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打印机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80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喷墨打印机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墨盒。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其打印方式通常是由用于储存墨水的墨盒提供墨源,经由相应的墨水流动管道将墨水输运至记录头,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至记录头上设置的喷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来完成字符或图形的记录。常见的市售喷墨打印机墨盒根据其记录头同墨盒的配置关系,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记录头与储墨腔合一的一体化墨盒,另一种则是记录头与储墨腔分离的分体式结构墨盒。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分体式墨盒设有负压腔和储墨腔两个腔体,其中负压腔中装有用于保持墨水的海绵体,而储墨腔中则装有墨水。而且,墨盒出墨口处还放置有一木棉芯,该木棉芯的密度大于墨盒的内置海绵体,即其墨水吸附力大于内置海绵体的吸附力,从而保证在打印过程中内置海绵体的墨水容易被引导至木棉芯处,再通过木棉芯与喷墨打印机的供墨端口的配合而供应至记录头中;同时,由于木棉芯自身的吸附力也可确保打印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墨盒内的墨水不会滴到记录头中。上述分体式墨盒在装配过程中通常会利用保护罩对出墨口进行密封,则墨盒在使用前,必须先取下保护罩,再安装至打印机中,目的在于在墨盒装机前防止空气进入墨盒而使墨盒中的墨水泄漏。但是,在墨盒运输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温度升高,可能会使墨盒内残存的气泡发生膨胀而挤压部分储墨腔中的墨水至出墨口中,使出墨口中的木棉芯处于过饱和状态,无法保持多余的墨水,则当用户打开保护罩时会出现滴墨,容易弄脏用户的手,而且此时若将墨盒装入打印机,则会造成打印断线或打印不出墨,直接影响打印的正常进行,且若上述过多的墨水压强较大时,甚至会冲击损坏打印头。此外,由于海绵体本身固有的液体吸附特性,在墨盒内的墨水使用完毕后,海绵体上残留的墨水较多,易造成墨水浪费,提高用户的使用成本,而且也不利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墨盒,以解决现有喷墨打印机墨盒在装机时取下保护罩后出墨口容易滴墨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墨打印机墨盒,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将所述储墨腔中的墨水输送至所述墨盒外部的出墨口、位于所述出墨口中用以引导墨水进入打印头的导墨件和用于在运输过程中密封所述出墨口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中设有密封垫,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垫上设有突出的可变形部分,所述可变形部分内部设有可容纳一定量墨水的容纳空间。所述可变形部分设有与所述导墨件相匹配并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出墨口的内径。所述可变形部分在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墨盒装配时被所述导墨件压缩而致使所述容纳空间的体积减小,在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墨盒脱离时恢复至所述容纳空间原有体积。所述可变形部分呈“V”字型。所述可变形部分与所述密封垫一体形成。所述可变形部分从所述密封垫上突出的高度不小于0. 8mm。所述可变形部分从所述密封垫上突出的高度为0. 8 2mm。所述出墨口与所述储墨腔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导墨件在所述墨盒装入打印机后向上移动的挡板。还包括用于控制墨盒内部的负压的负压产生部件。所述负压产生部件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墨盒上的压力控制器,所述压力控制器包括调节压力的阀机构,所述阀机构包括阀腔、墨水入口、墨水出口、设有阀孔的阀座以及根据两侧压力变化而选择性地封闭或离开所述阀孔的阀芯。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密封垫上设有一突出的可变形部分,可变形部分内部设有可容纳一定量墨水的容纳空间。当保护罩装配在墨盒上时,上述可变形部分被导墨件压缩而导致其内部容纳空间体积减小,而当保护罩脱离墨盒时,可变形部分的内部容纳空间体积恢复,在体积恢复过程中将导墨件中多余的墨水吸出,以使导墨件从过饱和状态转换为不饱和状态,从而防止用户取出墨盒时出现滴墨现象,解决了现有喷墨打印机墨盒在装机时取下保护罩后出墨口容易滴墨的技术问题。避免滴落的墨水将用户的手弄脏。

