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打印控制方法与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控制方法与打印机,并特别涉及即使换行进纸精度相对低也可实现高质量打印的打印控制方法和打印机。
在诸如击打式打印机中,理想上打印头在垂直于打印头扫描方向的方向上打印宽度等于纸上的打印行距。术语‘打印头打印宽度’是指打印头可打印的最大宽度。具体而言,在
图1中,打印头在Y方向上的打印宽度‘H’等于Y方向的行距‘L’。这种情形下,通常用于行进纸的一行进纸机构可以足够高的精度进纸。于是,即是在第一行和第二行打印的字符等在Y方向上的高度等于行距‘L’,在第一与第二行之间也不会出现空打的间隙。这样可实现高质量打印。
然而,打印头的打印高度‘H’并不总是等于行距‘L’。这是因为,通常打印机中仅装有一个打印头,因而打印头的打印宽度‘H’对于特定的打印机是固定的。可是,在包括提供打印命令和打印数据给打印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等的主控装置中,打印格式等作为修改相关软件的结果是可被自由修改的。具体而言,通过独立于打印机的打印头打印宽度‘H’而修改主控装置中的软件,字符的行距‘L’和大小可自由设定,而后打印数据按照所设定的条件被打印。于是,可进行例如长和宽为标准尺寸两倍大小的放大的字符的打印,各种字符、图象的打印,延长到数行的条形码的打印等等。但是,等行距‘L’大于打印头打印宽度‘H’时,为了打印一行,打印头沿扫描方向‘X’需要作多次扫描操作。
图2A与2B示出可用于这种情形的打印控制方法。图2A中所示的阴影线区表示打印在纸上的字符、条形码等。在第一扫描操作中打印头打印出图2A所示的宽为‘H1’(=‘H’)的第一行的一部分。然后纸被给进宽度‘H’,然后打印头在第二扫描操作中以宽度‘H2’(=‘H’)打印出如图2A所示的第一行其余的部分和第二行的一部分。然后,纸被给进少许宽度使得打印头可从第二行的顶部扫描纸。然后,打印头在第三扫描操作中以宽度‘H3’(=‘H’)打印出如图2A所示的第二行的一部分这时,因为第二行的一部分已在打印头的第二扫描操作中被打印,在打印头以宽度‘H3’的第三扫描操作中,只有第二扫描操作中的打印之后第二行剩余的部分被打印。作为以宽度‘H1’,‘H2’及‘H3’的第一、第二与第三扫描操作的结果,扫描出如图2B所示的一宽度。在图2B中,‘P1’、‘P2’与‘P3’表示打印头分别在第一、第二与第三扫描操作中打印的宽度。
在一例中,宽度‘H’对应于24点,在第一与第二扫描操作之间的纸给进宽度是18/120英寸,在第二与第三扫描操作之间的纸给进宽度是2/120英寸。
纸是通过纸给进机构被给进的。对于一行给进是按一行进行纸给进的操作以及纸给进是以打印头高度‘H’进行的操作可由进纸机构以相当高的精度进行,因为纸给进的宽度相对的大。然而,上述紧靠在第三扫描操作之前纸给进的小宽度与普通行给进等的情形中的宽度相比是非常小的宽度。通过纸给进机构以高精度进行这样很小宽度的纸给进在机械上是困难的。实际上,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误差。
如果出现这样的误差,于是在图2A的例中纸给进的宽度要大于如图中所示正确的宽度一个额外宽度‘E’,这时打印头从图2A中虚线所示的稍低于第二行顶部的位置进行第三扫描操作。这种情形下,第二行顶部已在打印头的第二扫描操作中被打印。然而,图2B中由‘P’所示的宽度的打印是从以误差‘E’的较低的位置进行的。其结果是,在实际被打印的字符、条形码等中沿打印头扫描方向‘X’出现空打间隙‘G’。这种间隙以同样的原因每当打印头进行宽度为‘H4’与‘H5’的第四与第五扫描操作时也出现。这例中,误差‘E’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点。
由于发生不精确性而出现间隙‘G’,是因为轻微地纸给进。因而这一问题不仅对于击打式打印机发生。原则上在诸如喷墨打印机、热打印机等各类打印机中都会发生同样的问题。
当出现这样的间隙‘G’时,不仅降低了打印质量,而且在打印条形码时更会出现大问题。具体而言,如果在被打印条形码中出现如图2A所示的那种间隙‘G’,当该条形码被条形码阅读器读取并且该间隙‘G’这时被附带地水平扫描时,条形码阅读器不能判定该条形码的存在,从而无法正确地进行条形码读取。
于是,当条形码中沿水平方向,即条形码的读取扫描方向,出现间隙等时,则该条形码不能被正确地读取。因而在打印条形码时要求高质量。一打印机必须合用,相对地廉价,并在不使用那种特别先进的昂贵的打印技术时可打印条形码。因而要求开发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并能以高打印质量出条形码的打印机。
而且,上述的间隙不仅在打印条形码时会引起问题,并且在打印放大的字符,各种字符和图象时也会引起问题。如果在字符的情形出现那样的水平间隙,则会降低打印的质量。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方法和打印机,其中即使纸给进精度相对的低也不会出现沿打印头扫描方向的空打间隙,因而可实现高质量的打印。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打印方法,使用打印头器件在纸上进行行打,这些行具有大于该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宽度的行距,该打印宽度是沿第一方向的宽度,该方法包括步骤a)用上述打印头器件在上述纸上打印沿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第一行的第一部分;b)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上述打印头器件相对于上述纸的相对位置一个等于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上述打印宽度的距离;c)用上述打印头器件在上述纸上沿上述第二方向打印上述第一行的其余部分并打印第二行的至少第一部分;d)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上述打印头器件相对于上述纸的相对位置一个等于或短于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上述打印宽度的小距离;以及e)用上述打印头器件在上述纸上沿上述第二方向打印上述第二行的预定部分,该预定部分包括上述第二行的上述第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目的另一方面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纸的上述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大于普通行给进情形的一个预定距离‘M’的一个距离,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上述打印宽度由N=M-C表示,其中M>N>C并且‘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一个校正宽度;并且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f)当进行第一打印操作时,判定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开始位置应是在上述第一行的顶部,并且上述打印宽度应等于‘N’;
g)当存储器中的未打印模式传送到该存储器的自由区时,判定一个传送的对象应是从上述第一行的上述未打印模式的顶部开始的对象,并且一个传送对象的长度应是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h)当上述第二行的上部打印模式复制到上述存储器的自由区时,判定一复制对象应为从上述第二行顶部开始的对象,并且复制目的地应为向已传送的上述第一行的上述未打印模式的顶部添加上述第一行的上述未打印宽度所得的一位置,并且复制对象的长度应为‘C’;以及i)当进行第二打印操作时,判定打印开始位置应为从下一行的顶部减去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所得的一个位置,并且上述打印头器件的行给进率应对应于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
