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钢片的对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62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粘钢片的对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SMT模板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对位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粘钢片的对位装置。
背景技术
表面封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简称SMT)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相对于传统插装元件,SMT具有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等突出优点。作为媒介作用的SMT模板的精度将会直接影响到SMT模板的印刷质量,因此行业内非常重视SMT模板制作的每个环节。一个完整SMT模板制造过程包括:具有开口图案SMT模板的制作一固定SMT模板一SMT模板的包装。其中固定SMT模板环节(也称作粘钢片),具体如图1所示,图1中11是网框,12是丝网,13是带有开口图案的SMT模板,14是SMT模板上冲边孔区域,15是半刻线(即标记线),16是开口图案区域,17是测量用的直尺,粘钢片过程:用粘接剂将SMT模板(13)粘接到与丝网(12)粘接后的铝质网框(11)背面居中位置,丝网起到连接网框和SMT模板的作用,其具体是先将丝网粘接到网框上(粘接后丝网具有一定的张力),再将SMT模板与丝网粘接,并且通过对位使SMT模板相对于网框居中,通常对位方法是用直尺(17)测量网框的各边到与其相邻的SMT模板各边上对位标记(通常为半刻线15)的距离,半刻线通常由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段组成,两个半刻线相互平行线段间垂直距离(d3和d4)是SMT模板对应边长的一半,半刻线以内是有开口图案(16)的区域,已知网框(11)和SMT模板(13)的尺寸规格,网框的边缘到对位标记(通常为半刻线15)的垂直距离dl、d2也是已知的,测量此距离(dl和d2),使图1中网框的上下两个边到半刻线的垂直距离均为d2,网框左右两个边到半刻线的垂直距离均为dl。用此方法对位理论上可行,但实践上很难操作,在此工序上,为确保SMT模板和网框相对应的各边有确定的距离,很费时间,而且对位精度也不高,甚至常常会因为对位偏差过大致使SMT模板报废。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对位装置及其对应的对位方法,既提高生产效率又提闻对位精度,从而也提闻印刷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需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及其对位方法。所述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包括卡位部件,所述卡位部件具有与掩模板网框边框表面接触的卡位部位,所述卡位部位使所述卡位部件与所述掩模板网框边框表面贴紧;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通过与卡位部件连接,所述卡位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连接形成一中空多边形框架;及对位部件,所述对位部件具有对位连接端及对位自由端,所述对位连接端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在使用时所述对位自由端,连接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件的对应位置处。根据本专利背景技术中对现有技术所述,如图1所示,通过直尺进行测量,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及人工误差的存在,使得此种测量方法不仅繁琐而且费时费力,同时效果也不尽人意;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及其对位方法通过将数值测量的精确测量方式转变为简单形象的直线对位对比方式,通过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卡位部件联接形成可与所述掩模板框架相配合的中空多边形框架,并由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所述对位部件与所述掩模板上的对位标记进行对比对位,可大大解决现有技术的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位装置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掩模板网框进行尺寸调节,可以应对业内不同规格的掩模板网框,避免了每一种规格的掩模板网框配备一个规格的对位装置,便宜了操作也大量的节省了成本。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掩模框架的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可选地,所述对位装置还包括置于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支撑部件滑块,所述支撑部件滑块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滑块上的孔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滑动。所述支撑部件滑块上的所述孔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在对所述支撑部件施加一定的力时,所述支撑部件可以在所述孔中进行滑动。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滑块上还包括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可以通过卡位固定件使通过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所述支撑部件通孔的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卡位部件位置相对固定。所述固定通孔及所述卡位固定件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卡位部件之间位置的稳定性,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相对位置错开的问题。可选地,所述卡位部件上具有支撑部件通孔,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支撑部件通孔且可在所述支撑部件通孔内滑动。支撑部件通孔的存在,可以使支撑部件在卡位部件上滑动,则可使整体框架的尺寸可调,适应更多规格的网框;如果没有支撑部件通孔,则对位装置只能与网框一一对应,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优选地,所述对位装置为四个所述支撑部件通过四个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所述支撑部件通孔相互连接形成的中空四边形框架。现有技术中,所述掩模板网框依然以四边形为主,因此四个所述支撑部件通过四个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所述支撑部件通孔相互连接形成与所述掩模板网框对应的中空四边形框架能很好的与所述掩模板网框四边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上标有刻度。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上标有中心刻度及在中心刻度两侧对称的对称刻度,所述对位部件的所述对位连接端连接在所述中心刻度处。所述卡位部件以所述中心刻度为中心进行对称放置并进行相对位置固定形成中空框架,与所述掩模板网框配合,如此可以更好地对预安装在所述掩模板网框中部的掩模板进行对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上还包括支撑连接部件,所述对位部件的所述对位连接端连接在所述支撑连接部件上,使用过程中,所述对位部件的另一端,所述对位自由端,与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支撑连接部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连接部件是连接柱或连接环或包括钉头,挂杆,连接台的挂钉,如此可以使人工操作变得更加简单。