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1748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它由输纸部件、前传部件、至少一组双面印刷单元、收纸端印刷单元、收纸部件组成,输纸部件与前传部件相连,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的传纸滚筒、压印滚筒、橡皮滚筒、印版滚筒为等直径的结构形式,滚筒排布采取压印滚筒压印橡皮滚筒的印刷方式;第一组双面印刷单元与前传部件相连接,相邻的双面印刷单元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由于采取传纸滚筒、压印滚筒、橡皮滚筒、印版滚筒为等直径的结构形式,使得零部件通用性强;由于采用压印滚筒压印橡皮滚筒的硬压软印刷方式,解决了双面印刷网点易变形、易扩大、细小网点易丢失等问题;由于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所以有着很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行业中的胶印机,具体地说是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背景技术】
[0002]经检索有关专利文献,目前尚未检索到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同的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现有双面多色胶印机由于印刷单元之间采用的传纸滚筒个数较多,使纸张交接次数多,容易造成累积误差而导致重影、印品易蹭脏等现象,对于印品要求高的印刷,则难以满足高速精品的印刷要求,而且设备的体积庞大,能耗较高,且由于现有多套色胶印机结构较为复杂,通用性不好,当需要进行印刷套色增加时,则难以对胶印机进行改进升级,所以有必要对现有胶印机加以改进,达到通用性更好,提高印刷质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采用组合式结构形成双面多色印刷、具有印刷质量高、通用性强的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在考虑通用性强、结构紧凑、印刷质量高的基础上设计成由输纸部件、前传部件、至少一组双面印刷单元、收纸端印刷单元、收纸部件组成的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输纸部件与前传部件相连,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的传纸滚筒、压印滚筒、橡皮滚筒、印版滚筒为等直径的结构形式,滚筒排布采取压印滚筒压印橡皮滚筒的印刷方式;第一组双面印刷单元与前传部件相连接,相邻的双面印刷单元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收纸端印刷单元与双面印刷单元相连;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与收纸部件相连接。
[0005]所述的前传部件由摆动器、前传纸滚筒、前传机架组成,所述的摆动器与前传纸滚筒相连,摆动器、前传纸滚筒均设在前传机架上。
[0006]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由前端传纸滚筒、下压印滚筒、下橡皮滚筒、下印版滚筒、下水墨系统、上水墨系统、上印版滚筒、上橡皮滚筒、上压印滚筒、后端传纸滚筒、印刷单元机架组成,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的传纸滚筒、压印滚筒、橡皮滚筒、印版滚筒为等直径的结构形式是说双面印刷单元的前端传纸滚筒、下压印滚筒、下橡皮滚筒、下印版滚筒、上印版滚筒、上橡皮滚筒、上压印滚筒、后端传纸滚筒的直径相等;所述的滚筒排布采取压印滚筒压印橡皮滚筒的印刷方式是说采取下压印滚筒压印下橡皮滚筒、上压印滚筒压印上橡皮滚筒的硬压软印刷方式;所述的前端传纸滚筒与下压印滚筒相接触,下橡皮滚筒与下印版滚筒相接触压印,下印版滚筒与下水墨系统相联系;所述的下压印滚筒与上压印滚筒相接触,上橡皮滚筒与上印版滚筒相接触压印,上印版滚筒与上水墨系统相联系;所述的上压印滚筒、后端传纸滚筒相接触;前端传纸滚筒、下压印滚筒、下橡皮滚筒、下印版滚筒、下水墨系统、上水墨系统、上印版滚筒、上橡皮滚筒、上压印滚筒、后端传纸滚筒分别设置在印刷单元机架上。
[0007]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中的下压印滚筒由下滚筒体、支承座、下咬纸部件组成,所述的下咬纸部件设置在下滚筒体上,下滚筒体由下支承座支承;所述的下滚筒体为一个设有下凹型腔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下咬纸部件设置在下凹型腔中,使得下压印滚筒保证旋转平衡。
[0008]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中的上压印滚筒由上滚筒体、上支承座、上咬纸部件组成,所述的上咬纸部件设置在上滚筒体上,上滚筒体由上支承座支承,所述的上滚筒体为一个设有上凹型腔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上咬纸部件设置在上凹型腔中,使得上压印滚筒保证旋转平衡。