由此,可保证防止出现沿第二方向的空打间隙。因而即使打印机行给进的进纸机构的精度由于某种原因而不稳定,或由于打印机长期使用的结果而降低,也可防止出现那种间隙,从而改进了打印质量。其结果是,可长期保持打印机的打印高精度。而且,如果在条形码中沿条形码阅读器的扫描方向出现间隙,则不能精确地读出条形码。因而,为了打印条形码需要高质量。根据本发明,无需先进的打印技术,即可在相当廉价的打印机上打印条形码。因而该方法是很优越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纸的上述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了等于普通行给进情形下的一个预定的距离‘M’的距离,‘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校正宽度,‘L’表示每行中沿上述第二方向可打印的最大宽度,并且M>C;以及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f)在一存储器中形成预定行数的打印模式,该预定行数是从上述打印纸规定的顶部行或一顶部开始;g)在第一打印操作中,从上述规定的第一行的顶部打印上述打印模式的‘M’,并向下一行的顶部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h)复制尺寸为沿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C’乘以沿上述第二方向(水平)的‘L’的在上述第一操作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到上述存储器中一个位置,该位置是从上述步骤g)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C’所得的结果;i)在上述存储器中形成第二行打印模式;以及j)在第二打印操作中打印在上述步骤h与i中所产生的上述打印模式,并向下一行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以便进行填补间隙的打印,该间隙可能因在上述步骤g的上述行给进中发生误差而会出现。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一等于普通行给进的情形下预定的距离‘M’,上述打印头器件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上述打印宽度由N=M表示,‘L’表示每一行中沿上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可打印宽度,‘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校正宽度,以及M>C;和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f)在一存储器中形成预定行数的打印模式,该预定行数是从上述打印纸规定的顶部行或一顶部开始;g)在第一打印操作中,从上述规定的第一行的顶部打印上述打印模式的‘M’,并以从‘M’中减去‘C’所得长度的距离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h)复制尺寸为沿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C’乘以沿上述第二方向(水平)的‘L’的在上述第一操作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到上述存储器中一个位置,该位置是从上述步骤g)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C’所得的结果,并进而复制到从上述步骤g)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M’并加1所得的一个位置;i)在一第二打印操作中打印在上述步骤h所产生的上述打印模式,并以等于‘C’的距离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小行给进,以便进行填补间隙的打印,该间隙可能因上述步骤g中行给进会发生误差而出现,并进而填补可能因上述步骤i中小行给进会发生误差而出现的间隙;j)在上述存储器中形成第二行打印模式;以及k)类似于上述第一行的打印方式打印上述第二行。
于是,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向在第一打印操作中在存储器中所形成的切断区域点阵模式的复制处理,消除了在存储器中所形成的点阵模式,并使原先所复制的点阵模式返回(传送)到切断区域。其结果是可实现高速打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一个打印机包括转换器,用于对数据格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以便该数据可被打印;一个打印头器件,用于沿垂直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向打印纸上打印出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
一个机构,用于每次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操作结束时改变该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述打印头器件和上述机构响应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其中上述控制器,在进行行打时,上述行具有大于沿上述第一方向打印宽度的行距,引起上述打印头器件在上述打印纸上打印出沿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个第一行的一部分;引起上述机构移动上述打印头器件相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等于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宽度的一个距离;引起上述打印头器件在上述打印纸上打印出沿上述第二方向的上述第一行的其余部分和一个第二行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引起上述机构移动上述打印头器件相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等于或短于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宽度的一个小距离;以及引起上述打印头器件在上述打印纸上打印出沿上述第二方向的上述第二行的一个预定部分,该预定部分包括上述第二行的上述第一部分。
由此,可保证防止出现沿第二方向的空打间隙。因而即使打印机行给进的进纸机构的精度由于某种原因而不稳定,或由于打印机长期使用的结果而降低,也可防止出现那种间隙,从而改进了打印质量。其结果是,可长期保持打印机的打印高精度。而且,如果在条形码中沿条形码阅读器的扫描方向出现间隙,则不能精确地读出条形码。因而,为了打印条形码需要高质量。根据本发明,无需先进的打印技术,即可在相当廉价的打印机上打印条形码。因而该方法是很优越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打印机还包括存储器;其中上述控制器,在上述第一行的上述其余部分和上述第二行的至少第一部分被打印时,在上述存储器中仅存储上述第二行的第一部分数据的部分数据,该部分数据是用于以重叠方式进行打印的,并删除上述数据的其余部分。
因而,可以相当简单的结构进行间隙校正。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打印机包括转换器,用于对数据格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以便该数据可被打印;一个打印头器件,用于沿垂直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向打印纸上打印出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一个机构,用于每次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操作结束时改变该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述打印头器件上述机构响应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其中,在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移动一个长于在普通行给进情形下的预定距离‘M’时,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宽度由N=M-C表示,其中M>N>C,并且‘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一校正宽度;上述控制器判定,当进行第一打印操作时,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开始位置应是第一行的上部并且打印长度应等于‘N’;判