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至少两个机械上被彼此独立地驱动的、构成双印刷装置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762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具有至少两个机械上被彼此独立地驱动的、构成双印刷装置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印刷单元(0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04)以及与第一印刷装置(04)一起构成双印刷装置(12)的第二印刷装置(04),其中,第一印刷装置和第二印刷装置(04)分别包括:具有设计为齿轮(42)的第一驱动轮(42)的、用于自身的旋转驱动的、设计为印版滚筒(07)的印刷装置滚筒;以及具有设计为齿轮的第二驱动轮(41,41’)的、用于自身的旋转驱动的、设计为转印滚筒(06)印刷装置滚筒,其中,两个齿轮(41,41’42)以直齿啮合的方式设计,并且在印版滚筒与转印滚筒之间构成直齿啮合式的驱动联接件,驱动联接件间接或直接地由驱动马达(38)在机械上独立于相应其他印刷装置的驱动装置地得到驱动,并且两个印刷装置(04)的转印滚筒(06)的驱动轮(41,41’)在两个彼此不同的、在轴向上相互错开的定线(F1;F2)上布置,从而在驱动轮之间不发生齿嵌接。从驱动马达(38)经由间接或直接由驱动马达(38)驱动的齿轮(37)首先传动到印版滚筒(07)的驱动轮(42),并且从驱动轮(42)处传动到转印滚筒(06)的驱动轮(41,41’)。
【专利说明】具有至少两个机械上被彼此独立地驱动的、构成双印刷装 置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至少两个机械上被彼此 独立地驱动的、构成双印刷装置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

【背景技术】
[0002] 通过DE 44 30 693 Al公开了一种具有至少两个机械上被彼此独立地驱动的、构 成双印刷装置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其中,在一个印刷装置侧上的驱动装置对印刷装置 滚筒之一进行相应驱动,并且在另一个印刷装置侧上设置有借助齿轮的成对的联接件。两 个转印滚筒的驱动轮在轴向上相互错开,从而所述驱动轮并不相互啮合。输墨装置和润湿 装置的摩擦滚筒通过一个或多个驱动马达在机械上独立于印刷装置滚筒地得到驱动。
[0003] EP 0 644 048 A2公开了一种从印刷装置滚筒经由皮带到达转印滚筒并且从转印 滚筒经由齿轮连接件到达所对应的转印滚筒的成对的驱动机构。输墨装置辊同样由驱动马 达借助皮带传动机构来驱动。
[0004] 在DE 196 03 663 Al中,在双印刷装置中的每个印刷装置中,印版滚筒借助通过 马达来驱动的小齿轮的斜齿啮合得到驱动,其中,对输墨装置辊的驱动以平行的驱动定线 借助直齿啮合的传动系进行。两个印刷装置的转印滚筒借助斜齿啮合通过在平行于小齿轮 与印版滚筒轮之间的联接件定线的定线上的驱动连接件来驱动或者通过单独的驱动马达 来驱动。
[0005] 通过DE 34 09 194 Al公知一种由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构成的滚筒对的借助驱动 马达的驱动方案,其中,在一种变型中,两个滚筒的驱动联接在第一定线上借助带有斜齿啮 合部的齿轮来进行,并且从马达到转印滚筒的驱动借助带有直齿啮合部的小齿轮在相对于 第一定线错开的第二定线上进行。在第二变型中,两个滚筒的驱动联接在第一定线中借助 带有直齿啮合部的齿轮进行,并且从马达到转印滚筒的驱动借助带有直齿啮合部的小齿轮 在相对于第一定线错开的第二定线上进行。
[0006] EPl 644 191 Bl公开了一种插图印刷机的I字型印刷装置,其中,两个印刷两幅 材侧的印刷装置彼此相叠布置。滚筒支承在侧机架中,其中,在对滚筒轴承在驱动侧加以支 承的侧机架与可在端侧布置在该侧机架上的盖子之间能够形成润滑剂腔。用于驱动滚筒的 驱动马达布置在支架板上,该支架板通过撑杆栓钉与侧机架壁连接。
[0007] 在WO 02/076743 Al中,滚筒对由驱动马达借助印版滚筒上的直齿啮合的小齿轮 来驱动,由滚筒对的驱动轮在同一驱动定线上将动力输出到转印滚筒的驱动轮上。在第一 实施方式中,再从转印滚筒的驱动轮在第二定线上借助在印版滚筒轴颈上自由运转或者说 空转的中间轮将动力输出到输墨装置的辊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抗扭地布置在印版滚筒 轴颈上的直齿啮合的第一驱动轮借助小齿轮由马达驱动,其中,从该驱动轮起在第一驱动 定线上将动力输出到转印滚筒的直齿啮合的驱动轮上,以及与之并行地从另一个抗扭地布 置在印版滚筒上的直齿啮合的驱动轮在第二驱动定线上将动力输出到引导至输墨装置或 润湿装置的驱动轮上。为布置在印版滚筒轴颈上的第一驱动轮配有附属轮(BeiUiurcrrad) ,以便避免发生齿面跳换或者说齿面变换(Zahnflankenwechsel)。
[0008] 在EP 1 155 828 Al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两个印刷装置的滚筒的成对的驱动机构, 其中,滚筒对的联接借助直齿啮合部来进行,并且两个印刷装置的驱动联接件沿轴向相互 错开,由此,在印刷装置之间不发生关联。借助各一个斜置啮合的小齿轮,传动到在另一定 线上布置在转印滚筒轴颈上的驱动轮。
[0009] 通过DE 100 46 365 Al公开了用于驱动印刷单元的方法和装置,其中,印刷装置 的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虽然在机械上联接,但通过两个马达来驱动。可以实施为钢制滚筒 或实施为第二滚筒对的转印滚筒的压印滚筒在机械上独立于第一滚筒对地在沿轴向错开 的定线上被驱动。
[0010] 在DE 601 32 295 T2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由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组成的、作为双印 刷装置配合的滚筒对的印刷单元,其中,借助齿轮列联接的滚筒能够分别借助中间轮由至 少一个马达从印版滚筒起加以驱动。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低耗费的情况下对具有至少两个机械上被彼此独立地驱动 的、构成双印刷装置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加以精确驱动。
[0012]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
[0013] 能够利用本发明实现的优点特别是见于:在驱动装置的所述设计方案中,在低花 费下实现了精确的驱动。通过与前壁间隔地起干预作用的承载结构的灵活方案使得侧机架 特别坚固。特别是可以在这种坚固的承载结构上布置驱动马达,而无需为此设置附加的平 面。
[0014] 在具有槽池状的凹部的该承载结构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材料强度较小的 情况下实现了尽可能高的坚固性和/或驱动马达靠近需驱动的驱动连接件地布置在印刷 装置滚筒之间。这种实施方式还有助于低振动及低故障的运行。
[0015]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有利的是,该承载结构分多部件地设计,从而比如简化了操 作和/或实现了可接近性或者说可达到性。
[0016]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印刷装置滚筒的轴颈支承在轴承元件中,轴承元件的径向轴 承布置在轴承元件的靠近滚筒的区域中,该区域从侧机架定线延伸到印刷装置滚筒的侧 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在附图中示出且在下面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0018] 图1示出了被实施为H字型印刷单元的印刷单元的示意性主视图;