进一步地,所述对位部件包括弹性丝线或硬质丝线。[0021]进一步地,所述对位部件包括套环,所述套环可以方便的使所述对位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联接。所述弹性丝线或硬质丝线在两端施力时可呈平直状态,在对位过程中,处于平直状态的所述弹性丝线或硬质丝线与所述掩模板上的对位标记对比重合,如完全重合则对位正确。优选地,所述弹性丝线或硬质丝线与所述掩模板上设置的对位标记有明显色差,如此可便于观测。进一步地,所述对位装置可以是塑料或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卡位部件具有与所述掩模板网框边框侧面或上表面、侧面相互接触的卡位部位。优选地,所述卡位部位是面接触或点接触或线接触。所述面接触可以是小范围的面接触,或者是三点形成的三点基础,或者至少两条线构成的线接触。优选地,所述卡位部件上还包括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可以通过卡位固定件使通过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所述支撑部件通孔的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卡位部件位置相互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卡位固定件为螺栓,所述螺栓通过具有螺纹的所述固定通孔使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卡位部件位置相互固定;或是磁性柱体,所述磁性柱体通过磁力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使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卡位部件位置相互固定,同时支撑部件也具有磁性。,同时支撑部件也具有磁性。更简易的,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所述支撑部件通孔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及所述支撑部件滑块上的所述孔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在不施足够的力的情况下,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卡位部件及所述支撑部件滑块不会出现相对位置滑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相应的对位装置的对位方法,其特征包括:SI,设定对位装置对位尺寸:根据所述掩模板网框规格尺寸,将所述卡位部件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滑动至与对应掩模板网框尺寸一致处固定。两个所述卡位部件相对应的面的距离与所述掩模板网框规格尺寸相同,在进入S2中时,所述卡位部位形成的中空结构可以与所述掩模板网框边框夹角处紧密配合。S2,与掩模板网框配合:将预设尺寸的所述对位装置的所述卡位部件的所述卡位部位与所述掩模板网框边框夹角处配合。S3,连接对位部件:将掩模板放置于所述掩模板网框上,将所述对位部件的所述对位自由端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件对应处并施力使所述对位部件呈平直状态,并使所述支撑部件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掩模板网框边框的中心位置对应,即使所述对位部件的交点与所述掩模板网框中心重合;S4,调节对位:先调整所述掩模板上一组对位标记与所述对位装置上的对应的所述对位部件重合,再调整另一组对位标记与所述对位装置上的另一条对应的所述对位部件重合,当两组对位标记均与所述对位部件重合,则对位结束。进一步地,SI步骤中,还包括调节所述支撑部件滑块至与对应掩模板网框尺寸对应处固定并将所述卡位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滑块对应面贴合,且所述卡位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形成的中空区域可与对应掩模板网框紧密配合。当所述对位装置包括所述支撑部件滑块时,需要先将所述支撑部件滑块滑动至对应处固定,再将所述卡位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滑块对应面贴合,且所述卡位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形成的中空区域可与对应掩模板网框紧密配合。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对位方法;图2是SMT模板;图3是绷网后网框背面示意图;图4为将钢片放置在网框背面示意图;图5为一种对位装置;图6为图5中对位装置沿A-A方向侧视图;图7是挂钉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5中沿B-B方向截面放大示意图;图9为将直角框放置在网框上面的示意图;图10所示为对位示意图;图11为图10对位中沿A-A方向侧视图;图12为对位线;图13为另一种对位装置;图14所示为图13中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5所示为图13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6所示为图13中沿H-H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即滑块截面示意图)图17所示为将支撑杆中心固定在网框中心示意图图18所示对位示意图图19为图18对位中沿A-A方向侧视图;图1中,11为网框,12为丝网,13为SMT模板(即钢片),14为边孔,15为半刻线,16为图案开口区域,17为直尺;图2中,21为对位标记线;图5中,51为直角框,52为挂钉,53为支撑杆,54为对位线,A-A方向为待观侧面的方向;图6中,61为钉头,62为挂线杆,63为连接台(连接62和53);图7中,71为挂线凹槽;图8中81为直角框与网框上侧面接触的内侧面,82为与网框外侧面接触的内侧面;图10中,图中A-A为待观测方向;图12中,122为线体,121为套环;图13中,A-A,C-C, H-H为待解剖方向,131为支撑部件滑块,132为带有刻度的支撑杆,133为挂钉,134为直角框,135为螺栓;图14中,141是支撑部件通孔,142为直角框与网框外侧面接触的一面;图15中,150是固定通孔,151是直角框上的档杆;图16中,160是滑块固定通孔,161为滑块通孔;图18中,图中A-A为待观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
“内”、“外”、“横”、“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联接”、“连通”、“相连”、“连接”、“配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配合”可以是面与面的配合,也可以是点与面或线与面的配合,也包括孔轴的配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如下,由于在掩模板和掩模板框架之间存在对位难的问题,而现有对位模式通过直尺测量或其他数值测量的方式也并不简单有效,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显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位装置和相应的对位方法,通过将对位方式由数值精确测量转换为直线比对的图形对位模式,不仅简便同时精确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对位方法;图2是SMT模板;图5为一种对位装置;图9为将直角框放置在网框上面的示意图;图10所示为对位示意图;图13为另一种对位装置;图17所示为将支撑杆中心固定在网框中心示意图;图18所示为对位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包括卡位部件,所述卡位部件具有与掩模板网框边框表面接触的卡位部位,所述卡位部位使所述卡位部件与所述掩模板网框边框表面贴紧;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通过与卡位部件连接,所述卡位