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黑板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95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尘黑板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刷类制品,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无尘黑板刷。
传统样式的黑板刷,大多是用一长方形铁皮盖,下面卡上一块海绵体或丝棉等物构成,这种板刷使用较为方便,掠拭效果较好,特别是平整的板面,来回擦拭效果更佳;还有一种黑板刷和日常使用的鞋刷相似,即在木质手柄或塑料手柄上栽植鬃毛构成,这种样式的板刷由于鬃毛较为耐磨,因此,使用寿命较长,只是擦拭效果较海绵体或丝棉体板刷稍差。使用时需用力按压,并往复擦拭方可清除字迹。但不论何种样式的黑板刷都不能很好地防止粉尘给书写者带来的污染。特别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无数教师,每天都要作大量的板书,并需反复擦拭,大量的粉尘不仅污秽服饰、污染讲桌,而且就是连坐在前面的学生也时时要置身于粉尘纷飞的环境中,尤其严重的是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重大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擦拭粉笔字迹无需电源的无尘黑板刷,使用者只要将刷头和驱轮贴触板面,推动刷体即可除净字迹,纤尘不撒,并且顺应擦拭者的习惯,可往复使用,无需调转到头。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包含植有丝棉的梳形刷头、壳体、驱轮、拨轮、变形杠杆、风筒、双面反向涡轮、开启出尘孔的拨钮、腔室隔板、底板、卡极及变速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壳体是一状似太阳帽形、顶部凸起、下沿前后两端微上翘、中部左右两侧有间壁,间壁外有向下延伸、底部与间壁间的间隙渐宽、下沿略超出间壁的下沿,底端部与间壁下沿平行的驱轮防护罩的部分是板刷的主体;圆筒状风筒中间部分环绕一周,宽度较双面反向涡轮稍宽,风筒脊部有鳍,鳍顶部有一小台阶,环状带上方两侧各有一进风(或出风)窗,并与涡轮两面的叶轮一一相对,窗外贴有过滤网。涡轮容置于风筒环状带,涡轮轴与风筒的两端一同卡置在设有出气孔(或进气孔)的卡板上,使被动齿轮置于卡板外侧,风筒嵌入壳体,经蝙蝠状隔板固置在壳体内,蝙蝠状隔板两翅端部与壳体上翘的两端形成空气通道,并在通道尽头上口处固置随风开闭的阀门。风筒下部环状部分嵌入蝙蝠状隔板中间拱起部分的凹槽,风筒环状部之外的开启部分与隔板中间拱起部分两侧的卡口卡合。设有出气孔(或进气孔)的卡板卡置在壳体的两侧间壁上,使风筒上部顶住腔室上部的有弧形缺口的稳定板,隔板托住风筒,并螺接在壳体内,隔板与风筒两端的有孔卡板共同形成密闭风室和腔室。两刷体分别固置在底板前后两端,并可左右移动;两个拨轮固置在驱轮轴上,并靠近两侧的驱轮,两拨轮中间空置段宽度恰好保持在可嵌入风筒环状带范围,轴两端贯穿无孔卡板后,将两驱轮和一个较驱轮稍小的主动齿轮固置在驱轮轴两端、无孔卡板外侧,并使主动齿轮在一驱轮内侧;呈“S”型的变形杠杆,支点轴底端固置在底板上,阻力臂一端的长方形孔槽套置在刷体受力柄的立轴上,动力臂一端呈垂直于驱轮轴方向固置一拨动轴,并将一圆柱状滚珠套置在拨动轴下端,卡置于拨轮轨道槽内。驱轮轴和底板经无孔卡板固置在隔板下方的壳体内,无孔卡板卡置在壳体两侧的间壁上,上沿与有孔卡板的下沿密合,螺接固定在间壁上,并使底板两端的刷体梳状头部,置于空气通道的下方、壳体上翘两端的底部,主动齿轮与涡轮伸出卡板的被动齿轮相啮合。
