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的聚氨酯辊

文档序号:25965429发布日期:2021-07-23 14:1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的聚氨酯辊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氨酯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的聚氨酯辊。



背景技术:

聚氨酯辊用于印刷的零件设备,可保证胶辊在印刷过程中有良好的传墨及着墨性能,其良好的亲墨性能可保证高质量的印刷,外观色泽光亮,胶体表面细密光滑,胶体材料和芯轴黏接牢固。胶辊尺寸严格控制,尺寸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能够适应南方印刷车间的高温高湿环境和北方严寒干燥的气候条件,现有的聚氨酯辊存在着耐热性差在高温状态发生形变,保存措施差容易落灰和摔坏,润滑操作复杂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的聚氨酯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的聚氨酯辊,包括聚氨酯辊体,所述聚氨酯辊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层组,所述聚氨酯辊体的右端留有预留槽,所述聚氨酯辊体的预留槽固定装配润滑装置,所述聚氨酯辊体的外围固定装配有存放保护装置。

优选的,所述耐高温层组包括隔热层、耐高温涂料层和防污层,所述聚氨酯辊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涂料层,所述耐高温涂料层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污层。

优选的,所述润滑装置包括碳素钢轴、固定筒、轴承、轴套、输油管、油泵箱、油泵、进油管和储油箱,所述聚氨酯辊体的预留槽固定装配有碳素钢轴,且预留槽和碳素钢轴的连接处外侧用螺钉固定装配有固定筒,且螺钉嵌入碳素钢轴,所述碳素钢轴的外侧套接有轴承,所述碳素钢轴的另一端嵌接有轴套,所述轴套的下端贯穿连接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有油泵箱,所述油泵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油泵,且输油管与油泵输出端连接,所述油泵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有储油箱。

优选的,所述存放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壳、防震门和防震棉,所述聚氨酯辊体的外围固定装配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右端铰接有防震门,所述保护壳和防震门的内侧端固定安装有防震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全自动塑钢植齿的节能电机设计合理,耐高温层组提高了辊的耐热性和防污性,润滑装置方便了润滑的操作固定的更加稳定,防止出现错位现象,存放保护装置保护辊不落灰和减震,防止在掉落时摔坏,解决了现有的聚氨酯辊存在着耐热性差在高温状态发生形变,保存措施差容易落灰和摔坏,润滑操作复杂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润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存放保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存放保护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氨酯辊体、2耐高温层组、201隔热层、202耐高温涂料层、203防污层、3润滑装置、301碳素钢轴、302固定筒、303轴承、304轴套、305输油管、306油泵箱、307油泵、308进油管、309储油箱、4存放保护装置、401保护壳、402防震门、403防震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的聚氨酯辊,包括聚氨酯辊体1,聚氨酯辊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层组2,聚氨酯辊体1的右端留有预留槽,聚氨酯辊体1的预留槽固定装配润滑装置3,聚氨酯辊体1的外围固定装配有存放保护装置4,耐高温层组2让聚氨酯辊具有耐热性的同时具有防污性,润滑装置3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润滑工作,防止装置错位,存放保护装置4保护聚氨酯辊使用后的存放和摔落时的保护。

耐高温层组2包括隔热层201、耐高温涂料层202和防污层203,聚氨酯辊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隔热层201,隔热层2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涂料层202,耐高温涂料层20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污层203,隔热层201的选用耐高温隔热棉,耐高温涂料层202选用瓷膜涂料和有机硅树脂涂料,起到了耐高温的作用,防污层203起到了防污作用。