[0009]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由收纸端前传纸滚筒、收纸端下压印滚筒、收纸端下橡皮滚筒、收纸端下印版滚筒、收纸端下水墨系统、收纸端上水墨系统、收纸端上印版滚筒、收纸端上橡皮滚筒、收纸端上压印滚筒、收纸端机架组成,所述的收纸端前传纸滚筒、收纸端下压印滚筒、收纸端下橡皮滚筒、收纸端下印版滚筒、收纸端上印版滚筒、收纸端上橡皮滚筒、收纸端上压印滚筒的直径相等;所述的收纸端前传纸滚筒与收纸端下压印滚筒相接触,收纸端下压印滚筒与收纸端下橡皮滚筒相接触压印,收纸端下橡皮滚筒与收纸端下印版滚筒相接触,收纸端下印版滚筒与收纸端下水墨系统相联系;所述的收纸端下压印滚筒与收纸端上压印滚筒相接触;所述的收纸端上压印滚筒与收纸端上橡皮滚筒相接触压印;收纸端上橡皮滚筒与收纸端上印版滚筒相接触,收纸端上印版滚筒与收纸端上水墨系统相联系;所述的收纸端前传纸滚筒、收纸端下压印滚筒、收纸端下橡皮滚筒、收纸端下印版滚筒、收纸端下水墨系统、收纸端上水墨系统、收纸端上印版滚筒、收纸端上橡皮滚筒、收纸端上压印滚筒分别设置在收纸端机架上。
[0010]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中的收纸端下压印滚筒由收纸端下滚筒体、收纸端下支承座、收纸端下咬纸部件组成,所述的收纸端下咬纸部件设置在收纸端下滚筒体上,收纸端下滚筒体由收纸端下支承座支承,所述收纸端下滚筒体为一个设有收纸端下凹型腔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收纸端下咬纸部件设置在收纸端下凹型腔中,使得收纸端下滚筒保证旋转平衡。
[0011]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中的收纸端上压印滚筒由收纸端上滚筒体、收纸端上支承座、收纸端上咬纸部件组成,所述的收纸端上咬纸部件设置在收纸端上滚筒体上;收纸端上滚筒体由收纸端上支承座支承,所述收纸端上滚筒体为一个设有收纸端上凹型腔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收纸端上咬纸部件设置在收纸端上凹型腔中,使得收纸端上滚筒保证旋转平衡。
[0012]生产时,根据双面多色印刷的需要,选择双面印刷单元的组数进行组装,双面双色胶印机选择一组双面印刷单元进行组装,双面三色胶印机选择两组双面印刷单元进行组装,双面四色胶印机选择三组双面印刷单元进行组装,并以此类推。印刷时,印刷纸张由输纸部件经前传部件的摆动器、前传纸滚筒输送至第一组双面印刷单元的前端传纸滚筒,进入下压印滚筒、下橡皮滚筒间的硬压软背面一色印刷,再进入上压印滚筒、上橡皮滚筒间的硬压软正面一色印刷,印刷纸张经后端传纸滚筒输出,然后将印刷纸张依次进入第二组、第三组双面印刷单元进行背面二色、正面二色以及背面三色、正面三色的印刷,随后印刷纸张经后端传纸滚筒输出进入收纸端印刷单元,经收纸端前传纸滚筒进入收纸端下压印滚筒、收纸端下橡皮滚筒间进行最后一色的背面印刷,进入收纸端上压印滚筒、收纸端上橡皮滚筒间进行最后一色的正面印刷,最后,印好的纸张由收纸端上压印滚筒交收纸部件收集。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取传纸滚筒、压印滚筒、橡皮滚筒、印版滚筒为等直径的结构形式,使得零部件通用性强;由于上、下压印滚筒体分别设有上、下凹型腔,使上、下咬纸部件分别设置在上、下滚筒体上,保证了上、下压印滚筒的旋转平衡,有利于高速印刷;由于采用压印滚筒压印橡皮滚筒的硬压软印刷方式,解决了双面印刷网点易变形、易扩大、细小网点易丢失等严重影响图像层次和清晰度的问题,使印品质量高;由于纸张在进入下压印滚筒、下橡皮滚筒间的硬压软印刷前只经过两只传纸滚筒,使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经过的滚筒个数少,减少了纸张的交接次数,有效解决了蹭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印品质量;由于滚筒的个数少,占地面积小,使胶印机的体积明显缩小,且能耗明显降低;由于采用双面印刷单元通过螺栓相连接组合,形成多套色胶印机,从而提高了整机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有利于产品的推广、维护和大批量生产;由于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所以有着很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15]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的双面双色机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是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的双面印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3是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的双面印刷单元的下压印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4是沿附图3的A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5是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的双面印刷单元的上压印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6是沿附图5的B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7是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