为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顶部凸起的手柄一侧开有少于1/4圆面的出尘孔,手柄内为一圆柱状隔离件,隔离件的一端为整圆,一端为3/4圆,紧贴手柄的上部并与手柄弧度相吻合的半圆柱侧面是封闭的,一端开有1/4圆的出气孔也在这个半圆柱件所包括的半圆上,隔离件的另半圆柱侧面全部开启,并通过拨钮轴固置在手柄内,隔离件一端的1/4圆孔,较手柄出尘孔稍大,并与手柄出尘孔相对应。壳体下洞中部向下微凸,两端上翘,防护罩中部下沿向下超出间壁下沿,并与之平行,使突出的驱轮成为整个主体部分的支撑点,可左右摆动。使用时,出尘孔的拨钮处于关闭状,隔离件的缺口部分的圆柱侧面的边缘与风筒鳍部的小台阶吻合,隔离件3/4圆面的1/4面关闭出尘孔,使腔室形成左右隔离密闭状。向左擦拭时,左侧下沿自然贴紧板面,推动板刷,驱轮向左运行,左侧刷头工作,右侧刷头远离板面,减少磨擦,同时与左腔室相对的一面涡轮正转,开闭阀门打开,将左侧刷头的粉尘吸入左腔室;与右腔室相对的涡轮反转,呈向右腔室注入状,右腔室阀门关闭,这时吸附在右腔室过滤网上的粉尘被除净。向左擦拭的,原理相同。当粉尘储存达一定量时,将拨钮拨至开启位置,隔离件与风筒鳍部分离,左右腔室合二为一,把壳体倒置过来,壳体就尤如一漏斗,粉尘落入手柄,并顺一侧的出尘孔脱离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效果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拆除刷体、杠杆和底板后的上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刷体、杠杆与拨轮的连接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描述。
参见
图1,本实用新型外观所见部分有壳体1、手柄2、传动机构防护罩3、出尘孔4、拨钮5、驱轮6(驱轮由橡胶圈6、橡胶圈槽7构成,标注8是橡胶圈的内径,以下均以标注6指代驱轮)、防撞喙9、进风道10、刷头11,其中,手柄2、出尘孔4、驱轮防护罩3、防撞喙9、进风道10一体构成型。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半圆柱状隔离件30侧面封闭的部分32,嵌置在手柄2内,并将只有3/4圆面的一端的1/4缺口33与手柄2上的出尘孔4相对应,经拨钮轴穿插隔离件30的椭圆形轴孔31,固置在手柄2内,拨扭5固置在没有了尘孔4的一侧的拨钮轴上。稳定板28,对称状分布在壳体1内偏上方,与壳体1一体成形(可参见图4),下沿靠近手柄中轴线部分设有弧形缺口。双面反向涡轮26置于风筒27中间环状带,风筒27两端及涡轮轴16两端均与设有出气孔(或进气孔)的卡板12的密封槽24卡接(可参见图4),风筒27环状带上侧设有进气(或出气)窗62、62′,并与涡轮26两面叶轮25、25′一一相对,窗口62/62′贴置过滤网(图中未显示),被动齿轮14固置在涡轮轴16一端、卡板12的外侧,隔板34中间拱起部分中段的凹槽套置在风筒27的环状带上,并使隔板34中间拱起部分凹槽下的两椭圆形薄片63、63′(63、63′与隔板34一体成型,63′图中未显示)与嵌入凹槽的环状带密闭,风筒27下部环状带以外的开启部分与隔板34拱起部分两侧的卡口64卡接,隔板34贴近间壁的两侧与卡板12卡接后,由卡板12嵌入壳体1内,并使风筒27脊部的鳍29正对拨钮轴中线,鳍29两侧风筒肩部顶住稳定板28的弧形缺口,隔板34翅端抵住与壳体一体成型的空气通道36两侧聚拢槽60及末端入口61两侧的密封板52(见图4),随风开闭阀门50、50′(50′图中末注出)经与阀门一体成形的转轴49套置在转枢48上,转枢48固置在与壳体一体成形的空气通道61上方的小台阶47上,空气通道上口与风筒的进气(或出气)窗一一相对。参见图3,拨轮37、37′(37′可参见图4)分别固置在驱轮轴17上,两拨轮37、37′之间保留距离能置入风筒27的环状带与隔板34的椭圆形薄片63、63′密合后的厚度,并不相磨擦即可,卡板13套置在驱轮轴17两拨轮外侧,主动齿轮23紧贴一驱轮6内侧,与驱轮6.6′共同固置在驱轮轴17伸出卡板13的轴两端(驱轮6′图中均未标注)。由刷头11、刷柄43、受力柄44、立轴45构成的刷体经滑动轴55′固置在与底板35一体成形的支架55上,弹簧片56一端抵住底板35的端部凸槽,一端抵住刷体后端,使刷头保持下压状态。变形杠杆39支点部位套置在与底板固接的支点轴57上,阻力臂一端的长方形孔46套置在刷体立轴45上(长方形孔46可参见图5),动力臂一端垂直于驱轮轴方向固置于一拨动轴40,圆柱滚珠41套置在拨动轴40上。底板35贴近间壁的两侧与置有驱轮、拨轮的卡板13卡接,并使滚珠41卡置在拨轮轨道槽内,将卡板13卡入间壁,并使卡板13上沿与卡板12的下沿密合,刷体、杠杆与拨轮处于隔板34下方的壳体内。梳形刷头处于空气通道36、36′的下方,主动齿轮23与被动齿轮14相啮合。