[0019] 图2示出了穿过双印刷装置的支承件和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0020] 图3示出了敞开的侧机架的外部视图;
[0021] 图4示出了对应于图3的视图,但具有驱动元件;
[0022] 图5示出了支架元件的细节视图;
[0023] 图6示出了图3中的侧机架,具有置入的支架元件;
[0024] 图7示出了具有驱动马达的支架元件;
[0025] 图8示出了装配有驱动马达的支架元件的后视图;
[0026] 图9示出了装配有支架元件、但还敞开的侧机架;
[0027] 图10示出了两个装配有驱动马达的支架元件,以其相对于滚筒驱动轮的布置关 系示出;
[0028] 图11示出了装配有承载结构的而且闭合的侧机架的外部视图;
[0029] 图12示出了支承装置的示意图;
[0030] 图13示出了双印刷装置的传动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轮转印刷机(特别是报纸印刷机,如其比如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那样)的印刷 单元在同一个机架02 (比如侧机架02)中具有在幅材路径中先后排列且布置在需穿过印刷 单元01引导的幅材〇3(比如纸幅材03)的同一幅材侧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印刷装置 04。穿过印刷单元01引导的幅材03能够在印刷机01中至少在该幅材侧至少两次地被依 次印刷。幅材路径或被拉入的幅材03优选大致坚直地穿过印刷单元01延伸。印刷装置04 优选被设计为平版印刷装置04且具有第一印刷装置滚筒06 (比如转印滚筒06)以及与第 一印刷装置滚筒在合压状态下配合的第二印刷装置滚筒07 (比如印版滚筒07)。与印版滚 筒07配合的是输墨装置08 ;08'和针对湿式平版印刷的情况的润湿装置09 ;09'(或者组 合的输墨/润湿装置)。在针对干式平版印刷的印刷装置04的实施变型中可以取消润湿装 置 09 ;09'。
[0032] 原则上,在印刷单元01的一个实施变型中,印刷装置04的转印滚筒06还能够与 压印滚筒形成印刷位置11。这里,多个转印滚筒06能够与同一个压印滚筒配合并且形成卫 星印刷单元。
[0033]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04的转印滚筒06分别与同样这些印刷装置 〇4(特别是平版印刷装置04)的转印滚筒06配合并且与这些印刷装置分别形成一个所谓的 双印刷装置12,该双印刷装置12在转印滚筒06的接触区域中在被拉入的幅材03的两侧形 成印刷位置11 (即双印刷位置11)。优选这些双印刷装置12中的两个坚直地相叠支承在同 一个侧机架02中。
[0034] 这些双印刷装置12原则上可以全部构造在平的布置方式中(即四个印刷装置滚 筒的转轴在合压状态下位于同一个平面中)、构造在η形的布置方式中(即以向下敞开的多 边边线(Polygonzug)的形状)、以u形布置方式构造(即以向上敞开的多边边线的形状) 或者以z形形状构造(即具有两个配合的、其滚筒轴线平行的印刷装置,但位于相间隔的平 面中)。
[0035] 为了例如在尽管在印刷单元01的两个在幅材路径上彼此先后排列的印刷位置11 之间的间距尽可能短的情况下还确保能够达到印刷装置滚筒06 ;07和/或印刷位置11,印 刷单元01优选以所谓的"H字型构造方式"比如被设计为H字型印刷单元01。该H字型构 造方式特别狭窄地构造。在H字型构造方式中,转印滚筒对相互间尽可能紧密地放置,其 中,两个双印刷装置12中上面的双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07分别与转印滚筒06在位于平分 转印滚筒06的水平面上方的外罩区域中配合,两个双印刷装置12中下面的双印刷装置的 印版滚筒07分别与转印滚筒06在位于平分转印滚筒06的水平面下方的外罩区域中配合。 从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端侧观察,两个双印刷装置12中下面的双印刷装置η形地设计且 上面的双印刷装置u形地设计。概括来说,位于合压状态下的、两个双印刷装置12中上面的 双印刷装置的转印滚筒和印版滚筒06 ;07的转轴R06 ;R07形成了向下凹入的多边边线Ρ1, 而下面的双印刷装置12的转印滚筒06 ;07的转轴R06 ;R07形成向上凹入的多边边线P2。
[0036] 如比如在图1中仅示意性示出的那样,每一个双印刷装置12中的两个转印滚筒06 中的至少一个(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转印滚筒06)为了进行贴合及移开运动借助于 虚线示出的偏心轴承13可枢转地支承在侧机架02上。印版滚筒07在涉及径向运动方向 方面优选在运行中与机架固定地支承在侧机架02上,但印版滚筒07在必要时能够在安装 或维护中通过比如支承在未示出的调校偏心轮中而在径向上得到调整。
[0037] 印刷单元01的印版滚筒07在第一实施变型中可以是"双圆的",即以如下一种圆 周设计(比如示例性地参见图1右侧):该圆周在圆周方向上相应于两个先后的有效面。 比如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坚式的报纸页面或四个横式的小开本报纸页面(比如杂志页 面)的印刷样先后地布置或能够布置在印版滚筒07上。优选在这里,在圆周方向上先后在 印版滚筒07上布置或能够布置两个印版。在另一个实施变型中(比如示例性地参见图1 左侧),印刷单元01的印版滚筒07可以是"单圆的",即以如下一种圆周设计:该圆周在圆 周方向上仅相应于一个有效面。比如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坚式的报纸页面或两个横 式的小开本报纸页面(比如杂志页面)的印刷样先后地布置或能够布置在印版滚筒07上。 在这里,优选在圆周方向上在印版滚筒07上仅布置或能够布置一个印版。与该示例性的描 述不同,印刷单元01的印版滚筒07全部被设计为双圆的或全部被设计为单圆的。
[0038] 在印刷单元01的这两种实施变型中,单圆的或双圆的印版滚筒07比如与"双圆 的"转印滚筒06配合。换句话说,在第一实施变型中,转印滚筒06的有效圆周大致相当于 印版滚筒07的有效圆周,在第二实施变型中,转印滚筒06的有效圆周大致相当于配合的印 版滚筒07的有效圆周的两倍。
[0039] 在图1的左侧,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输墨及润湿装置08 ;09,在右侧示 例性地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输墨及润湿装置08';09',但优选对于印刷单元01的所有 印刷装置04设置同一个实施方式,S卩:或者是第一是实施方式,或者是第二实施方式。
[0040] 输墨装置08 ;08'具有至少两个(在输墨装置08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以及在 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与印版滚筒07在合压状态下配合的辊16 (比如着墨辊16)和比 如至少两个在墨流中并联或串联布置的辊17 ; 19 (比如摩擦辊17 ; 19,特别是串墨辊17 ; 19 或串墨滚筒17 ;19,其具有比如坚硬且优选亲水的表面)。
[0041] 在输墨装置08的、在更有利于接近印刷装置滚筒方面具有优点的第一实施方式 中,两个辊16逆墨流向上与可往复移动或者说沿轴向上下运动(changierbar)的串墨滚筒 17配合,该串墨滚筒包括在如下辊列中,该辊列由辊18 (比如输墨辊18)、第二串墨滚筒19 以及最后的另一个棍21 (比如输墨棍21)组成。棍21从输墨系统获得油墨,该输墨系统比 如在将输墨装置08设计为油膜输墨装置08的情况下包括辊22 (比如油膜辊22)、通过间隙 与油膜辊22配合的辊23(比如墨盒辊23)和墨盒24。在输墨装置08'的、在更好的着墨 质量方面和/或结合双圆的印版滚筒07具有优点的实施方式中,两个串墨滚筒17 ; 19在辊 列或墨流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不是串联地,而是并联地布置。串墨滚筒17 ;19中的一个 如第一示例中那样与第二着墨辊16配合,串墨滚筒17 ;19中的另一个与第三着墨辊16配 合。两个串墨滚筒17 ;19并联地(即平行地)从共同的输墨辊21获得油墨,该输墨辊本身 与输墨系统配合,输墨系统比如在油膜输墨装置08'的情况下包括油膜辊22、通过间隙与 油膜辊22配合的墨盒辊23和墨盒24。