定,当存储器中的未打印模式传送到该存储器的自由区时,传送的对象应是从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模式的顶部开始的一个对象,并且传送对象的长度应为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判定,当上述第二行的上部打印模式复制到上述存储器的自由区时,一复制对象应为从上述第二行顶部开始的对象,并且复制目的地应为向已传送的上述第一行的上述未打印模式的顶部添加上述第一行的上述未打印宽度所得的一位置,并且复制对象的长度应为‘C’;以及判定,当进行第二打印操作时,打印开始位置应为从下一行的顶部减去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所得的一个位置,并且上述打印头器件的行给进率应对应于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打印机包括转换器,用于对数据格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以便该数据可被打印;一个打印头器件,用于沿垂直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向打印纸上打印出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一个机构,用于每次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操作结束时改变该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述打印头器件和上述机构响应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其中,在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纸的上述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了等于普通行给进情形下的一个预定的距离‘M’的距离时,上述打印头器件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上述打印宽度‘N’由N>M表示,‘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校正宽度,‘L’表示每行中沿上述第二方向可打印的最大宽度,并且M>C;上述控制器包括第一器件,用于在一存储器中形成预定行数的打印模式,该预定行数是从上述打印纸规定的顶部行或一顶部开始;第二器件,用于在第一打印操作中,从上述规定的第一行的顶部打印上述打印模式的‘M’,并向下一行的顶部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第三器件,用于复制尺寸为沿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C’乘以沿上述第二方向(水平)的‘L’的在上述第一操作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到上述存储器中一个位置,该位置是从上述步骤g)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C’所得的结果;第四器件,用于在上述存储器中形成第二行打印模式;以及第五器件,用于在第二打印操作中打印由上述第三和第四器件所产生的上述打印模式,并向下一行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以便进行填补间隙的打印,该间隙可能因由上述第二器件的上述行给进中发生误差而会出现。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个打印机包括转换器,用于对数据格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以便该数据可被打印;一个打印头器件,用于沿垂直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向打印纸上打印出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一个机构,用于每次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操作结束时改变该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述打印头器件和上述机构响应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
其中,在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纸的上述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了等于普通行给进情形下的一个预定的距离‘M’的距离时,上述打印头器件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上述打印宽度由N=M表示,‘L’表示每行中沿上述第二方向可打印的最大宽度,‘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校正宽度,并且M>C;上述控制器包括第一器件,用于在一存储器中形成预定行数的打印模式,该预定行数是从上述打印纸规定的顶部行或一顶部开始;第二器件,用于在第一打印操作中,从上述规定的第一行的顶部打印上述打印模式的‘M’,并向下一行的顶部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第三器件,用于复制尺寸为沿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C’乘以沿上述第二方向(水平)的‘L’的在上述第一操作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到上述存储器中一个位置,该位置是未被上述第二器件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M’所得的结果,并进而复制到从尚未被上述第二器件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M’并加1所得的一个位置;第四器件,用于在第二打印操作中打印由上述第三器件所产生的上述打印模式,并以等于‘C’的距离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小行给进,以便进行填补间隙的打印,该间隙可能因上述第二器件的行给进会发生误差而出现,并进而填补可能因上述第四器件的小行给进会发生误差而出现的间隙;第五器件,用于在上述存储器中形成第二行打印模式;以及第六器件,用于类似于上述第一行的打印方式打印上述第二行。
于是,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向在打印操作中在存储器中所形成的切断区域点阵模式的复制处理,删除了在存储器中所形成的点阵模式,并使原先所复制的点阵模式返回(传送)到切断区域。其结果是可实现高速打印。
于是根据本发明,无需高精度的纸给进,即可防止沿打印头扫描方向的空打间隙。因而可实现高质量打印。
由以下参见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进一步的特点将变得更为明显。
图1表示打印头沿垂直于打印头扫描方向的方向的打印宽度等于打印纸上打印的行距情形下的打印操作;图2A与2B表示可用的打印控制方法;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框图;图4A与4B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图5表示第一实施例操作的一个流程图;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第二实施例操作的一流程图;图7A、7B、7C、8A、8B与8C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一操作;图9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第三实施例的操作的一流程图;图10A、10B、10C、11A与11B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操作;图1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第四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图13A、13B、13C、14A、14B与14C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操作。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第一实施例的框图。该打印机的第一实施例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打印机1与主控装置通过一串行接口3连接。