参见图2,是本实用新型沿驱轮防护罩3与壳体1接触部分剖开的传动机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有与壳体1一体成形的间壁22、螺母19,设有出气孔(或进气孔)18的卡板12、无孔卡板13、透过出气孔(或进气孔)18可见到涡轮叶片25,双面反向涡轮26(见图4)一端伸出卡板12的涡轮轴16上固置的被动齿轮14、固置在无孔卡板13外侧驱轮6.6′、固置在驱轮6和卡板13之间的主动齿轮23,置于卡板12内侧卡置风筒27(风筒27可参见图3)两端的密封槽24(见图4)与卡板12一体成形,起加固作用的小台阶15、螺母20与卡板13一体成形。卡板13嵌入壳体1后经螺丝21将和卡板13一体成形的螺母20与间壁上的螺母19固接,完成本实用新型组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以中部驱轮为支撑点,可左右摆动,前后两端的斜面59、59′(59′图中未作标注)可分别贴压板面,顺应了使用者左右擦拭的习惯。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手柄2的拨钮5拨到关闭位置,隔离件半圆柱侧面右边缘与风筒27的鳍部29上的小台阶闭合,隔离件端面3/4圆面的1/4面关闭出尘孔4,将腔室自然分成左右隔离的两个部分。向左擦拭时,左端斜面自然贴压板面,左端刷头着于板面,用手推动本实用新型,驱轮向左运行,拨轮与驱轮同步运行,并经杠杆带动两刷头沿滑动轴左右移动,进入工作状态(见图5),右侧刷头虽也运动,但因不接触板面,所以减小磨擦,同时涡轮经被动齿轮传动与驱轮同步运行,并使与左腔室相对的叶轮正转,呈吸风状,左腔室开闭阀门打开,左侧刷头除下的粉尘顺左端空气通道吸入左腔室,混合粉尘的空气进入左腔室后,经过滤网过滤,粉尘落入左腔室,过滤后空气进入风筒,经卡板12上的出气(名进气孔)排出腔室。同时与右腔室相对的叶轮反转,呈向腔室内注入状,空气由卡板12上出气(或进气)孔进入右腔室,右腔室开闭阀门关闭,部分附着在过滤网上的粉尘落入右腔室。向右擦拭时,工作原理与向左擦拭时相同,同时两腔室为左右隔离的的两部分,互不干扰。
当粉尘储蓄达一定量时,将手柄2上的拨钮5拨到开启位置,出尘孔4与隔离体30一端开有1/4圆面缺口吻合,隔离件30半圆柱侧面右边缘与风筒27的鳍部29分离,左右腔室合二为一,将壳体1倒置,壳体1就如同一漏斗,粉尘落入手柄2内,并由出尘孔4脱离出来。由于腔室内各部件设计巧妙,故出尘时不会残留一点粉尘。参见图5,由于刷头采用梳形设计,不仅保证各擦触面的压力和擦拭范围,且增加空气流量,使空气从刷头齿缝进入通道,并把粉尘带入腔室;刷体与拨轮之间采用了杠杆的拨动方式,不仅减少了拨轮的阻力和刷头与板面的磨擦力,同时拨轮的多拨点设计也使刷头在短距离内可左右擦拭多次,保证字迹的清除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无尘黑板刷,包括呈太阳帽形的壳体、固置于壳体内由风筒和双面反向涡轮构成的风室、固置于壳体位于风筒下方的隔板、固定风筒和涡轮设有出气孔(或进气孔)并卡置于壳体两侧的卡板,固定驱轮和拨轮卡置于壳体两侧、上沿与有孔卡板的下沿密合的无孔卡板,与无孔卡板卡接并固置于隔板下方壳体内的底板、固置于底板前后两端的刷体,支点固置于底板,一端与刷体套接,一端与拨轮卡接的“S”形杠杆,由两个驱轮、两个拨轮和一主动齿轮、一被动齿轮构成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呈太阳帽形的前后两端下沿微向上翘起,两侧内设有带卡槽的间壁、间壁外设有防护罩的主体和凸出主体顶部,一侧开有出尘孔及椭圆形轴孔的手柄一体成形构成壳体;所述的壳体还包括壳体内、手柄下方近壳体肩部两侧与壳体一体成形的带有弧形缺口的稳定板,所述的壳体还包括与壳体一体成形,处于壳体前后两端的向下延伸的坡面内的下宽上窄的聚拢槽,聚拢槽上口两侧的密封板;所述的聚拢槽上口置有随风开闭的阀门;所述的风筒呈圆筒状,脊部有鳍,鳍顶有一小台阶,中部为环状带,与鳍对应的下部环状带的两侧开启,环状带两边稍偏上开有进气(或出气)窗,窗口贴置过滤网;所述的风筒容置在所述的壳体内,所述的鳍的两侧顶住所述的稳定板的弧形缺口;所述的双