[0042] 润湿装置09 ;09'具有与印版滚筒07配合的辊26 (比如着水辊26)和至少一个 与着水辊逆水流向上配合的第二辊27(比如串水辊27,特别是具有比如坚硬且优选亲水的 表面的串水辊27)。优选该润湿装置09 ;09'被设计为是三辊式的,其中,第二辊27与第三 辊28 (特别是与弹性的外罩面)配合。在润湿装置09 (比如被设计为喷洒润湿装置09)的 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辊28通过润湿剂输送系统29(比如喷洒系统29)获得润湿剂。原则 上还可以设置润湿剂池作为润湿剂输送系统29,这样,辊28浸入润湿剂池中。在润湿装置 09'(比如被设计为喷洒润湿装置09')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润湿剂输送系统29(比如喷洒 系统29)与从印版滚筒07观察的第二辊27配合,其中,第三辊28不是位于直接的流体流 中,而是仅作为游标辊(Reiterwalze)有助于均匀润湿剂。
[0043] 印刷装置滚筒06 ;07在端侧(至少在其端侧中的一个端侧)具有滚筒轴颈31 ;32, 简称为轴颈31 ;32(参见比如图2,其示意性示出了相应于图1中的视角II-II的结构),印 刷装置滚筒通过轴颈在相应的支承装置33 ;34中支承在侧机架02中或上,和/或印刷装置 滚筒能够在轴颈上旋转式地被强制驱动。轴颈31 ;32的驱动在这里(必要时通过延伸轴颈 31 ;32且与轴颈31 ;32抗扭连接的轴)优选由驱动装置39实现,该驱动装置具有:印刷装 置滚筒06 ;07(至少滚筒对中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驱动联接件、驱动马达38以及优选 与马达轴(或抗扭连接的延长部)抗扭连接且与以驱动列36 (比如传动机构36)形式的驱 动联接件配合的齿轮(例如小齿轮37)。
[0044] 印刷单元01的两个布置在幅材路径的同一侧的印刷装置04的至少印刷装置滚筒 06 ;07在机械上相互独立地由驱动装置39、特别是机械上相互独立的驱动马达38驱动。
[0045] 在印刷单元01及其驱动装置的首先描述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四个印刷装置04 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分别在机械上独立于其他印刷装置04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驱 动地由驱动装置39 (特别是机械上独立的驱动马达38)驱动。
[0046] 对印刷装置04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39包括抗扭地支承在 轴颈31 ;32(或延伸轴颈的轴,其在下面被同义地理解,但不再单独提及)上的驱动轮41 ; 42 (41,4Γ见下)(比如与转印滚筒06或其轴颈31对应的第一滚筒驱动轮41、特别是第一 齿轮41 (41,41'),以及与印版滚筒07或其轴颈32对应的第二滚筒驱动轮42、特别是第二 齿轮42)。两个滚筒驱动轮41 ;42(41,41')相互之间处于有效连接或者说作用连接中,t匕 如相互间处于齿嵌接中。优选滚筒驱动轮41 ;42(41,4Γ)具有直齿啮合部。两个布置在 幅材路径的同一侧的印刷装置04的驱动列36或在装配印刷单元01的可变性方面有利的 实施方式中印刷单元01的所有印刷装置04的驱动列36在机械上不相互联接,即在机械上 独立地且通过在机械上相互分开或独立的驱动马达38来驱动。
[0047] 如果双印刷装置12的印刷装置04在机械上相互独立地被驱动,则在优选的实施 方式中,两个印刷装置04的驱动轮41 ;42(41,41')在轴颈31 ;32的轴向上观察布置在两 个相互间不同的定线(Flucht)Fl ;F2(比如驱动定线Fl ;F2)中。
[0048]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为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联接的齿轮41 ;42中的一个配设 附属轮(BeiUiuferrad ) 41',该附属轮间接或直接与同一个轴颈31 ;32抗扭连接且与另一 个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相同的另一个齿轮42嵌接。附属轮41'的齿轮定线布置在相关 的齿轮41 ;42的齿轮定线旁且相对于该齿轮在齿轮相位方面被扭转地布置或能够布置或 者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且相对于对应的齿轮41 ;42的相位被预紧地 支承在轴颈31 ;32上。较小地相位错开或预紧地布置的附属轮41'被用于在相关的驱动列 36中可能发生波动或变换的阻力距时避免齿面变换。齿轮41和附属轮41'可以被设计为 相互分开的构件,但也可以被设计为构造单元。优选的方式是,在这里为转印滚筒06的滚 筒驱动轮41配设附属轮41'。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不详细另外描述,对于"驱动轮或齿轮" 的表达不仅包括不具有附属轮41'的驱动轮或齿轮41,还包括具有附属轮41'的驱动轮或 齿轮 41,41'。
[0049] 驱动马达38优选布置在于后壁一侧加固侧机架02的、下面描述的承载结构43 上。
[0050] 侧机架02 (特别是至少在驱动一侧设置的侧机架02)被设计用于在端侧支承需布 置在该侧机架02上的比如至少两个印刷装置04 (优选上述四个印刷装置04)的印刷装置 滚筒06 ;07。侧机架具有离有待支承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较近的机架前壁44,机架前壁 具有开孔46,有待驱动的轴颈31 ;32穿过开孔46引导或有待引导到背向滚筒一侧的机架 侧。
[0051] 为了加固机架前壁44和/或有助于在侧部限定出空腔47,在关于机架宽度偏心的 区域中且优选关于机架高度与必要时由横向支架和/或轴环(Bund)加固的底部区域67和 /或顶部区域68相间隔地设置至少两个相互间水平地间隔的壁分段48,所述壁分段大致坚 直地布置在机架前壁44的背向滚筒的机架一侧。这些壁分段48可以与机架前壁44 一体 地构造或至少刚性地与机架前壁44连接。两个壁分段48优选在水平方向上如下相互间隔 地布置:至少两个印刷装置〇4(特别是所有支承在该侧机架02中的印刷装置04)的至少所 有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穿过转轴R06 ;R07延伸的坚直平面在这两个壁分段48之间延伸。
[0052] 在坚直方向上,这两个壁分段48至少在最下面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转轴 R06 ;R07上方的高度上以及在最上面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转轴R06 ;R07下方的高度上 至少抗压地相互连接。但这两个壁分段是不同的且与必要时在底部区域67和/或顶部区 域68中加固侧机架02的横向支架和/或环围的轴环(比如下面将要阐述的承载壁49的 轴环)相间隔。