一般,打印机1包括打印数据接收器11,程序管理器12,图形处理器13,图象处理器14,屏面单元15,装置控制器16,打印头器件17,进纸机构18,字符控制器21。该字符控制器21包括一主控器22,一属性分析器23,一点模式转换器24,计算机图形(CG)模式获取器25,点模式产生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LSI)电路26,行控制器27,装置内设存储器28。行控制器27包括校正处理器29。
打印数据接收器11从主控装置2通过串行接口3接收打印数据,提供该打印数据给程序管理器13,并通过串行接口3向主控装置2发送指示打印机1的操作状态的信息。打印数据包括图形数据,图象数据,字符数据等等。程序管理器12管理用于打印机1的各种操作的程序,该管理器选择与所接收的数据相关的程序和处理器并应用所选择的程序控制数据。具体而言,如果打印的数据是图形数据,则程序管理器12根据图形处理程序控制图形处理器13。于是管理器12使图形数据变为(转换为)适合打印机1的打印格式的数据。如果打印数据是图象数据,管理器12根据图象处理程序控制图象处理器14。于是管理器12将图象数据变为适合打印机1打印格式的数据。如果打印数据是字符数据,则管理器12控制字符控制器21。于是管理器12把字符数据变为适合打印机1打印格式的数据。
由图形处理器13,图象处理器14或字符控制器21转换的数据可在包含在相关器件中的位映象存储器中转换。然而,作为例子,在第一实施例中数据是在内置存储器28上通过点模式产生LSI电路26转换的。在内置存储器28中转换的数据通过装置控制器16转移到打印头器件17。例如具有击打式打印头的打印头器件17把由来自装置控制器16转移的数据通过周知的方法打印到打印纸上。进纸机构18在普通行给进的情形和以下要讲的小行给进的情形进纸以预定宽度。
屏面单元15包括转换开关等,用于从打印机1的各种操作中选择一种;显示器,用于显示打印机1的当前状态等。当操作通过屏面单元15的转换开关选择时,程序管理器12被通知所选择的操作。
由打印数据接收器11,程序管理器12,图形处理器13,图象处理器14,屏面单元15,装置控制器16,打印头器件17,进纸机构18所组成的打印机1自身部分的配置是众所周知的。因而对其详细的说明从略。
字符控制器21中,主控器22控制着字符控制器21中的每个器件。在主控器22的控制之下,属性分析器23通过程序管理器12分析可得的字符数据,并因而控制每一字符的放大等。点模式转换器24在主控器22的控制之下在内置存储器28(位映象存储器)中画出规定的矩形尺寸的特定的字符代码模式。CG模式获取器25在主控器22的控制之下接收由来自内置存储器28的字符数据所规定的字符代码点模式。
点模式产生LSI26在内置存储器28(位映象存储器)中产生由CG模式获取器25所得到的点模式。行控制器27在主控器22的控制之下执行控制操作,使得以规定的行给进速率打印所转换的字符数据。行控制器27中的校正处理器29校正在行给进速率计算中的误差。
字符控制器21本身是由一主控器22,一属性分析器23,一点模式转换器24,CG模式获取器25,行控制器27,内置存储器28组成,该部分的配置可能是周知的。故对其详述从略。
现参见附图4A与4B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图所示的情形是行距‘L’大于打印头器件17的打印头打印宽度‘H’的情形,因而为了打印每一行需要打印头沿扫描方向的多次扫描操作。
图4A所示的阴影线区表示打印在纸上的字符,条形码等。在第一扫描操作中,打印头17打印出图4A所示的宽为‘h1’(=‘H’)的第一行的一部分。然后纸被给进宽度‘h1’,然后打印头17在第二扫描操作中以宽度‘h2’(=‘H’)打印出如图4A所示的第一行其余的部分和第二行的一部分。然后,纸被给进小宽度使得打印头可从第二行的顶部扫描打印纸。然后,打印头在第三扫描操作中以宽度‘h3’(=‘H’)打印出如图4A所示的第二行的一部分。这时,第二行的一部分已在打印头17的第二扫描操作中被打印。在打印头17以宽度‘h3’的第三扫描操作中,在第二扫描操作中以宽度‘h2’被打印的部分以及第二扫描操作中的打印之后第二行剩余的部分以宽度‘h3’被打印。作为以宽度‘h1’,‘h2’及‘h3’的第一、第二与第三扫描操作的结果,扫描出如图4B所示的一宽度。在图4B中,‘P1’、‘P2’与‘P3’表示打印头17分别在第一、第二与第三扫描操作中打印的宽度,且‘O1’表示在打印头器件17的第二和第三两个扫描操作中所打印的最大宽度。在一个例子中,宽度‘H’对应于24个点,第二与第三扫描操作之间纸的给进宽度是18/120英寸,第二与第三之间纸的小给进宽度是2/120英寸。
纸是通过纸给进机构被给进的。对于一行给进是按一行进行纸给进的操作以及纸给进是以打印头宽度‘H’进行的操作可由进纸机构以相当高的精度进行,因为纸给进的宽度相对的大。然而,上述紧靠在第三扫描操作之前纸给进的小宽度与普通行给进等的情形中的宽度相比是非常小的宽度。通过纸给进机构18以高精度进行这样很小宽度(距离)的纸给进在机械上是困难的。实际上,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误差。
如果出现这样的误差,于是在图4A的例中纸给进的宽度(距离)要大于如图中所示正确的宽度一个额外宽度‘E’,这时打印头17从图2A中虚线所示的稍低于第二行顶部的位置进行第三扫描操作。这种情形下,第二行顶部已在打印头17的第二扫描操作中被打印。而且,图4B中所示的由‘p3’表示的宽度的打印是从以误差‘E’的较低位置进行的。然而,宽度为‘h3’的第三扫描操作是在以宽度‘h2’的第二扫描操作中所打印的部分上进行的。因而不会出现水平方向上的空打间隙,即在每一实际打印的字符,条形码等之内沿打印头器件17的扫描方向‘X’的间隙。这种间隙以同样的原因每当打印头器件进行宽度为‘h4’与‘h5’的第四与第五扫描操作时也不出现。
出现这样的间隙是因为打印纸轻微地纸给进时的低精度。因而这一问题不仅对于击打式打印机发生。原则上在诸如喷墨打印机、热打印机等各类打印机中都会发生同样的问题。
在第一实施例中,出现在图2A中的情形的间隙‘G’即使发生如上述的误差‘E’也不会出现。因而可防止打印质量的降低。具体而言,如果在被打印条形码中出现如图2A所示的那种间隙‘G’,当该条形码被条形码阅读器读取并且该间隙‘G’这时恰被地水平扫描时,则条形码阅读器不能判定该条形码的存在,从而无法正确地进行条形码读取。然而,应用本第一实施例,可防止这样的问题发生。
于是,当条形码中沿水平方向,即条形码的读取扫描方向,出现间隙等时,则该条形码不能被正确地读取。因而在打印条形码时要求高质量。然而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是很有用的,因为这打印机相对地廉价,并在无需特别高质量而是经济的打印技术即可打印条形码。
现以具体数值的例子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打印头器件17的打印宽度‘H’对应于24点。
位模式产生LSI电路26在内置存储器28中生成从第一页纸的顶部的第一行到第三行的三行数据,其尺寸为沿垂直方向是1920点,沿水平方向是2176点。然后第一行以图4A所示的宽度‘h1’打印。如果到下一行的顶部所需的行给进点数大于25点,并且该点模式的垂直长度也对应于多于25点的点数,在第一行以宽度‘h1’打印之后,第一行的其余部分及第二行的一部分如图4A所示被以宽度‘h2’打印。这种情形下,在以宽度‘h2’打印之前和以表示对应于24点宽度的宽度‘h1’的打印之后,行控制器27中的校正处理器29复制在内置存储器28的切断区中的从下一行(第二行)顶部的数据,该部分具有的尺寸为垂直方向是24点水平方向是2176点。在该数据复制之后,校正处理器29从内置存储器28中删除从下一行(第二行)顶部点(点的顶行)的第二点(点的第二行)起的原有数据,这部分尺寸为垂直方向23点水平方向2176点。进而,程序管理器12通过装置控制器16控制纸给进机构18使之以18/120英寸的行给进进纸。
之后,当打印第二行时,打印头器件17在第二行同时扫描包括第一行的剩余部分和第二行顶部第一点(点的顶部行)的宽度‘h2’而后程序管理器12通过装置控制器16控制进纸机构18使之以2/120英寸的小行给进进纸。其结果是,打印头器件17所处的位置使得打印头器件17可从第二行顶部以图4A所示的‘h3’宽度打印。
然后,行控制器27中的校正处理器29把已复制到切断取得数据返回到内置存储器28的原来位置。此后程序管理器12通过装置控制器16控制打印头器件17使得该打印头器件17扫描宽度‘h3’,并从而打印出垂直方向24点水平方向2176的尺寸的数据。