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连接形成一中空多边形框架;及对位部件,所述对位部件具有对位连接端及对位自由端,所述对位连接端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在使用时所述对位自由端,连接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件的对应位置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对位装置还包括置于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支撑部件滑块131,所述支撑部件滑块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滑块上的滑块通孔160可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滑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图9、图10所示为应用图5所示为对位装置对位的示意图,将对位装置套置在相应尺寸的网框上,如图9所示,然后将对位线挂在挂钉上,轻轻挪动SMT模板(钢片),使钢片上的对位标记线与对位线完全重合,如图10所示。图10中沿A-A方向的侧视图如图11所示。用此结构对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一个对位装置对应一种尺寸的网框,使用时无需调整和测量。其缺点是只能用于同一种尺寸规格的网框,其尺寸不能调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位部件上具有支撑部件通孔,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支撑部件通孔且可在所述支撑部件通孔内滑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对位装置为四个所述支撑部件与四个所述卡位部件相互连接形成的中空四边形框架,如图5、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件为支撑杆1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件上标有刻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上标有中心刻度及在中心刻度两侧对称的对称刻度,所述对位部件的所述对位连接端连接在所述中心刻度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件上还包括支撑连接部件,所述对位部件的所述对位连接端连接在所述支撑连接部件上,使用过程中,所述对位部件的另一端,所述对位自由端,与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支撑连接部件相连接,如图5、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连接部件是连接柱或连接环或包括钉头61、挂杆62、连接台63的挂钉52,如图5、6中所示。其中钉头61起到阻挡对位线的作用,其形状可以设置为细杆状或圆盖状或其他形状,其作用是使对位线不易脱离挂钉,挂线杆62是挂对位线的杆件,63是固定挂钉52部分的连接台,其作用是将连接台63与挂钉52连接起来(也可以将挂钉52与支撑杆53直接相连)。进一步,挂钉52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方便挂对位线,并使对位线具有所需要的适当高度(此高度方便对位),挂线杆62部分设有挂线凹槽7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对位部件包括弹性丝线或硬质丝线,如图12所示的线体1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对位部件包括套环121,所述套环121可以方便的使所述对位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联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丝线或硬质丝线与所述掩模板上设置的对比标记有明显色差。在进行对位过程中,明显的色差能够帮助观测人员更好的进行对位,同时具有明显的对比也能够在使用视觉元件,如ccd等,在对比操作中更加方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卡位部位是与所述掩模板网框夹角处边框侧面或上表面、侧面相互接触的卡位结构,如图5、图8、13-1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卡位部位是面接触或点接触或线接触,如图8中所示的卡位部位为面接触,而点接触或线接触可以是三点形成的机构或是平行线形成的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位部件为直角框51,卡位部件为面接触,如图8所示,其具有直角框与网框上侧面接触的内侧面81,与网框外侧面接触的内侧面8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位部件上还包括固定通孔150 (如图15所示),所述固定通孔150可以通过卡位固定件使通过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所述支撑部件通孔141的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卡位部件位置相互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件滑块131上还包括滑块固定通孔160,所述滑块固定通孔160可以通过卡位固定件使通过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所述支撑部件通孔141的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卡位部件位置相互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卡位固定件为螺栓135,所述螺栓135通过具有螺纹的所述固定通孔150使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卡位部件位置相互固定;或是磁性柱体,所述磁性柱体通过磁力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使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卡位部件位置相互固定,同时支撑部件也具有磁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对位装置,图13中131是带有螺纹通孔和可穿过支撑杆的通孔的滑块,132为可以滑动的带有刻度的支撑杆,133为一种挂钉,134为一种直角框。进一步,图13中的直角框沿C-C方向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如图14所示,141是直角框内中空部位,支撑杆可以在141中自由伸缩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网框。图15是图13中直角框134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135是与直角框上的螺纹通孔相适应的螺栓,其作用是确定支撑杆的位置后,将直角框内侧面与网框外侧面紧密接触后,螺栓通过螺纹通孔将支撑杆固定,作为优选,起固定作用的螺纹和与其对应的螺纹通孔应该设置在直角框架的前端位置,151是直角框上的档杆,其作用是阻挡两个相连的支撑杆完全脱离直角框,作为优选,151可以用螺钉固定在直角框上(图中未示出),且其位置靠近直角框前端。