[0053] 这两个壁分段48在与机架前壁44轴向地(即在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轴向上观 察)间隔的高度上(比如间隔至少100mm、特别是至少200mm)关于沿机架宽度延伸的方向 抗压和/或抗拉地通过特别是不易弯曲和/或不易扭曲的承载结构43可拆开地相互连接。 承载结构43可以比如单件式(一体式)或多件式地构造,其中,在多件式的构造方式中,在 安装好的状态下,必须在壁分段48的整个宽度上得到抗压性和/或抗拉性以及优选得到防 止弯曲和/或防止扭曲的刚度。对于承载结构43沿机架宽度防止轴向负荷方向上的变形 的刚度,比如通过在机架02的横向上在具有5*10 4mm4(优选至少5*105mm4)的轴向的平面 惯性矩I的两个壁分段48之间构造承载结构43来实现。在下面描述的多件式的实施方式 中,两个支架元件53在机架宽度的方向上观察分别具有至少5*10 4mm4 (优选至少5*105mm4) 的此类轴向的平面惯性矩I。优选所述单件式或多件式构造的承载结构43至少沿在整个连 接宽度上延伸的路径具有在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轴向上观察至少IOmm(优选至少15mm) 的总材料厚度。
[0054]侦架02通过承载结构43比如防止剪切或扭曲的加固优选如下实现:壁分段48 在至少两个坚直地以间距V相互间隔的点上通过防止在至少一个沿机架宽度延伸的方向 上的相对运动的型面配合和/或摩擦配合与承载结构43连接。此类在横向上抗压的连接方 式可以比如原则上以型面配合地匹配在两个壁分段48之间的承载结构43的形式来设计, 其中,为了确保这种连接可以额外地设置螺栓连接方式。在另一个、比如在构件公差方面不 太敏感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壁分段48与承载结构43之间的抗拉和/或抗压的连接方 式可以分别通过在各至少两个连接位置51上的螺栓连接件69实现,这两个连接位置坚直 地以间距V相互间坚直间隔。至少两个连接位置51的坚直间距V相当于在侧机架02中最 远坚直间隔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转轴R06 ;R07之间的最大的坚直间距Z的比如至少十 分之一、优选至少三分之一,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相当于在两个在印刷单元01的 幅材路径上先后布置的印刷位置11之间的间距D。两个在最远间隔的点或连接位置51上 的坚直间距V在下面还被称作:针对在机架宽度的方向上抗压和/或抗拉地(但至少抗压 地)设计的、在承载结构43与壁分段48之间的连接或者说连接部的连接长度V。
[0055] 较高的不易扭曲性比如如下实现:承载结构43或各支架元件53还在坚直方向上 至少在下面还要详细阐述的、将间距V或连接长度V与壁分段48相对应的长度上被设计为 具有5*10 4mm4 (优选5*105mm4)的轴向平面惯性矩I。
[0056] 在壁分段48与承载结构43之间的连接或者说连接部的坚直布置方式优选为:坚 直的连接长度V在坚直的视角中至少与印刷单元01的两个印刷位置11之间的坚直间距D 的分段交叠。
[0057] 至少在壁分段48的包含该连接长度V的长度上,壁分段在有待接收的负荷方面刚 性地设计且在其高度的至少一部分上连贯地(但优选在连接到前机架与连接到承载结构 43之间的总高度上)具有如下壁厚,该壁厚相当于在侧机架02中最远坚直间隔的印刷装 置滚筒06 ;07的转轴R06 ;R07之间的最大坚直间距Z的至少百分之一(优选至少百分之 三)。优选针对在报纸印刷中采用的、比如被设计为H字型印刷单元01的印刷单元01,该 壁厚为比如至少IOmm (特别是至少20mm)。
[0058] 壁分段48可以被设计为端部的分段且比如直线地、折弯地(abknickend)和/或 曲线状地在机架前壁44的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延伸。与一个个单独分布的接板或螺栓不 同,壁分段(比如独立于其线条走向)在侧机架02的坚直方向上比如在一个长度上延伸 (该长度大于侧机架平行于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轴向延伸的高度),特别是至少在前述连 接长度V上延伸。在有利的方式中,壁分段(比如独立于其线条走向)在侧机架02的坚直 方向上在如下一个长度上延伸,该长度至少与至少两个印刷装置04 (特别是所有支承在侧 机架02中的印刷装置04)的至少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穿过转轴R06 ;R07延伸的水 平面相交。
[0059]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壁分段48是布置在机架前壁44的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的、 连贯或者说完全环围的壁49 (比如承载壁49,还被称作栏板或领部),该壁优选被用于加固 机架前壁44和/或有助于侧向地界定出空腔47。环围的承载壁49沿曲线状和/或在一些 分段中为直线或多边边线的线延伸,该线围绕至少两个印刷装置〇4(特别是所有支承在侧 机架02中的印刷装置04)的至少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转轴R06 ;R07。这样,上述承 载结构43 (优选相应于上述壁分段48和/或其连接长度V)介入到该环围的承载壁49的 侧部区域中。
[0060] 环围的承载壁49和/或壁分段48可以优选与机架前壁44 一体地比如通过浇铸 制造。
[0061] 承载结构43可以在侧机架02的横向上一体地构造或者包括至少一个一体地在横 向上连贯地在与壁分段48的连接件之间延伸的、产生抗压和/或抗拉的连接的构件。在该 构件上,可以布置另一个、比如用于其他目的的构件。此类承载结构43可以在壁分段48之 间的宽度上自由支承地布置,或者比如额外地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元件52在印刷装置滚 筒06 ;07的轴向上出于额外加固侧机架02的目的支撑在机架前壁44上和/或与机架前 壁44抗压和/或抗拉地连接。在承载结构43的刚度足够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过大的重 量,承载结构43在有利的改进中可以在至少沿侧机架02的横向延伸的侧面上(但优选环 围地)设计有以栏板或领部的形式起作用的支架壁57,该支架壁在轴向上从支架底板58的 平面上突起且在边缘区域加固该支架底板。
[0062] 但对壁分段48之间的特别是至少压力进行吸收的承载结构43可以在另一个有利 的实施方式中在横向上观察多件式地设计,即在侧机架02的横向上通过多个、相互间至少 在印刷单元01或其侧机架02的横向上抗压和/或抗拉地连接的支架元件53 (比如机架接 头53)设计。即使是在这里,承载结构43也可以额外地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承件52在印刷 装置滚筒06 ;07的轴向上为了额外加固侧机架02而支撑在机架前壁44上和/或与机架前 壁44抗压和/或抗拉地连接。这样,此类支撑位置(即此类支撑元件52)可以比如同时被 设计为在横向上抗压和/或抗拉地进行连接两个支架元件53的支架元件52 (比如连接元 件52)或承担其功能。
[0063] 对于支架元件53相互间直接连接的连接位置74或支架元件53与布置在其间的 支架元件52的连接位置74来说,关于这些连接位置74的坚直连接长度的技术方案适用针 对连接位置51所述的技术方案,换句话说,优选设置相应地间隔的连接位置74。
[0064] 在侧机架02或印刷单元01的有利的设计中,承载结构43被设计为,支承一个或 多个用于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驱动的驱动马达38。在安装好的状态下,承载结构43或 由多部分构成的承载结构43的支架元件53在其背向机架前壁44的一侧(比如外侧)支 承至少一个(优选多个)驱动马达38或驱动马达的定子54。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马达轴 56穿过承载结构43的开孔引导且具有抗扭地与承载结构连接的小齿轮37。在有利的实施 方式中,驱动马达38的径向支承部和/或额外地布置在定子54与小齿轮37之间的径向轴 承被构造为,在马达轴的远离马达的一端不设置或不必设置马达轴56的支承装置,或者在 承载结构43的支承定子54的区域与需由小齿轮37驱动的滚筒驱动轮41 ;42之间的轴向 间距的尺寸被设计得小到:在马达轴的远离马达的一端不设置或不必设置马达轴56的支 承装置。