如果当进纸机构18以2/120英寸的小行给进进纸时不发生误差,则通过上述一系列操作第二行的第一点(点的顶部行)在相同部分两次被打印。于是图4B中由水平粗线‘Q’表示的二次打印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变得较黑。可是,在打印条形码时,虽然打印的条形码包含一些较黑的部分,但优点在于可防止打印的条形码中包含如图2A中所示的间隙‘G’这样的实质问题的发生。在第一实施例中,即使当进纸机构18以2/120英寸的小行给进进纸并且该进纸超过了一个点而出现了如图4A所示的误差‘E’,上述的第一点的两次打印防止了间隙的出现。于是可实现高质量打印。如果当进纸机构18以2/120英寸的小给进进纸并且该进纸的宽度是欠一个点而发生误差,则上述二次打印部分,即有些较黑的部分被加宽,但打印的条形码等等之中不会出现间隙。于是可实现高质量打印。
图5示出第一实施例操作的流程图。在步骤41判定第一行给进中的进纸宽度是否对应于等于或多于25点的一个点数。如果判定的结果为‘否’,则进程终止。如果步骤41的判定结果为‘是’,则在步骤42判定要打印出的数据垂直长度是否对应于等于或多于25点的一个点数。如果步骤42的判定结果为‘否’,则在步骤43判定要被打印的数据的垂直长度是否对应于等于0的点数。如果判定的结果为‘是’,则该进程终止。如果在步骤43的判定结果为‘否’,则步骤44执行第一打印操作,并然后该进程终止。这种情形下,打印位置是从该行顶部开始的一个位置,打印长度为24点,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率为18/120英寸。
如果步骤42的判定结果为‘是’,则步骤45执行第一打印操作。这种情形下,打印位置是从该行顶部开始的一个位置,打印长度为24点,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率为18/120英寸。在步骤46,复制下一行的点模式。这种情形下,复制的源地址是从下一行顶部开始的一部分,复制的尺寸是24垂直点乘以2176水平点,复制目的地是内置存储器28中的切断区。进而,步骤47删除下一行的点模式。这种情形下,删除的是从一个点排开始的一部分,其数目是向下一行的顶部点排的数目加1而得的,删除的尺寸为23垂直点乘以2176水平点。
步骤48执行第二打印操作。这种情形下,打印位置是从一点排开始的位置,其数目是向该行的顶部点排数目加24所得的,打印长度为24点,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率为2/120英寸。步骤49使得复制的点模式返回。这种情形下,返回的源地址为内置存储器28的切断区,返回的尺寸为24垂直点乘以2176水平点,返回的目的地是从下一行顶部开始的一部分。而后,该进程终止。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不发生小行给进中的误差时,在打印中一个点排被重叠。于是执行校正使得虽然发生一个点排的误差,但不会出现间隙。然而校正并不限于当不发生误差时打印中重叠的点排的数目为1。打印中也可使数个点排重叠,其数目大于一并等于或小于校正中如图4B中所示的最大宽度‘O1’。于是,可校正对应于最大宽度为‘O1’的点数目的误差。可是,由于重叠部分被打印得比其它部分要黑,在非条形码的字符等被打印的情形下打印中所要重叠的点排数目最好约在1至5的范围之间。
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第二实施例。打印机的第二实施例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结构可以是与以上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结构相同。图6示出表示第二实施例操作的流程图。相同的标号赋予同图5中相同的步骤。
图6中,在步骤41判定第一行给进中的进纸宽度是否对应于等于或多于25点的一个点数。如果判定的结果为‘否’,则进程终止。如果步骤41的判定结果为‘是’,则在步骤42A判定要打印出的数据垂直长度是否对应于多于25点的一个点数。如果步骤42A的判定结果为‘否’,则在步骤43判定要被打印的数据的垂直长度是否对应于等于0的点数。如果判定的结果为‘是’,则该进程终止。如果在步骤43的判定结果为‘否’,则步骤44A执行第一打印操作,并然后该进程终止。这种情形下,打印位置是从该行顶部开始的一个位置,打印长度为24点,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率为24/120英寸。
如果步骤42A的判定结果为‘是’,则步骤45A执行第一打印操作。这种情形下,打印位置是从该行顶部开始的一个位置,打印长度为24点,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率为24/120英寸。进而,步骤56传送内置存储器28中的未打印的点模式。这种情形下,传送的目标为从该未打印的点模式的顶部开始的一部分,传送的目的地是从一点排开始的一位置,其数目是从下一行的顶部点排的数目减去24所得,传送的长度是未打印点模式的点的数目。进而,步骤57在内置存储器28中下一行的顶部复制点模式。这种情形下,复制的源地址是从下一行的顶部开始的一部分,复制的目的地是从一点排开始的一位置,其数目是从下一行顶部点排的数目中减去24然后加上未打印的点模式的点排数目所得,复制的长度对应于一个点。
步骤58执行第二打印操作。这种情形下,打印位置,即在内置存储器28中点模式是从其读出并然后在纸上打印出的一位置,是从一点排开始的位置,其数目是从下一行的顶部点排的数目减去24所得。打印长度对应于24点,且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率对应于未打印点模式的点排数目。然后,该进程终止。
于是,第二实施例中,当下一行的行给进点数等于或多于25点并且打印的点模式垂直长度多于24点时,则执行一进程,现参见图7A、7B、7C、8A、8B与8C说明之。图7A、7B、7C、8A、8B与8C说明该进程的每一步骤中数据存储状态及打印纸状态。
在图7A中所示的状态1,在内置存储器28中生成从一打印纸的特定行或顶部起的三行的点模式。
在图7B所示的状态2,执行第一打印,于是打印从第一行的顶部起的24点排的点模式,然后执行打印头器件17的24一点的行给进。
在图7C所示的状态3中,第一打印中未打印的第一行点模式中的一个部分点模式,即(下一行行给进点—数)—24]的垂直点乘以2448水平点被传送到从一点排开始的位置,其数目是从内置存储器28中的第二行的顶部点排数目中减去24所得。
在图8A所示的状态4中,从第二行的顶部起的垂直1乘以水平2448点的一个点排被复制到紧靠状态3中所传送的点模式之下。于是当执行一个点宽的间隙校正时,从第二行的第二行的顶部起的点模式的一个点排被复制到从一点排开始的位置,其数目是从第二行顶部点排的数目减去24然后加上内置存储器28的点模式的第一行中未打印点模式点排数目所得。
然后在图8B所示的状态5中,在第二打印操作中,内置存储器28中在上述状态3与4中所产生的点模式从一点排开始的内置存储器28中的一位置开始打印,其数目是从第二行的顶部点排的数目减去24所得。然后执行以未打印点模式的点排数目的打印头器件17的小行给进该第二打印操作的执行使得在状态4中所复制的第二行顶部点排点排填满了上述因打印头器件小行给进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而会出现的奸细。之后,由打印头器件17执行第三打印操作。
在图8C所示的状态6中,执行打印头器件17的24—点行给进。然后在第四打印操作中将打印第二行其余的点模式。对于后继的每一行,通过执行类似于以上状态2到4的步骤,打印这些后继行。
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第三实施例。打印机的第三实施例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结构可以是与以上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结构相同。图9示出表示第二实施例操作的流程图。相同的标号赋予同图6中相同的步骤。
图9中,在步骤41A判定第一行中的进纸宽度是否对应于小于24点的点数。如果判定的结果为‘否’,则该进程终止。如果41A步骤的判定结果为‘是’,则步骤61在内置存储器28中生成一预定数目的点模式行。然后在步骤42A判定要被打印出的数据的垂直长度是否对应于一多于24点的点数。如果步骤42A判定的结果为‘否’,则在步骤43判定要被打印的数据的长度是否对应于等于0的点数。如果判定的结果为‘是’,则该进程终止。如果步骤43判定的结果为‘否’,则步骤44B执行第一打印操作,而后该进程终止。这种情形下,打印的位置是从该行顶部开始的一个位置,打印的长度是24点,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率对应于普通的行给进点数。
如果步骤42A的判定结果为‘是’,则步骤62执行第一打印操作。这种情形下,打印位置是从该行的顶部开始的一位置,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率对应于普通行给进点数。进而,步骤63复制在内置存储器28中在第一打印操作中未打印点模式的部分。这种情形下,复制的源地址是未打印点模式的顶部排,复制的目的地是紧靠未打印点模式的顶部点排的位置,且复制的长度为一个点。