图I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盒与保护罩的整体装配示意图;图Ib为墨盒与保护罩的分解示意图;图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盒本体的外观示意图;图2b为墨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c为墨盒出墨口附近示意图;图2d为压力控制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如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变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可变形部分的外部示意图;图如为可变形部分变形示意图;图5为实用新型可变形部分的另一型式示意图。符号说明1墨盒,11盒体,12盒盖,13出墨口,131挡板,132小孔,14储墨腔,141 连通孔,142凹部,143流动入口,144流动出口,15注墨口,16突起,17弹性杆件,18卡爪,19 导墨件,20进气孔,2保护罩,21底壁,22侧壁,23密封垫,M、240可变形部分,241,2410开口,242,2420容纳空间,25凹槽,3压力控制器,31阀座,32阀芯,321盘状部,322杆状部,33 阀孔,34通孔,35楔形块,4棱镜,5把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在保护罩的密封垫上形成一内部具有一定容纳空间的可变形部分,且该可变形部分与墨盒出墨口的导墨件相连通,当保护罩装配在墨盒上时,上述可变形部分被导墨件压缩而导致其内部容纳空间体积减小,而当保护罩脱离墨盒时,可变形部分的内部容纳空间体积恢复,同时在体积恢复过程中将导墨件中多余的墨水吸出,以使导墨件从过饱和状态转换为不饱和状态,从而防止用户取出墨盒时出现滴墨现象,避免滴落的墨水将用户的手弄脏。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加为本实用新型墨盒的外观示意图。如图加所示,该墨盒1由盒体11与盒盖 12组成,内部形成密闭的容纳空间,用于储存供应至打印机以进行打印操作的墨水,即储墨腔14。其中,上述盒体11与盒盖12都采用热塑性材料制备,两者之间通过振动焊接、热熔焊或摩擦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而且,该墨盒1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自盒体11向外延伸的突起16和一可绕位于盒体11上的支点而来回移动的弹性手柄17,且弹性手柄17上还设有一卡爪18,显然,当墨盒1安装在打印机的墨盒支架上时,上述突起16及上述卡爪18 可分别与墨盒支架上相应的结构配合,从而给墨盒1提供定位。此外,盒体11的底壁上设有出墨口 13,其用于与打印机的供墨端口相连接以将储墨腔14中储存的墨水输送至打印头; 而在盒盖12上还设有一进气孔20,用于在储墨腔14的墨水消耗时及时从外部补充空气至储墨腔14中以维持墨盒内部压力平衡,且优选地,在进气孔20与储墨腔14之间往往会设有一段比较曲折的进气通道,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墨水经由进气孔20直接蒸发,并防止空气中的粉尘、杂质直接进入储墨腔14中;同样在盒盖12上还设有一注墨口 15,用于注入墨水至储墨腔14。图Ib为本实用新型墨盒与保护罩的分解示意图。储墨腔14中还设有一用于控制墨盒1内部负压的压力产生部件,压力产生部件可为具有墨水保持力的多孔性物质,如海绵体、滤网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储墨腔14中储存墨水的容纳空间,优选地,压力产生部件为压力控制器3,其可拆卸地安装在墨盒1上,可制成一标准件形式,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墨盒,具体地,该压力控制器3包括覆盖件和腔室结构,其中,覆盖件(图中未示出)可为塑胶制备的盖,也可为一薄膜,其覆盖在上述腔室部件上而与腔室部件之间形成一密闭容纳空间,且腔室部件内部设有用于调节上述密闭容纳空间压力的阀机构、与储墨腔14内部连通的墨水流动入口 143及与出墨口 13连通的墨水流动出口 144。如图2d所示,该阀机构包括阀腔、阀座31、阀芯32、墨水入口及墨水出口,其中,阀座31的中心设有一通孔34, 周围设有数个阀孔33 ;阀芯3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包括可覆盖上述数个阀孔33的外径的盘状部321和与上述通孔34相配合的杆状部322,一般情况下,杆状部322与通孔34之间配合而使盘状部321固定在阀座31上以覆盖上述阀孔33,这样,盘状部321就将上述密闭容纳空间分割为与储墨腔连通的储墨腔侧及与出墨口连通的出墨口侧。当墨盒1未开始使用时,储墨腔侧与出墨口侧之间压力平衡,则盘状部321覆盖着阀孔33,封堵其两侧之间的墨水流动通道;当墨盒1开始进行打印动作时,由于出墨口 13处的墨水被消耗,出墨口侧的压力变小,使得储墨腔侧与出墨口侧之间产生压差,盘状部321在上述压差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而偏离阀孔33,则两侧之间的墨水流动通道连通,墨水从储墨腔侧经由阀孔33而补充至出墨口侧,与此同时,外部大气经由进气孔20而补充至储墨腔14中,以保持储墨腔 14中的压力维持在恒定的范围内;当两侧压力平衡时,上述盘状部321再次回复至原位以覆盖阀孔33。此动作反复进行,直至墨盒1中的墨水量消耗完为止。如图2b所示,盒体11内部设有一隔板,用于将储墨腔14划分为两部分,其中与出墨口 13连通的一部分上方设有连通孔141,而隔板上设有一凹部142 ;当压力控制器3安装在储墨腔14中时,压力控制器3上的楔形块35与上述隔板的凹部142相配合,墨水流动出口 144与上述连通孔141相匹配,墨水流动入口 143则与储墨腔14直接连通,这样,可以将压力控制器3定位在储墨腔中,并保证墨水可以稳定地供应至出墨口 13处。