[0065] 在支承驱动马达38的承载结构43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缩短驱动马达38与 滚筒驱动轮41 ;41,41',42之间的轴向间距和/或为了加固在上述意义上一体式的承载结 构43或由多部分组成的承载结构43的支架元件53,承载结构43或支承至少一个驱动马 达38的支架元件53至少在沿侧机架02的横向延伸的侧面上(但优选环围地)构造有边 缘57或以栏板或领部的形式起作用的支架壁57,该支架壁在轴向上从支架底板58的平面 上突起。在优选的方式中,承载结构43或支架元件53如下定向地布置:通过边缘57或支 架壁57产生的槽状的凹部或支架底板58指向机架前壁44的方向。承载结构43或支架元 件53与壁分段48和/或其他支架元件53 (52)的连接在相对于支架底板58突起的边缘57 上比如通过布置在边缘57上的固定鱼尾板59实现。因此,能够以相对于驱动马达38的布 置方式更大的、与机架前壁44的间距来实现与壁分段48和/或与其他支架元件53 (52)的 连接。在通过较高的壁分段48和/或承载结构43的作用点和/或加铸达到较大的加固效 应时,能够实现在驱动马达38与滚筒驱动轮41 ;41,41',42之间的较小的间距,而无需不必 要且不利地采用较长的轴颈31 ;32。支架壁57的高度(进而比如还有槽状的凹部的深度) 比如被加到至少50mm(有利地为至少IOOmm),从而得到了明显的加固效应和/或从而足够 地缩短了轴或轴颈31 ;32的长度。
[0066] 在安装和/或维护方面有利的设计方式中,在侧机架02的横向上设置两个支架元 件53作为承载结构43,这两个支架元件分别在壁分段48中的一个上且相互间或者直接地 或者(如图所示)通过另一个支架元件52在侧机架02的横向上抗压和/或抗拉地相互连 接。这种通过其他(比如坚直相互间隔的)支架元件53的连接可以在这里通过布置在边 缘上的固定鱼尾板66实现。这两个支架元件53比如分别支承两个驱动马达38,驱动马达 与印刷单元01的两个坚直地相叠布置的印刷装置04对应。
[0067]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架元件52且被设计为支撑元件52的支架元件52与 机架前壁44 一体地构造,比如通过浇铸制造。优选下面的支架元件52与环围的承载壁49 的下分段连接且上面的支架元件52与环围的承载壁49的上分段连接且比如T形地构造在 连接支架元件53的区域中。
[0068] 槽状设计的承载结构43或槽状设计的支架元件53与其边缘57及其支架底板58 优选一体地比如通过浇铸制造。为了进行额外的加固,比如同样也比较合适地,可以比如将 三角形的支撑元件73布置在边缘57与支架底板58之间的顶碰位置的内边棱中。
[0069] 在承载结构43的由多部分组成或者说被分开的实施方式中,在承载驱动马达38 的支架元件53之间(比如水平地在两个支架元件53之间且坚直地在两个直接或间接地通 过另一个支架元件52在横向上抗压和/或抗拉地连接支架元件53的连接件之间)设置凹 口 61,该凹口能够比如通过不起承载作用的比如由板材制成的盖子62(比如一个或多个遮 盖元件62)可拆开地封闭。
[0070] 承载结构43可以比如与必要时设置的凹口 61的盖子62和其他遮盖元件63 -起 是由多部分组成的后壁64的一部分,该后壁与机架前壁44和环围的侧壁一起形成封闭的 空腔47 (比如润滑剂腔47)。在侧部封闭空腔47的壁在这里原则上可以通过多个起承载作 用和/或不起承载作用的分段得到。优选在侧部封闭空腔47的壁通过连贯地环围的承载 壁49得到,该承载壁在其壁分段48的区域中通过承载结构43抗压和/或抗拉地(以及通 过各连接长度V抗扭曲地)连接。
[0071] 因此,在印刷单元01或侧机架02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侧机架02在机架前 壁44的背向滚筒的一侧具有优选环围的承载壁49,其中,侧部的壁分段48与机架前壁44 隔开轴向间距地直接通过起承载作用的、抗压和/或抗拉设计的承载结构43连接且由此被 加固。优选在承载结构43上布置用于印刷装置04的驱动马达38,其中,马达轴56穿过优 选被设计为机架后壁的一部分的承载结构43且与驱动轮41 ;41,4Γ,42啮合。优选承载 结构43被设计为具有槽状的凹部,在这些凹部中,驱动马达38尽可能靠近印刷装置滚筒布 置。
[0072] 在侧机架02的有利的改进中(在该改进中,比如壁分段48是环围的承载壁49的 一部分),环围的承载壁49机身缩腰地设计,从而使其在与承载结构43的连接区域中具有 比位于上方和下方的区域中更小的间距。在这种机身扎紧或者说机身缩腰的区域中,承载 壁49与另一个侧壁分段71形成了空腔72,该空腔在流体技术上与润滑剂腔47分开地构 造。在该空腔72中,比如能够布置用于控制印刷单元01的部件的电子构件。侦幢分段71 还有助于在中央的坚直高度上加固侧机架02。在空腔72的区域中,可以设置未示出的、在 机架前壁44中的打断部,该打断部比如引导到在印刷装置滚筒一侧布置在机架前壁44上 的横梁的内部,该横梁本身将该侧机架02与布置在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另一端侧的侧机 架02相连接。由此,信号导线能够在两个侧机架之间的短路径上引导。
[0073] 在振动较小地实施侧机架02方面有利的改进中,容纳轴颈31 ;32的支承装置33 ; 34被实施为,使得至少一个容纳轴颈31 ;32的径向轴承76设置在布置于侧机架02中或上 的轴承壳体79的、从侧机架02的机架定线向印刷装置滚筒06 ;07 -侧突出的区域中。可 枢转的印刷装置滚筒06 (特别是转印滚筒06)的支承装置33优选被设计为,使得至少一个 容纳轴颈31的径向轴承76设置在布置于侧机架02中或上的轴承壳体79的、从侧机架02 的机架定线向印刷装置滚筒06-侧突出的区域中(参见比如图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 中,实现枢转运动的偏心轴承13 (即偏心的中间环77以及布置在轴承壳体79与中间环77 之间的径向轴承78)也布置在这种从侧机架定线突出的区域中。具有优点的是,径向轴承 76和径向轴承78的布置方式为:其接收径向力的支撑区域与同一个垂直于径向轴承76 ; 78的轴向的平面相交(参见比如图12)。轴承壳体79在有利的改进中同时被用作外环79, 该外环比如以套筒79的形式穿过机架开孔突出。轴承壳体79比如在远离滚筒的端部上具 有领部81,该领部在侧机架02上通过比如螺栓连接来固定。
[0074] 取代成对地驱动每一个印刷装置04中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还可以设置成:印 刷单元01的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6 ;07通过一个共同的驱动马达38来驱动,或者每一个双 印刷装置11的四个印刷装置滚筒06 ;07通过一个驱动马达38来驱动。如果双印刷装置11 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通过一个共同的驱动马达38来驱动,则可以将所对应的驱动轮41 ; 42全部布置在同一个定线中。这样,替代比如两个并排布置的支架元件53可以将比如两个 分别在承载壁48之间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支架元件53坚直地相叠布置。
[0075] 除了在上述以成对的方式或双印刷装置的宽度上的实施方式中驱动印刷装置滚 筒06 ;07之外,还优选使得输墨装置08 :08'的至少一个辊16 ;17 ;18 ;19 ;21 ;22 ;23(特别 是至少一个摩擦辊17 ; 19)被实施为以旋转方式被强制驱动。
[0076] 在成本方面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辊17 ;19的驱动通过与该输墨装置 08 ;08'对应的印版滚筒07实现。原则上,这种驱动无需润滑剂地比如通过皮带传动由与 印版滚筒07的轴颈32间接或直接抗扭连接的驱动轮实现。在输墨装置08 ;08'的可能的 另一个变型中,可以设置在机械上与印刷装置滚筒06 ;07独立的、输墨装置08 ;08'的至少 一个辊16 ;17 ;18 ;19 ;21 ;22 ;23(特别是至少一个摩擦辊17 ;19)的驱动装置,其中,输墨 装置08 ;08'和印刷装置滚筒06 ;07在这里不处于机械上的驱动连接中。在该变型的实施 方式中,在摩擦辊17 ;19上针对轴向驱动可以设置将旋转转化为往复或者说来回轴向运动 的传动机构,或者可替换地,可以为了提高灵活性可以设置用于产生一个或两个摩擦辊17 ; 19的升降运动的驱动马达。