面反向涡轮,叶片呈弧形由轴心向外辐射状分布,两面叶片辐射的弧线形方向相反,所述的双面反向涡轮容置于所述的风筒并处于风筒的环状带,两面的叶片与所述的环状带的进气(或出气)窗一一相对;所述的设有出气或进气孔的卡板有两块,内侧设有与风筒两端相对应的圆状卡槽,卡槽的圆心设轴孔,所述的出气(或进气)孔位于所述的圆状卡槽圆心的上方;所述的隔板呈蝙蝠状,中间部向上拱起,拱起部分与风筒环状带相对应的中段,开有长方形凹槽,规格为刚好置入所述风筒环状带;凹槽两侧拱起部分下方,有椭圆形薄片,与所述隔板一体成形,拱起部分两侧与所述风筒开启部分相接触的地方置有卡口,涡轮置入风筒后,将风筒环状带嵌置于隔板的凹槽处,并使环状带嵌入隔板凹槽下的部分的两侧与所述的椭圆形薄片密合,所述风筒的开启部分与所述隔板的卡口咬合,所述的被齿轮固置于涡轮轴伸出卡板的一端,所述的涡轮的轴两端及风筒的两端、隔板的两侧与所述的有孔的两块卡板卡接,并卡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间壁的卡槽内;所述的隔板两翅端部抵住所述壳体前后两端的聚拢槽和聚拢槽上口两侧的密封板,并将隔板两翅端部与聚拢柄槽所在的坡面螺接,开成空气通道密闭的风室和腔室;所述的拨轮有两个,分别固置于驱轮轴的中部,两拨轮间间隙保持在可容置风筒环状带嵌入隔板凹槽后的厚度,并不相摩擦,所述的无孔卡板有两块,分别套置于置有拨轮的轴的外侧,所述的驱轮有两个,分别固置于两块无孔卡板的外侧,所述的主动齿轮有一个,固置于无孔卡板和一驱轮之间;所述的刷体由梳形刷头、刷柄、受力柄、立轴、弹簧片构成,所述的刷体固置于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并可沿滑动轴左右移动;所述的“S”形杠杆有两个,阻力臂一端设有方形孔槽,动力臂一端沿与驱轮轴垂直的方向固置一拨动轴,所述的拨动轴上套置一圆柱状滚珠,所述的两个“S”形杠杆,支点轴固置在所述的底板上,所述阻力臂一端的长方形孔槽分别套接在两刷体的立轴上,所述动力臂一端的圆柱状滚珠,分别卡置于所述的两个拨轮的轨道槽内,所述的无孔卡板与底板两侧卡接后卡置于壳体两侧的间壁卡槽内,所述的无孔卡板上沿与所述的有孔卡板下沿密合后,无孔卡板与壳体螺接固定,并使所述的刷体头部位于所述的空气通道的下口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黑板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一侧开有1/4圆面的出尘孔,所述手柄固置一圆柱状隔离件,隔离件两端开有椭圆形轴孔,一端面为一整圆,一端面为开有1/4圆面的缺口,所述的隔件与手柄顶端弧度相吻合的半圆柱侧面封闭,相对的另半圆柱侧面全部开启,并使开有1/4圆面的缺口在侧面封闭的半圆柱上,所述的隔离件用轴固置于手柄内,并使开有1/4圆面缺口的一端与所述手柄开有出尘孔的一侧相对应,拨钮固置在开有出尘孔一端的轴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黑板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罩呈“冂”形附着在壳体两侧间壁外,向下延伸过程中与间壁的间隙渐宽,下沿超出所述间壁下沿,靠近两驱轮部位的一段下沿与间壁下沿平行,两边向上与所述壳体前后上翘的两端形成上斜状的斜面,并使两驱轮成为整个壳体的支撑点,可左右摆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吸式黑板刷,特别适用于粉笔书写的字迹清除。该板刷中部两侧各有一驱轮,两轮的中轴有两个拨轮,一对变形杠杆一端与拨轮接触,一端连接刷头;其中一驱轮内侧有一较驱轮稍小的齿轮与驱轮同步运行,并与置于驱轮上方腔室内的涡轮啮合,涡轮两侧卡板设有出气孔。使用时驱轮带动拨轮和涡轮,刷头和涡轮同步工作,腔室形成真空,经刷头上方的空气通道,将粉尘吸入腔室,达到清除字迹与吸尘同步进行的效果。它结构轻巧,设计独特,可来回使用。
文档编号B43L21/02GK2430287SQ00235170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22日
发明者冯茜, 赵彬 申请人:冯茜, 赵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