直到突部21通过第一弹性构件25的弹性力锁入第一锁定槽88。如图8A所示,记录头51返回第一位置。在该状态下或如图8B所示,记录头51可为下一印刷操作准备好且从压辊52分开。
如果记录介质10的基片11由透明材料制成,青、洋红和黄图像重叠在一起来再现全色图像。而且,如果基片11由不透明材料形成,则通过在记录介质10的第一和第二面时形成不同的图像,可实现双面印刷。
如上述,考虑加热部分的位置偏移,记录头的旋转中心与压辊的中心偏心。因此,图像可以均匀地印刷在两面上。另外,当印刷彩色图像时,印刷在两面上的图像可正确地彼此重叠,由此可获得优质图像。因为记录头旋转,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被简化。因此,与常规印刷机比较,在成像装置中机械故障很少发生且印刷机可以缩小体积。
虽然参考其示范性实施例具体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由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不同变化。
本发明要求于2004年9月2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4-007506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引入于此作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热成像装置,包括一压辊,其支撑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和第二面;一记录头,其包括将热施加到记录介质以用于成像的一加热部分,所述记录头围绕所述压辊旋转来移动所述加热部分到分别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面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和一传送部分,其传送记录介质,其中,当所述记录头定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时,所述加热部分的位置相对于一基准线彼此对称,所述基准线穿过所述传送部分以及所述压辊的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头的旋转中心定位于从所述压辊的中心沿所述基准线偏移了一距离的位置,所述距离相应于所述加热部分相对于连接所述压辊的中心和所述加热部分的一标准线的一位置偏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定位于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约180°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传送部分包括一驱动辊和一从动辊,其彼此接合旋转;并且所述基准线为连接所述压辊的中心与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之间的一接触部分的线。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一第一路径,所述记录介质最初经过所述第一路径供给;一第二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中设置有所述记录头和所述压辊;和一第三路径,其从所述第一和第二路径会聚的连接部分分支,且在印刷完成之后所述记录介质经过所述第三路径排出,其中,所述传送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分中,且在一第一方向上传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在其上形成图像,或在第二方向上传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匹配印刷起始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具有一内周部分和一外周部分的一对轴套,所述内周部分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压辊,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内周部分以在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位置处的位置偏移而偏心;一对支撑支架,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轴套的外周部分,所述支撑支架支撑所述记录头的两端;一轴,其具有耦接到所述记录头的一端和插入形成于所述支撑支架的一通孔中的另一端;一马达;和一旋转凸轮,其由所述马达旋转,所述旋转凸轮推动所述轴以旋转所述支撑支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轴套还包括一第二外周部分,其与所述第一外周部分同心,其中所述旋转凸轮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周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其中,还包括第一和第二锁定槽,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支架上;一锁定构件,选择性地耦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锁定槽来将所述记录头锁定于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面的位置;一第一弹性件,其在耦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锁定槽的方向上弹性地偏压锁定构件;和一第二弹性件,其在与所述压辊接触的方向上弹性地偏压记录头,其中,所述记录头耦接到所述支撑支架,使得所述记录头在与所述压辊接触的方向上或在与所述压辊分离的方向上移动;所述通孔形成为大致弧形形状,其中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旋转轴上;以及当所述锁定构件锁定到所述第一或第二锁定槽中时,所述旋转凸轮与所述轴接触使得所述记录头移动而与所述压辊接触或与所述压辊分离,且当所述锁定构件从所述第一或第二锁定槽解锁时,所述旋转凸轮与所述轴接触且旋转所述支撑支架。
9.一种热成像装置,包括一压辊,其支撑一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和第二面;一记录头,其包括将热施加到记录介质以用于成像的一加热部分,所述记录头围绕所述压辊旋转来将所述加热部分移动到分别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面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一第一路径,所述记录介质最初经过所述第一路径供给;一第二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中设置有所述记录头和所述压辊;和一第三路径,其从所述第一和第二路径会聚的连接部分分支,且在印刷完成之后所述记录介质经过所述第三路径排出,一传送部分,其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其中,当所述记录头定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时,所述加热部分的位置相对于一基准线彼此对称,所述基准线穿过所述传送部分以及所述压辊的中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头的旋转中心定位于从所述压辊的中心沿所述基准线偏移了一距离的位置,所述距离相应于所述加热部分相对于连接所述压辊的中心和所述加热部分的一标准线的位置偏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定位于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约180°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传送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分,且在一第一方向上传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在其上形成图像,或在第二方向上传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匹配印刷起始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传送部分包括一驱动辊和一从动辊,其彼此接合旋转;并且所述基准线为连接所述压辊的中心与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之间的一接触部分的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具有一内周部分和一外周部分的一对轴套,所述内周部分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压辊,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内周部分以在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位置处的位置偏移而偏心;一对支撑支架,其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轴套的外周部分,所述支撑支架支撑记录头的两端;一轴,其具有耦接到所述记录头的一端和插入到形成于所述支撑支架的通孔中的另一端;一马达;和一旋转凸轮,其由所述马达旋转,所述旋转凸轮推动所述轴以旋转所述支撑支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轴套还包括一第二外周部分,其与所述第一外周部分同心,其中所述旋转凸轮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周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一和第二锁定槽,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支架上;一锁定构件,其选择性地耦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锁定槽以将所述记录头锁定于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面的位置;一第一弹性件,其在耦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锁定槽的方向上弹性地偏压所述锁定构件;和第二弹性件,其在与所述压辊接触的方向上弹性地偏压所述记录头,其中,所述记录头耦接到所述支撑支架,使得所述记录头在与所述压辊接触的方向上或在与所述压辊分离的方向上移动;一通孔,其形成为大致弧形形状,其中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旋转轴上;并且当所述锁定构件锁定到所述第一或第二锁定槽中时,所述旋转凸轮与所述轴接触使得所述记录头移动而与所述压辊接触或与所述压辊分离,且当所述锁定构件从所述第一或第二锁定槽脱开时,所述旋转凸轮与所述轴接触且旋转所述支撑支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成像装置。压辊支撑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和第二面的记录介质。记录头包括将热施加到记录介质以用于成像的加热部分。记录头围绕压辊旋转来将加热部分移动到分别面对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面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传送部分传送记录介质。当记录头定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加热部分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彼此对称,该基准线穿过传送部分以及压辊的中心。
文档编号B41J25/304GK1751889SQ20051009960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0日
发明者李龙德, 郑种声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