[0077] 在因稳定耐用、间隙小而且成本低廉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输墨装置08 ; 08'的至少一个辊16 ;17 ;18 ;19 ;21 ;22 ;23(特别是输墨装置08 ;08'的至少一个摩擦辊 17 ;19)作为驱动装置设置在印版滚筒07与辊16 ;17 ;18 ;19 ;21 ;22 ;23之间。驱动从与印 版滚筒07相连接的驱动轮42例如借助中间轮82传到一个与摩擦辊17 ;19相连接的驱动 轮83并且对于两个摩擦辊17 ; 19的情况,则从摩擦辊17 ; 19处优选借助另一中间轮89传 到另外那个摩擦辊19的驱动轮91。用于驱动输墨装置08 ;08'及其一个或多个辊17 ;19的 传动链优选与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驱动装置选择性地脱开联接。对此有利的是,中间轮 82以可联接的方式构造,从而输墨装置08 ;08'的驱动装置能够选择性地断开。这例如可 以通过将中间轮82选择性地对入齿轮定线或从齿轮定线上摘出来进行(例如参见在图13 中以示意所示)。往复运动的驱动例如通过将旋转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的传动机构84 (例 如曲柄传动机构84)实现。传动机构84对于两个强制往复式的摩擦辊17 ; 19的情况优选 通过中间轮89旋转式地驱动,对于仅一个摩擦辊17或两个摩擦辊17 ; 19中的仅一个强制 往复的摩擦辊的情况通过第一中间轮82或摩擦辊17本身的轴颈得到驱动。往复行程h例 如在图13中通过在两侧在摩擦棍17 ; 19上示出的边界线指示出来,所述边界线应当示出摩 擦辊17 ; 19在折转点处的位置。
[0078] 同样地,为了驱动输墨装置08 ;08'的摩擦辊17 ; 19的所述方案在一实施变型中也 用于驱动润湿装置09 ;09'的辊26 ;27 ;28,特别是用于驱动润湿装置09 ;09'的摩擦辊27。 在从印版滚筒07出发、经由齿轮列86、87来驱动的实施方式中,实现了从与印版滚筒07连 接的驱动轮42出发、经由中间轮86传到与摩擦辊27相连接的驱动轮87的驱动方式。往 复式驱动在这里也优选通过将旋转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的传动机构88 (例如曲柄传动机 构 88)。
[0079] 原则上,独立于针对机架02的上述实施方式特征地、但有利地与一个或多个涉及 机架02的实施方式特征相结合地,在具有两个机械上被彼此独立地驱动的、构成双印刷装 置12的印刷装置04的印刷单元01的特别优选的情形下,两个印刷装置04的转印滚筒06 的驱动轮41或41,41'布置在两个相对于轴颈31沿轴向看彼此不同的、在轴向上相互错开 的定线Fl ;F2上,从而在这两个驱动轮之间不发生齿嵌接。其中一个印刷装置04的两个印 刷装置滚筒06 ;07的驱动联接件以及另外那个印刷装置04的两个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 驱动联接件在两个相对于轴颈31 ;32沿轴向看彼此不同的、在轴向上相互错开的定线Fl ; F2上分布。在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各对应的印版滚筒07的驱动轮42以与转印滚筒06的 驱动轮大致相同的宽度设计并且分别处在所对应的转印滚筒06的驱动轮41或41,41'的 定线Fl ;F2上。
[0080] 在一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是其对应转印滚筒06的驱动轮41 ;41'布置在 离滚筒较近的定线F2上的那个印刷装置04的驱动轮42比与印版滚筒07对应的转印滚筒 06的驱动轮更宽地设计。优选的是,两个相配合的印刷装置04的印版滚筒07的驱动轮42 则设计有比所对应的转印滚筒06的相配合的驱动轮41 ;41,41'的宽度1?更大的宽度bF, bF例如至少是1?的两倍那么宽。在此,对于驱动轮41 ;41,4Γ ;42的"宽度" 被理解 为在驱动轮的轴向上在圆周的区域中对于齿嵌接有效的宽度bF ;b"。在设计有特别是预先 以弹簧紧合的附属轮41'的驱动轮41、41'的优选情形下,对于上述宽度则理解为是由齿轮 41连同附属轮41'共同得出的宽度1?。两个依照上述方式"宽"的驱动轮42优选在同一定 线上,也就是以距所对应的印版滚筒〇7(大致)相同的间距来布置。所述驱动轮分别仅在 部分宽度(例如最多在其宽度bF的一半)上与所对应的转印滚筒06的驱动轮41 ;41,41' 发生啮合。印版滚筒07与驱动轮42之间的有效轴颈长度(轴颈31 ;32加上必要时延伸该 轴颈的轴)或小齿轮37与印版滚筒07的辊身之间的或者干脆是驱动马达38的径向支承 件和/或布置于定子54与小齿轮37之间的径向轴承与印版滚筒07的辊身之间的有效长 度和几何形状尽管在与转印滚筒06的驱动轮41 ;41,41'的联接方面存在错位,但仍是相同 的并且因此排除了相同的潜在传输错误(扭曲、空缺等)。由此,也可以将相应的小齿轮37 在同一定线上接合在驱动轮42上,这实现了驱动马达38与轴56和小齿轮37的标准化的 实施方式和结合方案。
[0081] 附属轮41'在相关齿轮41的靠近滚筒一侧上的其中一个印刷装置04中的布置以 及在远离滚筒一侧上的另外那个印刷装置04中的布置实现了使用依照相同实施方式的构 件。出于使有效轴颈长度尽可能相类似或者说相接近,有利地可以是:离滚筒较近的定线 F2的附属轮41'设置在靠近滚筒一侧上,以及离滚筒较远的定线Fl的附属轮41'设置在离 滚筒较远的一侧上(例如参见图13)。
[0082] 按照上述方式设计得较宽的驱动轮或齿轮42优选可以单件式实施,或者也可以 实施为两个彼此抗扭地连接和/或与轴颈32 (或延伸该轴颈长度的轴)抗扭地连接的齿轮 构成的双齿轮42,其中,对于宽度bF可以理解为是两个单件齿轮总共跨过或者说占据的宽 度。
[0083] 在与附属轮的应用相结合下,针对优选处在转印滚筒06的驱动轮41上的附属轮 41'的所述内容也可以被用在如下的实施方式中,其中,不是给驱动轮41而是给转印滚筒 07的驱动轮42分配附属轮。但这例如遵循如下规则:这样的附属轮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驱 动轮42的至少一部分沿轴向看处在与转印滚筒06的驱动轮41的嵌接区域中。
[0084] 如已经在上面描述的那样,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驱动轮41 ;41,41' ;42设计有 直齿啮合部。由此,例如一方面可行的是:通过未示出的用于轴向套准移位的驱动机构使印 版滚筒07连同驱动轮42沿轴向运动,例如移动最多几毫米,例如移动最多±2. 5mm,而不发 生圆周套准部的移位。另一方面,由此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未在印版滚筒07的轴颈32 或轴上设置另一齿轮定线的情况下,可行的是:直接从印版滚筒07的驱动轮42经由上面提 到的驱动列82、83、89、91直至传动到输墨装置08 ;08'的一个或多个辊17 ;19,和/或经由 上面提到的驱动列86 ;87直至传动到润湿装置09 ;09'的辊27。
[0085] 通过对应印版滚筒07的驱动轮42的"较宽"的实施方式,此外可行的是:输墨装 置驱动装置与两个印刷装置04中的印版滚筒07的驱动轮42的联接件在相同的朝向滚筒 辊身的端侧延伸的定线上,优选至少与离滚筒较近的驱动定线F2相交叠地布置或能够布 置。由此,尽管对于驱动两个输墨装置08 ;08'的情况,在与转印滚筒06的驱动轮41 ;41, 41'的联接中存在错位,构件(例如中间轮82 ;89和驱动轮83 ;91)仍与对其加以承载的轴 或与轴线用在同一实施方式中。从相应的印版滚筒07的驱动轮42出发,借助驱动列82、 83、89、91对输墨装置08 ;08'的一个或多个辊17 ;19进行驱动,而在这里不进行或者不必 进行变到另一平行的齿轮定线或齿轮平面的切换。