的双面印刷单元的收纸端下压印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8是沿附图7的C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9是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的双面印刷单元的收纸端上压印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10是沿附图9的D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的双面三色机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的双面四色机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7、附图8、附图9、附图1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它由输纸部件1、前传部件2、至少一组双面印刷单元3、收纸端印刷单元4、收纸部件5组成,本实施例采用一组双面印刷单元3,形成双面双色机型的硬压软胶印机;输纸部件I与前传部件2相连,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3的传纸滚筒、压印滚筒、橡皮滚筒、印版滚筒为等直径的结构形式,滚筒排布采取压印滚筒压印橡皮滚筒的印刷方式;第一组双面印刷单元3与前传部件2相连接,相邻的双面印刷单元3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的前传部件2由摆动器21、前传纸滚筒22、前传机架23组成,所述的摆动器21与前传纸滚筒22相连,摆动器21、前传纸滚筒22均设在前传机架23上;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3由前端传纸滚筒31、下压印滚筒32、下橡皮滚筒33、下印版滚筒34、下水墨系统35、上水墨系统36、上印版滚筒37、上橡皮滚筒38、上压印滚筒39、后端传纸滚筒310、印刷单元机架311组成,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3的传纸滚筒、压印滚筒、橡皮滚筒、印版滚筒为等直径的结构形式是说双面印刷单元3的前端传纸滚筒31、下压印滚筒32、下橡皮滚筒33、下印版滚筒34、上印版滚筒37、上橡皮滚筒38、上压印滚筒39、后端传纸滚筒310的直径相等;所述的滚筒排布采取压印滚筒压印橡皮滚筒的印刷方式是说采取下压印滚筒32压印下橡皮滚筒33、上压印滚筒39压印上橡皮滚筒38的硬压软印刷方式;所述的前端传纸滚筒31与下压印滚筒32相接触,下橡皮滚筒33与下印版滚筒34相接触压印,下印版滚筒34与下水墨系统35相联系;所述的下压印滚筒32与上压印滚筒39相接触,上橡皮滚筒38与上印版滚筒37相接触压印,上印版滚筒37与上水墨系统36相联系;所述的上压印滚筒39、后端传纸滚筒310相接触;前端传纸滚筒31、下压印滚筒32、下橡皮滚筒33、下印版滚筒34、下水墨系统35、上水墨系统36、上印版滚筒37、上橡皮滚筒38、上压印滚筒39、后端传纸滚筒310分别设置在印刷单元机架311上;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3中的下压印滚筒32由下滚筒体321、支承座322、下咬纸部件323组成,所述的下咬纸部件323设置在下滚筒体321上,下滚筒体321由下支承座322支承;所述的下滚筒体321为一个设有下凹型腔321a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下咬纸部件323设置在下凹型腔321a中,使得下压印滚筒32保证旋转平衡;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3中的上压印滚筒39由上滚筒体391、上支承座392、上咬纸部件393组成,所述的上咬纸部件393设置在上滚筒体391上,上滚筒体391由上支承座392支承,所述的上滚筒体391为一个设有上凹型腔391a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上咬纸部件393设置在上凹型腔391a中,使得上压印滚筒39保证旋转平衡。收纸端印刷单元4与双面印刷单元3相连;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4与收纸部件5相连接;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4由收纸端前传纸滚筒41、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收纸端下橡皮滚筒43、收纸端下印版滚筒44、收纸端下水墨系统45、收纸端上水墨系统46、收纸端上印版滚筒47、收纸端上橡皮滚筒48、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收纸端机架410组成,所述的收纸端前传纸滚筒41、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收纸端下橡皮滚筒43、收纸端下印版滚筒44、收纸端上印版滚筒47、收纸端上橡皮滚筒48、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的直径相等;所述的收纸端前传纸滚筒41与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相接触,