此外,储墨腔14中还设有一棱镜4,当墨盒1装在打印机上时,棱镜4与打印机的光传感器的位置相对应,在棱镜4处于有墨/无墨状态下,其对于光的折射率不相同,故只需要检测光传感器接收的光量即可判断墨盒是否还存在墨水,该技术为常见技术,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为方便用户把握墨盒,盒体11外壁上形成数条长短不一的凸起,即把持部5.如图Ib所示,出墨口 13中往往会设置有一导墨件19,其沿打印机的供墨端口插入的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其通常利用多孔性材料制成,如压缩棉,为了保证导墨件不易发生变形,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导墨件19为一木棉芯。上述导墨件19可用于引导储墨腔中的墨水流动至打印头中,还可以用于过滤墨水中的杂质而防止杂质直接进入打印头中以出现堵头的现象。如图2c所示,出墨口 13与储墨腔14连通的开口处围设有挡板131,仅在中间设有一小孔132,这样设置是为了防止导墨件19装机后上移,并提高生产效率。因为原来出墨口与储墨腔之间直接连通,仅在出墨口 13与打印机供墨端口侧设有朝向供墨通道内伸出的肋以将导墨件19支撑住,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导墨件19从储墨腔侧装入,由于盒体为扁平长方形状,容纳空间狭窄,人手难以插入,必须借助工具,如镊子等,将其装入,这样会使得生产安装效率受到影响;而且,当储墨腔14中并未使用海绵体等材料进行负压控制时,即导墨件19装入后上方直接与墨水连接,则当墨盒1安装在打印机上时,导墨件19由于与供墨端口相接触而受到向上的外力作用而促使其向上移动较大的距离,容易造成导墨件19与供墨端口之间接触不充分,存在间隙,可能会导致墨水泄漏。但是,采用上述结构即可解决上述问题,这是因为由于上述挡板131的存在,导墨件19在装机后无法过多移动, 充分保证其与供墨端口之间的接触,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能,且此时导墨件19可以从出墨口侧直接装入,无需额外工具,简单快捷,可提高生产效率。如图Ia所示,保护罩2可拆卸地安装在盒体11的一侧,用于在运输过程中密封墨盒1的出墨口 13。如图3所示,保护罩2具有一承载部分盒体11的框体,且该框体包括底壁21、与上述底壁21成一定角度的侧壁22。其中,在底壁21对应出墨口 13的位置上,安装有用于密封出墨口 13的弹性密封垫23,且上述侧壁22以倾斜向上的方式偏离盒体11, 方便用户装上或取下保护罩2。此外,框体上与上述墨盒突起16、卡爪18相对应处还形成有凹槽25、凸座(图中未示出),可分别与上述突起16、卡爪18相配合以使墨盒1与保护罩 2紧固在一起。如图如所示,弹性密封垫23上设有一可以与上述导墨件19相匹配的可变形部分M。上述可变形部分M由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形变及恢复能力,且上述弹性材料的硬度小于导墨件19的硬度。如图如所示,本实施例中,可变形部分M自密封垫23而呈“V”状向上延伸,内部形成有一可容纳一定量的墨水的容纳空间对2,并经由开口 241而与导墨件19连通,显然,为了使开口 241与导墨件19之间建立良好的连通以及可形成密闭的容纳空间,开口 241的外径应不大于出墨口 13的内径,优选的,开口 241的外径应稍小于出墨口 13的内径,这样当可变形部分M被导墨件19压缩时,开口 241也不会向外扩张至出墨口 13外部。如图4b所示,可变形部分M的外壁上设置成阶梯状,使得当其被压缩时,外壁可以逐层被向下压缩。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可变形部分M与上述弹性密封垫23采用同样的弹性材料一体形成,且可变形部分M从密封垫23上突出的高度应不小于0. 8mm,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变形部分M的高度为0. 8 2mm。如图如所示,当墨盒1与保护罩2之间相互配合时,由于导墨件19的硬度比可变形部分M的硬度大,则导墨件19施加一向下的外力促使可变形部分M朝向箭头所示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则此时容纳空间242的体积减少至接近于零的程度,即容纳空间242的底部与导墨件19相靠近;当墨盒1与保护罩2之间解除锁紧关系时,则导墨件19施加至可变形部分M的作用力撤销,可变形部分M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逐渐恢复原有形状,即从体积趋近零增大为原有体积,则此时由于可变形部分M中的压力不变,也就是说,在可变形部分 24恢复原有形状的过程中,其内部容纳空间242形成有一定的负压,该负压作用可将导墨件19中的墨水汲取至其内部容纳空间242中。可变形部分M不仅仅只具有上述形状,也可设置成如图5所示的形状,如图5所示,可变形部分240设置成类似于常见的弹簧注墨瓶的形状,中间同样形成有一个与导墨件19连通的开口 2410、内部形成一容纳一定量墨水的容纳空间M2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不管可变形部分的形状是怎么样设置,只需要保证其就有良好的弹性变形及恢复力、设有一外径不大于出墨口内径的开口即可。以下根据图如和图如对上述结构如何避免墨水泄漏的情况进行解释。如图如所示,在保护罩2与墨盒1装配后,导墨件19与弹性密封垫23紧密接触, 确切地说,导墨件19与被压缩后的可变形部分M紧密接触,即此时可变形部分M的内部容纳空间对2体积接近于0 ;而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温度升高,储墨腔14 中由于注墨而残留的气泡发生膨胀而挤压墨水至出墨口 13中,使得导墨件19处于过饱和状态,当中包含过多的墨水。