图16所示为图13中滑块沿H-H方向的截面视图,161为支撑杆通过的通孔区域,支撑杆可以在通孔区域自由滑动,确定支撑杆的尺寸位置后,将螺栓135通过滑块上螺纹通孔将滑块固定在支撑杆的特定尺寸(与网框尺寸相适应)的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粘钢片的对位装置的对位方法,包括:SI,设定对位装置对位尺寸:根据所述掩模板网框规格尺寸,将所述卡位部件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滑动至与对应掩模板网框尺寸一致处固定;S2,与掩模板网框配合:将预设尺寸的所述对位装置的所述卡位部件的所述卡位部位与所述掩模板网框边框夹角处配合;S3,连接对位部件:将掩模板放置于所述掩模板框架上,将所述对位部件的所述对位自由端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件对应处并施力使所述对位部件呈平直状态,并使所述支撑部件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掩模板网框边框的中心位置对应,即使所述对位部件的交点为所述掩模板网框中心重合;S4,调节对位:先调整所述掩模板上一组对位标记与所述对位装置上的对应的所述对位部件重合,再调整另一组对位标记与所述对位装置上的另一条对应的所述对位部件重合,当两组对位标记均与所述对位部件重合,则对位结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SI步骤中,还包括调节所述支撑部件滑块至与对应掩模板网框尺寸对应处固定并将所述卡位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滑块对应面贴合,且所述卡位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形成的中空区域可与对应掩模板网框紧密配合。任何提及“ 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构件、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各处的该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当结合任何实施例描述具体构件、结构或者特点时,所主张的是,结合其他的实施例实现这样的构件、结构或者特点均落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范围之内。尽管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意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必须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多种其他的改进和实施例,这些改进和实施例将落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具体而言,在前述公开、附图以及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可以在零部件和/或者从属组合布局的布置方面作出合理的变型和改进,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除了零部件和/或布局方面的变型和改进,其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位部件,所述卡位部件具有与掩模板网框边框表面接触的卡位部位,所述卡位部位使所述卡位部件与所述掩模板网框边框表面贴紧;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通过与卡位部件连接,所述卡位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连接形成一中空多边形框架; 及对位部件,所述对位部件具有对位连接端及对位自由端,所述对位连接端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在使用时所述对位自由端,连接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件的对应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装置还包括置于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支撑部件滑块,所述支撑部件滑块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滑块上的孔可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件上具有支撑部件通孔,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支撑部件通孔且可在所述支撑部件通孔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装置为四个所述支撑部件通过四个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所述支撑部件通孔相互连接形成的中空四边形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上标有刻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上标有中心刻度及在中心刻度两侧对称的对称刻度,所述对位部件的所述对位连接端连接在所述中心刻度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上还包括支撑连接部件,所述对位部件的所述对位连接端连接在所述支撑连接部件上,使用过程中,所述对位部件的另一端,所述对位自由端,与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支撑连接部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部件是连接柱或连接环或包括钉头,挂杆,连接台的挂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部件包括弹性丝线或硬质丝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线或硬质丝线与所述掩模板上设置的对位标记有明显色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位是与所述掩模板网框边框侧面或上表面、侧面相互接触的卡位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位是面接触或点接触或线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件上还包括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可以通过卡位固定件使通过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所述支撑部件通孔的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卡位部件位置相互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滑块上还包括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可以通过卡位固定件使通过所述卡位部件上的所述支撑部件通孔的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卡位部件位置相对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固定件为螺栓,所述螺栓通过具有螺纹的所述固定通孔使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卡位部件位置相互固定。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包括卡位部件,卡位部件具有与掩模板网框边框表面接触的卡位部位,卡位部位使卡位部件与掩模板网框边框表面贴紧;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通过与卡位部件连接,所述卡位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连接形成一中空多边形框架;及对位部件,对位部件具有对位连接端及对位自由端,对位连接端连接在支撑部件上,在使用时对位自由端连接对应的支撑部件对应位置处;及相应对位方法。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粘钢片的对位装置及其对位方法通过将数值测量的精确测量方式转变为简单形象的直线对位对比方式,可大大解决现有技术的繁琐费时费力的问;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位装置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掩模板网框进行尺寸调节,便宜了操作也大量的节省了成本,提高对位精度。
文档编号B41F15/36GK203157323SQ20132002368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7日
发明者魏志凌, 高小平, 潘世珎, 许镭芳 申请人: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