于是,在第三实施例中,当下一行的行给进点数小于24点并且打印的点模式的垂直长度多于24点时,则执行一进程,现参见图10A、10B、10C、11A与11B说明该进程。图10A、10B、10C、11A与11B表示该进程中每一步骤的数据存储状态和打印纸状态。在图10A所示的状态1,从打印纸的一规定的第一行或顶部行起的点模式的预定数目的行在内置存储器28中形成。
在图10B所示的状态2,执行第一打印操作。于是打印出从第一行的顶部起的24点排的点模式,然后执行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到第二行的顶部。
在图10C所示的状态3,在第一打印操作中未打印的条形码的顶部局部点模式,具体而言,即一垂直点乘以2448水平点的点模式被复制到内置存储器紧靠未打印点模式的顶部点排之上的位置,即这样的一个点排位置,其数目是从未打印点模式的顶部点排的数目中减去一所得。
在图11A所示的状态4,从内置存储器28中的第二行的顶部起生成点模式的预定行数。
然后,在图11B所示的状态5,在第二打印操作中,以上状态3与4中在内置存储器28中所生成的点模式被打印,使得在状态3中复制所得的点排可添入由于状态2的行给进中可能出现误差而会出现间隙的位置中。然后执行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到下一行(第三行)的顶部。
然后作为对于后继的每一行重复类似于状态2到状态4的一系列步骤的结果,这些后继行被打印。
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第四实施例。打印机的第四实施例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结构可以是与以上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结构相同。图12示出表示第二实施例操作的流程图。相同的标号赋予同图6中相同的步骤。
图12中,在步骤41B判定第一行中的进纸宽度是否对应于等于24点的点数。如果判定的结果为‘否’,则该进程终止。如果41B步骤的判定结果为‘是’,则步骤61在内置存储器28中生成一预定数目的点模式行。然后在步骤42A判定要被打印出的数据的垂直长度是否对应于一多于24点的点数。如果步骤42A判定的结果为‘否’,则在步骤43判定要被打印的数据的长度是否对应于等于0的点数。如果判定的结果为‘是’,则该进程终止。如果步骤43判定的结果为‘否’,则步骤44A执行第一打印操作,而后该进程终止。这种情形下,打印的位置是从该行顶部开始的一个位置,打印的长度对应于24点,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率对应于24点数。
如果步骤42A的判定结果为‘是’,则步骤72执行第一打印操作。这种情形下,打印位置是从该行的顶部开始的一位置,打印长度对应于24点,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率对应于23点。进而,步骤73复制在内置存储器28中在第一打印操作中未打印点模式的部分。这种情形下,复制的源地址是未打印点模式的顶部排,复制的目的地是一个点排的位置,其数目是从未打印点模式的顶部点排的数目减去24所得,且复制的长度为一个点。进而,步骤74复制在内置存储器中在第一打印操作中未被打印的点模式的相同部分。这种情形下,复制的源地址是未打印点模式的顶部排,复制的目的地是一个点排的位置,其数目是从未打印点模式的顶部点排的数目减去23所得,且复制的长度为一个点。步骤75执行第二打印操作。这种情形下,打印的位置是从一点排开始的位置,其数目是从下一行的顶部点排的数目减去24所得,打印头器件17的行给进率对应于一个点。然后该进程终止。
于是,在第四实施例中,当下一行的行给进点数等于24点并且打印的点模式的垂直长度多于24点时,则执行一进程,现参见图13A、13B、13C、14A、14B与14C说明该进程。图13A、13B、13C、14A、14B与14C表示该进程中每一步骤的数据存储状态和打印纸状态。
在图13A所示的状态1,从打印纸的一规定的第一行或顶部行起的点模式的预定数目的行在内置存储器28中形成。
在图13B所示的状态2,执行第一打印操作。于是打印出从第一行的顶部起的24点排的点模式,然后执行打印头器件17的23点行给进。
在图13C所示的状态3,在第一打印操作中未打印的条形码的顶部局部点模式,具体而言,即一垂直点乘以2448水平点的点模式被复制到内置存储器中从一个点排开始的位置,其数目是从未打印点模式的顶部点排的数目中减去24所得,并还复制到从一点排开始的一个位置,其数目是从未打印点模式的顶部点排的数目中减去23所得。
然后,在图14A所示的状态4,在第二打印操作中,打印在以上步骤3中在内置存储器28中所生成的点模式。然后执行打印头器件17的一一点小行给进。在第二打印操作中执行打印使得,作为状态3中复制的结果所得到的两个点排中的顶部的一个可填到一个位置,在该位置,由于状态2中可能发生的行给进误差而会出现间隙,并且所得到的两点排的下面的一排可填到一位置,在该位置由于上述状态4中的一点小行给进中可能发生误差而会出现间隙。
在图14B所示的状态5,在内置存储器28中从第二行的顶部生成一预定行数的点模式。
在图14C所示的状态6,第二行的打印方式类似于第一行打印的情形,然后对后继的每一行执行类似于状态1到状态5的步骤,这些后继行被打印。
通过上述第二到第四实施例,可把以下的处理归结到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的程度在打印操作中向切断区复制内置存储器28中所生成的点模式,并返回原来复制到切断区的点模式。进而,为了填补可能的间隙所打印的点模式的垂直宽度并不限于对应于一点的宽度。该点模式的宽度可以是对应于多点的宽度。用于填补可能的间隙所打印的点模式的垂直宽度最好是对应于从1到5点所选择的一个。
而且,上述实施例的应用并不限于打印条形码和字符的应用,这些实施例可类似地用于打印放大的字符,各种图形和各种图象。在任何应用的场合,都可防止由于行给进的低精度而降低打印质量。而且由于这些实施例可以高速校正因行给进的低质量所出现的水平伸展的间隙,于是可实现高速高质量打印。而且即使由于长期使用行给进的精度降低,也可防止打印质量的降低。
而且,每一实施例使用了相对于打印头器件进行纸给进的一个机构。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应用这种机构,本发明可适用于具有那种机构的实施例,其中打印纸与打印头器件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变化的,于是该打印头器件向打印纸打印点模式。而且本发明在用于击打式打印机时是特别有效,但本发明的应用是不限于击打式打印机的。原则上,本发明可适用于诸如喷墨打印机、热打印机等各种打印机。而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不越出本发明范围是可作出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方法,用于使用打印头器件在纸上进行行打,这些行具有大于该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宽度的行距,该打印宽度是沿第一方向的宽度,该方法的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用上述打印头器件(17)在上述纸上打印沿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第一行的第一部分;b)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上述打印头器件相对于上述纸的相对位置一个等于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上述打印宽度的距离;c)用上述打印头器件在上述纸上沿上述第二方向打印上述第一行的其余部分并打印第二行的至少第一部分;d)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上述打印头器件相对于上述纸的相对位置一个等于或短于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上述打印宽度的小距离;以及e)用上述打印头器件在上述纸上沿上述第二方向打印上述第二行的预定部分,该预定部分包括上述第二行的上述第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打印方法,特征在于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纸的上述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长于普通行给进情形的一个预定距离‘M’的一个距离,