[0086] 将针对用来驱动输墨装置08 ;08'的摩擦辊17 ; 19或直接联接到印版滚筒07的 驱动轮42上和/或联接到驱动列82、83、89、91的组合件上所提到的内容用在对润湿装置 09' 09'的辊26 ;27 ;28上,特别是润湿装置09' 09'的摩擦辊27或驱动列86 ;87。中间轮 86在这里也能够以能选择性联接的方式布置或实施,以便能够使润湿装置09' 09'与印刷 装置滚筒06 ;07的驱动装置选择性地断开联接。
[0087] 对于印版滚筒07的依上述方式较宽的驱动轮42的使用可替换地,可以在未示出 的实施变型中,将至少是两个印刷装置04中的一个印刷装置04的中间轮82以上述方式 "较宽地"实施,从而所述中间轮在一侧嵌入到其中一个印版滚筒07的、在此情况下例如"正 常宽度的"例如离滚筒较远的驱动轮42中,以及在平行地间隔的优选离滚筒较近的定线上 嵌入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的优选离滚筒较近的驱动列中。
[0088] 由此,如已经对于"较宽的"驱动轮42的情况尽管在驱动列中存在错位,但仍可实 现的是:在两个印刷装置04的驱动列42、82、86 ;42、83、87中,在同一垂直于轴向延伸的定 线上分别使输墨装置08 ;08'和/或润湿装置09 ;09'的至少一个中间轮82 ;86嵌接在辊 17 ;19 ;27的相配合的驱动轮83 ;87上,和/或驱动轮17 ;19 ;27与用于驱动驱动轮17 ;19 ; 27的中间轮82之间的嵌接宽度与同一垂直于中间轮82的轴向延伸的平面相交。
[0089] 输墨装置08 ;08'和润湿装置09 ;09'的驱动轮和中间轮82 ;83 ;86 ;87 ;89 ;91优 选全部与所对应的印刷装置04的滚筒驱动轮41 ;41,41';42共同布置在同一上面提到的空 腔47和/或布置在从所对应的印版滚筒07的驱动轮42延伸出来的驱动定线上,其中,驱 动轮42同时为了自身驱动而与小齿轮37发生啮合。
[0090] 在机架前壁44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的结构被以如下方式 设置:对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支承装置33 ;34和/或驱动轮41 ;41,41' ;42加以承载的 机架壁区域92相对于对输墨装置08 ;08'以及必要时还有润湿装置09 ;09'的驱动轮和中 间轮82 ;83 ;86 ;87 ;89 ;91和/或辊16 ;17 ;18 ;19 ;21 ;22 ;23的未示出的支承件加以支承 的机架区域93朝向离滚筒较远的侧面延伸出来。也就是说在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支承 部的区域中得到从环围式的机架壁侧的平面伸出的平台段94,通过该平台段94将机架前 壁44与驱动轮41 ;41,41' ;42之间的间距保持得尽可能小。
[0091] 附图标记列表
[0092] 01 印刷单元、H字型印刷单元
[0093] 02 机架、侧机架
[0094] 03 幅材、纸幅材
[0095] 04 印刷装置、平版印刷装置
[0096] 05 -
[0097] 06 (第一)印刷装置滚筒、转印滚筒
[0098] 07 (第二)印刷装置滚筒、印版滚筒
[0099] 08 输墨装置、油膜输墨装置
[0100] 09 润湿装置、喷洒润湿装置
[0101] 10 -
[0102] 11 印刷位置、双印刷位置
[0103] 12 双印刷装置
[0104] 13 偏心轴承
[0105] 14 -
[0106] 15 -
[0107] 16 辊、着墨辊
[0108] 17 辊、摩擦辊、串墨辊、串墨滚筒
[0109] 18 辊、输墨辊
[0110] 19 辊、摩擦辊、串墨辊、串墨滚筒
[0111] 20 -
[0112] 21 辊、输墨辊
[0113] 22 辊、油膜辊
[0114] 23 辊、墨盒辊
[0115] 24 墨盒
[0116] 25 -
[0117] 26 辊、着水辊
[0118] 27 第二辊、串水辊、串水滚筒
[0119] 28 第三辊
[0120] 29 润湿剂输送系统、喷洒系统
[0121] 30 -
[0122] 31 滚筒轴颈、轴颈(06)
[0123] 32 滚筒轴颈、轴颈(07)
[0124] 33 支承装置
[0125] 34 支承装置
[0126] 35 -
[0127] 36 驱动列、传动机构
[0128] 37 齿轮、小齿轮
[0129] 38 驱动马达
[0130] 39 驱动装置
[0131] 40 -
[0132] 41 驱动轮、滚筒驱动轮、齿轮
[0133] 42 驱动轮、滚筒驱动轮、齿轮、双齿轮
[0134] 43 承载结构
[0135] 44 机架前壁
[0136] 45 -
[0137] 46 开孔
[0138] 47 空腔、润滑剂腔
[0139] 48 壁分段
[0140] 49 壁、承载壁
[0141] 50 -
[0142] 51 连接位置
[0143] 52 支撑元件、支架元件、连接元件
[0144] 53 支架元件、机架接头
[0145] 54 定子
[0146] 55 -
[0147] 56 马达轴
[0148] 57 支架壁、边缘
[0149] 58 支架底板
[0150] 59 固定鱼尾板
[0151] 60 -
[0152] 61 凹口
[0153] 62 盖子、遮盖元件
[0154] 63 遮盖元件
[0155] 64 后壁
[0156] 65 -
[0157] 66 固定鱼尾板
[0158] 67 底部区域
[0159] 68 顶部区域
[0160] 69 螺栓连接件
[0161] 70 -
[0162] 71 侧壁分段
[0163] 72 空腔
[0164] 73 支撑元件
[0165] 74 连接位置
[0166] 75 -
[0167] 76 径向轴承
[0168] 77 中间环(偏心的)
[0169] 78 径向轴承
[0170] 79 轴承壳体、外环、套筒
[0171] 80 -
[0172] 81 领部
[0173] 82 中间轮
[0174] 83 驱动轮
[0175] 84 传动机构、曲柄传动机构
[0176] 85 -
[0177] 86 中间轮
[0178] 87 驱动轮
[0179] 88 传动机构、曲柄传动机构
[0180] 89 中间轮
[0181] 90 -
[0182] 91 驱动轮
[0183] 92 机架壁区域
[0184] 93 机架壁区域
[0185] 94 平台段
[0186] 08'输墨装置
[0187] 09'润湿装置、喷洒润湿装置
[0188] 41'驱动轮、附属轮
[0189] Fl 定线、驱动定线
[0190] F2 定线、驱动定线
[0191] Pl 多边边线
[0192] P2 多边边线
[0193] R06 转轴
[0194] R07 转轴
[0195] 1? 宽度(41;41,4Γ)
[0196] bF 宽度(42)
[0197] h 往复行程
[0198] D 间距
[0199] Z 间距
[0200] V 间距、连接长度
【权利要求】
1. 一种印刷单元(0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04)以及与所述第一印刷装置 (04) -起构成双印刷装置(12)的第二印刷装置(04),其中,所述第一印刷装置和第二印刷 装置(04)分别包括:具有设计为齿轮(42)的第一驱动轮(42)的、用于自身的旋转驱动的、 设计为印版滚筒(07)的印刷装置滚筒(07);以及具有设计为齿轮(41)的第二驱动轮(41 ; 41,41')的、用于自身的旋转驱动的、设计为转印滚筒(06)的印刷装置滚筒(06),其中,两 个齿轮(41 ;41,41';42)以直齿啮合的方式设计,并且在印版滚筒与转印滚筒(07 ;06)之间 构成直齿啮合式的驱动联接件,所述驱动联接件间接或直接地由驱动马达(38)在机械上 独立于相应的另一个印刷装置(04)的驱动装置地得到驱动,并且两个印刷装置(04)的转 印滚筒(06)的驱动轮(41 ;41,4Γ)在两个彼此不同的、在轴向上相互错开的定线(FI ;F2) 上布置,从而在所述驱动轮之间不发生齿嵌接,其特征在于,在各印刷装置(04)中,从所述 驱动马达(38)经由间接或直接由所述驱动马达(38)驱动的齿轮(37)首先传动和/或能 够传动到所述印版滚筒(07)的所述驱动轮(42),并且从所述印板滚筒的驱动轮处传动和/ 