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与收纸端下橡皮滚筒43相接触压印,收纸端下橡皮滚筒43与收纸端下印版滚筒44相接触,收纸端下印版滚筒44与收纸端下水墨系统45相联系;所述的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与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相接触;所述的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与收纸端上橡皮滚筒48相接触压印;收纸端上橡皮滚筒48与收纸端上印版滚筒47相接触,收纸端上印版滚筒47与收纸端上水墨系统46相联系;所述的收纸端前传纸滚筒41、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收纸端下橡皮滚筒43、收纸端下印版滚筒44、收纸端下水墨系统45、收纸端上水墨系统46、收纸端上印版滚筒47、收纸端上橡皮滚筒48、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分别设置在收纸端机架410上;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4中的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由收纸端下滚筒体421、收纸端下支承座422、收纸端下咬纸部件423组成,所述的收纸端下咬纸部件423设置在收纸端下滚筒体421上,收纸端下滚筒体421由收纸端下支承座422支承,所述收纸端下滚筒体421为一个设有收纸端下凹型腔421a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收纸端下咬纸部件423设置在收纸端下凹型腔421a中,使得收纸端下滚筒42保证旋转平衡;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4中的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由收纸端上滚筒体491、收纸端上支承座492、收纸端上咬纸部件493组成,所述的收纸端上咬纸部件493设置在收纸端上滚筒体491上;收纸端上滚筒体491由收纸端上支承座492支承,所述收纸端上滚筒体491为一个设有收纸端上凹型腔491a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收纸端上咬纸部件493设置在收纸端上凹型腔491a中,使得收纸端上滚筒49保证旋转平衡。
[0029]参照附图11、附图12,附图11采用两组双面印刷单元3组装构成,形成双面三色机型的硬压软胶印机;附图12采用三组双面印刷单元3组装构成,形成双面四色机型的硬压软胶印机;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印刷单元3的组装可根据印刷要求设置为4、5、6组甚至更多,但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它由输纸部件(I)、前传部件(2)、至少一组双面印刷单元(3 )、收纸端印刷单元(4)、收纸部件(5 )组成,输纸部件(I)与前传部件(2 )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3)的传纸滚筒、压印滚筒、橡皮滚筒、印版滚筒为等直径的结构形式,滚筒排布采取压印滚筒压印橡皮滚筒的印刷方式;第一组双面印刷单元(3)与前传部件(2)相连接,相邻的双面印刷单元(3)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收纸端印刷单元(4)与双面印刷单元(3)相连;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4)与收纸部件(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传部件(2)由摆动器(21)、前传纸滚筒(22)、前传机架(23)组成,所述的摆动器(21)与前传纸滚筒(22)相连,摆动器(21)、前传纸滚筒(22)均设在前传机架(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3)由前端传纸滚筒(31)、下压印滚筒(32)、下橡皮滚筒(33)、下印版滚筒(34)、下水墨系统(35)、上水墨系统(36)、上印版滚筒(37)、上橡皮滚筒(38)、上压印滚筒(39)、后端传纸滚筒(310)、印刷单元机架(311)组成,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3)的传纸滚筒、压印滚筒、橡皮滚筒、印版滚筒为等直径的结构形式是说双面印刷单元(3)的前端传纸滚筒(31)、下压印滚筒(32)、下橡皮滚筒(33)、下印版滚筒(34)、上印版滚筒(37)、上橡皮滚筒(38)、上压印滚筒(39)、后端传纸滚筒(310)的直径相等;所述的滚筒排布采取压印滚筒压印橡皮滚筒的印刷方式是说采取下压印滚筒(32)压印下橡皮滚筒(33)、上压印滚筒(39)压印上橡皮滚筒(38)的硬压软印刷方式;所述的前端传纸滚筒(31)与下压印滚筒(32)相接触,下橡皮滚筒(33)与下印版滚筒(34)相接触压印,下印版滚筒(34)与下水墨系统(35)相联系;所述的下压印滚筒(32)与上压印滚筒(39)相接触,上橡皮滚筒(38)与上印版滚筒(37)相接触压印,上印版滚筒(37)与上水墨系统(36)相联系;所述的上压印滚筒(39)、后端传纸滚筒(310)相接触;前端传纸滚筒(31)、下压印滚筒(32)、下橡皮滚筒(33)、下印版滚筒(34)、下水墨系统(35)、上水墨系统(36)、上印版滚筒(37)、上橡皮滚筒(38)、上压印滚筒 (39)、后端传纸滚筒(310)分别设置在印刷单元机架(3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3)中的下压印滚筒(32)由下滚筒体(321)、支承座(322)、下咬纸部件(323)组成,所述的下咬纸部件(323)设置在下滚筒体(321)上,下滚筒体(321)由下支承座(322)支承;所述的下滚筒体(321)为一个设有下凹型腔(321a)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下咬纸部件(323)设置在下凹型腔(321a)中,使得下压印滚筒(32)保证旋转平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面印刷单元(3)中的上压印滚筒(39)由上滚筒体(391)、上支承座(392)、上咬纸部件(393)组成,所述的上咬纸部件(393)设置在上滚筒体(391)上,上滚筒体(391)由上支承座(392)支承,所述的上滚筒体(391)为一个设有上凹型腔(391a)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上咬纸部件(393)设置在上凹型腔(391a)中,使得上压印滚筒(39)保证旋转平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4)由收纸端前传纸滚筒(41)、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收纸端下橡皮滚筒(43)、收纸端下印版滚筒(44)、收纸端下水墨系统(45)、收纸端上水墨系统(46)、收纸端上印版滚筒(47)、收纸端上橡皮滚筒 (48)、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收纸端机架(410)组成,所述的收纸端前传纸滚筒(41)、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收纸端下橡皮滚筒(43)、收纸端下印版滚筒(44)、收纸端上印版滚筒(47)、收纸端上橡皮滚筒(48)、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的直径相等;所述的收纸端前传纸滚筒(41)与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相接触,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与收纸端下橡皮滚筒(43)相接触压印,收纸端下橡皮滚筒(43)与收纸端下印版滚筒(44)相接触,收纸端下印版滚筒(44)与收纸端下水墨系统(45)相联系;所述的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与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相接触;所述的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与收纸端上橡皮滚筒(48)相接触压印;收纸端上橡皮滚筒(48)与收纸端上印版滚筒(47)相接触,收纸端上印版滚筒(47)与收纸端上水墨系统(46)相联系;所述的收纸端前传纸滚筒(41)、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收纸端下橡皮滚筒(43)、收纸端下印版滚筒(44)、收纸端下水墨系统(45 )、收纸端上水墨系统(46 )、收纸端上印版滚筒(47 )、收纸端上橡皮滚筒(48 )、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分别设置在收纸端机架(4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4 )中的收纸端下压印滚筒(42 )由收纸端下滚筒体(421)、收纸端下支承座(422)、收纸端下咬纸部件(423)组成,所述的收纸端下咬纸部件(423)设置在收纸端下滚筒体(421)上,收纸端下滚筒体(421)由收纸端下支承座(422)支承,所述收纸端下滚筒体(421)为一个设有收纸端下凹型腔(421a)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收纸端下咬纸部件(423)设置在收纸端下凹型腔(421a)中,使得收纸端下滚筒(42)保证旋转平衡。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双面多色硬压软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纸端印刷单元(4)中的收纸端上压印滚筒(49)由收纸端上滚筒体(491)、收纸端上支承座(492)、收纸端上咬纸部件(493)组成,所述的收纸端上咬纸部件(493)设置在收纸端上滚筒体(491)上;收纸端上滚筒体(491)由收纸端上支承座(492)支承,所述收纸端上滚筒体(491)为一个设有收纸端上凹型腔(491a)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的收纸端上咬纸部件(493)设置在收纸端上凹型腔(491a)`中,使得收纸端上滚筒(49)保证旋转平衡。
【文档编号】B41F13/08GK203666093SQ201320881851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沈宏伟, 申世芳, 宗亚琴, 季晓艳, 于正军, 顾梅, 吉桂生, 刘喜君 申请人:江苏昌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