润滑装置3包括碳素钢轴301、固定筒302、轴承303、轴套304、输油管305、油泵箱306、油泵307、进油管308和储油箱309,聚氨酯辊体1的预留槽固定装配有碳素钢轴301,且预留槽和碳素钢轴301的连接处外侧用螺钉固定装配有固定筒302,且螺钉嵌入碳素钢轴301,碳素钢轴301的外侧套接有轴承303,碳素钢轴301的另一端嵌接有轴套304,轴套304的下端贯穿连接有输油管305,输油管305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有油泵箱306,油泵箱30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油泵307,且输油管305与油泵307输出端连接,油泵箱3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油管308,进油管308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有储油箱309,启动油泵307开始工作,油泵307将储油箱309中的润滑油通过进油管308和输油管305输送至碳素钢轴301外侧进行润滑,固定筒302将碳素钢轴301和预留槽进行稳定的固定防止工作中错位。

存放保护装置4包括保护壳401、防震门402和防震棉403,聚氨酯辊体1的外围固定装配有保护壳401,保护壳401的右端铰接有防震门402,保护壳401和防震门402的内侧端固定安装有防震棉403,防震门402中间和保护壳401的左端面中间设有圆孔与聚氨酯辊体1相互配合,防止落灰以及摔落时进行保护。

工作原理:耐高温层组2的隔热层201、耐高温涂料层202和防污层203,在工作时使聚氨酯辊耐高温的同时防止油墨在聚氨酯辊上易于粘黏,在进行润滑工作时,启动油泵307开始工作,油泵307将储油箱309中的润滑油通过进油管308和输油管305输送至碳素钢轴301外侧进行润滑,固定筒302将碳素钢轴301和预留槽进行稳定的固定防止工作中错位,在用完聚氨酯辊需要保存时,将聚氨酯辊放入存放保护装置4,关上防震门402放置即可,防止聚氨酯辊落灰,在发生摔落时保护壳401进行保护,防震棉403进行减震防止聚氨酯辊表面和内部的损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高温的聚氨酯辊,包括聚氨酯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辊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层组(2),所述聚氨酯辊体(1)的右端留有预留槽,所述聚氨酯辊体(1)的预留槽固定装配润滑装置(3),所述聚氨酯辊体(1)的外围固定装配有存放保护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聚氨酯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层组(2)包括隔热层(201)、耐高温涂料层(202)和防污层(203),所述聚氨酯辊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隔热层(201),所述隔热层(2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涂料层(202),所述耐高温涂料层(20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污层(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聚氨酯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3)包括碳素钢轴(301)、固定筒(302)、轴承(303)、轴套(304)、输油管(305)、油泵箱(306)、油泵(307)、进油管(308)和储油箱(309),所述聚氨酯辊体(1)的预留槽固定装配有碳素钢轴(301),且预留槽和碳素钢轴(301)的连接处外侧用螺钉固定装配有固定筒(302),且螺钉嵌入碳素钢轴(301),所述碳素钢轴(301)的外侧套接有轴承(303),所述碳素钢轴(301)的另一端嵌接有轴套(304),所述轴套(304)的下端贯穿连接有输油管(305),所述输油管(305)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有油泵箱(306),所述油泵箱(30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油泵(307),且输油管(305)与油泵(307)输出端连接,所述油泵箱(3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油管(308),所述进油管(308)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有储油箱(3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聚氨酯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保护装置(4)包括保护壳(401)、防震门(402)和防震棉(403),所述聚氨酯辊体(1)的外围固定装配有保护壳(401),所述保护壳(401)的右端铰接有防震门(402),所述保护壳(401)和防震门(402)的内侧端固定安装有防震棉(40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聚氨酯辊,所述聚氨酯辊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层组,所述聚氨酯辊体的右端留有预留槽,所述聚氨酯辊体的预留槽固定装配润滑装置,所述聚氨酯辊体的外围固定装配有存放保护装置。该全自动塑钢植齿的节能电机设计合理,耐高温层组提高了辊的耐热性和防污性,润滑装置方便了润滑的操作固定的更加稳定,防止出现错位现象,存放保护装置保护辊不落灰和减震,防止在掉落时摔坏,解决了现有的聚氨酯辊存在着耐热性差在高温状态发生形变,保存措施差容易落灰和摔坏,润滑操作复杂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华;陶媛媛;路璐;胡渝杰;唐悦;陈子杨;谢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0.22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