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上述打印宽度由N=M-C表示,其中M>N>C并且‘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一个校正宽度;并且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f)当进行第一打印操作时,判定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开始位置应是在上述第一行的顶部,并且上述打印宽度应等于‘N’;g)当存储器(28)中的未打印模式传送到该存储器的自由区时,判定一个传送的对象应是从上述第一行的上述未打印模式的顶部开始的对象,并且一个传送对象的长度应是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h)当上述第二行的顶部打印模式复制到上述存储器的自由区时,判定一复制对象应为从上述第二行顶部开始的对象,并且复制目的地应为向已传送的上述第一行的上述未打印模式的顶部添加上述第一行的上述未打印宽度所得的一位置,并且复制对象的长度应为‘C’;以及i)当进行第二打印操作时,判定打印开始位置应为从下一行的顶部减去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所得的一个位置,并且上述打印头器件的行给进率应对应于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打印方法,特征在于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纸的上述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了等于普通行给进情形下的一个预定的距离‘M’的距离,‘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校正宽度,‘L’表示每行中沿上述第二方向可打印的最大宽度,并且M>C;以及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f)在一存储器(28)中形成预定行数的打印模式,该预定行数是从上述打印纸规定的顶部行或一顶部开始;g)在第一打印操作中,从上述规定的第一行的顶部打印上述打印模式的‘M’,并向下一行的顶部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h)复制尺寸为沿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C’乘以沿上述第二方向(水平)的‘L’的在上述第一操作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到上述存储器中一个位置,该位置是从上述步骤g)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C’所得的结果;i)在上述存储器中形成第二行打印模式;以及j)在第二打印操作中打印在上述步骤h)与i)中所产生的上述打印模式,并向下一行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以便进行填补间隙的打印,该间隙可能因在上述步骤g)的上述行给进中发生误差而会出现。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打印方法,特征在于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一等于普通行给进的情形下预定的距离‘M’,上述打印头器件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上述打印宽度由N=M表示,‘L’表示每一行中沿上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可打印宽度,‘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校正宽度,以及M>C;和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f)在一存储器(28)中形成预定行数的打印模式,该预定行数是从上述打印纸规定的顶部行或一顶部开始;g)在第一打印操作中,从上述规定的第一行的顶部打印上述打印模式的‘M’,并以从‘M’中减去‘C’所得长度的距离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h)复制尺寸为沿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C’乘以沿上述第二方向(水平)的‘L’的在上述第一操作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模式到上述存储器中一个位置,该位置是从上述步骤g)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C’所得的结果,并进而复制到从上述步骤g)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M’并加1所得的一个位置;i)在一第二打印操作中打印在上述步骤h所产生的上述打印模式,并以等于‘C’的距离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小行给进,以便进行填补间隙的打印,该间隙可能因上述步骤g中行给进会发生误差而出现,并进而填补可能因上述步骤i中小行给进会发生误差而出现的间隙;j)在上述存储器中形成第二行打印模式;以及k)类似于上述第一行的打印方式打印上述第二行。
5.一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该打印机包括转换器(12,13,14,21),用于对数据格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以便该数据可被打印;一个打印头器件(17),用于沿垂直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向打印纸上打印出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一个机构(18),用于每次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操作结束时改变该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器(16,26,27,29),用于控制上述打印头器件和上述机构响应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其中在进行行打时,上述行具有大于沿上述第一方向打印宽度的行距,上述控制器,引起上述打印头器件在上述打印纸上打印出沿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个第一行的第一部分;引起上述机构移动上述打印头器件相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等于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宽度的一个距离;引起上述打印头器件在上述打印纸上打印出沿上述第二方向的上述第一行的其余部分和一个第二行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引起上述机构移动上述打印头器件相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等于或短于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宽度的一个小距离;以及引起上述打印头器件在上述打印纸上打印出沿上述第二方向的上述第二行的一个预定部分,该预定部分包括上述第二行的上述第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打印机,特征在于上述打印机还包括存储器(28);其中上述控制器,在上述第一行的上述其余部分和上述第二行的至少第一部分被打印时,在上述存储器中仅存储上述第二行的第一部分数据的部分数据,该部分数据是用于以重叠方式进行打印的,并删除上述数据的其余部分。