或能够传动到所述转印滚筒(06)的所述驱动轮(41 ;41,4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单元(01),其特征在于,分别与各印刷装置(04)对应的 输墨装置(08 ;08')和/或润湿装置(09 ;09')的至少一个辊(17 ;19 ;27)为了所述辊的 旋转驱动而被联接或能够被联接到所述印版滚筒(07)的驱动装置上,方式为:从所述印版 滚筒(07)和/或从所述印版滚筒的驱动轮(42)出发,经由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轮(82 ;86) 的驱动列(42、82、86 ;42、83、87)传动或能够传动到与相关印刷装置(04)对应的输墨装置 (08 ;08')和/或润湿装置(09 ;09')的、能够被驱动的辊(17 ;19 ;27)的驱动轮(83 ;87)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印刷装置(04)的驱动列 (42、82、86 ;42、83、87)中,在同一垂直于轴向延伸的定线上,输墨装置(08 ;08')和/或润 湿装置(09 ;09')的至少一个中间轮(82 ;86)分别嵌接在有待从所述印版滚筒(07)起被 驱动的辊(17 ;19 ;27)的相配合的驱动轮(83 ;87)上,和/或在有待从所述印版滚筒(07) 起被驱动的辊(17 ;19 ;27)的驱动轮(17 ;19 ;27)与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17 ;19 ;27)的中 间轮(82)之间的嵌接宽度与同一垂直于所述中间轮(82)的轴向延伸的平面相交。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转印滚筒(06)的驱动轮 (41 ;41,41'),还有中间轮(82 ;86)与所述印版滚筒(07)的所述驱动轮(42)相啮合,与相 关印刷装置(04)对应的输墨装置(08 ;08')和/或润湿装置(09 ;09')的辊(17 ;19 ;27) 能够借助所述中间轮(82 ;86)得到驱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印刷装置 (04)的、特别是其与所述转印滚筒(06)对应的驱动轮(41 ;4Γ)布置在离滚筒较远的定线 (F1)上的那个印刷装置(04)的印版滚筒(07)的驱动轮(42)比与所述印版滚筒(07)对应 的转印滚筒(06)的驱动轮(41 ;41')更宽地设计,例如设计为双齿轮(42)或者特别是设 计为更宽的单件齿轮(42)。
6.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印刷装置 (04)的、特别是其与所述转印滚筒(06)对应的驱动轮(41 ;41')布置在离滚筒较远的定 线(F1)上的那个印刷装置(04)的中间轮(82 ;86)比所述印版滚筒(07)的与所述中间轮 (82 ;86)配合的驱动轮(42)更宽地设计。
7. 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印刷装置(04)的 所述输墨装置(08 ;08')的中间轮(82)和/或所述润湿装置(09 ;09')的中间轮(86)在 同一垂直于轴向延伸的定线上嵌接在所述印版滚筒(07)的驱动轮(42)上,和/或中间轮 (82)与两个所述印刷装置(04)的所述印版滚筒(07)的驱动轮(42)之间的嵌接宽度与同 一垂直于所述中间轮(82)的轴向延伸的平面相交。
8. 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7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印刷装置 (04)的、特别是其与所述转印滚筒(06)对应的驱动轮(41 ;4Γ)布置在离滚筒较近的定线 (F2)上的那个印刷装置(04)的驱动轮(42)比与所述印版滚筒(07)对应的所述转印滚筒 (06)的所述驱动轮(41 ;41')更宽地设计。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印刷装置(04)的相应地与 所述印版滚筒(07)的所述驱动轮(42)相啮合的齿轮(37)在同一垂直于轴向延伸的定线 上嵌接在相应的驱动轮(42)上,和/或所述齿轮(37)与相应的驱动轮(42)之间的嵌接宽 度与同一垂直于所述中间轮(82)的轴向延伸的平面相交。
10. 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为所述转印滚 筒(06)的所述驱动轮(41)配有特别是以弹簧预先紧合的附属轮(4Γ),所述附属轮(4Γ) 同样与所对应的转印滚筒(07)的所述驱动轮(42)相啮合。
11. 根据权利要求2、3、4、5、6、7、8、9或10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轮 (82 ;86)以能够联接的方式设计,从而输墨装置(08 ;08')或润湿装置(09 ;09')的驱动装 置能够被可选地断开。
12. 根据权利要求2、3、4、5、6、7、8、9、10或11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墨 装置(08 ;08')和/或润湿装置(09 ;09')的至少一个能够旋转式地自所述印版滚筒(07) 起被驱动的辊(17 ;19 ;27)被设计为能够往复运动的摩擦辊(17 ;19 ;27),所述摩擦辊借助 将旋转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的传动机构(84)沿轴向被强制驱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或12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为 了对至少两个所述印刷装置(04)的所述印刷装置滚筒(06 ;07)在端侧进行支承,而设置有 侧机架(02),其具有:靠近有待支承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机架前壁(44),印刷装置 滚筒(06 ;07)的轴颈(31 ;32)或延续所述轴颈(31 ;32)的轴穿过和/或能够穿过所述机 架前壁达到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以及至少两个壁分段(48),所述壁分段大致垂直地布置 在所述机架前壁(44)的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上并且与所述机架前壁一体地设计或者至少 刚性地连接,其中,两个所述壁分段(48)在水平方向上以如下方式相互间隔地布置:至少 两个所述印刷装置(04)的至少全部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穿过所述印刷装置滚筒(06 ; 07)的转轴(R06 ;R07)延伸的坚直平面在两个所述壁分段(48)之间延伸。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壁分段(48)在最下面的 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转轴(R06 ;R07)上方以及在最上面的印刷装置滚筒(06 ;07)的 转轴(R06 ;R07)下方的至少一个坚直区域中并且沿轴向相对于所述机架前壁(44)间隔地 在整个连接宽度上连续地通过一在轴向上不易弯曲的、呈单件式或多件式地设计的承载结 构(43)相互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印刷装置(04)的所述驱 动马达(38)布置在所述承载结构(43)上。
【文档编号】B41F31/00GK104245320SQ201380021596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
【发明者】沃克尔·格罗德·劳 申请人: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