而在墨盒1将要使用前,用户需要取下保护罩2,如图如所示, 弹性密封垫23与导墨件19脱离,则向下挤压可变形部分M的作用力消失,故可变形部分 24由于自身的弹性恢复力而恢复至原始的体积,由于可变形部分M中的压力并未改变,则相当于从图4c 如的过程中可变形部分M体积回复的过程中,可变形部分M的体积趋向于增大的方向,故上述可变形部分M的内部容纳空间242形成一定的负压,也就是说,内部容纳空间242产生一吸力,故可将导墨件19中多余的墨水经由开口 241而汲取至内部容纳空间M2中,使得导墨件19此时不处于过饱和状态,即不会发生用户取出墨盒时滴墨的问题。此时,将导墨件19装入打印机中时,由于挡板131的作用,使得导墨件19无法上移, 故导墨件19与打印机的供墨端口之间紧密接触,充分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能,保证墨水不会从中发生泄漏,保证打印的正常进行。显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可增加墨盒的墨水存储量,也可防止出现取出墨盒时滴墨或装机滴墨的现象,防止出现打印断线或打印不出墨等的打印质量问题,而且还可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简化墨盒的装配工艺,提高墨盒的生产效率。[0045] 最后,应说明,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喷墨打印机墨盒,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将所述储墨腔中的墨水输送至所述墨盒外部的出墨口、位于所述出墨口中用以引导墨水进入打印头的导墨件和用于在运输过程中密封所述出墨口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中设有密封垫,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垫上设有突出的可变形部分,所述可变形部分内部设有可容纳一定量墨水的容纳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可变形部分设有与所述导墨件相匹配并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出墨口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可变形部分在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墨盒装配时被所述导墨件压缩而致使所述容纳空间的体积减小,在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墨盒脱离时恢复至所述容纳空间原有体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可变形部分呈“V”字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可变形部分与所述密封垫一体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可变形部分从所述密封垫上突出的高度不小于0. 8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可变形部分从所述密封垫上突出的高度为0.8 2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出墨口与所述储墨腔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导墨件在所述墨盒装入打印机后向上移动的挡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控制墨盒内部的负压的负压产生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特征是,所述负压产生部件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墨盒上的压力控制器,所述压力控制器包括调节压力的阀机构,所述阀机构包括阀腔、 墨水入口、墨水出口、设有阀孔的阀座以及根据两侧压力变化而选择性地封闭或离开所述阀孔的阀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墨盒,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将储墨腔中的墨水输送至墨盒外部的出墨口、位于出墨口中用以引导墨水进入打印头的导墨件和用于在运输过程中密封出墨口的保护罩,保护罩中设有密封垫,密封垫上设有突出的可变形部分,可变形部分内部设有可容纳一定量墨水的容纳空间。当保护罩装配在墨盒上时,可变形部分被导墨件压缩而导致其内部容纳空间体积减小,而当保护罩脱离墨盒时,可变形部分的内部容纳空间体积恢复,在体积恢复过程中将导墨件中多余的墨水吸出,以使导墨件从过饱和状态转换为不饱和状态,从而防止用户取出墨盒时出现滴墨现象,解决了现有喷墨打印机墨盒在装机时取下保护罩后出墨口容易滴墨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2098112SQ20112018967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魏雷 申请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