7.一打印机,特征在于该打印机包括转换器(12,13,14,21),用于对数据格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以便该数据可被打印;一个打印头器件(17),用于沿垂直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向打印纸上打印出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一个机构(18),用于每次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操作结束时改变该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器(16,26,27,29),用于控制上述打印头器件上述机构响应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其中,在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移动一个长于在普通行给进情形下的预定距离‘M’时,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宽度由N=M-C表示,其中M>N>C,并且‘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一校正宽度;上述控制器判定,当进行第一打印操作时,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开始位置应是第一行的上部并且打印长度应等于‘N’;判定,当存储器(28)中的未打印模式传送到该存储器的自由区时,传送的对象应是从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模式的顶部开始的一个对象,并且传送对象的长度应为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判定,当上述第二行的上部打印模式复制到上述存储器的自由区时,一复制对象应为从上述第二行顶部开始的对象,并且复制目的地应为向已传送的上述第一行的上述未打印模式的顶部添加上述第一行的上述未打印宽度所得的一位置,并且复制对象的长度应为‘C’;以及判定,当进行第二打印操作时,打印开始位置应为从下一行的顶部减去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所得的一个位置,并且上述打印头器件的行给进率应对应于上述第一行的未打印宽度。
8.一打印机,特征在于该打印机包括转换器(12,13,14,21),用于对数据格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以便该数据可被打印;一个打印头器件(17),用于沿垂直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向打印纸上打印出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一个机构(18),用于每次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操作结束时改变该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器(16,26,27,29),用于控制上述打印头器件和上述机构响应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其中,在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纸的上述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了等于普通行给进情形下的一个预定的距离‘M’的距离时,上述打印头器件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上述打印宽度‘N’由N>M表示,‘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校正宽度,‘L’表示每行中沿上述第二方向可打印的最大宽度,并且M>C;上述控制器包括第一器件,用于在存储器(28)中形成预定行数的打印模式,该预定行数是从上述打印纸规定的顶部行或一顶部开始;第二器件,用于在第一打印操作中,从上述规定的第一行的顶部打印上述打印模式的‘M’,并向下一行的顶部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第三器件,用于复制尺寸为沿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C’乘以沿上述第二方向(水平)的‘L’的在上述第一操作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到上述存储器中一个位置,该位置是从上述步骤g)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C’所得的结果;第四器件,用于在上述存储器中形成第二行打印模式;以及第五器件,用于在第二打印操作中打印由上述第三和第四器件所产生的上述打印模式,并向下一行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以便进行填补间隙的打印,该间隙可能因由上述第二器件的上述行给进中发生误差而会出现。
9.一打印机,特征在于该打印机包括转换器(12,13,14,21),用于对数据格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以便该数据可被打印;一个打印头器件(17),用于沿垂直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向打印纸上打印出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一个机构(18),用于每次上述打印头器件的打印操作结束时改变该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打印纸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器(16,26,27,29),用于控制上述打印头器件和上述机构响应来自上述转换器的上述数据;其中,在上述打印头器件对于上述纸的上述相对位置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了等于普通行给进情形下的一个预定的距离‘M’的距离时,上述打印头器件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上述打印宽度由N=M表示,‘L’表示每行中沿上述第二方向可打印的最大宽度,‘C’表示沿上述第一方向的校正宽度,并且M>C上述控制器包括第一器件,用于在存储器(28)中形成预定行数的打印模式,该预定行数是从上述打印纸规定的顶部行或一顶部开始;第二器件,用于在第一打印操作中,从上述规定的第一行的顶部打印上述打印模式的‘M’,并向下一行的顶部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一行给进;第三器件,用于复制尺寸为沿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C’乘以沿上述第二方向(水平)的‘L’的在上述第一操作中尚未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到上述存储器中一个位置,该位置是未被上述第二器件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M’所得的结果,并进而复制到从尚未被上述第二器件打印的上述打印模式的顶部减去‘M’并加1所得的一个位置;第四器件,用于在第二打印操作中打印由上述第三器件所产生的上述打印模式,并以等于‘C’的距离执行上述打印头器件的小行给进,以便进行填补间隙的打印,该间隙可能因上述第二器件的行给进会发生误差而出现,并进而填补可能因上述第四器件的小行给进会发生误差而出现的间隙;第五器件,用于在上述存储器中形成第二行打印模式;以及第六器件,用于类似于上述第一行的打印方式打印上述第二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方法中,用打印头器件(17)在打印纸上进行行打,行距大于打印头器件的打印宽度,打印宽度是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在打印纸上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打印第一行的第一部分。打印头器件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打印纸的移动距离等于打印宽度。第一行的剩余部分和第二行的至少第一部分沿第二方向被打印。打印头器件相对于打印纸的位置沿第一方向移动一等于或短于打印头器件打印宽度的小距离。沿第二方向打印第二行的预定部分该部分包括第二行的第一部分。
文档编号B41J21/00GK1125662SQ9511729
公开日1996年7月3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28日
发明者菅原芳典, 谷内浩平, 石黑肇, 室谷隆志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